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通关训练A卷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通关训练A卷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第1页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通关训练A卷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第2页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通关训练A卷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通关训练A卷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通关训练A卷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位作家曾说,“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国画,又称“中国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源自山东的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区域,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是孔孟之乡,传统厚重。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儒家文化影响深远
    ③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④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中国古代文明时说,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文明都已经中断或衰落,唯有中华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载而绵延不绝。这说明()A.中华文明能够借鉴其他文明的长处 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C.中华文明历经沧桑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3.一位作家曾说:“百十年来谈中华文化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就是汉字。汉字给我们的信息量实在是太丰富了,它既是一幅美术作品,也表达着声音,还表达着历史的典籍,表达着已经不能够说话的那些人的智慧和感情。”可见汉字具有的重要价值有()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③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④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4.在追溯一个字的演变过程时,人们有时也会发现一些古代的风俗习惯、重要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或工艺的演进。如“孝”字,一般被认为是赡养父母。在金文中,“孝”字将“老”下面的“拐杖”换成了“子”,所以也叫“承老”。除此之外“孝”字还另有深意.即传承父辈的文化文明,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上述材料说明()①汉字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③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汉字的正式文字从金文开始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年3月20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推进会上,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华丽的金面具、精美的牙雕、双手合拢的顶尊铜人像……人们在一件件文物中()
    全面领略中华文明的辉煌
    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感悟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④中华文化博采众长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7.柳琴戏原称拉魂腔、拉后腔、拉呼腔,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柳琴戏的表演具有粗犷、热烈、朴实健康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唱腔婉转悠扬,动人心弦,而且包含诸多古声古韵,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这表明()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②中华文化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④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唐代的王维不仅是伟大的诗人,也是杰出的山水画家,苏东坡曾称赞他的画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创作的山水画《辋川图》,笔墨清润婉约,气韵恬静淡雅,画中群山起伏,绿水环绕,树木掩映,将文学意象美和山水形式美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含蓄朦胧、深远空邃、意出尘外的审美境界。王维的这一作品()A.表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B.展示了中华文化鲜明而独特的风格C.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D.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9.古人将浪漫写进文字里,而中国航天将浪漫写在宇宙中。月球车叫“玉兔”,探月工程叫“嫦娥”,载人飞船叫“神舟”,卫星系统叫“北斗”,行星探测器叫“天问”,火星车叫“祝融”……这些名字带着人类对浩瀚星空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的美好愿景。这种“中国式浪漫命名”()
    ①丰富了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基本内涵
    ②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激发了文化共鸣和科技创新的自豪感
    ④引领了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繁荣进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千百年来,以黄河为代表的农业文明和以运河为代表的商业文明在L市大地上相融共生,齐鲁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在这里碰撞相融,哺育出独特而又多样化的民间文化艺术形态和人文风情。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要求
    ④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得益于包容性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1.进入2022年,迎来新的生肖年—虎年。在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历史中,老虎具备勇敢与威严,乃百兽之王!它不仅具有王的风范,还象征着力量和勇气,扶正镇邪驱邪逐祟。我国“虎”文化()①传递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②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和谐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是文化发展的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由于掌握传统版本的说唱艺人越来越少,世界上最长的活形态史诗《格萨尔》的经典源渐渐消失。为了抢救整理这部史诗,西北民族大学研究团队经过三代学者的接续努力编撰成功《格萨尔文库》。抢救整理《格萨尔》有利于()①展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②丰富和拓展中华文化的内涵③传承辉煌悠久的中华文学艺术④让世代相传的中华文化保留着稳定的具体内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摩挲掌上日相将,袖中常见烟云绕”。有文字记载的中国赏石文化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代。长期以来,奇石的美学特征让世人神往,它那来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特有之美,集形、色、声、韵于一身,体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趣味,折射出灿烂的东方哲学理念。近代以来,我国在继承传统赏石文化优秀精髓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赏石文化中对真的追求,从而把观赏石的真、善、美全面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华文化有何特征。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源自山东的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说明儒家文化影响深远②符合题意。同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区域,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是孔孟之乡,传统厚重。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的健康的传统文化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①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错误。2.答案:D解析:中华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载而绵延不绝说明了D。 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B错误。材料没有论述中华文明历经沧桑,C排除。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字。汉字给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体现了其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①入选。人们谈起中华文化,都要谈起汉字,汉字表达着声音,还表达着历史的典籍,表达着已经不能够说话的那些人的智慧和情感,说明汉字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②入选。③表述错误,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④排除。4.答案:A解析:追溯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古代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的演进,说明了汉字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内涵丰富. ①②当选。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③错误。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④错误5.答案:D解析:①错误,“全面”领略中华文明的辉煌的说法夸大了三星堆遗址文物的作用;②错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爱国主义;③符合题意,“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表明人们在一件件文物中感悟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表明人们在一件件文物中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故选D。6.答案:C
    解析: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体现博大精深,内涵丰富,②③符合题意,①④未体现。7.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柳琴戏的表演具有粗犷、热烈、朴实健康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唱腔婉转悠扬,动人心弦,而且包含诸多古声古韵,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②符合题意柳琴戏“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体现了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④符合题意;①③说法在材料中未体现,不选。8.答案:B
    解析:王维创作的山水画将文学意象美和山水形式美融为一体,展示了中华文化鲜明而独特的风格,B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王维的作品没有涉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排除材料没有强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说法不妥,排除。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王维的山水画属于文学艺术,不属于科技成果,排除D。9.答案:C解析:②③:这些名字带着人类对浩瀚星空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的美好愿景。这种“中国式浪漫命名”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激发了文化共鸣和科技创新的自豪感,故②③入选。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来讲,其基本内涵不变,“中国式浪漫命名”并没有丰富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基本内涵,故①不选。④:选项④夸大这种“中国式浪漫命名”的作用,故④不选。故选C。10.答案:C解析:②④:材料强调千百年来,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不断发展,哺育出独特而又多样化的民间文化艺术形态和人文风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的包容性,②④符合题意。①:鲜明的民族性是传统文化的特点,而非中华文化的特点,且材料侧重包容性,①排除。③:材料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的包容性,没有体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11.答案:B解析:“在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历史中,老虎具备勇敢与威严……扶正镇邪驱邪逐祟”,传递出我国“虎”文化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体现了我国“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③正确;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②不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④不选。12.答案:B解析:为了抢救整理史诗《格萨尔》,西北民族大学研究团队经过三代学者的接续努力,编撰成功《格萨尔文库》。抢救整理《格萨尔》有利于传承辉煌悠久的中华文学艺术,展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①③符合题意。抢救整理《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内涵无直接关系,排除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④错误。13.答案:(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2)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3)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解析:本题以上海世博会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本题需要考生明确中华文化的特征,包括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还具有极大的包容性,需要和材料结合即可。14.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中国赏石文化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代赏石文化继承了传统赏石文化的精髓。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赏石文化集形、色、声、韵于一身,体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趣味,折射出灿烂的东方哲学理念。③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近代以来,我国赏石文化吸收了西方赏石文化中对真的追求。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分析中华文化的特征,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比较明确:中华文化的特征。学生可以先回忆中华文化的特征有几个,然后依据材料分析说明。“有文字记载的中国赏石文化至少可追溯到春秋”,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集形、色、声、韵于一身,体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趣味,折射出灿烂的东方哲学理念”,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近代以来,我国在继承传统赏石文化优秀精髓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赏石文化中对真的追求”,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相关试卷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通关训练A卷第3课把握世界的规律部编版必修4: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通关训练A卷第3课把握世界的规律部编版必修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通关训练A卷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新人教版必修3: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通关训练A卷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新人教版必修3,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通关训练A卷第五课文化创新新人教版必修3: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通关训练A卷第五课文化创新新人教版必修3,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位艺术家曾说过,唐代书法家李邕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