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语文含解析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精品解析: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二)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练习
      精品解析: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3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语文含解析 试卷01
    2023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语文含解析 试卷02
    2023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语文含解析 试卷03
    2023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语文含解析 试卷01
    2023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语文含解析 试卷02
    2023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语文含解析 试卷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语文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语文含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二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秘密★启用前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诗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司马迁在致任安的信中自叙撰写《史记》的心志:“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也记录了这句话)司马迁在他的史学实践中,切实坚持了这一学术理念。
    所谓“通古今之变”,指出了历史学者的学术责任,即考察古今历史演变的进程,进而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总结历史规律。司马迁的研究方法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察、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应当进行这样的努力。在学术实践的过程中,司马迁“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如此坚定的学术信念,今之学者依然可借以自勉。
    理解“究天人之际”的文意,当然不能脱离当时的文化背景,关注人们对于“天”有着浓厚神秘色彩的崇敬。曾授司马迁公羊之学的董仲舒,对“天人感应”有诸多讨论,他的思想可能对司马迁有一定的影响,《史记·五帝本纪》说尧“敬顺昊天”,张守节《正义》解释为“敬天”。后世注家对《史记》文字的解说,也可见“敬天常”“严敬天威”等说法。如果认识到秦汉社会的“敬天”理念,包含对自然的尊重、对生态的爱护,就应当珍视其中值得继承的文化因素。此外,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究”,强调对未知规律的探索追求,与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僵化偏执倾向有所不同。
    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英雄主义、进取精神和开放风格凸显,文明大幅度进步的历史阶段。当时的思想者有比较宽广的视野和比较高远的追求,“天人”和“古今”的关系,似乎是许多人共同关心的文化命题。汉武帝说:“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董仲舒说:“天人之征,古今之道也。”刘安《准南子》也有“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乱之本”之说。由此看来,司马迁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确代表了一种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意识,体现出这位伟大学者闳卓的史学理念。
    (摘编自王子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材料二: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人在思想领域进行探索的一个母题。这里的“天”并非大自然的意思,因此这里的天人关系也并非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夏商周三代以来,中国人认为“天”就是“帝”,“天帝”主宰世间万物。天的意志被称为“天命”“天意”,天的行为法则被称为“天道”“天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著《春秋繁露》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哲学思想,让天命为君权服务。司马迁作为董仲舒的门生,自然也会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另外,司马迁还未能摆脱占星术的影响,他认为上天和人间的确有对应的关系,并且认为天有法则,也就是“天命”。《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为国者必贵三五。上下各千岁,然后天人之际续备。”这无疑是继承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天命观。但是,作为一个史学家,司马迁的严谨态度又使得他不能完全相信所谓的天命。他讽刺秦皇汉武求仙问药、封禅祭祀,反对将人间的兴亡都归因于天。在《项羽本纪》中,他对项羽的“天亡我,非用兵之罪”评价以“岂不谬哉!”。他虽承认天命,认为天人之间有联系,但是也反对过分强调天命。
    此外,司马迁之所以要写通史,就是为了探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人在历史发展面前应该如何应对。他提出“承敝通变”的命题,认为社会出现了弊病才会引起变化,主动的变革就是试图除去过去的弊政。他肯定法家的变法图强行为,对商鞅和吴起的变法作出了较为积极的评价。他还总结出“见盛观衰”的法则,认为事物发展到顶峰的时候,其弊端也就开始显现,从而逐渐走向袭落。所谓“物盛而衰,天地之常也”。他还提出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重“利”史观,试图从经济条件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思想意识和经济制度。《史记》以《货殖列传》殿后是有深意的,它探讨和回答了人类生活的基础,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的关系,人们的思想、行动和物质利益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它是作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原则性的概括。
    当然,司马迁处于西汉时代,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观之中。他说“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始终之变也”。
    (摘编自宋伟《如何理解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下正确的一项是( )
    A.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代表了一种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意识,班固因而将其收录在了《汉书》中。
    B. “三十岁一小变”“五百载大变”“然后天人之际续备”,既体现了司马迁的天命观,也体现出他的历史循环观。
    C. 司马迁虽承认天命,但也反对过分强调天命,反映出他的“究天人之际”思想本质上是要探索合理的天人观。
    D. 《史记》以《货殖列传》殿后,意在探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学术理念作出原则性的概括。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肯定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等思想对司马迁的影响,材料二还指出了司马迁对孟子天命观的继承。
    B. 对于“天人关系”中“天”的理解,材料二认为“天”就是“帝”,并非指自然;材料一则相反,认为是自然、生态之意。
    C. 材料一对司马迁的学术研究方法和学术信念都表达了高度赞赏,在今之学者与历史学者的对比中表明了作者的立场。
    D. “通古今之变”,核心在“变”字,体现出司马迁的发展观、变化观,构成了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反命题。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
    B. 司马迁作“十表”的原则是“详变略渐”(“变”为动乱之世,“渐”为升平之世),他认为时势巨变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效动力。
    C. 司马迁在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天下,一遍访河山,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
    D.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赞司马迁“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称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钱穆认为:“西方人讲历史哲学乃是一套哲学,只把历史来讲。若说中国人也有历史哲学,应该不是一套哲学,而仍是一番历史,只是从历史里透出一套思想来。”司马迁的《史记》“透出”了哪些思想?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1. A 2. D 3. D
    4. ①材料一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开篇提出司马迁的史学理念,然后逐层分析“通古今之变”和“究天人之际’的内涵,最后从时代特征的层面总结司马迁史学理念的价值②材料二从分析“天人关系”的内涵引入,进而举例、引用以论证司马迁的天命观;然后从三个方面概述司马迁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究,并指出其历史循环观的局限。
    5. ①究天人之际:探索上天与人事的对应关系(或探索合理的天人观”敬天;承认天命,但也反对过分强调天命。②通古今之变:察古今历史演变的进程,进而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总结历史规律。(或“探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人在历史发展的面前应该如何应对”)如提出“承敝通变”的命题,总结出“见盛观衰”的法则,提出重“利”史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班固因而将其收录在了《汉书》中”错误,原文有“由此看来,司马迁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确代表了一种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意识,体现出这位伟大学者闳卓的史学理念”,这是作者的评价,不是班固收录的原因,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都肯定了”错误,材料一原文是说“可能对司马迁有一定的影响”,不是肯定。
    B.“材料一则相反,认为是自然、生态之意”错误,材料一有“秦汉社会的‘敬天’理念,包含对自然的尊重、对生态的爱护”,并非认为“天”是自然、生态之意,而是说“敬天”理念,包含对自然的尊重、对生态的爱护。
    C.“在今之学者与历史学者的对比中表明了作者的立场”错误,原文中相关内容有“所谓‘通古今之变’,指出了历史学者的学术责任”“司马迁‘虽万被费,岂有悔哉’,如此坚定的学术信念,今之学者依然可借以自勉”,没有对今之学者与历史学者进行对比,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司马迁在他的史学实践中,切实坚持了这一学术理念”,“这”指代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D.是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文学成就的评价,不能用来证明观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司马迁在致任安的信中自叙探写《史记》的心志:‘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他的史学实践中,切实坚持了这一学术理念”,开篇提出司马迁的史学理念;
    第二段“所谓‘通古今之变’,指出了历史学者的学术责任……”,第三段“理解“究天人之际”的文意,当然不能脱离当时的文化背景……”,逐层分析“通古今之变”和“究天人之际’的内涵;
    第四段,“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英雄主义、进取精神和开放风格凸显‘天人’和‘古今’的关系,似乎是许多人共同关心的文化命题……代表了一种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意识,体现出这位伟大学者闳卓的史学理”,最后从时代特征的层面总结司马迁史学理念的价值。
    故材料一为总分总式结构。
    材料二:第一段,“‘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人在思想领域进行探索的一个母题……天的意志被称为‘天命’‘天意’,天的行为法则被称为‘天道’‘天理’”“董仲舒著《春秋繁露》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哲学思想,让天命为君权服务”“在《项羽本纪》中,他对项羽的‘天亡我,非用兵之罪’评价以‘岂不谬哉!’。他虽承认天命,认为天人之间有联系,但是也反对过分强调天命”,从分析“天人关系”的内涵引入,进而举例、引用以论证司马迁的天命观;
    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他提出‘承敝通变’的命题”“总结出‘见盛观衰’的法则”“提出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重‘利’史观”,概述司马迁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究;
    第三段,“司马迁处于西汉时代,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观之中”,指出其历史循环观的局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司马迁在致任安的信中自叙探写《史记》的心志:‘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在他的史学实践中,切实坚持了这一学术理念”,据此可知司马迁的《史记》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思想。
    结合“理解‘究天人之际’的文意……《史记·五帝本纪》说尧‘敬顺吴天’,张守节《正义》解释为‘敬天’”“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究’,强调对未知规律的探索追求……‘天人’和‘古今’的关系”“承认天命,认为天人之间有联系,但是也反对过分强调天命”可分析概括出,“究天人之际:探索上天与人事的对应关系,敬天;承认天命,但也反对过分强调天命”。
    结合“所谓‘通古今之变’,指出了历史学者的学术责任,即考察古今历史演变的进程,进而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总结历史规律”“他提出‘承敝通变’的命题……他还总结出‘见盛观衰’的法则……还提出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重‘利’史观”可分析概括出“通古今之变:察古今历史演变的进程,进而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总结历史规律。如提出‘承敝通变’的命题,总结出‘见盛观衰’的法则,提出重‘利’史观。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他们是在云层之上。木兰站在那高出无字碑以上的台子上,一只手扶着阿非的肩膀,头发随着山风向后飘扬,看着犹如一个山上的精灵。她向远处望,远处那一块块灰的是山,一片片紫而深绿的是山谷。一带随时变色的霞彩神奇的光波,在大地上飘过。往西,只见红云似海,闪耀着金线银丝,好像斜阳照耀在老人头上一样。立夫已经走下石阶,正立在下面黑暗的石碑旁边。石碑有二十多尺高,历时已有两千年,上面罩着棕黄的干枯苔藓。立夫往上看,看见木兰秀丽的侧影,背后衬托着色彩富丽绚烂的晚霞。
    木兰说:“立夫,你看见那个没有?”一边手指着西方的云彩。
    立夫回答说:“我看见了。”
    木兰也走下到石碑旁边来。这块石碑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来封泰山时建立的。至于石碑上为什么没有雕刻上字,则不得而知。有人说当时他突然生病而死,石碑也就立而未刻。另一个说法,较为近似真实,就是刻碑的人不愿将此暴君之名永垂后世,故意将碑文刻得浅,所以不能经久,早就不耐风雨,剥蚀不见了。
    木兰走近石碑,那时立夫还在近前站着,仔细看那苔藓封闭的石头,不觉看得出神。她伸手把一些苔藓揭下来,立夫说:“不要!”
    木兰说:“这个石碑好大。”这时一阵子寂静。
    木兰又说:“还这么老!”又是一阵子寂静。
    木兰也寂静下来。木兰、立夫和阿非三个人,坐在附近一块石板上,也寂静得和那个石碑一样,他们好像也变成了没有字的碑文。
    最后,立夫开言,才打破一阵子沉寂。他说:“这个没字的碑文,已经说出了无限的话。”
    木兰看见立夫眼睛上那副梦想的表情。在这块无字的石碑上,他读到了兴建万里长城的暴君的显赫荣耀,帝国的瞬间瓦解,历史的进展演变,十几个王朝的消逝——仿佛是若干世纪的历史大事一览表。而这个默默无言的,黑暗的岩石,在高山日落的时候,横压在立夫和木兰的心头,那块巨大的石碑,是向人类文化历史坚强无比的挑战者。
    立夫说:“你记得秦始皇怕死,派五百童男童女到东海求长生不死之药吗?而今物在人亡。”
    木兰说出谜一般的话:“因为石头无情。”
    这时暮霭四合,黑暗迅速降临,刚才还是一片金黄的云海,现在已成为一片灰褐,遮盖着大地。游云片片,奔忙一日,而今倦于漂泊,归栖于山谷之间,以度黑夜,只剩下高峰如灰色小岛,于夜之大海独抱沉寂。大自然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宇宙间的和平秩序,但是这和平秩序中却含有深沉的恐怖,令人凛然畏惧。
    五分钟以前,木兰的心还激动不已,现在她心情平静下来,不胜凄凉,为前未曾有,外在的激动不安,已降至肝肠深处,纵然辘辘而鸣,她的心智,几乎已不能察觉。她一边拖着疲乏的腿,迈上石头台阶,心里却在想生,想死,想人的热情的生命,想毫无热情的岩石的生命。她知道这只是无穷的时间中的一刹那,纵然如此,对她来说,却是值得记忆的一刹那——十全十美的至理,过去,现在,将来,融汇而为一体的完整的幻象,既有我,又无我。这个幻象,无语言文字可以表明。滔滔雄辩的哲学家对此一刹那的意义,会觉得茫然,也会觉得穷于言辞,无以名之,姑名之曰经验。
    夜,对人也并不永远是平静安谧,正如对草木岩石一样,对不会做梦的鸟兽昆虫一样。民国六年七月十六的晚上,在泰山顶上,对木兰来说,是特别使人心神不安的一夜、他们的晚餐有四个菜:妙蛋、芜菁汤、藕片、香菇烧豆腐,另外是小米玉蜀黍粥,馍馍。旅途劳顿,山中空气新鲜,大家都非常饥饿,几盘子菜都吃得精光。虽然食物并不精美,远寺的钟声却使他们觉得此次晚餐风味迥异。饭后,又喝了极其清冽的山泉茶。荪亚【注】与立夫闲谈,谈论的是关于在日本的生活经验,然后就寝。
    荪亚一觉酣眠,鼾声大作,木兰瞌睡了一下,但又醒来,然后又打瞌睡。因为茶的力量大为不同,一直使她的头脑清醒,不过腿和身子却睡得很甜,自己也不知道是清醒,还是在睡梦之中。她觉得,仿佛是半在梦境,一直在费力解一个巨大的云雾般的结,那是一个谜,而那个谜是创造万物的主宰。她正在费力想解开那个谜,一阵山风吹过,撼动卧室的窗子,她又醒来。但是荪亚还在继续打鼾浓睡。
    (节选自《京华烟云》)
    【注】姚木兰十岁时为避义和团之乱在南逃途中与家人失散,后为曾家搭救,与曾荪亚一同长大。十六岁时遇见孔立夫,木兰对立夫暗生情愫,后听从家人安排嫁给荪亚为妻。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林语堂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从文中描写木兰“头发随着山风向后飘扬,看着犹如一个山上的精灵”一句,可以窥见作者的喜爱之情。
    B. 文中木兰感叹“这个石碑好大”“还这么老”,都无人回复,只有“一阵子寂静”,是因为木兰试图将石碑上的苔藓揭下来,立夫并不赞同。
    C. 无字碑引发了孔立夫对历史的回顾,让他读出了“无限的话”,对于立夫“物在人亡”的问题,木兰认为“石头无情”,而人有情,这引发了木兰对于生命的思考。
    D. 《京华烟云》深受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响,文中“夜,对人也并不永远是平静安谧,正如对草木岩石一样,对不会做梦的鸟兽昆虫一样”一句,可见庄子齐物论的思想。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泰山一游,木兰与立夫的对话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心照不宣,他们之间的关系与木兰同荪亚间的关系形成鲜明对比,由此表现木兰在婚姻中的挣扎。
    B. “游云片片,奔忙一日,……只剩下高隆如灰色小岛,于夜之大海独抱沉寂”一句,将游云和高峰人格化,描写泰山上夜幕降临之景,凝练有趣。
    C. 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极富诗情画意,它既为后文木兰与立夫关于无字碑的对话张本,也为展示木兰内心的生死观及宇宙间的和平秩序作好了准备。
    D. 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叙述了木兰、立夫几人同游泰山观看无字碑的过程,运用大量心理描写,诠释了木兰对生命真谛的思考。
    8. “在泰山顶上,对木兰来说,是特别使人心神不安的一夜”,请结合小说情节,分析木兰的“不安”产生的原因。
    9. 林语堂的女儿林如斯评价《京华烟云》,说道:“此书最大的优点不在性格描写得生动,不在风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绘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学意义。”请结合文本内容,找出三处能够体现其哲学思想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D
    8. ①游历中,对生命、时间的触摸使她不安。在泰山上观看无字碑,引发木兰思考生死,思考过去现在未来。她似乎隐隐触摸到了历史、文化、生命的本源,但又感觉参不透这个巨大的谜,于是内心不安。②交谈里,对立夫的进一步感触、认识,与立夫的心心相印使她不安。关于无字碑的对话、远寺的钟声使真诚、才情女子木兰的精神世界与现实处境,特别是婚姻状况形成反差而产生的不安。
    9. ①“这个没字的碑文,已经说出了无限的话”“那块巨大的石碑,是向人类文化历史坚强无比的挑战者”,人类文化历史的兴替和历经风云的无字石碑,是动和静的对立,是复杂和简单的对立,是瞬间和永恒的对立,这样的对立,能引发人们对人类历史的无限思考。②“大自然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宇宙间的和平秩序”一句是作者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充满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③“心里却在想生,想死,想人的热情的生命,想毫无热情的岩石的生命⋯⋯过去,现在,将来,融汇而为一体的完整的幻象,既有我又无我”,姚本兰在观看了无字碑之后,对生命的思考,并将个体的人的生命放到整个宇宙世界中进行探索,触摸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核心。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只有‘一阵子寂静’,是因为木兰试图将石碑上的苔藓揭下来”错误。“寂静”的原因不是木兰想揭下苔藓,而是观看无字碑受到了触动。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由此表现木兰在婚姻中的挣扎”错误。关系的对比,并不能表现木兰的“挣扎”。
    B.“将游云和高峰人格化,描写泰山上夜幕降临之景,凝练有趣”错误。拟人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不应该是凝练有趣,而是生动形象。
    C.“它既为后文木兰与立夫关于无字碑的对话张本,也为展示木兰内心的生死观及宇宙间的和平秩序作好了准备”错误,对开篇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有误。开篇景物描写只是渲染了一种气氛,与后文的对话和木兰的感悟无关。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概括相关信息的能力。
    ①游历中,对生命、时间的触摸使她不安。“这个默默无言的,黑暗的岩石,在高山日落的时候,横压在立夫和木兰的心头,那块巨大的石碑,是向人类文化历史坚强无比的挑战者”“五分钟以前,木兰的心还激动不已,现在她心情平静下来,不胜凄凉……心里却在想生,想死,想人的热情的生命,想毫无热情的岩石的生命……会觉得茫然,也会觉得穷于言辞,无以名之,姑名之曰经验”,游历中,面对无字碑,木兰思考生死,思考过去现在未来。她似乎隐隐触摸到了历史、文化、生命的本源,但又感觉参不透这个巨大的谜,于是内心不安。
    ②交谈里,对立夫的进一步感触、认识,与立夫的心心相印使她不安。“立夫开言,才打破一阵子沉寂。他说:‘这个没字的碑文,已经说出了无限的话。’木兰看见立夫眼睛上那副梦想的表情。在这块无字的石碑上,他读到了兴建万里长城的暴君的显赫荣耀……”“立夫说:‘你记得秦始皇怕死,派五百童男童女到东海求长生不死之药吗?而今物在人亡。’木兰说出谜一般的话:‘因为石头无情。’”“旅途劳顿,山中空气新鲜,大家都非常饥饿,几盘子菜都吃得精光。虽然食物并不精美,远寺的钟声却使他们觉得此次晚餐风味迥异”“荪亚一觉酣眠,鼾声大作,木兰瞌睡了一下,但又醒来……她觉得,仿佛是半在梦境,一直在费力解一个巨大的云雾般的结,那是一个谜,而那个谜是创造万物的主宰”,关于无字碑的对话、远寺的钟声使真诚、才情女子木兰的精神世界与现实处境,特别是婚姻状况形成反差而产生的不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扣住“哲学意义”“体现其哲学思想”筛选句子。
    ①“这个没字的碑文,已经说出了无限的话”“那块巨大的石碑,是向人类文化历史坚强无比的挑战者”,这块碑经历了两千年人世的变换,历史的兴替,静静矗立,观看历史风云,这是“静”与“动”的对立;“无字”是至简,“说出了无限的话”是复杂,这是简单与复杂的对立;历史不断变换,每个历史阶段对于人类来说都是“瞬间”,而这块石碑却永远矗立在这里,这是“永恒”。这些对立,能引发人们对人类历史的无限思考。
    ②“大自然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宇宙间的和平秩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表明自然也遵循某种“规律”,这是一种维持和平的“秩序”,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这是宇宙间的和平秩序”一句则充满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③“心里却在想生,想死,想人的热情的生命,想毫无热情的岩石的生命⋯⋯过去,现在,将来,融汇而为一体的完整的幻象,既有我又无我”,这是木兰面对无字碑的思考,“生”“死”“人的生命”“无热情的岩石的生命”,这是人世间种种生命的存在形式的差异;“过去”“现在”“将来”这是关于时间的思考;“完整的幻象”“既有我又无我”这是把自我放入整个宇宙各种生命形式中,以及时间长河中的思考,触摸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核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完,字全卿,长洲人。为诸生,中官王敬至苏,以事庭曳诸生。诸生竞起击之,完不与。恶完者中之,敬遂首列完名上闻。巡抚王恕极论敬罪,完乃得免。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谒选,恕方为吏部,曰:“是尝击奄人者,当为御史。”入台,果有声。正德初历江西按察使宁王宸濠雅重之时召预曲宴以金罍为赠三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托宣府明年,霸州贼刘六,刘七等起。八月,诏完提督军务,统军讨之。行及涿州,忽传贼且逼京师,命还军入卫。会副总兵许泰等败贼于霸州,贼南走,京师始解严。当是时,六等众号数万,然多胁从,精锐不过千余人。官军追贼,贼辄驱良民前行,急则弃所掠逸去。官军所杀皆良民,以故捷书屡奏,而贼势不衰。明年正月,六等复突霸州败,完师次平度,命副总兵张俊、李鋐分军邀其奔逸。贼走,连战皆大败之,贼乃变服易马而遁,先后擒斩二千六百余人。会河南贼已平,刘六等势益衰,遂走湖广。夺舟到夏口,遇都御史马炳然杀之。复登陆,焚汉口,为指挥满弼等追及,刘六中流矢,与子仲淮赴水死。刘七、齐彦名率五百人舟行,顺流抵镇江。完疾趋而南。贱惧,弃舟走保狼山。完命同知罗玮夜导军登山南蹙之。彦名中枪死,七中矢亦赴水死,余贼尽平。还朝,进完太子少保。明年代何鉴为兵部尚书。时宸濠已萌异志。闻完为兵部,致书盛陈旧好,欲复护卫及屯田。完答书,令以祖制为词。宸濠反,就执。中官张永搜其籍,得完平日交通事,上之。帝大怒。将置极刑。以平贼功,逆得减死,戍福建靖海卫。竟卒于戍所。
    (节选自《明史·陆完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德初/历江西按察使/宁王宸濠雅重之/时召预曲宴/以金罍为赠/三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B. 正德初/历江西按察使/宁王宸濠/雅重之时/召预曲宴/以金罍为赠/三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C. 正德初/历江西按察/使宁王宸濠/雅重之时/召预曲宴/以金罍为赠/三年冬/耀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D. 正德初/历江西按察/使宁王宸濠雅重之/时召预曲宴/以金罍为赠/三年冬/耀右佥都御史/巡抚宜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生,古代经过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的生员,统称诸生。
    B. 湖广,作为地名,始于元朝。在明清两朝及其以后,特指如今两湖、两广地区。
    C. 流矢,指乱飞的或无端飞来的箭,也叫“流箭”。该词在《礼记》中就有记载。
    D. 极刑,也称为“死刑”“处决”,最古老的刑罚之一,也指结束一个人的生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完做生员时,参与殴打中官王敬,王敬将其名字列于首位上奏皇帝。幸遇巡抚王恕极力弹劾王敬的罪行,陆完才得以幸免。
    B. 陆完考中进士后,前往吏部应选,恰逢王恕主管吏部。王恕认为他不畏权宦,于是推荐他进入御史台。陆完果然做出了成绩。
    C. 霸州贼寇刘六、刘七起兵造反,陆完统领军队讨伐他们。最后平定叛乱,荡平残贼。回到朝廷,皇帝提升陆完担任太子少保。
    D. 反贼号称数万之众,但多是胁迫随从。他们又驱逐百姓行军,致使官军杀掉的多是无辜百姓。以致捷报频传而叛军势力不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副总兵许泰等败贼于霸州,贼南走,京师始解严。
    (2)明年正月,六等复突霸州败,完师次平度,命副总兵张俊、李鋐分军邀其奔逸。
    14. 中官张永在搜查叛军朱宸濠家产时,“得完平日交通事”,请根据文本分析“交通事”的具体内容。
    【答案】10. A 11. B 12. A
    13. (1)恰逢副总兵许泰等人在霸州击败贼寇,贼寇向南逃跑,北京才解除戒严。
    (2)第二年正月,刘六等人又突袭霸州失败,陆完的军队驻扎在平度,命副总兵张俊、李鋐分兵拦截逃亡的敌军。
    14. ①担任江西按察使时,宁王朱宸濠赏识器重他,经常邀请他赴私宴,以金曩相赠。②担任兵部尚书时,宁王朱宸濠想要恢复护卫和屯田制度,陆完提示让他以祖制为由上奏。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正德初年,历任江西按察使,宁王朱宸濠赏识器重他,经常邀请他赴私宴,以金罍相赠正德三年冬天,提拔担任右金都御史,巡抚宣府。
    “江西按察使”是官职名,不可断开,排除CD;
    “宁王宸濠”做“雅重之”的主语,不必断开,应在宾语“之”后断开;“时”是“召预曲宴”的状语,应断到后面,排除B。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特指如今两湖、两广地区”错,“湖广”特指如今湖南、湖北地区。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参与殴打中官王敬”错误。结合原文“诸生竞起击之,完不与”可知,陆完并未参与殴打中官王敬。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会”,恰逢;“败贼于霸州”,状语后置句,在霸州击败贼寇;“南走”,向南逃跑;“始”,才。
    (2)“明年”,第二年;“复突”,又突袭;“次”,驻扎;“邀”,拦截。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正德初,历江西按察使,宁王宸濠雅重之,时召预曲宴,以金罍赠”,可概括出:担任江西按察使时,宁王朱宸濠赏识器重他,经常邀请他赴私宴,以金曩相赠。
    结合“明年代何鉴为兵部尚书。时宸濠已萌异志。闻完为兵部,致书盛陈旧好,欲复护卫及屯田。完答书,令以祖制为词”,可概括出:担任兵部尚书时,宁王朱宸濠想要恢复护卫和屯田制度,陆完提示让他以祖制为由上奏。
    参考译文:
    陆完,字全卿,长洲人。作生员时,宦官王敬到苏州,以事推搡激怒生员。生员们争着奋起殴打王敬,陆完没有参与。憎恶陆完的人中伤他,王敬于是将陆完的名字列于首位上奏皇帝。巡抚王恕极力弹劾王敬的罪行,陆完才得以免受惩罚。考中成化二十三年进士。赴吏部应选,王恕正主管吏部,说:“这是曾经击打宦官的人,应当担任御史。”进入御史台,果然有名声。正德初年,历任江西按察使,宁王朱宸濠赏识器重他,经常邀请他赴私宴,以金罍相赠。正德三年冬天,提拔担任右金都御史,巡抚宣府。第二年,霸州贼寇刘六、刘七等起兵造反。八月,诏令陆完监督管理军务,统领军队讨伐他们。行军到涿州时,忽然传闻贼寇将要威逼北京,命令回师入京保卫。恰逢副总兵许泰等人在霸州击败贼寇,贼寇向南逃跑,北京才解除戒严。正当这个时候,刘六等人号称有数万士兵,但大多数是胁迫随从的,精锐部队不过一千多人。官军追击贼寇,贼寇便驱赶百姓前进,危急时就抛弃所劫掠的百姓仓皇而逃。官军杀掉的都是无辜的百姓,因此捷书频频上奏皇帝,但贼寇势力没衰减。第二年正月,刘六等人又突袭霸州失败,陆完的军队驻扎在平度,命副总兵张俊、李鋐分兵拦截逃亡的敌军。贼寇仓皇而逃,接连几次大战都大败敌军。敌军于是改换服装更换马匹逃跑,先后擒获斩杀二千六百余人。恰逢河南贼寇已被平定,刘六等人势力更加衰减,于是逃奔湖广。抢夺船只逃到夏口,遇到都御史马炳然,将其杀掉。又登陆,焚烧汉口,被指挥满弼等人追赶上,刘六被乱箭射中,和儿子刘仲淮投水而死。刘七、齐彦名率领五百人乘船而行,顺流抵达镇江。陆完快速向南进军。贼寇害怕,弃船而逃,退守狼山。陆完命令同知罗玮连夜率军登上狼山向南围困贼寇。齐彦名中枪而死,刘七被箭射中也投水而死,其余残贼也被全部铲平。回到朝廷,皇帝提升陆完为太子少保。第二年代替何鉴担任兵部尚书。当时朱宸濠已经萌发异心。听闻陆完掌管兵部,致信极力陈述旧日友情,想要恢复护卫和屯田制度。陆完回信,让他以祖制为由拟写奏书。朱宸濠反,被逮捕。宦官张永搜查他的家产,得知陆完往日与其勾结的事情,上奏皇帝。皇帝大怒,将要判处陆完死刑。因为平息叛贼有功,才得以减免死罪,戍卫福建靖海卫。最后死在戍卫之地。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皎夜光①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②。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注】①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题目为后人添加。作者尚未可考,创作时间难以确证。②翮:指鸟羽毛中间的硬管,代指鸟翼。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身处秋末冬初的夜晚,仰望星空,听着虫鸣。
    B. 诗人感慨,今夜月色皎洁无瑕,其他星星又何必如此明亮而分明可数。
    C. “高举振六翮”一句运用比喻,以鸟儿的展翅高飞喻同门的飞黄腾达。
    D. “南箕北有斗”一句同《蜀道难》中“扪参历井”都涉及天上的星宿。
    16. 本诗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情绪,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思乡念亲的愁绪,诗人选用“明月”“促织”“玄鸟”等意象,表达羁旅在外对家乡以及亲人的思念。②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抓住“白露沾野草”“秋蝉鸣树间”等景象,感慨时光易逝,青春不再。③同门相弃的感伤,想到同门友人昔日情谊坚如磐石如今相弃不屑一顾,世态炎凉的感伤油然而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其他星星又何必如此明亮而分明可数”理解错误。“众星何历历”的意思是“其他星星是如此明亮而分明可数”。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在“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几句中,写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枝叶婆婆的树影间,又有时断时续的寒蝉之流鸣。这些燕子又将飞往哪里去呢?那是秋气已深的征兆——诗人似平直到此刻才感觉到,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作者触景伤情,不禁对时光的易逝发出感慨。
    同时,作者在诗中选用了典型的意象,如“明月”“促织”“玄鸟”等,以这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羁旅在外对家乡以及亲人的思念。如“玄鸟逝安适”这一句中,这一问叹似乎只对“玄鸟”而发,实际上,它又是诗人那充满失意的怅然自问。从下文可知,诗人之游宦京华已几经寒暑。而今草露蝉鸣、又经一秋,它们在诗人心上所勾起的,该是流离客中的惆怅和凄怆。其中也包含作者对自己家乡以及亲人的思念。
    在“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几句中,作者写在诗人求宦京华的蹉跎岁月中,和他携手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但昔日的同门之友,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认的陌路之人。他竟然在平步青云之际,把自己当作走路时的脚迹一样,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是写”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着同门之谊的“坚如盘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盘石”友情不再。作者对腾达的同门友人本是充满期待的,他相信,“同门”好友将会从青云间垂下手来,提携自己一把;总有一天,他将能与友人一起比翼齐飞、邀游碧空。但事实却大大出乎诗人预料,昔日的同门之友,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认的陌路之人。作者对这种态度的变化充满世态炎凉的感伤,所以发出“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的感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叠字,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增添了环境缥缈神秘的色彩。
    (2)韩愈《师说》中首段就以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人才,都会遇到问题,这就为下文论证从师解难的必要性做好了铺垫。
    (3)苏轼《赤壁赋》中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客人之口道出了知音难觅、苦闷仿徨的心境。
    【答案】 ①. 云青青兮欲雨 ②. 水澹澹兮生烟 ③. 人非生而知之者 ④. 孰能无惑 ⑤. 月明星稀 ⑥. 乌鹊南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澹、孰、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飙升和各国实施日益严格的排放管控措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大有取代传统燃油车之势。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特斯拉汽车公司,凭借着Models3、ModelsY、ModelsX、ModelsS等一众明星车型畅销世界,引领行业,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产品销量,目前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①_____________。我国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中起步不算最早,但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比亚迪、理想、蔚来、小鹏等都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代表车型,比亚迪甚至高调宣布从2022年3月起停止生产传统燃油整车。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巨大的诱惑,连恒大、华为这些非汽车企业也②_____________,连番下场,想从中分一杯羹。
    然而,在汹涌的新能源汽车浪潮之下,有识之士开始反思,新能源到底“新”在哪里?新能源汽车所用的燃料电池的生产、使用和后续的处理等是否真如宣传的那样节能、安全、环保?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多而规模小,③_____________似的发展模式如何与特斯拉这样的庞然大物竞争?业内呼吁,我们应尽平从国家层面迅速展开科学的论证,整合行业资源,制订长期规划,使我国的汽车产业方向正确,有章可循,良性发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之路。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①独占鳌头(或一枝独秀) ;②按捺不住(或急不可待);③遍地开花(或一哄而起)
    19. 我国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中起步不算最早(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步不算最早),但在政府政策支持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发展迅速。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上文说特斯拉汽车公司凭借一众明星车型畅销世界,引领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无人能比,故可填“独占鳌头(或一枝独秀)”。独占鳌头:古称中状元。后来也比喻占首位或获得第一名。一枝独秀:其他花都没有开放,只有这一枝在开着。比喻技高一筹,优势明显。
    第二处,语境强调新能源汽车市场诱惑巨大,非汽车企业急于从中分一杯羹,可填“按捺不住(或急不可待)”。按捺不住:指无法控制。急不可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十分急迫。

    第三处,语境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短时间内涌现很多,应填“遍地开花(或一哄而起)”。遍地开花:比喻好的事物到处涌现或普遍发展。一哄而起:形容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二:
    一是结构混乱,“在……发展中起步”与“……的发展起步”杂糅,应选用一种说法;
    二是成分残缺,“异军突起”缺少主语,应加入主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
    故句子修改为:我国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中起步不算最早(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步不算最早),但在政府政策支持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发展迅速。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道白河是长白山下的一座小城,小得你在地图上很难发现他的存在。但每一个去登长白山的游客,只要在二道白河住过一晚,对这座小城大多难以忘怀,甚至在离开很多年以后,萌生再次去看望他的愿望。
    小城少有高楼,低矮的砖混结构的房子随意地散落在二道白河的两岸,房前大多有木栅栏。各式各样的盆栽植物点缀其中,很多人家的窗户上爬满青藤,给整个小城平添了绿意。
    小城一天的生活从清晨开始,即使是八月,二道白河的早晨也没有暑热。当你推开窗,一缕清凉扑面而来。如果是住在河边,你甚至还能望到河面上居然有一丝薄薄的轻雾。整个小城安静而清爽。你可以在一个薄雾缭绕的清晨,捧着一罐蓝莓汁从美人松路散步到植物园,也可以在一个洒满阳光的午后,无所事事地踱进一间属于你的咖啡馆,读梭罗的《瓦尔登湖》。直到不经意间抬头,山边的落日羞红了脸,仿佛做了什么错事,渐渐躲到黑暗里去了,只在天边遗落了一件金丝绒。
    二道白河最让人流连的是他的晚上。夜幕降临,灯光慵懒,走在滨河路上,几只中华铁沙鸭缓缓游过,河面泛起层层涟漪。一对情侣手拉手小心地走过晃荡的索桥,把一串银铃似的笑声抛向夜空。河边一间音乐酒吧里传来一位男歌手《三套车》的歌声,忧伤而苍凉……
    遥远的二道白河,静谧的二道白河,梦中的二道白河,何时再投入你的怀抱!
    20. 文中对二道白河的称呼,先前一直用的是“他”,结尾处变成了“你”,这样写有何作用?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妙处。
    22. 文中提到《瓦尔登湖》和《三套车》,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20. ①前面称“他”是旁观者口吻,距离远,结尾称“你”仿佛面对面倾诉,距离近,这样的人称变化开合自如,增加了叙事的空间感。②“他”是第三人称,客观冷静;“你”是第二人称,主观色彩更浓,这样的人称变化体现了“我”由外来客逐渐融入小城生活的感情变化。
    21. ①“落日羞红了脸”“做坏事”“躲起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落日如少女般娇羞的情态描摹得十分形象,真切。②“只在天边遗落了一件金丝绒”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日的光芒映照在夜幕上形成的一道金边比做金丝绒,色彩、质感都非常贴切,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极具韵味。
    22. ①散文集《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文中提到它,表达了一种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②《三套车》是由俄国音乐家列昂尼德特瑞佛列夫所作的一首俄罗斯民歌。俄罗斯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马车成了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而马车夫的生活也格外漂泊辛苦。文中提到它,既流露出对像马车夫这样的底层人民的悲悯,又表达了一种渴望摆脱苦难,远走天涯,悠闲轻松地生活的愿望。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生动的能力。
    “小得你在地图上很难发现他的存在”“甚至在离开很多年以后,萌生再次去看望他的愿望”等句中用“他”来说明作者是外来者,是远距离欣赏的关系,和读者站在一个角度上,增加了叙述的距离感和空间感,显得客观冷静;
    “遥远的二道白河,静谧的二道白河,梦中的二道白河,何时再投入你的怀抱!”,“你”是第二人称,好像面对面倾诉,显得亲切自然。
    从“他”到“你”,叙述的角度从客观到主观,从外来者到主人,表明作者对小城的喜欢和逐渐融入小城成为其中一份子的情感变化。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回答本题先说明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修辞效果。
    “落日羞红了脸,仿佛做了什么错事,渐渐躲到黑暗里去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落日不会有人的感情——羞红了脸、做了错事、躲到黑暗,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落日的景致描写的生动感人,为文章增添了趣味,让读者耳目一新。
    “只在天边遗落了一件金丝绒”是比喻的手法,把落日的余晖比作“金丝绒”,从色彩和质感上给读者以真切的感受,写出落日的光芒映照在夜幕上的独特瞬间,比喻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联想,使得文章韵味十足。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
    “你可以在一个薄雾缭绕的清晨,捧着一罐蓝莓汁从美人松路散步到植物园,也可以在一个洒满阳光的午后,无所事事地踱进一间属于你的咖啡馆,读梭罗的《瓦尔登湖》”,小城的生活情志和《瓦尔登湖》主题类似,作者这里提到它和文章相互映衬,都是崇尚自然,表现悠闲的生活情调,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说明了作者的情感追求,一方面也体现了小城的特有韵味。
    “河边一间音乐酒吧里传来一位男歌手《三套车》的歌声,忧伤而苍凉……”,回答《三套车》表现的相关情怀,首先要对歌曲有一定的认识。它是俄罗斯民歌,歌曲是对马车夫漂泊凄苦生活的歌吟,表现了忧伤苍凉的情感。作者在这里提到《三套车》,一方面是长白山东北地区和俄罗斯有类似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寒冷的气候和相似的生活习惯,以及两地人们对生活困难的感同身受;一方面是也表达了作者希望能摆脱漂泊和辛苦的生活,在小城中寻找到悠闲安逸的生活的愿望。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包的制作有三个很重要的步骤:揉面、发酵、烘烤。揉面是为了让面团变得柔软,有弹性,富于延展性利于成形;发酵,让面筋得到充分的氧化从而产生麦香味,使面包的口感更佳;烘烤,则是利用时间和温度把生的面筋变成熟的面包,增加色泽,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以增加食欲。
    想一想,“揉”得好才会有形,“发”得好才会有味,但是如果没有时间和温度的烘烤,面团永远变不成好吃的面包。
    面包的制作过程带给人们很多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结合你的学习、成长经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体会。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主要从制作面包这一件生活小事,要求我们思考其对学习、成长的人生启示。所以,审题的重点就在于从面包制作环节的要求中,看到其中蕴含的人格精神、思想方法。材料中,面团被不断地揉压,其实就类似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遭受困难、打击。而面团因被揉压才变得更柔软、更有弹性、更利于成形,也就类似于我们在生活中遭受的一些艰难困苦,反而会使我们不再浮躁、摒弃心高气傲,具有更坚强的意志力。发酵,让面筋充分吸收外面的空气,从而更有味道。这也意味着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而是必须多接受外界的意见,积极学习,从而沉淀成为更有内涵、更有修养的一个自己。历经时间和温度的烘烤,其实也就是我们人生中所经历的沉淀。沉淀过的人生,是历经千帆以后的智慧。多苦少乐是人生的必然,能苦会乐是人生的坦然,化苦为乐是智者的超然。而这份超然也非一日可懂,只有经历过人生沉淀的人才会明白这份超然的意义。
    写作的重点就在于把面包制作过程转化为我们学习、生活的过程。所以,针对材料中面包制作的揉面、发酵、烘烤环节,要分别针对其每一个环节进行转化。而这三者的思路,则可以有机结合。如可以写我们要勇敢接受遇到的困难、打击,将之转化为对我们意志力的磨练。而同时,也正是因为遇到的一些逆境,才会让我们认清自己的不足,对此,我们则要不断“发酵”自己,吸取他人长处,补自己之不足。面包经过时间和温度的烘烤得以成功出炉,而我们的学习和人生,也需要不断积淀。来日方长,终会成功。
    立意:
    1.在打压中认清不足,积极学习。
    2.在磨练与学习中积淀自身。
    3.内外俱修,方为完美人格。




    相关试卷

    2024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含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docx、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语文含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二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3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语文含解析 试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