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说课稿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341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 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说课稿
展开高中 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声声慢》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声声慢》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宋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诗歌。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唐诗、宋词、元曲中的部分优秀作品、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是(1)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所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了解唐诗、宋词、元曲的发展情况(2)让学生了解近体诗、宋词、元曲的艺术特点,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欣赏古典诗歌的水平。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二、说学情: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高一学生经过必修一的古典诗歌单元的学习,已经学习了一些的古诗词篇目,对古典诗词的学习方法有一定了解,也应该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阅读方法。但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可能已经遗忘,所以课堂教学重点从读懂诗歌内容出发,结合诵读,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情感,关注社会人生。基于以上的考虑,根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品读诗词的方法,通过意象来深入品味诗词的意境和意蕴;掌握古诗词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法、合作讨论法把握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的认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诗词中的意象,进而把握诗词的内在情感;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为了有效达成学习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目标导学法:在进入新课后,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课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方向性。2、诵读法。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诵读,初步感受诗歌愁情,培养学生诵读习惯,在诵读中积累字音,巩固基础。在赏析诗歌内容后,让学生再读,以个读、齐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点拨法:在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适时点拨和恰当的引导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进行下去。4、合作讨论法。用问题引导,以学生自行讨论为主,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四、说教学过程: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以回顾初中学过的李清照诗词导入。(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所以我通过回顾知识导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参与学习。)2、明确学习目标:(设计说明: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诗歌的教学特点和考纲要求,设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有目的地学习。)3、听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个别学生试读(2)教师配乐范读:点拨提醒:听读诗歌三个注意点:字音、节奏、情感(3)学生齐读(设计说明: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诵读初步体会情感,并在诵读中让学生注意字音,积累基础知识。)5、赏析诗歌:(1)结合书本注释,读懂诗意。并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愁”情的词句。(2)分析叠词的作用(3)选择一个自己有感触的意象,联系你接触过的诗文,小组讨论这个意象在词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设计说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结合考纲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联系高考对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考查范围。我认为诗歌教学应注重把握诗歌内容,领略其艺术特色,从而体会其情感。所以我在这一环节的问题设置上我以愁情引入,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诗歌赏析步骤,通过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哀情。)6、主旨归纳:(设计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诗人的国破家亡之悲、丧夫孤独之愁,颠沛流离之苦,由愁情引出分析,再由愁情小结学习内容,保证结构完整性。)7、拓展练习:清江引·秋怀(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通过解读意象,简要分析这首曲子的意境。(设计说明:新课标要求一课一得,所以我选了与课堂知识有关联性的另一首诗歌作为课堂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对诗歌意象、意境的理解。)8、诵读:(设计说明:回到诗歌内容,重新体会诗歌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10、布置作业:(1)必做题:背诵《声声慢》(2)选做题:请同学们课后阅读鉴赏李清照的其它作品,写出你眼中的李清照。(设计说明:课后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巩固所学知识,又要注重分层教育,所以我设置了必做题与选做题,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五、自我评价与反思本节课设置注重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讨论合作能力,引导学生注重诗歌诵读,并通过意象的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词人的愁情。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非常热情。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诗歌教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深刻认识到:在课堂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不足:对学生的点评显得有些仓促和不够,是蜻蜓点水式。比如有位学生诵读时被打断,最后情感把握是很到位的,但我只说了大家善意的打断影响了他,却忘了肯定这位学生的优秀表现,这是我激励教育时的疏忽。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激励教育和成功教育落实得更好。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