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第三节 保护生态多样性意义重大说课ppt课件
展开一、人类活动使生物多样性锐减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___________的_______和变异性。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1)遗传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个体所包含的各种_________和遗传信息。(2)物种多样性:多种多样的生物_____及种类。(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生境类型、群落和生态过程的_________。
3.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使___________锐减。(2)使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3)使森林、草原、农田、水域等各种_______________面临着严重的丧失和退化。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适当措施1.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价值:_________价值和_________价值。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1)就地保护:①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_______的措施。②实现措施: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实现这种保护的重要措施。(2)迁地保护:最终目的是将受保护的物种再迁入_________,恢复其野生种群。(3)建立_____库和基因资源库。(4)恢复_____的生态系统。
【问·答】 为什么不能将在直接价值方面所谓的“有害”物种灭绝?提示:因为人类衣、食、住、行,物质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物种灭绝会影响未来的食物来源、工农业资源、土壤肥力以及水质遭到破坏、影响药物来源等。
三、收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例【目的要求】1.知道收集生物学信息的途径,能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例。2.分析、加工和整理收集的资料,撰写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案例。【活动提示】1.可通过互联网、当地环保和林业部门、生物学期刊和专业书籍等途经收集实例。2.可针对某一特定濒危动、植物或某一特定生态系统的保护进行实例收集,也可针对本地需保护的动、植物成生态系统进行相关实例的收集。
【知识点一】人类活动使生物多样性锐减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3.外来物种入侵及其引发的危机:(1)外来物种入侵: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人们把在新侵入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称为入侵物种。(2)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①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②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3)入侵物种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占据生态位。如果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入侵物种由于缺少天敌的控制,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种群呈“J”形增长。
【思考探究】1.有同学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多样性不受破坏”,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批判性思维——科学思维)提示:不对。这种说法太片面。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农田生态系统中清除杂草,就是破坏生物多样性吗?(分析与综合——科学思维)提示:不是。清除的杂草是普通的杂草,不是珍稀的物种。因此没有破坏生物多样性。
【典例示范】(2021·台州高二检测)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外来物种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B.外来物种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保持稳态的能力增强C.外来物种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解题思维】解答本题需突破以下两个关键点:【解析】选B。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引入我国的水葫芦、食人鱼等),则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食物链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种消失或者濒危),使生态系统的保持稳态的能力降低。
【误区警示】混淆“引进物种”和“入侵物种”(1)引进物种和入侵物种不完全一致:引进物种不一定都会破坏生态环境,如玉米、马铃薯等对人们生产生活有利的物种是引进物种;人们一般把在新侵入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称为入侵物种。(2)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
【类题精练】1.大熊猫体型与熊相似,但分布地区和喜食竹子方面又同小熊猫相似,科学家利用DNA—DNA分子杂交技术研究它们之间亲缘关系并绘制如图。棕熊、马来熊、眼镜熊之间的性状差异体现了(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基因型多样性【解析】选B。棕熊、马来熊、眼镜熊属于不同物种,其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2.(2021·温州高二检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不包括( )A.人口快速增长B.环境污染C.过度放牧D.合理伐木【解析】选D。生物多样性遭到威胁的主要原因:人口的迅速增加,环境污染,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合理伐木不会威胁生物多样性。
3.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选择B.物种退化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解析】选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是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
4.(2021·嘉兴高二检测)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原因( )A.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B.滥砍滥伐C.生物之间的弱肉强食D.大量引入外来物种【解析】选C。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会使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A不符合题意;滥砍滥伐,会使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之一,B不符合题意;生物之间的弱肉强食是生物为维持种族延续和个体生存的行为,不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C符合题意;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会使当地物种种类和数量锐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之一,D不符合题意。
【补偿训练】1.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2只大熊猫体内提取36种蛋白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这说明( )A.大熊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B.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C.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D.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解析】选B。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36种蛋白质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说明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2.(2020·山东等级考)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随机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及生态入侵。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要在样地中随机取样,A项正确;一种优势种被另外一种优势种取代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演替,B项错误;在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数量减少,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项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要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D项正确。
【知识点二】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适当措施 1.生物在环境污染过程中的净化作用:(1)生物净化: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在生物净化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起着重要作用。(2)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绿色植物能够在一定浓度的范围内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一公顷柳杉每个月可吸收60 kg SO2;②绿色植物可以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③许多绿色植物能够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如悬铃木(法国梧桐)、橙、圆柏等。
(3)微生物的净化作用:利用污水中的多种需氧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CO2、H2O以及含氮的和含磷的无机盐,使污水得到净化(如水体受生活污水污染后河流的自净过程)。(4)举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主要通过物理沉降和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两个过程完成。物理沉降是利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去除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中个体比较大的污染物。
(5)河流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自动净化曲线分析:①有机物的变化:在污水注入点有机物达到最高,然后在细菌的作用下,逐渐减少。②好氧性细菌的变化:随着污水的注入迅速增加达到最高值,随着有机物的减少其数量也逐渐下降。③溶解氧的变化:随着好氧性细菌的大量繁殖逐渐减少,随着藻类的增加而逐渐增多。④藻类变化:随着有机物被分解成无机物,数量逐渐增加,随着无机物的减少其数量下降。⑤无机物的变化:随着有机物的分解逐渐增加,随着藻类的大量繁殖而减少。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②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迁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这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②易地保护:从原地迁出,在异地建立植物园、动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③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根本措施。(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现代观点:①一关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②两避免:避免盲目掠夺式开发利用;避免禁止开发和利用。③两坚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持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护,如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退耕还林(草、湖)等。
【思考探究】1.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我们要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这种说法对吗?(分析与综合——科学思维、社会责任)提示: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避免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坚持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中,保护的对象有什么不同?(分析与综合——科学思维)提示: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迁地保护。
【典例示范】(2021·衢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
【解题思维】解答本题需突破以下两个关键点:
【解析】选B。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 【审答误区】本题常见错因有两个:(1)不明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而对B项无法判断。(2)不清楚如何区分直接使用价值与间接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强调“直接使用”,间接使用价值与生态环境有关。
【类题精练】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人工栽培和养殖 B.就地保护C.迁地保护D.实施大型的生态工程【解析】选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
2.甘草、五灵脂可用作药材,橡胶树可提取橡胶,人们受响尾蛇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的启发研制出了“响尾蛇”空对空导弹。这些都说明野生生物具有( )A.直接使用价值B.间接使用价值C.无法判断D.未知使用价值【解析】选A。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其中直接使用价值包括食物、药物和建材等。该题体现的是药用价值等,属于直接使用价值。
3.(2021·浙江1月选考)我省(浙江)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繁茂,自然资源丰富,是高校的野外实习基地。设立该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A.防治酸雨B.保护臭氧层C.治理水体污染D.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选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4.(2021·绍兴高二检测)阅读下列三个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我国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为18.2%,1981年为8.53%,并且因地面遮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贵植物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灭绝。材料二 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经有一半被挖尽。材料三 一种原产于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入侵我国华南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多万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1)材料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资源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材料三说明由于__________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_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4)除上述原因外,你联系实际说出几种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说出两种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应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材料一中我国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说明植被破坏使坡垒等珍贵植物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灭绝。(2)材料二中人们挖掘野生甘草面积缩小,说明掠夺式地开发利用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3)材料三中日本的林业害虫入侵我国华南地区,使马尾松林受到危害,说明外来物种入侵,原有物种受到威胁。(4)除上述原因外,人为捕杀、环境污染等也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5)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应采取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建立植物园、动物园(迁地保护);建立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
答案:(1)植被破坏 (2)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3)外来物种缺乏天敌 (4)人为捕杀,环境污染等 (5)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建立植物园、动物园(迁地保护);建立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任选两个)
【补偿训练】1.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其树脂可加工成一种名贵的中药。随着人们对龙血树野生资源的掠夺式采伐和对环境的破坏,龙血树已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龙血树对人类具有直接使用价值B.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C.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D.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禁止人类对龙血树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解析】选D。据题意分析,龙血树有重要的直接使用价值,其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掠夺式采伐和对环境的破坏,故可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保护龙血树,并对龙血树进行合理的利用,而不是完全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用苍蝇的平衡棒原理研制出新型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迁地保护C.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D.引入外来物种一定能提高当地的物种多样性【解析】选C。运用苍蝇的平衡棒原理研制出新型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A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B错误;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C正确;当缺少敌害,条件适宜时,引入的外来物种会迅速繁殖,可能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D错误。
1.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A.水平 B.垂直 C.水平、垂直(2)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________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保护。
(3)湿地中的多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维持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调节气候、水土保持、净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使用价值。有人说:“保护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就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请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存在着低地和高地,发生了环境的改变,这是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引起芦苇、碱蓬、柽柳等的镶嵌性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的生物成分,所以首先应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及数量,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保持稳态的能力就越强。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3)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表现为对环境和生命维持系统的调节功能。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答案:(1)A (2)生产者 保持稳态的能力 就地(3)间接 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2.如图中图1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图2中甲、乙、丙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注:图2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探究:(1)图1中Ⅰ、Ⅱ、Ⅲ依次代表生物多样性的哪些层面?提示:Ⅰ反映了同一物种中的差异应为遗传多样性;Ⅱ反映了不同物种间的差异应为物种多样性;Ⅲ反映了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关系应为生态系统多样性。(2)图2中哪些地雀间的差异能体现遗传多样性?哪些地雀间的差异能体现物种多样性?请说明判断依据。提示:由A与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推知,二者未产生生殖隔离应属于同一物种,其差异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由C与A、B间不能互相交配推知,C与A、B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C为新物种,则C与A、B间的差异反映的是物种多样性。
(3)图1中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以上可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什么价值?提示:直接使用价值。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保护生态多样性意义重大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保护生态多样性意义重大课文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定位,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随堂训练,目标素养,知识概览,生物多样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第三节 保护生态多样性意义重大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第三节 保护生态多样性意义重大获奖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遗传多样性基因,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实用意义的价值,工业原料,非实用意义的价值,旅游观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图片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