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三联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毕节三联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题,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三联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卷I(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计16分)
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涨(zhǎng)起来 酝酿(yùn niàng) 窠巢(kē cháo)
B.嫩绿(nèn) 嘹(liáo)亮 抖擞(sǒu)
C.应和(hè) 黄晕(yùn) 薄烟(bò)
D.披蓑(suō) 朗润(rùn) 宛(wǎn)转
2.(2分)对下列画线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花枝招展”在这里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B.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自然”在这里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C.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常用于形容人的情绪或环境气氛,指“情绪高昂”“兴奋激动”,在这里有“强烈”“热情四溢”的意味)
D.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是指我要坚强地活下去,不仅是为了母亲,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3.(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4.(2分)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主要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
C.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天净沙”是这首小令的题目,思是思绪的意思。马致远,明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5.(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飘逸着沁脾的清香; ,散发着浓烈的祝福; ,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酒 ②生命是咖啡 ③生命是茶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6.(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7.(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的感情基调是温和、明净、亲切、眷恋的,《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基调则是轻松、热烈、愉快、充满希望的。
B.《散步》这篇散文的主题是“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崇尚社会和谐”。
C.《荷叶•母亲》的作者是冰心,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樱花赞》。
D.《雨的四季》是老舍的作品,写的是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8.(2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风风雨雨,她每天都在地坛里寻呀找呀,她用如水柔情唤醒了儿子沉落的心,她用惊人的毅力激发了儿子生存的欲望。
B.通过母亲的不懈努力,使史铁生认识到不好好地生活是错误的。
C.母亲患肝癌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过度、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等诱发的。
D.为了防止儿子的坏心情,母亲始终没告诉他自己已经病入膏肓。
卷II(非选择题)二、默写题。(共计10分)
9.(10分)默写填空。
(1)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曹操《观沧海》一诗中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 , 。
(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一句是: 。
(6)“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7)沾衣欲湿杏花雨, 。(志南《绝句》)
三、古诗词鉴赏。(共计8分)
10.(8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这首诗的作者为 代诗人 ,他被后人誉为“ ”。
(2)用自己的话描绘这首诗中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文言文阅读。(共计12分)
11.(12分)仔细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下列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用“/”划出下面句子两处朗读停顿的地方。
元 方 入 门 不 顾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尊君在不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你怎样看?
五、现代文阅读。(共计20分)
12.(10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本文写的是“济南的冬天”,为什么开头部分要写“北平”“伦敦”和“热带”的气候?
(2)文中第四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写得极有层次,请你在文段中找出能体现这种层次或顺序的词语。
(3)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请写出一句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13.(10分)阅读《我长大了》,完成下列各题。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指的是 。
(2)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4)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5)“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名著阅读。(共4分)
14.(4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A.《狗•猫•鼠》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2)文中的“他”指的是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其性格:
七、写作。(共计50分)
15.(50分)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谊,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请以“凝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②字数在600左右;③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卷I(选择题)一、单选题。(共计16分)
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涨(zhǎng)起来 酝酿(yùn niàng) 窠巢(kē cháo)
B.嫩绿(nèn) 嘹(liáo)亮 抖擞(sǒu)
C.应和(hè) 黄晕(yùn) 薄烟(bò)
D.披蓑(suō) 朗润(rùn) 宛(wǎn)转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
【解答】A.正确;
B.正确;
C.“薄烟(bò)”的“薄”读作“bó”;
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2.(2分)对下列画线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花枝招展”在这里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B.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自然”在这里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C.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常用于形容人的情绪或环境气氛,指“情绪高昂”“兴奋激动”,在这里有“强烈”“热情四溢”的意味)
D.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是指我要坚强地活下去,不仅是为了母亲,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易错点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词语理解不正确。
【解答】A.有误,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3.(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引用部分只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所以逗号应该在引号外。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4.(2分)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主要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
C.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天净沙”是这首小令的题目,思是思绪的意思。马致远,明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才是题目。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5.(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飘逸着沁脾的清香; ,散发着浓烈的祝福; ,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酒 ②生命是咖啡 ③生命是茶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分析】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
【解答】解答此题,可依据三个选项表述事物的特点与空格后的表述来辨析,如酒﹣气味浓烈;咖啡﹣淡淡的苦涩;茶﹣清香。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可结合事物的特点及句中表述来辨析。
6.(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分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修辞知识储备,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选出判断错误的一项。
7.(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的感情基调是温和、明净、亲切、眷恋的,《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基调则是轻松、热烈、愉快、充满希望的。
B.《散步》这篇散文的主题是“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崇尚社会和谐”。
C.《荷叶•母亲》的作者是冰心,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樱花赞》。
D.《雨的四季》是老舍的作品,写的是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有误,《春》的感情基调则是轻松、热烈、愉快、充满希望的,《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基调是温和、明净、亲切、眷恋的;
B.正确;
C.有误,《樱花赞》是散文集;
D.有误,《雨的四季》作者是刘湛秋,不是老舍。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8.(2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风风雨雨,她每天都在地坛里寻呀找呀,她用如水柔情唤醒了儿子沉落的心,她用惊人的毅力激发了儿子生存的欲望。
B.通过母亲的不懈努力,使史铁生认识到不好好地生活是错误的。
C.母亲患肝癌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过度、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等诱发的。
D.为了防止儿子的坏心情,母亲始终没告诉他自己已经病入膏肓。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类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并通读所有句子,在此基础上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提取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正确;
B.有误,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C.有误,句式杂糅,删去“由”“诱发的”;
D.有误,“母亲始终没告诉他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有歧义,改为“母亲始终没告诉儿子她自己已经病入膏肓”。
故选:A。
【点评】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读一遍句子,通过语感感受一下是否通畅,如果不,那就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是病句。②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③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④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⑤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
卷II(非选择题)二、默写题。(共计10分)
9.(10分)默写填空。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曹操《观沧海》一诗中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一句是: 断肠人在天涯 。
(6)“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7)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归雁洛阳边(注意“雁”书写)
(2)潮平两岸阔
(3)随君直到夜郎西
(4)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5)断肠人在天涯(注意“涯”书写)
(6)一年之计在于春
(7)吹面不寒杨柳风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三、古诗词鉴赏。(共计8分)
10.(8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这首诗的作者为 唐 代诗人 李白 ,他被后人誉为“ 诗仙 ”。
(2)用自己的话描绘这首诗中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这是唐代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根据注释,可以知道“平羌”是“青衣江”的意思。再围绕“影、江水、流”等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即可,完成时,可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3)本题考查思想感情的掌握。本诗最大的特点在于地名的巧妙嵌入,连用了五个地名,分别是峨眉、平羌、清溪、三峡和渝州,通篇形成一种美丽意境。本诗中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所以说本诗主要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1)唐 李白 诗仙。
(2)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倒映在平羌江水之中,随着江流,伴我到远方。
(3)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思念之情。
参考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想象的能力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
四、文言文阅读。(共计12分)
11.(12分)仔细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下列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用“/”划出下面句子两处朗读停顿的地方。
元 方 入 门 不 顾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②尊君在不 同“否”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你怎样看?
【分析】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解答】(1)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划分朗读节奏。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朗读节奏。本句的意思是: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可据此划分朗读节奏为:元方/入门/不顾。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句意为:你的父亲在不在。不:同“否”。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至,到;舍,丢下;去,离开。句意为: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重点词:期,约定;委,舍弃。句意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4)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认为元方不失礼,可指出友人的错误,表现元方的行为合理;认为元方失礼,则可从给人以改过的机会来阐述理由。
答案:
(1)元方/入门/不顾
(2)①约定;②同“否”。
(3)①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4)示例一: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义正词严地指出其“无信”“无礼”,宣扬的是讲究诚信,为人正派的品格;“友人”失礼不尊重元方的父亲在前,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示例二:失礼。因为“友人”毕竟是长辈,也应该尊重长辈;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也不失为有识之人;不能因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要给人改错的机会,并且我们应该始终礼貌待人。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五、现代文阅读。(共计20分)
12.(10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本文写的是“济南的冬天”,为什么开头部分要写“北平”“伦敦”和“热带”的气候?
(2)文中第四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写得极有层次,请你在文段中找出能体现这种层次或顺序的词语。
(3)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请写出一句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分析】本文选自《济南的冬天》,描写了雪后济南山的美丽景色,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和济南小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通过与北平的气候进行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与伦敦的气候进行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无重雾;与热带地区的气候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进而赞美它是个“宝地”,为下文写济南的山水作铺垫。
(2)本题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角度和作用。从文中“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可以找到:山尖、山坡、山腰,对山的描写按照空间顺序,写出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特点,又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时,需先明确所用修辞,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照个影儿“把柳树人格化,这是拟人的手法,结合语境可知,这个拟人句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柳树倒影的柔美,同时也表现了水的清澈和柳树的秀美。
(4)本题考查古诗积累。示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答案:
(1)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气候进行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赞美它是个“宝地”,为下文写济南的山水作铺垫。
(2)山尖、山坡、山腰。
(3)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树在水中的倒影,表现了水的清澈和柳树的秀美。
(4)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点评】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表达了……。
13.(10分)阅读《我长大了》,完成下列各题。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指的是 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
(2)文中画线句子是 环境 描写,作用是 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
(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4)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5)“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分析】本文通过记叙我盼望长大,有天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帮助被撞的老太太,并经常去看望她,晚饭时父母没有责备我,反而说我长大了,表现了真正的长大意味着学会承担责任,懂得从身边的事做起,把每件小事做好,知道关心身边的人。
【解答】(1)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在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从第一段可以找到:“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的考查。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是环境描写。因为雨天路滑,因此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
(3)本题是对内容理解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总结回答即可。从第六段可以明确“有些惭愧”是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4)本题是考查补写人物心理。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注意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当时情况。根据上文“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想来会少些责骂”可以推测出我想象家里的气氛是:父母都板着脸,严厉的责骂我,让我以后在外面要少惹祸。
(5)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理解(作用).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有利于突出….(往主旨上靠拢).从上文“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的阐释中可以感悟主旨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而是意味着能够承担责任;同时也起到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答案
(1)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是环境描写。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3)“有些惭愧”是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4)根据上文“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想来会少些责骂”可以推测出我想象家里的气氛是:父母都板着脸,严厉的责骂我,让我以后在外面要少惹祸。
(5)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而是意味着能够承担责任;同时也起到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点评】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六、名著阅读。(共4分)
14.(4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D
A.《狗•猫•鼠》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2)文中的“他”指的是 父亲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其性格: 刻板、严厉
【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这段文字选自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写的是看五猖会前父亲让“我”背书的情节。
故选:D。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文中的“他”指的是父亲,用一个词语概括其性格是:刻板,严厉。
答案:
(1)D
(2)父亲 刻板、严厉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七、写作。(共计50分)
15.(50分)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谊,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请以“凝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②字数在600左右;③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材料加命题作文。“凝聚“是一种动作,既然是动作就要有动作的发出者,动作涉及的对象,不小心会只写后半段,“主语”被忽略,“凝聚”被疏忽。另外要注意,“家庭的幸福”“集体的温馨”“社会的和谐”是“凝聚”之后的结果。其实审题时聪明的做法,抓住一句话既有了写作范围,也有了主题,选材正好是我们平时所强调的“家庭”“集体”“社会”。如果两眼只盯住“凝聚”也许还真要费一番思量,说不定还就“跑了偏”。
【思路点拨】可以叙写家庭亲情、同窗友情、社会爱心及面对困难、追求理想等,这几方面正好切中了中学生生活的大小圈子:家庭、校园、社会、人生。还可以考虑以下角度:第一,指向自然。一片云、一座山、一道水凝聚成了美丽的大自然。第二,指历史。一次次朝代的更替,凝聚成了成功的秘籍与为人处世的哲学。选材的角度还有许多,只要你打开思路,素材可以说是处处皆是。在写作重点上,要强调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凝聚的事情;二是对凝聚的感受与理解。
【文体选择】本文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议论文。
【解答】【例文】
凝聚
无数滴小水珠凝聚起来,欢呼着东流入海;亿万座星辰凝聚起来,撑起夜幕中一片璀璨的星穹。而我的亲人和朋友们则用他们的关怀,为我凝聚了爱的力量。
清晨的一抹阳光仓促地投向墙壁上鲜红的6月24日,而我睁着朦胧的睡眼往笔袋里塞着考试用具。心脏卡在嗓子眼里,窗外焦躁的蝉鸣声合着杂乱的心跳,成为了这幅“兵荒马乱”之画面的配乐。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关隘,我渴望能够顺利通过。
妈妈把昨夜就准备好的早餐推到我面前。“不吃了。”我茫然地摇摇头,大脑一片空白。“吃吧,一定要保证在考场上大脑供血正常。”妈妈微笑着看着我说,又加了一句,“而且,这里面还有我放的幸运剂呢。吃了就能考好。”声音轻巧。我没再拒绝。温热的牛奶顺着咽喉缓缓流下,延伸到心底融化开一片淡淡的温暖。
奶奶不知什么时候也出来了,站在餐桌旁边看着我吃东西,收拾用具,半天没有说话。自始至终奶奶才说了一句:“别忘带东西,好好考。”她的声音里略带着一些沙哑,我记得昨夜很晚我出来的时候奶奶的房里仍然亮着灯…一丝不知名的感动慢慢涌出来。我从中奶奶的声音里听到了莫大的鼓励和信心。我点点头,感到自己冰冷的手掌里又多了一分气力。“我爸呢?”我收拾好书包,问。“你爸到停车场开车去了,他过会儿要直接把车停到楼下。”奶奶回答。
餐厅里是一片沉寂,阳光照到餐桌上,妈妈和奶奶都默默地站在我背后看着我。彼此无言,只有凝聚起来的力量和鼓励慢慢酝酿在空气里,渐渐消除了内心里寒冰一样的紧张和不安。站在门口的我向身后望去,她们安静地对我微笑,带着几分鼓励,几分沉着。“用我送你吗?”妈妈轻声问。“不用了,有我爸呢。”我笑着说。然后餐厅里持续着坚定和沉默,我知道她们正在用这种安静而有力的方式为我凝聚起一片爱的力量,以及走向考场的信心。
爸爸已经将车停在了楼下。手指触到门把手的刹那,我听到背后传来妈妈温暖的声音:“你没问题的,好好考,等着听你的好消息。”那一刻,感动和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涌上了心头,我不禁转过头,对妈妈和奶奶绽开了一个笑容,走出门,同时将餐厅中那凝聚着爱的画面烙在心底,阳光温柔而灿烂。
大海的深沉是因为水滴的凝聚;夜空的璀璨是因为有了星辰的凝聚。而这份凝聚的亲情,则给予我无尽的信心,鼓励着我,感动着我,伴随我勇敢地迈过未来之路,走过那些人生的坎坷。
我走下车,满怀信心地向考场的方向走去,微笑着抬起头。树叶间筛下的金色阳光,照耀着这个充满了爱的世界。而我,则将那份凝聚的亲情,悄悄隽藏在心底。
【点评】【例文点评】优美的语言,富于个性地表现出自己对语言的参悟。“腹有诗书气自华”本文作者写出了很多优美的句子入文,为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文采,语言流畅优美,意境如诗如画,可见小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23页。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三联教育集团九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阅读能力,语言运用,写作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