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伴性遗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512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伴性遗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512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伴性遗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512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伴性遗传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5127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伴性遗传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5127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伴性遗传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5127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伴性遗传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5127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伴性遗传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5127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伴性遗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伴性遗传,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整体提升,强化模拟限时训练,真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法七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特点分析考法八 遗传系谱图分析和遗传病的概率计算
考法七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特点分析
1.性别决定(1)常见的性别决定方式
①性别决定只出现在雌雄异体的生物中,雌雄同体生物不存在性别决定问题。②XY型、ZW型是指决定性别的染色体而不是基因型,但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③性别决定后的分化发育过程受环境的影响。(2)自然界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如染色体倍数决定性别(如蜜蜂等),环境因子(如温度等)决定性别等。
2.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1)有关X、Y染色体的分析
①X与Y染色体虽然形状、大小不相同,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Y染色体要经历联会、形成四分体和分离的过程,因此X、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如图所示)。a.Ⅰ区段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该区段,X和Y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如XAYa或XaYA。若致病基因位于该区段,一般情况下后代性状表现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例如:亲本: XaXa×XaYA子代: XaXa(全为隐性)、XaYA(全为显性)
b.Ⅱ-1区段为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上缺乏与之对应的等位基因,表现为伴Y染色体遗传,患者全为男性,且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全都患病。例如:人类的外耳道多毛症。c.Ⅱ-2区段为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上缺乏与之对应的等位基因,表现为伴X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例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
②注意事项a.基因在Ⅰ、Ⅱ-1、Ⅱ-2任何区段上,其遗传都与性别有关,若为遗传病,则在男、女性中的发病率一般不相同。b.若将图示改为果蝇的性染色体,应注意大而长的为Y染色体,短而小的为X染色体,且在描述时注意“雌、雄”与人的“男、女”区别、“杂交”与人的“婚配”区别。c.若将图示改为“ZW型性染色体”,注意Z与X对应、W与Y分别对应。
(2)根据子代的性状判断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①XY型性别决定:相应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与显性性状的雄性个体杂交,在子代中雌性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都表现隐性性状。图解如下:亲本: XaXa × XAY子代: ②ZW型性别决定:鸡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芦花(B)与非芦花(b)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应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ZBW、ZBZB、ZBZb表现为芦花鸡,ZbW、ZbZb表现为非芦花鸡。采用下面的交配方式,对早期雏鸡就可以根据羽毛的特征将雌性和雄性区分开,从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亲本:ZbZb(非芦花公鸡) × ZBW(芦花母鸡) ↓ 子代:ZBZb(芦花公鸡) ZbW(非芦花母鸡)
7 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已知这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回答下列问题:(1)用纯合体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理论上,F1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____________,F2雌禽中豁眼禽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2)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请确定一个合适的杂交组合,使其子代中雌禽均为豁眼,雄禽均为正常眼。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要求标明亲本和子代的表型、基因型。
(3)假设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而MM和Mm对个体眼的表型无影响。以此推测,在考虑M/m基因的情况下,若两只表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现豁眼雄禽,则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________。
【答案】(1)ZAZA、ZaW ZAW、ZAZa ,雌雄均为正常眼 1/2(2)杂交组合:豁眼雄禽(ZaZa)×正常眼雌禽(ZAW)。预期结果:子代雌禽为豁眼(ZaW),雄禽为正常眼(ZAZa)。(3)ZaWmm ZaZaMm、ZaZamm
【解析】(1)由题干可知,纯合体正常眼雄禽基因型为ZAZA,豁眼雌禽基因型为ZaW,F1的基因型为ZAW、ZAZa ,雌雄均表现为正常眼,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AW∶ZaW∶ZAZA∶ZAZa =1∶1∶1∶1,雌禽中豁眼禽占1/2。(2)为使子代中雌禽均为豁眼(ZaW),雄禽均为正常眼(ZAZ-),那么亲本的杂交组合只能是豁眼雄禽(ZaZa)×正常眼雌禽(ZAW)。(3)两只表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杂交,子代中出现豁眼雄禽,其基因型为ZaZa(只考虑A、a基因),说明亲本中雌禽一定为ZaW,而雌禽同时又表现为正常眼,题干指出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说明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一定为ZaWmm。亲本中雄禽的基因型有多种,可表示为ZAZa_ _。若亲本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MM,则与亲本雌禽ZaWmm交配后,子代豁眼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Mm;若亲本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Mm,则与亲本雌禽ZaWmm交配后,子代豁眼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Mm、ZaZamm;若亲本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mm,则与亲本雌禽ZaWmm交配后,子代豁眼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mm。据上分析,子代中豁眼雄禽的基因型包括 ZaZaMm、ZaZamm。
题型七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特点分析
16.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B.果蝇X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生物体的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性染色体D.位于人类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答案】D 【解析】雄配子中1/2含X染色体、1/2含Y染色体,A错误;果蝇X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不含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如豌豆等)的染色体组中不含有性染色体,C错误;位于人类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D正确。
17.[湖南师大附中2021月考]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其突变性状是由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的值分别为1、0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的值分别为0、1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且为显性,则该株突变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XAYa、XaYA或XAYA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的值均为2(1)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本实验是由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所有雄株均为突变性状,即Q为1,子代雌株均为野生性状,即P为0,A正确;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该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野生纯合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则子代雄株均为野生性状(XaY),即Q为0,雌株均为突变性状(XAXa),即P为1,B正确;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且为显性,则该突变雄株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aYA或XAYa,C错误;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该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Aa,与野生雌株aa杂交,后代无论雌株、雄株,野生型∶突变型均为1∶1,故Q和P的值均为2(1),D正确。
考法八 遗传系谱图分析和遗传病的概率计算
1.根据遗传系谱图进行分析、推断遗传病的类型(1)根据遗传系谱图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
(2)“四定法”解答遗传病问题①定“性”:即确定性状的显隐性。②定“位”:即确定基因的位置(在常染色体上或性染色体上)。③定“型”:即根据表型及其遗传方式,大致确定基因型,再根据亲子代的表型及基因组成确定其基因型。④定“量”:即确定基因型或表型的概率。根据已知个体的可能基因型,推理或计算相应个体的基因型或表型的概率。
2.遗传病的概率计算 (1)遗传病概率求解范围的确定①在所有后代中求概率:不考虑性别,凡其后代均属于求解范围。②只在某一性别中求概率:需要避开另一性别,只看所求性别中的概率,如求男孩患病的概率。③连同性别一起求概率:此种情况性别本身也属于求解范围,因而应先将该性别的概率(1/2)列入,再在后代中求概率,如求患病男孩的概率。④对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因此,其在女性或男性中的概率与在全部子代中的概率相等。
⑤若是性染色体上的遗传,需要将性状与性别结合在一起考虑,即在具体某一性别中求某一性状所占的比例。例如,在常染色体遗传中,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概率,而患病女孩概率=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而在伴X染色体遗传中,患病男孩概率=患病男孩在后代全部孩子中占的概率,男孩患病概率=后代男孩群体中患病的概率。
(2)两种遗传病相关概率的求解技巧
8 [浙江2020年1月·25,2分]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Ⅱ3和Ⅲ6的基因型不同C.若Ⅲ1与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51(25)D.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7(1)
题型八 遗传系谱图分析和遗传病的概率计算
18.[广东梅州2021质检]人类秃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其表达受性别影响,基因型与性状的关系如下表。某家庭有关秃顶(相关基因用A、a表示)和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的遗传系谱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Ⅱ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2)Ⅲ1患秃顶的概率是________,同时患秃顶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________。
(3)若Ⅱ1与Ⅱ2再生一个小孩,为降低发病风险,你会建议他们生________孩;为确保子代表型正常,怀孕后还应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发现秃顶遗传在性别中的差异与雄性激素的水平有关。合理的推测是雄性激素通过________方式进入靶细胞,与靶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后会抑制________(填“A”或“a”)基因的表达。
【答案】(1)AaXBXb (2)3/4 3/8(3)女 基因诊断 (4)自由扩散 A【解析】(1)由遗传系谱图可知,Ⅰ1患有秃顶,相关基因型为aa,Ⅰ2只患红绿色盲,基因型为AAXbY,Ⅱ1健康,故其基因型是AaXBXb。(2)Ⅰ4不患秃顶,其相关基因型为AA,Ⅱ2秃顶,则其相关基因型为Aa,Ⅲ1是男性,其患秃顶(Aa或aa)的概率为3/4。由(1)分析可知,Ⅱ1与红绿色盲相关的基因型为XBXb,故其儿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2(1),因此Ⅲ1同时患秃顶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3/4×1/2=3/8。(3)若Ⅱ1(AaXBXb)与Ⅱ2(AaXBY)再生一个小孩,女孩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0,男孩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且男孩患秃顶的概率高于女孩,故为降低发病风险,建议他们生女孩;为确保子代表型正常,怀孕后还应进行基因诊断。(4)雄性激素属于脂质,故其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与靶细胞内的受体结合,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基因型为Aa的男性是秃顶,而女性为非秃顶,故推测,雄性激素能够抑制A基因的表达,从而使基因型为Aa的男性表现出与基因型aa相同的性状,即秃顶。
19.[江苏前黄高级中学2022届月考]下图是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与甲病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与乙病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已知两种病的相关基因独立遗传,且两家族均无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2)Ⅱ9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Ⅱ6与Ⅰ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3)若Ⅰ4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且Ⅳ13不患病,则Ⅲ11与Ⅲ12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4)若Ⅰ4不携带致病基因,且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10%,Ⅳ13两病兼患的概率为________;若已知Ⅳ13只患乙病,则Ⅲ11与Ⅲ12再生一个男孩健康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aabb或aaXbY 2/3(3)1/2 (4)13/64 1/4
【解析】(1)分析遗传系谱图:Ⅰ1和Ⅰ2均患有甲病,其女儿Ⅱ5正常,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3和Ⅰ4均正常,其儿子Ⅱ9患乙病,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Ⅱ9只患乙病,又因为两家族均无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所以Ⅱ9的基因型是aabb或aaXbY。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只考虑甲病时,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则Ⅱ6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此家族中无乙病致病基因,因此Ⅱ6和Ⅰ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3)若Ⅰ4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说明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4的基因型是aaBb。Ⅳ13不患病,则Ⅲ11的基因型是AaBB,Ⅲ12的基因型是aaBb,则Ⅲ11与Ⅲ12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AaB-)的概率为1/2。
1.[浙江2022年1月·24,2分]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病在胎儿期高发可导致婴儿存活率下降B.青春期发病风险低更容易使致病基因在人群中保留C.图示表明,早期胎儿不含多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D.图示表明,显性遗传病在幼年期高发,隐性遗传病在成年期高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染色体病在胎儿期高发可导致胎儿存活率下降,出生的婴儿患染色体病的概率大大降低,A错误;青春期发病风险低更容易使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因此更容易使致病基因在人群中保留,B正确;图示表明,早期胎儿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较低,从胎儿期到出生后发病率逐渐升高,因此部分早期胎儿应含多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C错误;图示只研究了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没有研究显性遗传病和隐性遗传病,D错误。
4.[全国乙2022·6,6分]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A.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B.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D.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特点。据题意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正反交结果不一致,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据此可推测,控制芦花与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应该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为显性性状,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正交两亲本基因型及表现型为ZaZa非芦花雄鸡,ZAW芦花雌鸡,A正确。由正交亲本基因型可推知正交子代中芦花雄鸡ZAZa∶非芦花雌鸡ZaW=1∶1;反交两亲本基因型及表现型为ZAZA芦花雄鸡,ZaW非芦花雌鸡,反交子代的基因型为ZAW和ZAZa,无论雌雄均表现为芦花。由此可知,正反交子代中芦花雄鸡基因均为ZAZa,即均为杂合子,B正确。反交子代的基因型为ZAW和ZAZa,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得F2中雌鸡中有芦花鸡ZAW和非芦花鸡ZaW,C错误。正交子代中ZAZa∶ZaW=1∶1,即雄鸡均为芦花鸡,雌鸡均为非芦花鸡,因此根据正交子代羽毛性状芦花与非芦花即可判断性别,D正确。
9.[广东2022·19,12分]《诗经》以“蚕月条桑”描绘了古人种桑养蚕的劳动画面;《天工开物》中“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表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已拥有利用杂交手段培育蚕种的智慧,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蚕桑的遗传育种,更为这历史悠久的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条件下蚕采食桑叶时,桑叶会合成蛋白酶抑制剂以抵御蚕的采食,蚕则分泌更多的蛋白酶以拮抗抑制剂的作用。桑与蚕相互作用并不断演化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2)家蚕的虎斑对非虎斑、黄茧对白茧、敏感对抗软化病为显性,三对性状均受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上述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亲本杂交,F1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家蚕比例是______;若上述杂交亲本有8对,每只雌蚕平均产卵400枚,理论上可获得________只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纯合家蚕,用于留种。(3)研究小组了解到:①雄蚕产丝量高于雌蚕;②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③卵壳的黑色(B)和白色(b)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④黑壳卵经射线照射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为达到基于卵壳颜色实现持续分离雌雄,满足大规模生产对雄蚕需求的目的,该小组设计了一个诱变育种的方案。如图为方案实施流程及得到的部分结果。
统计多组实验结果后,发现大多数组别家蚕的性别比例与Ⅰ组相近,有两组(Ⅱ、Ⅲ)的性别比例非常特殊。综合以上信息进行分析:①Ⅰ组所得雌蚕的B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②将Ⅱ组所得雌蚕与白壳卵雄蚕(bb)杂交,子代中雌蚕的基因型是________(如存在基因缺失,亦用b表示)。这种杂交模式可持续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其优势是可在卵期通过卵壳颜色筛选即可达到分离雌雄的目的。③尽管Ⅲ组所得黑壳卵全部发育成雄蚕,但其后代仍无法实现持续分离雌雄,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共同进化(2)3/64 50(3)①常 ②bbZWB ③Ⅲ组所得黑壳卵都为雄蚕(基因型为bbZBZ),再制种时,若该雄蚕与雌蚕杂交,后代的黑壳卵和白壳卵中均既有雌性又有雄性,无法通过卵壳颜色区分性别,不适合于家蚕的连续制种。
【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染色体变异和自由组合定律。(1)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桑与蚕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共同进化。(2)虎斑对非虎斑、黄茧对白茧、敏感对抗软化病为显性(分别用基因A、a,B、b,C、c表示),三对基因独立遗传,亲本三对基因均杂合,即基因型为AaBbCc,杂交产生的F1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家蚕(A_bbcc)比例是3/4×1/4×1/4=3/64,若上述杂交亲本有8对,每只雌蚕平均产卵400枚,理论上可获得纯合虎斑、白茧、抗软化病家蚕(AAbbcc)的数量是8×400×1/4×1/4×1/4=50(只)。
(3)①Ⅰ组所得黑壳卵雌、雄家蚕的比例接近1∶1,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无关,推测Ⅰ组所得雌蚕的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Ⅱ组所得黑壳卵都为雌蚕,推测B基因易位到W染色体上,亲本雌蚕的基因型为bbZWB,与白壳卵雄蚕(bbZZ)杂交,子代雌蚕的基因型为bbZWB(黑壳卵),雄蚕的基因型为bbZZ(白壳卵),可以通过卵壳颜色区分子代性别。将子代黑卵壳雌蚕继续杂交,后代类型保持不变,故这种杂交模式可持续应用于生产实践中。③由以上分析可知,Ⅲ组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了Z染色体上,亲本雌蚕的基因型为bbZBW,与白壳卵雄蚕bbZZ杂交,子代雌蚕的基因型为bbZW(白壳卵),雄蚕的基因型为bbZBZ(黑壳卵)。若再将黑壳卵雄蚕(bbZBZ)与白壳卵雌蚕(bbZW)杂交,子代基因型为bbZBZ、bbZZ、bbZBW、bbZW,其后代的黑壳卵和白壳卵中均既有雌性又有雄性,无法通过卵壳颜色区分性别,故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缺刻叶,遗传科学史,考点一萨顿假说,完整性和独立性,自由组合,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离定律,经过推理提出假说,已有的理论基础,演绎推理实验验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萨顿的假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伴性遗传的类型与应用,共1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