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讲:课外文言文整体把握-暑假讲义(一,学生版+教师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
展开课外文言文—整体把握※知识精讲(一)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方法1.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2.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阅读时注意圈划人物、主要情节、故事结局。(二)答题技巧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有时也可以借助语法结构,通过组词来解释词义。或者通过字形推知字义。2.句子翻译题。两种题型出现:选择题与直接翻译选择题相对简单,可以把握住关键词,用排除法来筛选出正确答案;直接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尤其重视动词。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年号、人名、地名、官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蜀中(地名)有杜处士(人名)。(2)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此画斗牛也!这个句子可译为:这画的是斗牛呀。“……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3)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个句子可以译为:(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方法总结:第一步: 通读语句、整体理解;第二步: 找得分点、发现“生词”;第三步: 理清句式、调整语序;第四步: 草拟底稿、连词成句;第五步: 调整至答卷。3.内容理解题。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义;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加倍注意。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或翻译原文);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了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1)原因归纳题:内因(主观、主要、根本)+外因(直接、客观)(2)情节梳理题:弄清事情的前后经过,了解文章主要人物的各个故事情节。找出关键步骤,然后整合信息作答;做题时可根据已给出的N个情节空格,将其对应到文章内容中理清思路,然后概括对应的内容。(3)主旨理解(写作意图)类、道理启示类:主要人物,情感倾向,积极方面,概括提炼。细致分辨各选项的差别,剔除明显错误选项。从主要人物角度出发,把握作者情感倾向(一般是积极方面),有一定概括性。从中选择最重要的或最有把握的。注意中心句、首括句、总结句、议论句、抒情句。道理或启示必据原文,在领悟文章的内涵的基础上,拔高概括;回顾文章,检验是否符合作品的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情感态度。(4)人物评价类:对作品的内容倾向、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作出评价。要实事求是,不能无中生有,不能无限拔高或贬低;可对人物作评价。可从几个人物的不同侧面去发散分析。(题中是否给角度) ※例题解析魏王欲攻邯郸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②,方③北面④而持⑤其驾⑥,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⑦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⑧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⑨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⑩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选自《战国策·魏策》)【注释】①衣焦不申:衣着憔悴,形容衣着不整。②大行:大路。③方:正。④北面:向北。⑤持:驾驭,赶。⑥驾:马车。⑦奚为:为什么。⑧用:路费。⑨御:驾驭车马。⑩动:和下文的“举”都是行动的意思。信:取得威信。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王 之 动 愈 数 而 离 王 愈 远 耳 犹 至 楚 而 北 行 也。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2分)⑴中道而反 反: ⑵我欲之楚 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①方北面而持其驾 ②其真无马邪 B. ①见人于大行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 ①而离楚愈远耳 ②学而不思则罔 D. ①吾御者善 ②吾妻之美我者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劝魏王不攻打邯郸,季梁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用下面哪个成语概括?(3分)( )A.围魏救赵 B.纸上谈兵 C.南辕北辙 D.老马识途 6.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一)阅读课外古文,完成1—3题(6分)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事皆然, 。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1)更为益盐 ( ) (2)缘有盐故( )2.翻译句子(2分)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3.请结合故事内容,选出合乎文意的选项( )(2分)天下事皆然, A.过则无益反害之 B.嗜取者,愚人也 C.以贪小而失其大也 D.三思而后行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刘备托孤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告诫)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①病笃__________ ②属以后事_____________2.翻译划线句子(3分)君才十倍曹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臣敢竭……继之以死!”历史上对其评价有一个8个字成语,是 。(3分) (三)课外文言文(8分)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②之曰:“甚矣,农夫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释】 ①息:呼吸 ②哂:讥笑1.解释加点字(4分) (1)气竭汗雨 ( ) (2)欲速则不达( )2.翻译句子(2分) 甚矣,农夫之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农夫耕田的时候,“数息而后一锄”,说明农夫是个懒惰的人。B.行者解衣下田最后累到在田地里,表现出行者劳动非常卖力。C.“乃子之术误矣!”一句中的“术”具体指耕作的方法、技术等。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方法正确了恶,难事也变得容易了。 (四)阅读下文,完成1--3题(8分)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①。好博览而不守章句②。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③,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注释:①.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②不守章句:不死抠经学字句。③市肆:书铺。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王充少孤 (2)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2.句子翻译(2分)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2分)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8分) 秦缪公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缪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即以次③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缪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缪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注】①秦缪公:春秋时秦国的国君。下文的“惠公”,是晋国国君。②杀人:伤害自己的身体。③次:次序。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2分)(1)秦缪公尝出而亡其骏马( )(2)获惠公以归 (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可以拼死向惠公报答吃马肉反而得酒喝的恩惠了。 B.应该拼死向惠公报答饲养马因而得酒喝的恩惠了。C.应该拼死向缪公报答吃马肉反而得酒喝的恩惠了。 D. 可以拼死向缪公报答饲养马因而得酒喝的恩惠了。3.“杀马者”由“ ”到“ ”的心理变化,表明他们有恩必报的心理。(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4.对秦缪公的做法,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既往不咎 B.别有用心 C.宽容待人 D.廉洁奉公 ※课堂检测(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8分) 陆游筑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选自《渭南文集》)【注释】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枯槁:枯树枝1.解释文中的词语(2分)(1)俯仰四顾 (2)或至不得行 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3.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 ”(填原文语句)(2分)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 )A、酷爱读书 B、喜爱建筑 C、不拘小节 D、乐观幽默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赵开心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吴园次独落落然②,不以欣戚③改观,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园次哀而振④之。抚其幼者如子,字⑤以爱女。一时咸叹赵为知人。[注释] ①辐辏:归聚、会集。②落落然:落落大方的样子。③欣戚:比喻赵开心的宦途浮沉。④振:同赈,接济。⑤字:嫁女儿。1.解释加点字(2分)(1)及罢归 ( ) (2)顾谓子友沂曰 ( )2.句子翻译(2分)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1.故事写“望尘者”的种种行为,是为了反衬 (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张之万之马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注释】尚书:职官名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公不许( ) (2)连易数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比公乘之,驯良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军人认为这是一匹劣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要善于识别和培养人才。 B.不仅要有识别人才的眼光,还要学会用人。C.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驾驭千里马。 D.要善于发现人才。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晏子谏景公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注】①景公:齐景公。②霁(jì):雨后或雪后初晴。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晏子入见( ) (2)立有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乃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晏子认为景公与古之贤君不同,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晏子对景公的教诲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司马懿与诸葛亮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①请战,帝使卫尉②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③之。护军④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焉。”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耳!” 【注释】①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②卫尉:官职名;③制:制约;④护军:将职名。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 )(2)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诸葛亮不能把对方诱出来作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简要说明)4.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勿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责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乐官传视,皆日:“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选自刘基《郁离子》)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期年出之( ) (2)莫不然矣( )2.工之侨的琴最初不被国工认可,后来为什么又被众人视为珍宝?这一故事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鲁人刘仁嗜弈①,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焉。竟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②下子,刘占势,诩诩然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观者哂③之。【注释】①弈:下棋。 ②甫:刚刚。 ③哂(shěn):讥笑。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①胜者欲去( ) ②胜者熟视之( ) ③刘愕然( )2.翻译句子。(2分)欲要取之,必先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短文对鲁人刘仁棋艺的评价是“嗜弈,然不精”,你从哪里能够看出他的“嗜弈”和“不精”?(用文中的语句作答)(1+1分)①“嗜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棋品如人品。在与“胜者”对弈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仁?(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