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通关训练A卷第五课文化创新新人教版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通关训练A卷第五课文化创新新人教版必修3,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位艺术家曾说过,唐代书法家李邕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课文化创新1.某地连续三年举办“百戏盛典”活动,让我国现存的“卫调花鼓戏”“蓝关戏”等348个剧种一一亮相,推动了传统剧种守正创新,融入现代,获得重生,该活动也成为文化惠民的品牌活动。这表明()
①文化守正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海纳百川是文化守正创新的应有胸怀
③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文化创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能够长久流传、成为经典的音乐离不开家国情怀的滋养。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何种艺术表达方式,家国情怀都是激发美、创造美最重要的火花。这强调的是()A.音乐成为经典需要岁月的积淀 B.文化创作需要厚植爱国主义C.形式多样的作品才能成为经典 D.文化创作需要加大创新力度3.一位艺术家曾说过:“艺术是喜新厌旧的,任何重复必然会使人产生疲倦。”这句话对艺术工作者的启迪是()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B.实现文化创新就要抛弃一切旧的文艺形式C.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D.实现文化创新就要避免出现任何与过去重复的东西4.回首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汉赋、元曲、明清文学,还有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足以傲视天下。但这也会使我们产生文化惰性,变成文化“啃老”,只靠重拍、戏说、改写前人的经典过日子。这告诉我们()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C.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5.《中国医生》《革命者》《1921》等主旋律影片忠于历史与真实,顺应了观影群体的年轻化趋势,在表达与呈现逻辑上创新突破,使年轻人在观影时自觉感受艺术与现实的平衡,拉开了与历史和真实对话的跨时空帷幕,在参与中产生共鸣,在共情中致敬伟大。这说明文艺创作应()①立足社会实践,体现时代精神②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③以年轻人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④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进行创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英国某历史学家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又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它们由于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这说明()A.文化的自我淘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7.唐代书法家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郑板桥提出:“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这表明()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③是否标新立异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④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这告诉我们()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C.文化创新取决于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D.文化创新的实质是文化发展9.墨色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表征之一,有“五笔七墨”之说。中国传统山水画偏重墨色,色彩只是随类赋彩的应用。近代画家把西画中的块面、调子、体积、明暗与中国传统的笔墨元素相融合,丰富笔墨,达到真实的艺术感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创作形式的发展赋予中国画新的时代内涵
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促进中国画面向未来
③交融中互鉴是中国画创作的根本价值追求
④创新是中国画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音乐是一种国际化的语言,但每一种音乐都有它独特的语境和表示。中国音乐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有非常深刻的民族音乐根基和烙印。坚持中国特色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生命线,一旦失去中国特色,中国音乐就会失去价值。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
②要在历史积淀中寻找民族音乐的发展之路
③要博采众长,创新民族音乐的表达形式
④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天龙山石窟佛首、妇好鸮尊、簪花仕女图……2021年春节,一批深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突然“火”了。与此同时,云观展、在线直播等新玩法,又将文物送上了“云端”,让更多人不出家门就能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与乐趣。由此可见()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现代传媒加强了文化的对话与交流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12.过年发红包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寓意祝福。随着互联网融入人们的生活,电子红包横空出世,为这一习俗增添了时代色彩。电子红包的出现,体现了()
①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④对传统文化的全盘继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清风明月廉无价,兰溪流水洁有情。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明智之举,治本之策。某县在廉政建设中,不断创新,将廉政的内容与丰富的文化形式相结合,通过打造廉政文化精品,拓宽廉政文化建设阵地,营造“廉荣贪耻”的良好社会氛围,特别注重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以事说理,与案说纪,抨击腐败,鞭鞑丑恶,催人警醒,进而指导人们的行为。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该县如何创新文化建设,推动廉政工作稳步发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50年代,相声由于表演中存在大量低俗内容,遭遇生存危机,侯宝林等人主动对相声进行革新,产生了一系列经典作品,相声得以成为有全国性影响的曲艺形式。80年代刚刚复兴的相声又遭遇电视文化冲击,在马季等人的努力下,突出时代性、群众性,经过十余年发展,相声与电视文化有机融合,迸发勃勃生机,于90年代风靡全国。现如今相声又遇上互联网与移动终端这个庞大变量,面临新的问题。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日新月异,正在重构娱乐文化生态,短视频、社交媒体、影视综艺中,脱口秀、四格漫画等幽默作品层出不穷,这无形中挤压相声的生存空间,人们期待着相声能拿出新作品新风貌,在时代面前做一次洒脱漂亮的转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传统相声怎样才能重放异彩。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百戏盛典”活动推动了传统剧种守正创新,成为文化惠民的品牌活动,这表明文化守正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①正确。“传统剧种守正创新,融入现代,获得重生”表明文化创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④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而不是吸收借鉴其他文化,②不选。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实践,③错误。故选B。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题干强调音乐创造要坚持家国情怀,B正确。是否成为经典主要是看内容,不是看时间、不是看形式,AC不选。题干强调创新要坚持家国情怀,不是加大创新力度,D不选。故选B。3.答案:A解析:A符合题意,“任何重复必然会使人产生疲倦”强调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即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说法错误,“抛弃一切”的说法过于绝对,旧的文化形式中也有精华; C说法错误,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说法错误,“避免出现任何与过去重复的东西”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A。4.答案:B解析:A不合题意,说法正确人,但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不能变成文化“啃老”; B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我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不能变成文化“啃老”,只靠重拍、戏说、改写前人的经典过日子,而应该发展、创新文化,说明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C不合题意,材料侧重强调文化要发展、创新,而不是强调继承的重要性; D不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内容无关。故选B。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文化现象的能力。材料中的主旋律影片忠于历史与真实,顺应了观影群体的年轻化趋势,拉开了与历史和真实对话的跨时空帷幕,立足社会实践,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进行创新,①④符合题意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文艺创作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而不仅仅只是以年轻人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③不选。故选B。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材料中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又相继消亡的文明是因为它们失去了文化创新的活力,所以被历史淘汰出局,表明了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C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A表述错误;B、D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C。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文化发展的实质。材料中李邕和郑板桥的话都强调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这表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①②正确;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③不选;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故选A。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黑格尔的话告诉我们,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不是文化创新的作用,B与题意不符;文化创新取决于社会实践的范围和能力,而不是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C说法错误;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D说法错误。故选A。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近代画家吸收、借鉴西画的技巧,将其与中国传统的笔墨元素相融合,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②符合题意。创新是中国画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近代画家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法进行创新,丰富其笔墨使之达到真实的艺术感受,④符合题意。创作形式的发展赋予中国画新的时代内涵说法不准确,①排除。交融中互鉴不是中国画创作的根本价值追求,③错误。故选C。10.答案:A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坚持中国特色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生命线,一旦失去中国特色,中国音乐就会失去价值。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要在历史积淀中寻找民族音乐的发展之路;③④不合题意,材料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正确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不体现要博采众长和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故选A。11.答案:C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创新的意义,没有涉及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影响; 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C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云观展、在线直播等新玩法,又将文物送上了“云端”,让更多人不出家门就能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与乐趣,表明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区域特征。故选C。12.答案:A解析:①②③正确,过年发红包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寓意祝福。随着互联网融入人们的生活,电子红包横空出世,为这一习俗增添了时代色彩。电子红包的出现,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④错误,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故选A。13.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该地廉政文化建设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探索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②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机制体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顺应时代潮流,将廉政文化内容和丰富形式结合起来。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廉政文化建设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从而指导人们的行为。④创新廉政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保证创新廉政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解析:本题以创新文化建设,推动廉政工作稳步发展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该县如何创新文化建设,推动廉政工作稳步发展,属于中观考查,考生要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作答,第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该地在廉政建设中,不断创新,将廉政的内容与丰富的文化形式相结合,通过打造廉政文化精品,拓宽廉政文化建设阵地,在实践中探索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第二: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机制体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该地将廉政的内容与丰富的文化形式相结合,打造廉政文化精品,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了发展。第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廉政文化建设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廉政文化建设阵地营造“廉荣贪耻”的良好社会氛围,特别注重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文化氛围影响人。第四:创新廉政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廉政文化建设以事说理,与案说纪,抨击腐败,鞭鞑丑恶,催人警醒,进而指导人们的行为,保证创新廉政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14.答案:立足社会实践,针对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实践中汲取丰富资源,不断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批判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相声注入时代精神;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其他艺术的优秀成分,丰富相声的形式和内容;利用大众传媒和现代科技,推动相声的传播继承和发展;尊重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地位,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相声作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该题是一道措施类试题,设问限定了考查的知识范畴,问题的指向。解答时,首先要回扣该文化范畴内的理论知识点,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利用大众传媒和现代科技,尊重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地位等;其次将理论知识与材料对接,确定适合的答题要点,如立足实践(相声由于表演中存在大量低俗内容,遭遇生存危机,侯宝林等人主动对相声进行革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相声进行革新,产生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尊重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地位(突出时代性、群众性),大众传媒和现代科技(相声与电视文化有机融合,迸发勃勃生机)等;最后,采用“理论+材料”形式阐释说明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通关训练A卷第3课把握世界的规律部编版必修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通关训练A卷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新人教版必修3,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通关训练A卷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3,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