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地球仪与经纬网(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2讲 地球仪与经纬网(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8页。
第一章 地图和地球第2讲 地球仪和经纬网图(讲义)【解读】地球仪是缩小地球的模型,通过地球仪能对地球整体概况形成认知,同时避免地图上存在着长度、方向、面积或形状方面的误差和变形。但其不能像地图那样详细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也不能完全反映地球的实际情况。从几何意义上来说,球面是不可展平的曲面。要把它展成平面,势必会产生破裂与褶皱。因此我们平常看到的不同类型的地图(经纬网图)是采用不同投影模式的结果,将球面转化为平面。制图者一般会根据地图的用途,牺牲形状、距离、方向或陆地面积的准确性。基于地球仪以及平面地图的特点来感知并掌握经纬网的应用。 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概况(1)地球形状:地球并非正圆球,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半径与周长:赤道半径6378千米 > 极地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周长:赤道的周长为4万千米2.地球仪上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分布特征(1)经线和纬线(在下图中绘制经纬线的分布)【小结】地球仪上经纬网的分布特征 形态大小作用经线半圆形弧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纬线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到两极缩成一点指示东西方向2.经度和纬度(1)经度的划分及东西半球的判断:(2)经度数值变化和地球自转方向的互推:① 知道自转方向,求经度符号:规则: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东经度数值变大,西经度数值变小。图中箭头代表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为北半球。顺着箭头方向60到150是变大的,属于东经度。应该是60°E,150°E。 ② 知道经度符号及数值,求自转方向及半球:运用:只要顺着东经度变大的方向或者西经度变小的方向作箭头,这个方向就是指示地球的自转方向,从而推理出图中所示半球。沿着120°W到30°W,西经度变小的方向作出箭头(图示)。为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方向,说明为南半球。(3)特殊经纬度:经度:(0°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的分界线) (180°经线,国际日界线,东西经的分界线) (20°W、160°E,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向东到160°E是东半球的范围)纬度:(0°赤道,南北半球分界线) (23°26′,回归线,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66°34′,极圈,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30°,60°,低纬—中纬—高纬分界线) 3.经纬网的观察视角(1)侧视图——观测点:赤道特点:经线为弧形,纬线为直线(2)俯视图——观测点:极点特点:经线为直线,纬线为圆形(3)斜侧视图——观测点:其余纬度特点:均为弧线北半球:纬线往南倾斜,经线间距北窄南宽南半球:纬线往北倾斜,经线间距南窄北宽二、地球投影和平面地图从几何意义上来说,球面是不可展平的曲面。要把它展成平面,势必会产生破裂与褶皱。地图投影的实质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地理坐标转化为平面直角坐标。经纬线网是绘制地图的“基础”。地图投影的几种不同方式,每一种投影都有变形,或者长度变形,或者角度变形,或者面积变形。因此,每一张世界地图都有变形,不够真实!制图者一般会根据地图的用途,牺牲形状、距离、方向或陆地面积的准确性。 三、经纬网的应用1.定“位置” +联想分析地理特征 纬度位置(南北半球、热量带、气候类型);+经度位置(大洲/大洋归属,东、西岸及内陆,气候类型);+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判断);+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点、线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2.定“方向”(点)(1)方格状经纬网图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判断方位遵循步骤:先判断南北方向,再判断东西方向。遵循原理:南北方向看与极点距离的远近;东西看经度方位。同时注意经度差是否超过180°,没有超过直接判读结果,如果超过则将东西结果相反。东西方向的判读步骤:要先判读两点之间的经度差,经度差小于180°,直接按照“左西右东”判读。如图中A点在B点的西面。如果两点之间的经度差超过180°,则将判读的东西方向相反读出。如图中A点在C点的西北,但因为AC的经度差超过180°,所以正确的解读是A点在C点的东北。 (2)俯视图经纬网图判断方位遵循步骤:先判断南北方向,再判断东西方向。首先要明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俯视图是南极还是北极。南北是绝对的,需要借助与极点的距离分析南北位置。越靠近北极,位置越北;越接近南极,位置越南。东西方向的判断要借助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参照点出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若与判读点的经度差不超过180°,则判读为东;若经度差超过180°,则判读为西。例如下图中A点、C点在B点的什么方位?A点在B点的 方位;C点在B点的 方位。 (3)两地不在同一幅图中,则画在同一幅中进行比较构建,与方格状经纬网图同理进行解答。注意:绘制的经纬网要东经度放东边,西经度放西边。 3.定“距离”(线)【技巧】在分析是理解经纬线的分布特点及长度特点更能理解其计算公式。(1)同一条经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经线圈都是大圆,周长是4万千米)纬度相差1°,其经线上的距离约为111 km。在同一经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为(111×纬度差)km。(2)同一条纬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赤道最大)同一纬线上任意两点间的纬线长度为(111×cos φ×经度差) 。纬度越高,同等跨度(例如跨10个经度)距离越短。cos 0°(赤道)=1; cos 60°(N/S)=1/2。 4.定“范围”(面)(1)中心点经纬度数相同,跨越的经纬幅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同时若两图图幅相同,则范围大的比例尺较小。(2)若跨经纬度范围相同,中心点纬度数不同,纬线长可看作长,经线长可看作宽。(因为经度单位长度都一样)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如S①>S②;S④>S③。 5.定“最短航线”由于地球是球面,因此飞机飞行必须走弧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且平分地球的圆,如赤道,晨昏线,经线)(1)经线即为大圆,两点在同一经线或经线圈,例如、。(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赤道除外),例如KM两点。 所在的圆不是大圆,所在的圆是KM两点所在的大圆。故飞机沿飞,先向北飞,再向南飞。所以两点同在北半球,先向 北 飞,再向 南 飞。同在南半球,先向 南 飞,再向 北 飞。东西方向的确定则根据题目的要求,注意要在劣弧中判读出东西方位。 6.定球面对称点(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图中A点(40°N,20°W)与B点(40°S,20°W)关于赤道对称。(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图中A点(40°N,20°W)与C点(40°N,160°E)关于地轴对称。(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图中A点(40°N,20°W)与D点(40°S,160°E)关于地心对称。 课堂小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24、25讲 城市专题(练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2425讲城市专题练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docx、第2425讲城市专题练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38讲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讲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新教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不同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特征,案例——上海市的产业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讲 地图的解读(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