诗词曲鉴赏冲刺特训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展开
诗词曲鉴赏冲刺特训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鉴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③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①剑外: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当时作者正在此地。②蓟北: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河北省东北部一带,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③青春:指春天。
3.这首诗的诗眼是“ ”字,“ ”“ ”“ ”等都是围绕它来写的。
4.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听到 的消息之后 的心情,反映了诗人 的思想。
5.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流泪的原因是诗人想起了往日备尝艰苦,想回家乡而不能的辛酸。
②诗歌尾联写出了诗人想象中的还乡路线,充分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平定叛乱而喜不自禁的内心。
③杜甫的这首诗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是因为诗人写这首诗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写得很快。
古诗文阅读。
已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6.这首诗歌的作者是 代的 。
7.解释下列字词在是诗句中的意思。
生气( ) 九州( )
恃( ) 喑( )
万马齐喑( ) 究( )
8.用自己的话写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
9.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B.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拟人句,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
C.“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
诗歌鉴赏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流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箬笠,________蓑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词补充完整,“渔歌子”是 。
11.找出描写渔夫捕鱼情景的句子。
12.全词呈现出 、 、 、 等色彩。
13.这首词前两句写景,时间是 季,地点是 。词的三、四、五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 的生活情趣。
14.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示 儿
死去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
(1)在横线上补填空缺部分。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从诗题可知,这是诗人写给 的绝笔诗。我还知道他写的《 》一诗,其中的两句是: , 。
(3)用自己的活说说第一、二句诗的意思。
(4)古诗流露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其中“ ”一句表达了作者抗金大业未成的无穷遗恨,而“ ”一句却寄托了作者对抗金大业必定胜利的信心。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A.期望国家统一 B.征战沙场,报效围家
C.痛恨统治阶级 D.对国家不能统一的绝望
15.补全古诗,并完成练习。
蝉
垂緌饮清露,________________。
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这是咏 诗,作者从 、 、 等三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
(3)诗人借蝉阐发自己高洁志向的诗句是: , 。
16.拓展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②,少壮工夫老始成③。
纸上得来终觉浅④,绝知此事要躬行⑤。
【注释】
①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④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1)借助注释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给你什么启示?
17.阅读芳草地。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闻①官军②收河南河北
剑外③忽传收蓟北④,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⑤妻子⑥愁何在,漫卷⑦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⑧须纵酒⑨,青春⑩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①闻:听说。②官军:宋朝军队。③剑外:剑门关以南的地方.也称剑南。④蓟北:泛指河北北部,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最后巢穴。⑤却看:回头看。⑥妻子:妻子和孩子。⑦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兴奋得不能读书了。⑧放歌:尽情歌唱。⑨纵酒:纵情喝酒。⑩青春:明丽的春天。
【资料】《春望》是安史之乱期间,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写下的传诵千古的名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当时正流落在四川的诗人,听闻了安史之乱”即将结束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走笔写下的诗。
(1)你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诗人“喜欲狂“?
(2)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时是那样欢喜,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 )。
A.自己可以回到家乡,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B.国家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免受战乱之苦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尾联中用了连接词“ ““ ”“ ”“ ”将“ ”“ ”“ ”“ ”这四个地名串联起来,写出了一种瞬间即至的动感,表达了诗人 (用成语概括)的心情。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春望》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
B.《春望》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了。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春望》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T-法
(5)这两首诗都写了“泪”,结合资料,我认为“感时花溅泪”中的“泪”是( );“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泪”是( )。
A.悲伤的泪 B.悔恨的泪 C.欣喜的泪 D.思乡的泪
18.阅读古诗及资料,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资料1】林升,字云友.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浙江平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资料2】 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州,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定都杭州。赵构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寻欢作乐。
【资料3】林升传世之作并不多,有名的只有《题临安邸》和《长相思》。
(1)阅读古诗和资料,对话诗人,完成练习。
你好,林升。从题目中我知道你是在 作的诗,我猜得对吗? | |
你猜得很对,我诗中还提到了另外两个地点 和 ,它们分别是北宋都城和南宋都城。 |
(2)阅读古诗和三则资料,下列对《题临安邸》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向我们展现了杭州繁华的景象
B.诗人也很想加入这样的生活中去
C.诗中展现了南宋定都杭州后的欣欣向荣
D.古诗展现了杭州的纸醉金迷
(3)在阅读古诗和资料时,我会比较关注资料 。阅读完资料,我明白古诗中“ ”这句是来质问南宋统治者的。
(4)对于诗人的心境表述恰当的是( )。(多选)
A.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赞美
B.古诗让我感受到了宋朝统治者的能力很强
C.古诗展现了诗人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的愤怒,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D.古诗批判了统治者无视国家命运,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
19.延伸阅读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 、 、 ,这首诗是对景物的 描写。
(2)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句中把 比作 ,把 比作 ,形象地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3)理解诗句,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里。
①下面对“铺”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因为残阳已接近江面,的确像是铺在水面上,同时“铺”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 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之感。
b.夕阳照在江面上,江面上十分平静,像是有一块地毯铺在上面似的。
②“可怜”的意思是( )
a.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木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天空中挂着精巧的银弓般的新 月,由衷地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b.值得怜悯,诗人看到江边夜景想到露珠易碎,新月未满,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
2.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答案】3.喜;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放歌须纵酒
4.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欣喜若狂;渴望国家安定、人民幸福
5.错误;正确;错误
【答案】6.清;龚自珍
7.生气勃勃的局面;中国;依靠;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毕竟
8.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据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9.B
【答案】10.白鹭飞;鳜鱼肥;青;绿;斜风细雨不须归;词牌名
1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2.白;红;青;绿
13.春;西塞山前;悠闲、自在
14.【答案】(1)元知万事空;家祭无忘告乃翁
(2)宋;陆游;自己儿子;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只是因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4)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5)A
15.【答案】(1)流响出疏桐;非是藉秋风
(2)物;形象;习性;声音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6.【答案】(1)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2)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17.【答案】(1)放歌、纵酒、作伴、还乡。
(2)B
(3)即从;穿;便下;向;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归心似箭
(4)B
(5)A;C
18.【答案】(1)临安;汴州;杭州
(2)D
(3)2;西湖歌舞几时休?
(4)C;D
19.【答案】(1)残阳;江水;露珠;月亮;静态
(2)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珍珠;月;弓
(3)a;a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特训:诗词曲鉴赏(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特训:诗词曲鉴赏(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将古诗《山行》补充完整,默写古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升初诗词曲鉴赏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这是一份小升初诗词曲鉴赏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为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样的思想感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升初诗词曲鉴赏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3): 这是一份小升初诗词曲鉴赏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3),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