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七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质量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颔首(hàn) 匪徒(fěi) 斋戒(zhāi) 停滞(zhì)
B.脐橙(qí) 胸脯(pú) 疮痍(cāng) 门槛(kǎn)
C.投掷(zhì) 憎恶(zèng) 绷带(bēng) 脑颅(lú)
D.花圃(fǔ) 悼念(dào) 欺侮(wǔ) 惧惮(d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掩饰 披蓑戴笠 淅淅沥沥 翻来复去
B.沐浴 喜出望外 小心冀冀 煞有介事
C.急燥 美不胜收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D.诀别 呼朋引伴 混为一谈 疲倦不堪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前,无数医务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奔赴抗疫一线,我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B.一想到在今天的贝尔格莱德奥预赛上,中国女篮100:60大胜韩国,我就无比兴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C.母亲节那天,小微送给妈妈一大束康乃馨,妈妈满心欢喜地说:“这花这么漂亮,真是美不胜收啊!”
D.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8日在北京说:“咄咄逼人从来不是中国的传统,国强必霸压根不是我们的选择。”
4.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的语言精美而流畅,富有特色,感情真挚而深沉。
B.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一二岁,弱冠——男子二十岁,花甲——六十岁。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该散文集另有《五猖会》《父亲的病》等篇目。
D.《〈论语〉十二章》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 。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D.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8.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你在那里弄术哩?”句中“那里”是代词。
B.“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中“黄”“白”是形容词。
C.“即将香茶一壶”中“一壶”为数词。
D.“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中“是”为动词。
9.有同学拟写了描绘千岛湖风光的上联“晴好一湖照明镜”,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
A.雨奇千岛洗青螺 B.松排山岭万重翠
C.一轮红日染朝霞 D.碧波千顷浮翠岛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 )
②不亦说乎( )
③饭疏食( )
④温故而知新( )
1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 D.曲肱而枕之
12.翻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条《论语》对你的启示。
三、句子默写
14.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李白)
(3)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4)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5)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诗人登临城楼所望到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为政》中,揭示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学而》中,表明一个有修养之人的心境不受别人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5.“寻常”“几度”各是什么意思?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综合性学习
17.班里准备举办一次“相约名家--走近鲁迅”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活动策划: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活动内容:___________
基本思路:____________
(2)名著撷英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上面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______》.“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______的心情。由此可见,儿时的“我”认为父亲是一个______的人。
(3)活动参与。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手捧《朝花夕拾》,神游百草故园,穿行在鲁迅曾经走过的小径,赏玩当年先生笔下的景致,一点一滴涌上心间:置身院内仿佛可以听到油铃虫和蟋蟀的鸣叫,依稀看见儿时的鲁迅,______,寻找蝉脱,______……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朝花夕拾》,寻梦百草故园,追忆那似水年华,探寻一代文豪的成长足迹吧。
六、现代文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②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④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8.“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比较的无味”是无味吗?“可”字有什么用处?去掉它行吗?
19.将文段中第④句改成“在没有雪的地方,用秕谷做诱饵,用竹筛子扣鸟。”好吗?为什么?
20.文段各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阳光
董改正
①父亲不怕晒,这在湾村是尽人皆知的。无论怎样的毒日头,只要事情没有做完,他都顶着日头,继续干自己的活。不但不忌惮,不但绝无不适感,不但不会中暑,而且越晒越精神。姨爹爹常常遥指着万绿丛中一点黑,对我说:那个黑点,一定就是你爸爸,信吗?
②当然,我信。
③你爸爸前世是沙漠中的胡杨树,你信吗?
④我信。
⑤那会儿我上小学,才学这篇课文,觉得他的比喻形象生动,龇牙笑了。
⑥今年立秋当日,就下了一场透透的雨,旱了很久的山地,那些羊粪蛋蛋般的土疙瘩,估计都冰淇淋一般地融化了,随便撒点什么,都能萌出“丫”字形的苗苗来。老天爷意犹未尽,又补了两场,气温一下子降下来,人间就开始换季了,短裤短袖都收了起来,老年人穿起了夹衣。似乎“立秋”是道门,过了门槛,季节的身份就变了。
⑦我一边感叹气候反常,一边找秋衣。父亲站在廊下,看着秋雨绵绵的田野山岗,说,别慌着收短衣裤,至少还要穿二十来天呢!像是劝我,又像是说给自己听:这么快就凉快,想得美!
⑧“立秋前后两重天。”父亲总是这样说。他笃信这个祖宗的农谚,无条件地恪守。无论如何,晚稻秧必须在立秋前插到田里,迟一天都不行。他说立秋那天的太阳就像泡茶的开水,如果水温不够,这杯茶就废了。
⑨有一年大旱,水塘让村里的大户弄成了干塘。一块大田早已犁好了,虚位以待着雨水。立秋那天傍晚,父亲翘首望着满天看似要带来豪雨的乌云,期待最后的雨水,但那么浓厚的云,竟然忽地被天风吹散,散成一缕缕飘飞的棉絮,被背后的金光染成金红。天气忽然晴好,云白天蓝,枫河瘦成一条带子。我们一家五口都站在干得动一下就尘土飞扬的“水田”里,兄妹仨茫然地看着母亲,母亲看着父亲,父亲低下头来。
⑩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父亲说,种红豆吧。他恋恋不舍地看着即将西坠的夕阳,满是遗憾和不甘。
⑪不等两天了吗?母亲还是想插上秧。
⑫照不到立秋的太阳,还能有收成吗?父亲瞪眼道。
⑬可是你明明盼雨的。弟弟小声嘀咕。
⑭盼雨是为了把秧插下去,雨里面也有阳光!父亲不讲理了,大声呵斥着。
⑮从稻田变为豆地,得整畦,再点坑、点豆、点草木灰,再用角锄壅土掩好,已是深夜。大月亮脸盆一样,悬在枫河中间,黄得晃眼,月光干净得可以洗脸。各种秋虫,在漫山遍野的每一个孔穴石缝里唱着。
⑯“快到子时了吧?”父亲自言自语。见我们都打着哈欠,他说,你们都回去吧,它们都能晒到明天的太阳了。
⑰那天晚上,父亲母亲在月光下点豆,我带着弟弟妹妹沿着月色成河的村路回家。溪流干了,谁家的干葫芦在竹杈上被风晃得咣里咣当,狗叫得凄厉,村庄的影子看上去湿漉漉的。这个夜晚永远印在我的记忆里。
⑱你还记得那个点豆子的晚上吗?我问。
⑲记得,我们家的豆子就是比别人家的好,我们是在立秋那天点好的,比人家多晒几个日头。
⑳其实这不是事实,子时一过,已是第二天了,但我没有反驳他。因为事情确实奇怪,最会种田的姨爹爹,是在立秋后第三天翻田插秧的,虽然竭尽全力,收成却少了至少四成。
㉑“这天,还是要热的,至少要热半个多月。”
㉒“怎么看出来的?”
㉓“这天下成万上亿亩的稻田里,稻子都差最后一把火了,要是一直阴雨,那可怎么办?”
㉔父亲的逻辑显然是靠不住的,他人格化了“天”。
㉕“没有立秋后一直阴雨,然后歉收的情况?”这句话我没有问出口,说出口的是:“我看稻子都勾头了,就是阴着,也能干爽硬实吧?”
㉖“就差最后一把火了。稻壳里大半是浆水呢。阴干的衣服一股泔水味,何况稻子?碾米机一过,都碎成粉渣渣了。”
㉗关于立秋后,阴雨、气温低,因而收成差的记忆,父亲一定是有的,只是他不愿意去想罢了。他心思简单得像个孩子,倒下就能鼾声如雷,睡眠时间能达到十个小时,但是这几天他忧心忡忡,失眠了。
㉘回城后的第三天,一大早就接到父亲的电话。
㉙你出门看看!大太阳!我看了天气预告,今天三十度!明天三十二度!后天三十六度!这死天气,要热死人呢!
㉚父亲的口气简直像个炫富的富二代,仿佛他是夸父,太阳是他追回来的一般。
㉛我拉开窗帘,万道金光射进来。
㉜“知道他为什么不怕毒日头吗?”已故的姨爹爹曾经这样问过我,然后自己给出了答案,“因为他最信任土地,春种秋收,一滴汗一粒稻,土地不会撒谎,而太阳不管贫富贵贱,一股脑地照着。”
㉝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烈日熊熊的景象,阳光翻卷着舌头,舔着圩田里一切植物上的水迹。枫河水汽蒸腾着,扭曲了天空的形态。万绿丛中一点黑,我的父亲仰看着太阳,眯缝着眼睛,笑着骂道:这鬼天气!
(选自《思维与智慧》)
21.文章开头强调父亲不怕晒,有什么用意?
22.文章多次写到姨爹爹这个人物,他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3.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1)大月亮脸盆一样,悬在枫河中间,黄得晃眼,月光干净得可以洗脸。各种秋虫,在漫山遍野的每一个孔穴石缝里唱着。(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2)你出门看看!大太阳!我看了天气预告,今天三十度!明天三十二度!后天三十六度!这死天气,要热死人呢!(从句式运用的角度赏析)
24.结尾语段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道路上,总有一个人像长妈妈一样伴你成长,总有一个人像老王一样让你感动,总有一个人像卖油翁一样给你以教育……
请以“只是因为那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A
2.D
3.C
4.B
5.B
6.C
7.A
8.C
9.A
10. 之:它,指学到的知识 。 说:同“悦”,高兴。 饭:名词动用,吃饭。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知识或道理。 11.B 1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如同天上的浮云。 13.示例一:当遇到人们不理解自己时,能够做到不生气、不怨恨,这是一种君子的行为。在生活中,人和人的爱好不同、兴趣不同、价值观不同,对人宽容理解,人与人的关系才融洽。
示例二:人要宽宏大量,别把自己看得太高,认为人们都应该理解自己、知道自己,当遭到人们不理解自己时,不记恨人家,这是一种君子的行为。
14. (1)落花时节又逢君 (2)影入平羌江水流 (3)逝者如斯夫 (4)不义而富且贵 (5)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6)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7)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15.寻常:经常。几度:多次。 16.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17. (1)活动内容: 知识竞赛。基本思路: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 (2)《朝花夕拾》 《鉴略》 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无奈和痛苦 对“我”要求过于严格,完全不顾及孩子心理。 (3)示例:在香樟树下抬头张望,寻找蝉脱,又偷偷地去拔弄墙角的那株何乌首; 睡觉前一个小孩偎依在长妈妈怀里听着美女蛇吃人的故事如痴如醉;仙台医专的那个中国青年的忧愤激昂弃医从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朝花夕拾》,寻梦百草故园,追忆那似水年华,探寻一代文豪的成长足迹吧。
18.“比较的无味”不是无味,是和热天的百草园比,差一点。“可”是可是的意思,表示转折,强调了感叹的语气,用在句中表示了对雪天百草园的喜爱。去掉它语气平淡,感情也就一般了。 19.原句写捕鸟过程具体细致,显示了捕鸟人技术灵巧,也流露出作者的愉快心情。改成概述,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20.第①句和第②③④⑤句是总分关系。 第①句总写雪天百草园也有好玩的。第②句是分述,把两种好玩的比较了一下,捕鸟更好玩。第③④⑤句写捕鸟的过程和结果,这三句是承接第②句的。
21.①开头强调父亲不怕晒,体现了父亲吃苦耐劳的特点;②自然引出下文对父亲喜爱太阳、尊重农时的描写;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意近即可) 22.姨爹爹侧面烘托了父亲的形象:姨爹爹最会种田,但因延误播种时机收成不好,与父亲连夜决断改种红豆收成好形成对比,突出了父亲恪守农谚、尊重农业生产规律的特点;姨爹爹赞美父亲并解释父亲不怕毒日头的原因,突出了父亲热爱土地和阳光、勤劳质朴、执着坚忍的特点。(意近即可) 23.(1)环境描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动静结合,生动描绘出月光澄净、秋虫鸣叫的美好场景,营造了夜深人静的氛围,暗示劳作时间之久,突出父亲的勤劳。(意近即可)
(2)运用一连串短而有力的感叹句,表面是嫌恶天气炎热,实则表达父亲渴盼太阳高照的预言成真后难以抑制的激动、喜悦、兴奋之情,体现了父亲对阳光的喜爱与赞美,也展现了父亲质朴的品格。(意近即可) 24.结尾运用联想想象(或虚写)的写法,描写了父亲顶着烈日在田间劳动、笑骂天气的情景,进一步赞颂了父亲的勤劳质朴和对土地的热爱;同时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突出了文章中心。(意近即可)
25.【佳作展台】
只是因为那个人
坐在老屋门前的板凳上,听着屋子里电视机里咿咿呀呀的,戏曲选段,回忆起那段自行车后的温暖旧时光。
小时候的我,生活在外公外婆身边。外公对淮海戏情有独钟,他不仅会哼唱那些耳熟能详的选段,而且还喜欢自己改曲儿。那时,外公家有一辆老式的凤凰牌自行车,那辆自行车陪伴我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印象中,外公仿佛是不用忙农活的。大部分的时间,外公都会用自行车载着我走街串巷,晃晃悠悠,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进了时光里。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隔壁小伙伴手里的图画色彩斑斓,内心羡慕不已,于是就缠着外公给我买盒彩笔。骑上老旧的自行车,外公载着我往镇子上赶。外公蹬车是不急的,好像这是一种享受,又或许是年老力气不足。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有时候抬头望望天空蔚蓝蔚蓝的,那一方澄澈好像也只停在了记忆里;有时候向后望望车子碾过的痕迹,远方的房屋和树影交相掩映,在重重叠叠的残晖中斑驳了童年。
外公在途中是一定会唱小曲儿的。有时候是《樊梨花点兵》,有时候又是《金刀记》,那拉长了的音调,百转千回,至今仍在我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更多的时候,外公喜欢把我唱进他的曲子里,哼唱里满是他对我深深的爱意和无尽的疼惜。兴起时,我也会轻轻哼唱,外公便会更加开心,时不时纠正我的错误。而骑着的“凤凰”,也跟着我们摇头摆尾起来。这时,我往往会靠着外公宽实的后背,心里涌着无尽的温暖。
等买完彩笔,天色已渐近昏暗。路旁的人家灯火通明,长长的小路上只有自行车上的我和外公,在悠悠的时光中慢慢前行。拿出彩笔,借着路旁的灯光,我在自行车的后盖上画了一个太阳。抬头望着外公晃晃的身影,我笑了。那一刻,天空没有太阳,我的心中却充满了阳光。依旧是不紧不慢的,一路上回响着外公吟唱的旋律,绵长悠远………….
现在,自行车已经搁置了很久。掸落灰尘,依稀可以瞧见那个太阳和那些往日时光。
只是因为有了你一外公,我的回忆不孤单,一直温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