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306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306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306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展开这是一份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13页。
8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
基础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的繁华,既不是历史的偶然,亦非瞬息之作。唐朝之前,中国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至少经历了三次洗礼。《诗经》一也,它是上游,是源头,新鲜灵动,晶莹剔透,温柔敦厚,是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楚辞》二也,它是中国诗歌长河由北而南的一次奔流,在楚地的广阔大地上汇集了当地新鲜的、奇崛的神话与想象,屈原之天上人间,芳草美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其想象之 ,古人所无,时人仅见。陶渊明其三也,历经两晋和南北朝的分裂、战乱,社会思潮的混浊不清,陶渊明自中年后弃仕务农,他以“劳役”取代“心役”, 。
中国诗歌的长河 ,奔流直下到了唐代。唐诗是中国诗史上空前浩大的汇流,是时代的呼唤,是文学自身求变、 的结果。唐诗之美,美在词语。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些光大了汉语言文化的伟大诗人,理应被我们永远铭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斑驳陆离 乐不可言 兼而有之 厚积薄发
B.光怪陆离 乐不可言 兼收并蓄 博观约取
C.光怪陆离 其乐无穷 兼收并蓄 厚积薄发
D.斑驳陆离 其乐无穷 兼而有之 博观约取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顶端的唐代诗人,使汉语言成为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
B.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顶端的唐代诗人,使汉语言成为独美世界的语言。
C.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汉语言成为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
D.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独美世界的语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把王维与李白、杜甫一比,就马上可以看出其间的差距。
李白、杜甫是“大”的,王维显然是“小”的。大小之差的原因在于① 。承担的越大,境界当然就越大。李杜是以自己的心灵去承受这个世界的苦难与折磨的,他们甚至主动地把世界的荒谬与民生的不幸承担到自己的身上,直至使自己的心灵不堪重负。此时他们发出的,就是震撼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而王维则一直在推卸,他连自己个人的一些生活挫折都难以承受,都要想方设法地躲避,直至最后躲到空门——当然,他也没有力量承受真正的空门的清苦,他只是一个在家的居士;正如他无法真正过一个清苦隐士的生活,而要亦官亦隐——家也要,官也要,禅也要,隐也要,在追求精神的同时,物质的一切也不愿放弃。
李白一生求“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是躁动的,一刻不闲的,永远生活在别处的。杜甫② ,他“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就是要进入圈子,得入魏阙,从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的乃是他对自己终当能入台阁的信心。李杜二人,无论是“出”还是“入”,都显示出对生命、对人生的热爱与执着,以及为了追求而付出的精神历练与承担。
而王维则追求一个“归”字,这在盛唐,实在是较为少见:“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日归于渊,牛羊归栏,③ ,雉雊蚕眠,田夫荷锄归……句句写归,写自己受此感染,而欲归隐。实际上,王维的心中,总有一种回归平衡、平静、安适的冲动,他要有一“宿”处安顿自己。
(摘编自鲍鹏山《王维:艺术囚徒》)
4.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5.请各以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上文第二、三、四段的主要意思。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 ”。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诗人经历了重重山路,方向不定,不觉夜幕降临的诗句是: , 。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谢灵运住处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写岩石和泉水被山中野兽的叫声震荡的句子是“ ”。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7)当不愿意低三下四去侍奉权贵的时候,许多有志之士往往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 , ”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8)杜甫《登高》中“ , ”两句运用工笔手法,从形、声、色、态等不同角度具体描写夔州的特定环境。
(9)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 ”,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将仍向前之意。
(10)杜甫在《登高》中把眼前秋景和自己疾病缠身的悲情紧密联系,高度概括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境遇的名句是“ , ”。
(11)杜甫在《登高》中用“ , ”两句写自己难以排遣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表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9分)
( )雨
杜 甫
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
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
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
晚来声不绝,应得夜深闻。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语有云:“天降时雨,山川出云。”本诗第二句所描写的正是这种景象。
B.颔联中运用叠词“漠漠”“纷纷”,形象地写出了空中云来、雨落的情状。
C.“才”“已”两字运用极妙,诗人借此生动地展现出大雨转眼而至的迅疾。
D.本诗语言浅易晓畅,清新明快,读来朗朗上口,与《登高》的语言风格相似。
8.请结合全诗内容,为题目补充一个能够表达诗人心情的字,并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泊岳阳城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注]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 图南,语出《庄子·逍遥游》,谓鲲鹏凭借风力,背负青天,直冲云霄,计划向南飞。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远处着笔来写景,绵延千里的江水,巍峨高耸的山城,构成了一幅宏大而壮阔的岳阳图。
B.颈联表现了诗人滞留岳阳的心情,虽有报国之才却无处施展,而时局艰危更令诗人感到愤懑。
C.尾联运用庄子《逍遥游》中“鲲鹏”的典故,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时局仍心怀希望的坚定信念。
D.此诗抒发了诗人临危而弥坚的济世之志,与《登高》中诗人的老病孤愁和凄凉落寞的心境不同。
10.请简要赏析颔联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把酒问月①
李 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②,绿烟③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④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注] ①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②丹阙:朱红色的宫殿。③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④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展示了诗人飘逸浪漫的“谪仙人”形象,这是绝妙的自我造像。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B.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
C.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着“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这两句有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
D.本诗的开篇句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开篇句内容大致相似,所用手法相同;而结句则与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样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
12.简要分析诗人笔下的“月”有哪些特点。请紧扣文本作答。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C 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缤纷。第一处,语境说的是屈原想象奇异,应选“光怪陆离”。其乐无穷:指某一事物带来的乐趣无穷无尽。乐不可言:快乐到了极点,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第二处,语境说的是陶渊明在务农中感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应选“其乐无穷”。兼收并蓄:把各种内容、性质不同的东西都吸收保留下来。兼而有之:同时占有或具备有关的几个方面。第三处,语境把中国诗歌比作“长河”,强调其对各代诗歌的吸收、包容,应选“兼收并蓄”。厚积薄发:多多积蓄,慢慢释放。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博观约取:博览群书,吸取它的精华。第四处,语境强调唐诗是中国文学长时间积淀的结果,应选“厚积薄发”。
2.D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由于……使……”造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二是前后矛盾,“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中的“独”与“之一”矛盾,可删去“之一”。两处语病都修改正确的只有D项。
3. 连续运用三个暗喻,构成了一组博喻。将《诗经》比喻为“上游”“源头”,形象地说明了《诗经》的地位。将《诗经》比喻为“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则生动地揭示了《诗经》的成就和艺术特色。博喻的运用,又加强了语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4. ①有没有承担 ②一生求“入” ③野老候归
5. 第二段:李杜承担,王维躲避(李杜“境”大,王维“境”小)。
第三段:李“出”杜“入”,都有追求。
第四段:王维尚“归”,安顿心灵。
6. (1)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2)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3)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4)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5)渌水荡漾清猿啼 熊咆龙吟殷岩泉
(6)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8)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9)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10)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11)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能力提升
7.D “与《登高》的语言风格相似”错,《登高》的语言风格是沉郁顿挫。
8.填“喜”。理由:①南国久旱无雨,今朝则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至,诗人内心自是充满欣喜;②又见燕子飞出巢去啄泥筑巢,林花经雨而更加鲜艳润泽,美景带给人喜悦;③大雨至晚不停,夜里犹闻雨声,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
9.B “虽有报国之才却无处施展”“更令诗人感到愤懑”错,颈联的意思是:留滞他乡,有才无用,艰危时局,气节弥坚。
10. ①颔联使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岳阳湖畔傍晚的景象,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②颔联上下句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对仗工整;③颔联中“翻”“洒”两个动词形象地刻画出风吹水浪、雪洒寒灯的景象,用词精练生动;④颔联选取典型意象,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营造出清冷凄凉的意境。
11.D “一样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错,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以酒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表达的并非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
12. ①崇高神秘。“人攀明月不可得”“宁知晓向云间没”写月之高高在上,晓至人不知其踪,表现了月之崇高神秘。②美好多情。“月行却与人相随”写月伴人行,表现了月之美好多情。③皎洁美丽。“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中“飞镜”之喻,绿烟散尽,清光焕发,写出了月之皎洁美丽。④永恒长在。将人与月对照,古今人事更替,而月夜至则悬天,写出了月之永恒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