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6.2《六国论》课件25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6.2《六国论》课件25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页
    16.2《六国论》课件25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2页
    16.2《六国论》课件25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3页
    16.2《六国论》课件25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4页
    16.2《六国论》课件25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5页
    16.2《六国论》课件25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6页
    16.2《六国论》课件25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7页
    16.2《六国论》课件25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8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率赂秦,弊在赂秦,不赂者以赂者丧,翻译2,情感立场,《六国论》结构简图,名家品鉴,旧事新说,书生之论与帝王之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青少年时不好学习,27岁才发奋读书,考进士不中,愤而焚稿,而后闭门苦读,经过十多年的谢绝宾客,闭门苦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学业大进。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号为“老苏”,与儿子苏轼、苏辙号为“三苏”。后人有诗称赞: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赵、灭燕 前221年灭齐
    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澶渊之盟时间:1005年1月 地点:澶州(又称澶渊,今河南濮阳) 签订双方:北宋、辽国 相关人物:宋真宗赵恒、宰相寇准; 萧太后萧绰、辽圣宗耶律隆绪 结果:宋辽和议 。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辽再次要挟,宋只得增加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第二年(1043年),西夏也来要,又是赐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 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 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本文属于史论文。“六国论”是倒装省略句,是“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时代背景:北宋建国以后,对不断进犯边境的契丹、西夏,一直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的政策。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作者针对社会现实评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讽谏北宋王朝以六国为鉴,不要一味贿赂以求苟安,而要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
    六国互丧( )思厥先祖父( )草芥( )与嬴( )殆尽( )下咽( )咽喉 呜咽
    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大致内容。注意以下读音。
    暴霜露( )
    暴秦( )
    胜负之数( )
    1.首段分析秦灭六国的原因是什么?从哪几方面论述的?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之所以灭亡,原因不在于兵器不够锋利,也不在于仗打得不够好,不好的地方在于对秦国的贿赂。用割地的方式来贿赂秦国,导致己方势力的亏损,这就是被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一个接一个衰亡,都是因为割地贿赂秦国了吗?回答说: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是因为已经贿赂了的国家而灭亡的,因为他们丧失了强大的外援,不能独善其身。所以说:不好的地方在于贿赂秦国。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第二段采用什么论证方法分析六国的破灭?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待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啊!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证
    秦国:贪婪暴虐 视为仇敌六国: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3.齐燕赵两国破灭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第三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效果?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3.齐燕赵两国破灭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举例论证,论证翔实;假设论证,说服力强。
    齐国:与秦不助五国燕国:荆卿速祸赵国:李牧以谗诛
    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
    4.第三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效果?
    5.第四、五段得到了什么结论?有何作用?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献策六国:重用谋臣,礼贤下士,六国联合沉痛教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作用:议论兼抒情,别开生面。从论古入,以慨今出。(借古讽今)
    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六过破灭,弊在赂秦)和两个分论点(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然后围绕两个分论点用并列式结构论证,接着反向假设,从反面展开论证。最后总结历史教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讽谏北宋为国者不要一味贿赂以求苟安,要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
    本文以借古讽今的手法,运用对比、比喻论证的方法,充分论证了六国破亡的原因,劝谏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六国为借鉴,对辽、西夏的侵犯奋起反抗。苏洵《六国论》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论断斩钉截铁,巧妙地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林纾:“观诸侯之割地赂秦,非谋诎智昏,出一不得已也,即不割亦未必不亡。老泉持论,不为无见。末数语,阴指契丹,特借题发挥耳。”朱川:“借六国赂秦而灭,以暗刺宋事,其言痛切悲愤,可谓深谋先见之智。”​何景明:老泉论六国赂秦,其实借论宋赂契丹之事,而宋卒以此亡,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
    公元996年,宋朝国家财政收入2224万緍,户口451万;公元1021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150885万緍 ,户口为868万。短短20余年,整个国家户口增加了417万户,财富增加了近68倍,其发展规模与前朝相比,超过了唐朝贞观二十三年总量的4倍,与后世而论,超越了乾隆时期的3倍。中国占世界财富的比值从996年的22%左右,一下子提升到了67%左右,可谓富甲天下。
    以卑躬屈膝、盘削百姓换得屈辱的和平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课文ppt课件,共1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秦强楚大齐富,有的人,保全形做动,判断句,它的实际数量,丧失的土地,最担心,祖辈父辈,以至于,坚持正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文体知识,注意字音,破灭灭亡,兵武器,利锋利,弊弊端,赂割地贿赂,亏亏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