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接力版二年级下册(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
展开《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
课题 | 《彝家娃娃真幸福》 | 课时 |
|
课型 | 综合课 | 教具 | 电子琴、奖励贴、串铃、三角铁、红绸子 |
教 学 目 标 |
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会感受、体验彝族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 2.过程与方法:运用律动、聆听、朗读、演奏、演唱、默唱、对比、模仿、合作等方法学习歌曲,能在音乐活动中敢于展现自己。 3.知识与技能:用自然、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并能用串铃、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 ||
教 材 分 析 |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具有彝族舞曲音调特点的歌曲,这首歌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短小简洁,尤其是欢快的情绪和每句句尾的衬词“阿里里”等,更有助于学生体会彝族歌曲的特点。 | ||
学 情 分 析 |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能通过聆听默唱等方式进行节奏及旋律的学习,在课堂上有良好的聆听习惯。演唱方面能做到旋律基本正确,演唱时不过度用嗓,部分学生能运用饱满而富有弹性的声音,但对歌曲情绪的展现还需要教师大量铺垫及引导。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我运用拍手、串铃解决“阿里里”的节奏难点,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以及学生更易看懂的旋律线使其直观感受音乐起伏,并掌握全曲的节奏。他们好奇、好动,模仿力强;我用身体律动教学法让学生体会并表现音乐主体,并运用图谱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 ||
教 学 重 难 点 |
重点:用自然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并能用串铃、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难点:体会衬词“阿里里”欢快的情绪,用欢快、跳跃的声音唱好衬词“阿里里”。
|
教学 环节 | 教学内容 | 师生互动 | 设计意图 | 教学用具及设计调整 |
创设 情境,激趣 导入 | 师生律动,感受歌曲 | 1.师生问好,随《彝家娃娃真幸福》伴奏, 师生律动(围圆圈,手牵手按节奏走动,“阿里里”处拍手),跳圆圈舞。(表现好的小组,发串铃)
| 圆圈舞的律动体验,在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伴奏中创设情境,巧妙动作的设计中感知节奏,为后面学习歌曲的节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第二次上课时就加入了12,123的节奏口令,这样在导入环节,为后面学习XX X 这个节奏型做了很好的铺垫。 |
微课,了解彝族人文风情 | 1.微课介绍彝族,发出邀请卡,揭题。(说出火把的奖励) | 微课、邀请卡、多种奖励的无缝链接,使课堂之初惊喜不断,给学生原本枯燥的学唱添上了不绝的原动力。 | ||
感受 体验,自主 学习
| 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
1.初听。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瞧,彝家娃娃唱起了歌,找出彝族表达开心快活特有的词语?“阿里里”出现了几次? 2.出示节奏: 3.复听歌曲。师:你们加入串铃,完整动作表现“阿里里”的部分。
4.师:第一段是否出现彝族娃娃服饰的句子?第二段彝家娃娃在做什么呢?师生合作按节奏朗读歌词。第一遍老师读前面,生读后面;第二遍交换。(教师强调朗读状态,用愉快的情绪,歌唱的状态,富有弹性的声音。)
5.学唱歌曲。
第一段:
B.师唱前面的部分,生跟琴演唱“阿里里”的部分。 师:边唱带上画旋律线,思考:老师演唱“阿里里”时有什么不同?用跳跃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接龙演唱,边帖板书。
第二段:
完整演唱:
b.随琴原速演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到“阿里里”处时,生生击掌表现。
| 两次聆听歌曲,找出关键的彝族衬词,通过学习串铃演奏“阿里里”的部分,从而掌握XX X 节奏型。
通过动态的视频制作,学生能直观地跟随串铃的动态节奏,同步表现。
聆听、画旋律线、讨论、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师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歌曲,在游戏中解决难点,减少乏味,让学唱充满趣味性。
完整演唱歌曲,由慢速到原速演唱,并加入生生击掌,达到层层递进的关系,最终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喜悦。
| 减去了“阿里里”出现了几次的问题。
|
拓展 延伸,实践 创造 | 学习三角铁,为歌曲伴奏,结合多种变现形式,表演歌曲 |
1、加入三角铁的演奏。(PPT出示) a.师:为了让这首歌曲的伴奏更加的丰富,老师想选用这个乐器,你们知道它的名称吗?(老师演示) b.你们觉得加入歌曲哪里比较合适呢?PPT出示串铃演奏的节奏,根据三角铁的音色特点,编创三角铁合适的节奏。
3.师生合作表现歌曲。教师演唱,学生分组演奏。
6.彩排后,四个小组在火把节盛会上上表演。 | 拓展环节让学生根据前面三角铁的学习,自主编创节奏,结合前面学习的串铃演奏,表现二声部伴奏,让歌曲的节奏更深刻的映入孩子们的脑海里。
火焰组通过“阿里里”不同的音高位置为灵感,表现歌曲,让表演的思维更开阔。 | 将三角铁演奏的部分,扩充到学唱环节,让学唱环节方法更多样、灵活,在实践中、活动中掌握并自主运用好节奏。真正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游戏、律动、演奏中自主学习。 |
五、小结与反馈 | 师生讨论,教师总结 |
1.回顾知识点 从音乐要素,人文知识,演奏、舞蹈动作方面提出本课所教授的相关问题,生回答。
3.在火把节的盛会上,全体学生跳大圆圈舞结束课堂。
| 回顾中,学生自发重现知识点,教师总结,让学生从彝族延伸到五十六个民族,让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
|
六、 教学 板书 |
火把节风云榜
|
七、 教学 反思 | 本节课教师运用彝族的圆圈舞、彝族的文化,烘托气氛,奖励贴激励学生,整节课目标清晰,落实相对到位,但在学生情绪的控制上效果不够理想。《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欢快的歌曲,学生用欢快、兴奋的声音演唱就会出现声音音量过大、声音不美的情况。首先,学生充分独自演唱歌曲的机会不够多,教师用语言讲解的过多,学生自主体验不够;其次,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的声音处理,一旦演唱有问题就立即停下来,打断了学生原本酝酿好的情绪;再者,教师自身的感觉不够优美,而用语言强调,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最后对于二年级的学生,需要不断激励,在学唱环节,教师过于重视环节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激励,学生热情高涨,学生情绪难以控制。已在调整中体现,下次课实践。 |
接力版二年级下册(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 这是一份接力版二年级下册(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拓展-创编舞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接力版(演唱)盘歌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接力版(演唱)盘歌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授,第四段范唱),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音乐二年级下册(演唱)盘歌教案: 这是一份音乐二年级下册(演唱)盘歌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