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京改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 能力提升卷(详解)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京改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 能力提升卷(详解)第1页
    京改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 能力提升卷(详解)第2页
    京改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 能力提升卷(详解)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解答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测试卷(提升(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6分,每小题3分)12021朝阳一模)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船         B河岸           C.水               D.山【答案】A【解析】以船为参照物连山相对于船是运动的,且山的运动方向与船的运动方向相反。故选A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般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0m/s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3cmC.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D.一般中学生跑完800m所用时间为8min【答案】B【解析】A.一般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m/s;B.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在2cm左右,一元硬币的直径比2cm大一些,在3cm左右;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约0.8mD.中学生800m跑的测试成绩一般在200s左右。故选B32021丰台二模)如图1所示的个实验中,能够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关系的是【答案】D【解析】A.把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探究的是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B.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探究的是声音的传播与有无介质的关系;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探究的是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大小的关系;D.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直尺,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调与频率关系故选D。4一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他在5s末的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9.6m/s          B.9.9m/s             C.10m/s              D.10.2m/s【答案】C【解析】根据速度公式可得: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故选C。5.2015年9月14日LIGO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13亿年前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它的频率大约是100Hz。人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000Hz。关于这个引力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次声波                    B.在1s内,振动约100C.属于超声波                    D.频率太低,人耳听不到它 【答案】B【解析】因人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000Hz内,频率大约是100Hz声波是人耳所能听到的,故选项ACD不符合题意;100Hz的声波,表示在1s内,发声体振动100次。故选B。6是北京南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铁运行时刻表,则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的站名到达时间开车里程北京南始发080000济南西09:3209341小时32406千米南京南114611:493小时461023千米上海虹桥1255终点4小时551318千米A.里程是1023km                    B里程617kmC.平均速度为274.2km/h           D准点运行时间是2h15min【答案】B【解析】从济南西南京南里程为济南西南京南平均速度为济南西南京南准点运行时间是2h12min.故选B7.如图2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答案】D【解析】A.图A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但运动的路线不是直线;B.图B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但速度是越来越小的;C.图C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但速度是越来越大的;D.图D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D8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3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振动           B.静止不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一直向左运动【答案】A【解析】喇叭振动时发出声音,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膜处,肥皂膜相当于鼓膜,它会产生振动。故选A9如图4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A.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B.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答案】C【解析】A.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所以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小;B.物体在020s3040s两个时间匀速直线运动,在2030s时间静止;C.物体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0m/s故选C10质量相同的甲、乙两辆电动玩具车同时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通过的路程s随所用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5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运动相同时间,甲车通过的路程较长B甲、乙两车通过相同路程,乙车所用时间较短C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D甲车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答案】A【解析】A由图知,甲、乙两车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甲、乙两车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运动相同时间,甲车通过的路程较长,故A正确;B由图知,甲、乙两车通过相同路程,乙车所用时间较长;C由图知,甲、乙两车运动相同时间,甲车通过的路程较长,根据可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D匀速直线运动是大小方向都不变的运动,甲车的速度与路程无关。故选A11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6中的【答案】C【解析】根据公式可知,在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的情况下,可分别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五次相对应距离根据五次的距离值可判断出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C图所示。故选C12把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1do)的声音分别输入到一个设置不变的示波器中,得到图7所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个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不同            B三种乐器发声的响度不同C三种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              D三种乐器发声的音调不同【答案】C【解析】可知,三幅中音叉、琴、笛振的快慢相同,三者的率相同,因此音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三者的材料不同,音色不同。因此ABD不正确,只有C正确。 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3.如图8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C.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答案】BD【解析】A.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B.用“B超”检查身体是通过超声波来实现的,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具体应用;C.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是用无线电波进行交流的;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各种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故选BD14.下列现象说明声能传递信息的是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答案】ACD【解析】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选ACD15小阳根据记录的数据,描绘出某辆玩具小车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9所示。根据可以判断A.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C.小车的速度大小为3m/s                D.小车的速度大小为6m/s【答案】AC【解析】由St图像可知,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的速度大小为3m/s。故选AC16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过程中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10所示,下列关于两辆车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是在乙车前100m处出发的B.在01min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长C在12min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在04min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答案】AB【解析】A由图像可看出,甲、乙两车同时出发,但甲车是在乙车前100m处出发的B.在0~1min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为,乙车通过的路程为80m;C在12min时间内,甲车在原地静止不动D在04min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为=1.25m/s,乙车的平均速度故选AB17.如图11所示为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即通过频繁开启闪光灯在同一张照相底片上得到小车运动到不同位置的照片,已知相邻两次闪光的间隔时间均为0.1s,且第一次闪光时小车的前轮恰好从A点开始运动。根据照片测得各相邻闪光时刻小车前轮与斜面接触点间的实际距离分别为AB=2.4cm,BC=7.3cm,CD=12.2cm,DE=17.2cm。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0.3sB.小车从A点运动C点通过的路程为9.7cmC.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为0.147m/s【答案】BCD【解析】A.相邻两次闪光的间隔时间为0.1s,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0.2sB.小车从A点运动C点通过的路程为9.7cmC.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为0.147m/s故选BCD三、实验解答题28,18、20、23题每空2分,19题4分、21题4分、22题3分18.2021丰台二模)如图12所示,是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的示意图,小汽车从A位置出发的同时开始计时,每隔10s记录一次它的位置和已行驶的距离。由图中的信息可知:1)小汽车从A位置运动到D位置做的是     (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__                  _2)小汽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答案】(1)变速    理由:小汽车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即小汽车的速度不同,因此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2)20【解析】1)小汽车从A位置运动到D位置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小汽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即小汽车的速度不同,因此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2)小汽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19.小明想利用长木板、短木板、小车、刻度尺、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他组装了如图13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根据实验器材和小明组装的实验装置,写出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答案】见解析【解析】实验步骤:(1)按图13组装装置,将小车放在A点,释放小车的同时,秒表开始计时,当小车运动到D点且碰撞挡板时停止计时,记录小车在AD段上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用刻度尺测出AD段的长度为s,将数据记录表中。        (2分)(2)根据公式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1分) 实验数据记录表                                               (1分)路程/m时间/s平均速度(m/s)   20.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声效果。某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声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14所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一定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声音的大小。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2)小明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海绵玻璃杯发声大小最小最大较大较小吸声性能最强最弱较弱较强小明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声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             (写出一个即可)【答案】(1)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2)材料种类、吸音性能;3)聚酯棉;4)弹性、厚度等。【解析】(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2)小明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材料种类,因变量是材料的吸音性能;3)四种材料中,仅从吸声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聚酯棉;4)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弹性、厚度等。2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水瓶琴,如图15甲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逐渐降低;用嘴对准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逐渐升高。对此,小明的解释是,用棒击瓶子时,发声体是瓶子和水;用嘴对准瓶口吹气时发声体是瓶内的空气柱。小红将信将疑,经过一番思考后,小红拿出一些吸管,做了个吸管琴(如图乙所示),小红发现用嘴对吸管口吹气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逐渐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从而证明小明的解释正确。你认为小红的证明过程正确吗?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解析】小红用嘴对吸管琴吸管口吹气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逐渐升高;(1分)小红的证明过程正确;                                           (1分)理由是:由水瓶琴实验可知,用嘴对准瓶口吹气,瓶内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与此类比吸管琴,也是管内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2分)22.现有如下实验器材:大小相同的木块两个,长木板、小车、刻度尺、停表各一个。小明将长木板右端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个木块垫在长木板的左端,如图16甲所示,利用停表、刻度尺测量了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然后他将两个木块垫在木板左端的同一位置,长木板的倾斜程度发生了变化,如图乙所示,再测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发现与前面的测量结果不同。请你针对他的操作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          【答案】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与木板的倾斜角度有关吗?【解析】由题目提供的刻度尺、秒表和利用木板与木块组成的斜面可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若改变斜面的倾角,小车的平均速度将发生改变,可以探究这样的问题: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与木板的倾斜角度有关吗?23.在实验室里,小明利用一个水平气垫导轨(气垫导轨可以看成光滑轨道)研究物体的运动。他将物体A和物体B分别放在轨道的一端和中间位置,使轨道一端的物体A先运动起来,然后撞击物体B.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物体A撞击前后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7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5s内物体A的速度大小为        m/s;物体A撞击物体B后速度大小的变化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3    变小【解析】1)由图象可知0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s115m所以其速度2)由图象可知5s12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s225m15m10m时间t212s5s7s物体A撞击物体B后速度:四、科普阅读题(共6、每空2分2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多普勒效应1842年的一天,奥地利一位名叫多普勒的学家正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旁驶过,他发现火车从远而近时鸣笛声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而远时鸣笛声音调变低他对这个物理现象产生了极大兴趣,就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当声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就会不同于声源发声的频率当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波长减小,频率变大,音调就变高;当声源离观察者远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波长增,频率变小,音调变低,后来人把它称为多普勒效应”。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用于交通中的测速,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彩超,即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发射一系列的超声波,经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反射,因为血液流动的速度不同,反射后被仪器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就会有所不同,用不同颜色标识出,因而彩超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象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根据上述内容回答:(1)交通中的测速仪和医学中的彩超都是应用        工作的(2)若声源不动,观察者向声源运动        (选填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3)从听到火车鸣笛的变高判断,火车正在        (选填靠近远离观察者。【答案】(1)多普勒效应   (2)    (3)靠近【解析】(1)交通中的测速仪和医学中的彩超都是应用多普勒效应工作的(2)若声源不动,观察者向声源运动能发生多普勒效应(3)从听到火车鸣笛的变高判断,火车正在靠近观察者。五、计算题(共12、每小6分)25.下表是北京到上海D301的列车时刻表.请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D301次列车由北京到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千米/小时?⑵某次列车速度为120km/h,如果此列车从北京开往上海,那么从北京到上海做此列车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1)145.3km/h   (2)12.2h【解析】(1)D301次列车由北京到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145.3km/h;(2)由得,从北京到上海坐此列车需要的时间:t=12.2h。说明:共6分、每问3分,公式、代入过程、结果各1分。其它解法可参考此标准得分。26.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答案】(1)6000m    (2)10m/s【解析】(1)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可以分成两段进行计算,第一段是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的路程,第二段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的路程,则ss1s21t12t28m/s×500s20m/s×100s6000m(2)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总时间:tt1t2500s100s600s则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0m/s说明:共6分、每问3分,公式、代入过程、结果各1分。其它解法可参考此标准得分。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解答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京改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期中测试卷 能力提升卷(详解):

    这是一份京改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期中测试卷 能力提升卷(详解),共15页。

    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八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八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解答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