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六章检测试题
测控导航
知识点 | 题号 |
气象灾害 | 2、3、16、20、21、22 |
地质灾害 | 6、9、10、11、15、23 |
防灾减灾 | 1、7、12、17、23、24、25 |
地理信息技术 | 4、5、8、13、14、18、19、24 |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信息,可信的是( )
A.所有灾害都是可以预报的
B.面临灾害首先要保证财产安全
C.某些灾害有可能会引发其他灾害
D.灾害的发生都是毫无征兆的
解析:C 目前地震还不能预报,可以根据征兆早发现、早预防,A错误;面临灾害首先要保证生命安全,B错误;某些灾害有可能会引发其他灾害,C正确;灾害的发生根据征兆早发现、早预防,D错误。
受强冷空气影响,2021年1月5日至8日,我国华北西部、黄淮东部、江淮东部和江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纷纷出现大风、降雪天气,中央气象台持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此次寒潮天气使我国部分作物及经济林果遭受冻害,各地春运交通也受到影响。结合“寒潮-大雪-雪灾”的灾害链图,回答2~3题。
2.推测形成此次灾害的冷空气主要来源于( )
A.西伯利亚 B.中亚
C.北太平洋 D.西亚
3.图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雪灾 ②大气污染 ③生物冻害 ④低温
B.①雪灾 ②大气污染 ③低温 ④生物冻害
C.①大气污染 ②雪灾 ③生物冻害 ④低温
D.①低温 ②大气污染 ③雪灾 ④生物冻害
解析:2.A 3.B 第2题,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A正确。第3题,注意灾害之间的联系:农牧区雪灾与①雪灾有关,沙尘暴会造成②大气污染,③低温会造成④生物冻害。
2018年8月,欧洲航天局发射了全球首颗用于测量地球低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的“风神”卫星。如图为该卫星工作原理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风神”卫星将有助于( )
A.减缓全球变暖 B.监测地震活动
C.预防暴雨洪涝 D.阻止台风侵袭
5.利用“风神”卫星可以为抗灾救灾提供依据,主要是“风神”卫星可( )
A.分析灾害的原因
B.判断重灾区的位置
C.制定救灾方案
D.及时获取灾害信息
解析:4.C 5.D 第4题,“风神”卫星可用于测量地球低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监测大气状况,进行天气预报,发布灾害预报,可以预防暴雨洪涝,减轻洪涝灾害,C项正确;对大气风速和风向的监测不能减缓全球变暖,A项错误;可以监测大气状况,但不能监测地震活动,B项错误;可以监测台风,不能阻止台风侵袭,D项错误。第5题,利用遥感技术可及时获取灾害信息。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回答6~8题。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沟谷 编号 | 集水面积 /km2 | 平均坡度/° | 流域落差/m | 植被覆盖 率/% |
① | 5.3 | 24.3 | 537.2 | 15.7 |
② | 2.7 | 30.1 | 670.3 | 19.6 |
③ | 20.0 | 40.8 | 1 353.7 | 13.2 |
④ | 4.5 | 26.1 | 384.7 | 20.5 |
6.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
A.气温高低 B.风力强弱
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
8.一旦发生泥石流,应先确定灾害位置,并尽快获取受灾地区图像,以便及时评估受灾情况。这一过程依次用到的现代技术是( )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解析:6.C 7.D 8.A 第6题,泥石流发生须具备3个条件:流域内有大量易于搬运的破碎固体物质;数量大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汇聚的水;有坡度较大的沟谷。在表格中可以比较数据得出③地最有可能发生泥石流,C对。第7题,泥石流成因是暴雨或强降雨引发山洪暴发,泥石与洪水混在一起形成的液固两相流,且固体物质处于超饱和状态,在水流冲力和重力作用下造成了水、土、砂、石混杂着向前涌动。能准确预报泥石流,还需要有在较短时间内汇聚的水,因此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降水量大小,故D正确。第8题,一旦发生泥石流,应先确定灾害位置,再获取受灾图像,最后来分析、评估得到结果。发生泥石流先确定灾害位置,应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再获取受灾图像,应用遥感技术获取遥感图像,最后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分析、评估得到结果,因此这一过程依次用到的现代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遥感技术获取遥感图像、地理信息系统来分析,故A正确,B、C、D错误。
广西梧州市是一座山城,多为丘陵地形,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高度大于30 m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以下的斜坡上。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的含义是( )
A.滑坡、降水量、崩塌
B.崩塌、滑坡、降水量
C.降水量、滑坡、崩塌
D.降水量、崩塌、滑坡
10.下列关于该市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表明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均衡性
B.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触发因素之一
C.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D.海拔高处滑坡多,海拔低处崩塌多
解析:9.C 10.B 第9题,广西位于南方地区,雨季长,一般在4—9月,所以a表示降水量。滑坡多是在坡度50°以下的斜坡上,该地是丘陵地形,雨季滑坡灾害多,b是滑坡。坡度50°以上的斜坡上多崩塌,丘陵地区坡度陡的区域面积小,崩塌灾害数量少,c表示崩塌。C对。第10题,图中表明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不能表示均衡性,A错。图中地质灾害数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所以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触发因素之一,B对。地质灾害中的地震、火山活动一般与人类活动无关,C错。根据材料,海拔高处崩塌多,海拔低处滑坡多,D错。
读某种自然灾害形成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此图中形成的灾害是( )
A.海底火山爆发 B.地震
C.海啸 D.风暴潮
12.处在图中地区的船只及人群在接到警报后,正确的做法是( )
A.如果有足够时间,①②处的船只应该在该灾害来临前开往东部开阔海面
B.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③处的船只可以向南开或者向北开
C.上岸的船员或岸边的人群赶快跑到楼上
D.如果有足够时间,①处的船只应该在灾害来临前开往西部港口,②则相反
解析:11.C 12.A 第11题,读图可知,图中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巨浪冲向海岸建筑,这种灾害为海啸,C项正确。第12题,遇到海啸时,如果有足够时间,船只应该在该灾害到来前开往开阔的深海区,A项正确,D项错误。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③处船只上的人员应马上有序撤离船只登陆,B项错误。上岸的船员或岸边的人群应赶快撤离海岸,向内陆高处转移,C项错误。
下图是根据2014年澳大利亚东南部一次森林大火事件T0至T3四个时间点的卫星影像加以分析制成的,图中的资料是该地区①②③④⑤⑥六个不同区域,在T0至T3四个时间点的森林燃烧状况。据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绘制主要利用下列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功能是( )
A.叠图分析 B.地势分析
C.路线分析 D.区域分析
14.图中⑥处最可能为( )
A.山峰 B.山谷 C.农田 D.湖泊
解析:13.A 14.D 第13题,根据题中关键字“T0至T3四个时间点的卫星影像加以分析制成的”可知是绘制,不是应用,应该是四个图层的叠加。故A正确,B、C、D错误。第14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至T3时刻,⑥未燃烧,而其周围的①②③⑤均处于燃烧状态。⑥位于火海,但不燃烧,只有湖泊有这种可能。故D正确,A、B、C错误。
如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15~
17题。
15.图中甲地的自然地貌是( )
A.河口三角洲 B.山前洪积扇
C.峡谷 D.台地
16.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崩塌 C.山洪 D.干旱
17.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拆除库坝
C.禁止开矿 D.人工增雨
解析:15.B 16.C 17.D 第15题,读图可知,甲地等值线较为稀疏,说明该地坡度较缓;由图例可知,甲地为砂石层,而且位于河流沿岸,因此为河流地貌。根据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可以判断,该地的河流大致由西北流向东南,西北部为山地,河流流速快,挟带泥沙的能力强,到达甲地时,由于地形变得开阔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向四周发散沉积,从而形成山前冲积扇,故选B。第16题,由题干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地区的山麓地带,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读图可知,该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由于山地的抬升作用,该地多地形雨。因此,夏季该地河流补给量大,河流水位会暴涨,上游流经山地,流速快,汇水速度快,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排水不畅,极易导致山洪的暴发,故选C。第17题,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需水量大,易出现春旱,应对春旱的有效措施是人工增雨,D正确;植树造林、拆除库坝、禁止开矿等措施,都不能缓解旱情,A、B、C错误。
某人骑自行车从下图中的甲地到辛地,车上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为定位记录)。假设车速仅受坡度影响。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云贵高原 B.华北平原
C.江南丘陵 D.武夷山
19.该骑行线路中,主要为上坡路段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丁—戊 D.己—庚
解析:18.C 19.A 第18题,通过图中经纬度的定位可知,该地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故选C。第19题,因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的时间骑行的路程越短,表示骑行速度越慢,可能为上坡路段。所以从图中可以读出,甲—乙主要为上坡路段。
绿肥作物是以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总称,多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茶园等地种植,除用作改良土壤以外,也可作为饲草,或作为覆盖作物栽培以改善环境。绿肥作物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有间种、套种、混种、插种等多种种植方式。群众对种植绿肥作物深有体会地说:“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根据材料回答20~22题。
20.我国南方的茶园,常在茶树行间种植绿肥作物,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空气湿度,改变茶园小气候
B.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
C.调整土壤温度,减轻冻害
D.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21.“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 )
A.旱涝 B.冻害 C.高温 D.大风
22.在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常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
A.降低风速,改善农田的小气候
B.保持水土,增加地表粗糙度
C.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产增收
D.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渍化
解析:20.B 21.A 22.D 第20题,绿肥作物种植于茶园茶树行间,可以改良土壤,补充有机质,还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提高茶叶品质,B正确;绿肥作物种植于茶树行间,对茶园小气候的影响不大,A错误;由于南方地区冬季气温偏高,所以其主要灾害并不是冻害,C错误;增加土壤水分与茶叶品质关系不大,D错误。第21题,“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中,开沟涉及给排水问题,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旱涝;冻害应该采取覆盖保暖等措施,仅靠开沟不行;高温需要遮蔽或喷水降温等措施;大风则需要采取挡风措施或加固植株,但绿肥作物的植株加固不可能,故A正确,B、C、D错误。第22题,华北地区缺水严重,引黄灌区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可以增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从而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渍化,D正确;绿肥作物的植株矮小,降低风速的可能性小,A错误;虽然可以保持水土,但在华北平原它的生态效益不明显,而且华北平原的水土流失小,B错误;光热资源的充分利用既要考虑植株的高矮差异,且农作物应同时生长为宜,一般是间作效益更强,C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措施属于灾害防御中的 性防御措施。(2分)
(2)从图中可以看出的自然灾害有 和 ,此工程的建设可以 ,从而保护人口、财产的安全。(3分)
(3)除此图反映的方式外,该类灾害防御措施还有哪两种方式?(2分)
(4)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在我国 地区分布最典型,试从地质、地形、气候条件加以分析。(6分)
(5)防御此类灾害,你认为还可采取哪些非工程性措施?(5分)
解析:图中措施属于工程性防御措施,格栅可以使水流下泄,但能够阻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中的大块物质冲击村庄、交通线等。改变地表环境(如固坡、植树造林等)或改变财物等的特性,可防御此类灾害。我国西南地区该类自然灾害频发与当地山高谷深的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夏季多暴雨等有关。可采取加强监测预报,提高公众防灾意识等非工程性措施来防御此类灾害。
答案:(1)工程(2分)
(2)滑坡 泥石流 阻隔或控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直接危害
(3分)
(3)改变地表环境;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2分)
(4)西南 地质: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岩石破碎。地形:山区地形起伏大,岩石风化严重。气候:夏季多暴雨。(6分)
(5)加强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和防灾减灾意识等。(5分)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2018年5月17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附近海域发生5.1级地震。巴厘岛人口密度位居全国第二,经济发达,享有“花之岛”“神仙岛”的美誉。近年来,每年上岛游客不断增加,接近甚至超过该岛人口数。
材料二 2018年11月25日8:00,台风“天兔”在距离越南胡志明市东南方向约115千米的位置登陆。
材料三 如图为东南亚局部区域示意图。
(1)受台风“天兔”的影响,胡志明市可能出现 天气;在①②③中选择当地居民合理的避灾行为: 、 (①渔民应及时回港避风 ②出行乘坐飞机 ③从低洼地区及时转移)。政府监测台风“天兔”中心位置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4分)
(2)巴厘岛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为减轻其危害,政府应采取的防灾措施主要有什么?(8分)
(3)巴厘岛城镇集中分布在该岛的 (填方位)部,并沿 分布,巴厘岛人口密度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6分)
解析:第(1)题,台风“天兔”在距离越南胡志明市东南方向约115千米的位置登陆,受台风“天兔”的影响,胡志明市可能出现大风、暴雨天气;台风的影响在海上会掀起大浪,对海上航运造成危害,渔民应及时回港避风,①正确;台风天气时,有狂风、暴雨和雷电,不利于飞机飞行,②错;台风天气带来暴雨,低洼处可能出现洪涝,居民应从低洼地区及时转移,③正确。政府监测台风“天兔”中心位置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遥感技术,可监测台风的移动和台风中心位置变化。第(2)题,巴厘岛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为减轻火山、地震的危害,政府应加强地震和火山的监测与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加强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抗灾能力;加强管理,建立统一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等。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巴厘岛城镇集中分布在该岛的东南部,并沿河流分布,这些地方地势平坦,对外交通便利;人口密度高与其特色经济有关,巴厘岛环境优美,旅游业发达,吸引大量人口在此,人口密度较高。
答案:(1)大风或暴雨 ① ③ 遥感技术(4分)
(2)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加强监测与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防灾能力;加强管理,建立统一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等。(8分)
(3)东南 河流 旅游业发达或经济发达(6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为帮助云南盈江地震灾区紧急安置受灾群众,民政部2011年3月10日决定从中央救灾物资南宁储备库紧急调运5 000顶救灾帐篷和62吨彩条布。
(1)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目的是什么?(2分)
(2)如果让你确定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你将按怎样的条件确定基地的地点?(6分)
(3)如果让你管理某救灾储备基地,你将选购并储备哪几类救灾物资?(4分)
(4)你认为救灾物资储备基地选址应遵循哪些原则?(2分)
(5)除了建设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我国还实施了哪些减灾策略?(6分)
解析:第(1)题,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是一种有效的防避灾措施,也是为了灾害发生后减少救灾物资筹备的时间。第(2)题,“国家级”是题眼,应从覆盖全国范围的角度归纳。从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交通条件、市政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应该建在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而且远离火源、易燃易爆物等的位置,宜邻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便利的地方,附近通信、供水、供电等设施齐全的位置,便于救灾信息的传播。第(3)题,救灾物资的种类可从满足灾民生活、搜救受灾人员、抢救伤员、御寒取暖4个角度归纳。第(4)题,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可从存和调两个角度归纳。一要储存安全,二要调运方便。第(5)题,减灾策略可以从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报,大力推进减灾系统工程,实行减灾分区管理,减灾要与资源开发、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加强减灾法制建设,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实施。
答案:(1)有效减少灾害损失,提高应急能力。(2分)
(2)不易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远离火源、易燃易爆物等),交通运输便利(宜邻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市政条件较好(通信、供水、供电等)。(6分)
(3)生活、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4分)
(4)储存安全、调运方便。(2分)
(5)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报,大力推进减灾系统工程,实行减灾分区管理,减灾要与资源开发、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加强减灾法制建设,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加强国际合作。(6分)
第六章 自然灾害——【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第六章 自然灾害——【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六章自然灾害挖空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第六章自然灾害背诵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文件包含第二节地质灾害docx、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docx、第三节防灾减灾docx、第一节气象灾害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