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展开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对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赠从弟》以松柏为喻,赞扬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现作者坚贞自守的品格,也有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B.《龟虽寿》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诗人认为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C.《野望》的后两联先写诗人看到的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获的猎物回家的田园气象,再写诗人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就干脆自娱自乐高歌起《采薇》,好一个隐逸山林的雅士!
D.《庭中有奇树》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2.下面对《赠从弟(其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出“山上松”的形象:挺拔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风,傲骨铮铮,不畏严寒。
B.三四句运用衬托手法,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对挺拔的松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C.五六句写正当冰霜带来悲惨凄凉时,松柏仍然挺拔壮美,再次用衬托手法突出了松柏的傲霜凌雪的品质。
D.七八句诗人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既表明了自己坚贞不屈的志向,又表达了对堂弟遭遇苦难的同情。
3.下列对《梁甫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这两句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但这里的人生活很幸福。
B.“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写了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恐惧与凄楚。
C.“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D.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4.下列对《庭中有奇树》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的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
B.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C.这首诗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喜悦之情。
D.这首诗的尾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B.家乡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等都在不停地后退,渐渐模糊不清了。
C.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6.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 )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饱含早春气息的柔风, ;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 ;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 ;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
①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②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 ④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
A.③④①②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二、句子默写
7.直接性默写填空 曹植《梁甫行》
(1)八方各异气,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孤兔翔我宇。
8.直接性默写填空。《庭中有奇树》
(1)_______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
(2)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9.我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彰显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某校九年级开展“共克时艰,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率先逆行出征,奔赴抗疫一线,他的精神让我们想起《龟虽寿》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10.综合性学习。
(1)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揭晓,获奖人物分别是:杨振宁、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苏炳添、朱彦夫、顾诵芬、陈贝儿,吴天一、江梦南,彭士实禄,中国航天人,八年级各班的同学们得知这一消息,打算围绕“感动中国”出一期手抄报,下面是这次活动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①如果你是这期手抄报的主编,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相关的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你是这期手抄报的记者,为了了解同学们对“感动中国”人物的认识和感受,你如果选择一些同学进行采访,你打算设计怎样的采访问题呢?(不少于两个)
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你是这期手抄报的策划者,请你仿照例句,再设计两个栏目。
栏目一:英雄风采
栏目二:凡人善举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的问题
朱彦夫,长津湖战役的亲历者,一位向人类身心挑战的山东汉子,一个用极限人生书写人生极限的当代保尔。少年从军保家卫国,14岁的他就已经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他虽然英勇回国,但受伤严重,双腿双手都被截肢,甚至左眼还被炸伤,失明。拖着这样的身子骨,很多人担忧他活不下去。但他退伍后却鼓起劲,想着如何去为家乡发展做贡献。从此他开始一步步走往村民的家,了解各家的苦,为他们办实事,谋发展,接轨外界。
出生到目前为止,他动过47次手术。从普通人来看,他应该是被人照顾的病人,但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小问题,只有为国家付出,才是他应该去做的事情。如果没有一颗坚强和坚守的心,如何撑起这极限的人生?为了祖国。我们的前辈至死不渝!
①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呢?请结合人物事迹说说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一)阅读《庭中有奇树》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1.在古代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写夫妻间的相思之情的,①要么是远行在外的丈夫思念妻子,②要么是孤居在家的妻子思念奔波在外的丈夫。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该诗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首诗中有一处关于主人公动作细节的描写,请指出这一细节,并简要分析其内涵。
13.“馨香盈怀袖”是为人称道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主人公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开头两句是以树起兴。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看到了绿叶繁花,不禁吃惊日子过得好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是那样美丽、芬芳,无奈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
D.在五、六句的基础上,七、八句转人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句中流露出了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些许责备。
E.整首诗围绕着“将以遗所思”这一主题展开,把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5.下列句子中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一致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16.诗中的“烈士”指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赠王桂阳①
吴均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乙】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吴均:南朝梁代著名诗人。这是一首赠给当时的桂阳郡太守(姓王)的诗,一般认为是他的自荐之作。
17.结合诗句,说说甲诗中的松树有何特点?
18.甲乙两诗选材相同,但表达的思想却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然现象,提醒最高统治者要关注民生。
B.颔联描写了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不得已寄身荒野。
C.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海边人民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
D.尾联中的“翔”指自在的行走,凸显出家园荒芜的场景。
20.本诗语言朴素简练,不重词藻修饰,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B
6.B
7. 千里殊风雨 柴门何萧条
8. 攀条折其荣 馨香盈怀袖
9.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10.(1) 示例:传递中国正能量,携手共铸中国梦 谱写奉献新曲,平凡铸就伟大 为我们的青春喝彩,为心中的榜样加油 感恩有您,伴我成长 示例一: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感动中国”人物是谁?为什么? 示例二:你觉得我们青少年从他们身上能得到什么启示? 示例:英雄故事 榜样力量
(2) 示例:朱彦夫保家卫国,失去健全的四肢,退伍后仍拖着残躯为家乡为祖国做贡献。 看完朱彦夫震撼心灵的故事,我强烈地感受到,这位身体残缺,历尽坎坷却从未向命运屈服的老人是如此伟大, 他血洒疆场,身经百战 却仍拖着残躯,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国为民奉献最后一份光和热。他用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奋斗与奉献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我们要感谢他,感谢“感动中国”的这些书写民族精神史诗的英雄们,今后我们更要在各方面提升自我,勇于担当,立志报效祖国!
11.② 12.攀条折其荣。主人公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丈夫,因为这枝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思念。 13.“盈”字用得好。“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沾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一个“盈”字,暗示了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14.AC
15.A 16.指能建功立业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服老、不信天、奋发有为、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
17.①生长环境恶劣,不被重视,易受摧残;②有凌云的壮志和傲霜斗雪的风骨(远大的理想和坚贞的节操)。(意对即可) 18.①甲诗作者借松树的成长过程,委婉表明自己虽仕途不济,但有远大的志向,渴望受到重用,有所作为。(或以松喻人,讽喻要发现人材、扶植人材。)②乙诗作者借松树在风中挺立,历经严寒而不倒,给予了对堂弟的期望:做一个像松柏一样坚贞不屈、顶天立地的人。
19.C 20.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滨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以及滨海人民的生活困苦,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