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1页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2页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公转运动特征,黄赤交角及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堂知识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5讲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运动特征及地理意义2021~2022历年考情:考题分值考点题型命题情景2022年广东卷3地球公转角速度选择题中国空间站2022 年浙江3正午太阳高度角;昼长变化选择题天文观测2022年浙江3直射点的移动选择题生活观察2021年河北卷-7~86正午太阳高度角;日出时间选择题住宅室内采光2021年浙江省1月-19~204太阳方位、昼夜长短的计算选择题生活观察2021年浙江省6月-19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选择题地理探究活动2021年海南卷3太阳方位、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选择题自然科学考察活动2021年北京卷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选择题地理探究活动2021年福建卷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选择题光伏面板的移动变化2021年山东卷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选择题生活观察 一、地球的公转运动特征1.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公转运动的特征(1)轨道:近似于正圆的椭圆(黄道平面)(2)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3)周期:恒星年:真正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春分点为参照点。365天5时48分46秒;(4)速度比较项目时间速度角、线速度近日点一月初最快最大远日点七月初最慢最小春分点和秋分点把地球公转的轨道等分为两部分。夏半年和冬半年。(教师可以适当扩展时间范围,以北半球为例)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为186天,冬半年的时间长为179天,为何存在差异?【答案】公转速度的差异。夏半年日地距离较远,公转速度慢,公转的时间较长;冬半年日地距离较近,公转速度快,公转的时间较短。 【实例分析】五一到国庆,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答案】先变慢,后变快二、黄赤交角及地理意义(一)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地理意义(1)产生: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与公转的黄道面存在一个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大小为23°26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决定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到导致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不断移动。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范围。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26因此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范围最北是23°26N,最南是23°26S。 【知识扩展】黄赤交角变大的影响:直射的范围变大(热带);极昼极夜范围变大(寒带);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如果黄赤角变为0°,则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消失,地球上的四季与五带也将消失。 2.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过程 引导学生解读、绘制春分日在赤道,然后向北半球移动,6月22日到达最北的北回归线,而后向南,9月23日回到赤道。之后向南进入南半球,一直到最南的南回归线,而后向北再次回到赤道。 (2)回归运动的特殊位置——二分二至日直射点的往返运动,在四个位置较为特殊——二分二至日三个图的辨别可从:直射点的位置、昼夜的分布特点(3)回归运动决定日出日落方位直射点的位置就是太阳的位置。因此可以根据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确定日出日落方位。【学生观察全球在一年中日出、日落方位变化图】【总结】(北半球)时间直射点的位置日出、日落方位夏半年北半球升,西二分日赤道正东升,正西落冬半年南半球升,西 4.回归运动过程与太阳有关地理现象时间上具有对称性昼夜长短相等日期极昼极夜现象开始与结束日期某一与太阳有关的地理现象再次出现。 八、课堂知识归纳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光照图中的昼夜长短    (1)读取弧长: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读取弧长比例。(2)读取时间长:通过观察在昼夜半球中的份数侧视图一个平面只有半个纬线圈,代表12个小时,注意对面还有一半。俯视图的为一个纬线圈,代表一天的24个小时。 2.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特点及昼夜分布(1)二分日:光照图特点:二分日,晨昏线平分所有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垂直)。昼夜分布:直射赤道,全球全球昼夜等长。(12小时)(2)夏至日:光照图特点: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昼夜分布: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昼。(3)冬至日:光照图特点: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昼夜分布: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夜。 二分二至日是直射点在特殊位置的现象,直射点是移动的,所以要以动态的角度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引导】春分之后,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而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夏至日达到极值。夏至之后,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秋分日,直射点回到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秋分日之后直射点进入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而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冬至日达到极值。冬至日之后,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3.具体日期或日期范围判读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某一日期在哪个纬度可通过二分二至日四个固定点就行推演的。(技巧)太阳一个月大致走8个纬度。知道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就可以知道某地昼夜的长短。【总结规律】 直射点的位置影响昼夜长短: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影响昼夜长短的变化: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的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白昼就变长夜变短。 4.日出日落时间判断昼夜长短昼长=日落 日出昼长= 12,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昼长<12,昼短夜长;(6时早于日出,18时晚于日落)昼长>12,昼长夜短。(6时晚于日出,18时早于日落)【技巧】某个日期范围,如果知道昼夜长短的变化也可以知道日出日落是提前还是推迟的变化规律。(日出日落时间的提前或推迟要跟昼长的变化挂钩进行理解)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与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由学生观察图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总结】直射点90°,晨昏线上0°。由直射点向四周(晨昏圈递减)正午太阳高度角是由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决定的,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由学生观察图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整个北半球则都达一年最小值,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分日:直射在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正午太阳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 纬度差说明: 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2.正午太阳的方位的年变化     3.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在历年的考试中,主要以回归线到极圈之间的地区进行考察,重点讲解该地区的太阳轨迹变化。【解题关键】三点定轨迹,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位置。日出日落方位可以根据日期知道直射点所在半球确定,关键在于正午太阳的位置。【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球来说,太阳永远在南面轨迹为:【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南回归线地区】对于南回归线以的地球来说,太阳永远在轨迹为:【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二分日】全球一样正东升,正西落。                             4.影子的朝向及长短的变化1影子的朝向:与太阳的方位相反。先判断出此时太阳的位置即可推断影子的朝向。同样,影子的朝向也可以反推太阳的位置 2影子的长短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最高,则影长最短,则日出正午,影长缩短;正午日落,影长变长。    一年中:(离太阳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纬度越高,正午时影子越长) 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运用1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2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3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计算出某地太阳能板放置的角度就必须知道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结合该地的纬度,利用结论:太阳能板放置的角度就是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三、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四季更替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2.天文四季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3.气象四季(北温带国家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南半球则相反。五带分布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一北极圈)、南温带(南回归线一南极圈)、北寒带(北极圈一北极点)、南寒带(南极圈一南极点)。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八、课堂知识归纳              在线练习(2022·广东·高考真题)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A. B.C. D.【答案】1.A【解析】1.空间站绕地球在绕转,则地球与空间站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绕太阳旋转,这样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也就是地球绕日公转角速度大小变化,在航天员驻留期间,地球绕日公转经过了近日点,近日点公转角速度较快,所以在10月16日到1月初,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快,1月初到4月16日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慢。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2021·江苏常州·高三阶段练习)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约34°N,113°E),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见图),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夏至日该地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投影的位置有何变化(     A.变远 B.变近 C.向东北移动 D.向西北移动【答案】2.A【解析】2.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自转轨道面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主要影响地球上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及回归线和极圈线等,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回归线度数减小,而极圈线度数扩大,热带范围减小,因而导致夏至日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相较于原来减小,因而正午时长堤上的投影影长向北移动,即变远。故选A。 (2022·江苏·模拟预测)下图为某同学于2021年8月14日上午9时在河北某中学拍摄到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拍摄者拍摄这张照片时大致朝向(     A.南方 B.西方 C.北方 D.东方4.上一次太阳出现在相同方位、相同高度的时间大概是(     A.4月16日 B.5月1日 C.6月22日 D.11月3日【答案】3.D   4.B【解析】3.据所学可知,8月14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河北日出东北方,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上午9时,太阳位于东北与南方之间的偏东方向,从树影可知,拍摄者面向太阳,故拍摄者大致朝东方。故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4.根据太阳视运动相关知识,同一地点,太阳视运动轨迹可视为相互平行的弧线,而太阳视运动轨迹与直射点位置相关。8月14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应位于夏至日和二分日轨迹之间,上一次太阳方位和高度相同的日期应该与8月14日距夏至日的时间差一样,5月1日最接近,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2020·江苏·高考真题)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下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2题。5.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A. B.C. D.【答案】5.B【解析】5.4月8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圈以内小范围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内小范围出现极夜,由此可排除BC选项;此时北京时间为22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22时,所以150°E为0时,且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大致与A图对应,D图错误。综上分析,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A图,故选A。 (2022·浙江金华·模拟预测)小明在自家朝南的外墙壁上自制了一个墙壁钟表,架设了与地轴平行的杆子,其日影可用于日常计时,而且还能装饰墙面,下图为其设计的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6.小明在垂直线上标记了刻度,一年中正午杆子端点的影子会在OP间移动,当落在OP中点时,该日北半球(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昼长增加【答案】6.B【解析】6.由材料可知,影子会在OP之间移动,由于杆子架设在墙壁上,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其影长越长。当在P点时,正午影长最长,应为太阳高度最大的夏至,当其落在O点,为冬至日。由于地球公转速度在夏半年慢于冬半年,使夏半年长于冬半年,当影子落在OP中点时,还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因此,此时北半球为昼长夜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2·辽宁鞍山·二模)家住牡丹江市(45°N,130°E)的小明在网上晒出自家住宅的户型平面图和北京时间6:00拍摄的江边日出图,并记录到该日第一缕阳光照射到客厅时北京时间为9时40分(住宅楼前无遮挡)。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照片拍摄当天,牡丹江市(     A.昼长10小时40分 B.昼长13小时20分C.日期可能是9月23日 D.日期可能是1月1日【答案】7.A【解析】7.根据材料信息,当地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时,则当地时间应为6:40,可推算出该地夜长是13小时20分钟,昼长是10小时40分,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是冬半年,A正确,BC错误;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21.5°S左右,牡丹江市的昼长接近最小值,牡丹江的纬度位置高于北京,昼长最小值小于北京的冬至日昼长9小时9分钟,该日昼长为10小时40分,所以太阳直射点应距离南回归线较远,不是1月1日,D错误。所以选A。(2021·江苏·高考真题)图为2016年12月8日游客在悉尼(33°55'S,150°53'E)15时15分拍摄的照片。据此第8题。8.该日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约是(     A.32°   B.58° C.66°   D.79°【答案】8.D【解析】8.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大约是23.5°,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移动,大概四天移动1°,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23.5°S附近,故12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以北约3.5°,可求出当日直射20°S附近,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纬度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H=90°一|纬度差|=90°-(33°55'-20°)=76°05';故D选项最接近,ABC选项错误。故选D。 (2021·福建·高考真题)1997年以来,宁夏闽宁镇从一片干沙滩逐步发展为金沙滩。2012年闽宁镇开始发展光伏大棚、光伏发电等光伏应用产业,未来将利用照射光线自动跟踪技术,让光伏面板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据此完成下面16-17题。9.若应用照射光线自动跟踪技术,与6月1日相比,闽宁镇7月1日光伏面板(     A.正午影子长度较长  B.跟踪调整时长较短 C.仰角移动幅度较小  D.水平转动角度较大【答案】9.D【解析】9.与6月1日相比,闽宁镇7月1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光伏面板正午影子长度较短,A错误;7月1日比6月1日的白昼时间更长,跟踪调整时长较长,B错误;7月1日比6月1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日出日落太阳高度为零,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更大,仰角移动幅度较大,C错误;7月1日比6月1日的白昼时间更长,从日出到日落太阳转过的水平角度更大,光伏面板水平转动角度较大,D正确。所以选D。 (2022·重庆·一模)杭州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观察太阳视运动状况,设计了可调节的遮阳棚,使校园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有效避免了夏季午后被阳光强烈照射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下图为该校园充电桩停车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下图表示杭州夏季某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的是(     A. B. C. D.11.下列调节措施可以避免充电桩遭到夏季午后阳光强烈照射的是(     安装高度不变,加宽西侧遮阳板  遮阳板宽度不变,升高西侧安装高度安装高度不变,缩短东侧遮阳板  遮阳板宽度不变,升高东侧安装高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0.B    11.A【解析】10.杭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因此杭州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位于正南,结合四幅图可知,B符合杭州夏季某日太阳视运动轨迹,ACD错误;故选B。11.杭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季午后太阳位于西南方向,读图,要避免充电桩遭到夏季午后阳光强烈照射,可保持安装高度不变,加宽西侧遮阳板,或者遮阳板宽度不变,升高西侧安装高度,①②正确;安装高度不变,缩短东侧遮阳板、遮阳板宽度不变,升高东侧安装高度遮阳效果差,容易遭到夏季午后阳光强烈照射,③④错误;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2·天津南开·一模)天津退休教师Z老师习惯每天清晨伴着日出,沿家附近公园的环形跑道逆时针进行晨跑。下左图为环形跑道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12.劳动节当天,Z老师在晨跑第一圈的某一位置发现,自己的影子出现在右后方,则该位置为(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答案】12.D【解析】12.劳动节是5月1日,该日太阳从东北方向日出,根据图中指向标及Z老师环绕跑到逆时针进行晨跑,可知甲位置影子在右前方,乙位置影子在左前方,丙位置影子在左后方,丁位置影子在右后方。故选D。 (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三模)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用于指导农业耕种,同时也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天恰逢立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独特设计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读二十四节气图,完成下面小题。13.与北京天安门广场立春这天升旗时间大致相同的节气是(     A.立夏 B.立秋 C.立冬 D.冬至14.四十年前曾经指导东北农业生产的谚语是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现在的谚语是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这种变化反映了当地(     A.利用传统文化,指导本地生产 B.降水总量增加,熟制发生变化C.耕作技术提高,作物品种增加 D.气候变暖趋势,生产时间调整【答案】13.C   14.D【解析】13.根据图片可知,立冬与立春两个节气关于冬至或夏至对称,其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因此北京昼长大致相等,日出时间大致相同,因此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大致相同,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读题干可知,指导东北农业生产的谚语发生了变化,说明农业生产主要是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A错误;熟制主要受热量的影响,B错误;指导东北农业生产的谚语主要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的,而不是耕作技术提高,与作物品质无关,C错误;读材料可知,当地播种时间提前了一个节气,说明气温升高,气候有变暖的趋势,生产时间调整,D正确。故选D。 

    相关试卷

    第14讲 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及其地貌(讲义)-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4讲 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及其地貌(讲义)-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14讲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及其地貌讲义原卷版docx、第14讲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及其地貌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6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6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含详解),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 第4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课时作业(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 第4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课时作业(含详解),共7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