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评课课件ppt
展开①建立:_______________年,禹建立的我国最早的_________王朝。
②制度:禹死后,启继位,打破原始民主制下的________政治传统,__________代替了禅让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1、公天下 → 家天下
2、禅让(传贤) → 世袭(传子)
原始公有制 → 奴隶私有制
(1)建立:______________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材料:在商代的方国、部落联盟里,附属国和商王朝之间基本上处于平等的联合状态。附属国是对旧有的方国氏族原地认定,并把它们纳入商王朝的统治之下。这些附属国它们有自己的国君、官吏、疆域。 ——摘自晁福林《夏商西周社会史》
结合材料,概括商朝内外服制度的特点。
商王朝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②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情境一:根据下列材料和教材内容,了解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分封的对象、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及分封制的影响。
材料一: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 ——顾炎武 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①分封目的:②分封对象:③诸侯权利:④诸侯义务:
强化王权,维护西周统治
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先代贵族
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
(再次分封、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设置官吏)
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朝觐述职、缴纳贡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等
材料三: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 ——钱穆
A.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贵族间的等级隶属关系;B.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王室统治;C.分封制下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埋下了割据混战的隐患。
宗:这里指同姓家族;法:“秩序”∕“规范”确保权力资源在同性家族内分配和传承的一种政治制度。
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国与家结合。③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⑤选官制度:世卿世禄制
史料:“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 ——《礼记·大传》
家国同构:"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
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
4、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
情境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左传·襄公十四年》 材料二:厉王虐,国人谤王。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材料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
(1)带有原始民主传统
①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②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民”的意见。③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干预朝政。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专制主义”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维护社会安定,保障生产。
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统一后,六国残余势力还很大,只有加强中央权力,才能维护统治。
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韩非子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理论,为秦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了统一。
情境三:根据材料,概括皇帝制度有哪些特点?
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资治通鉴·秦纪》 材料二:“天子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天子独以印称为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情境四:根据材料,概括三公九卿制度有哪些特点?
①三公九卿都由皇帝任命,概不世袭(官僚政治)。②分工、制约,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③三公九卿以“廷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廷议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④家天下(家国同治)
情境五:根据材料,分析秦推行郡县制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材料二: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壹(一)家天下,兵不复起……黔首(百姓)康定,利则长久。 ——《金石萃编·秦绎山刻石》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①有利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②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③是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④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划时代的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①从贵族政治到________;②从世袭到______;③从地方分权到_________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地方行政制度
(3)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①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 ②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材料一: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 材料二: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
根据材料分析秦朝文书制度有哪些影响?
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中外朝制度(内外朝制度)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材料: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①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标志着中央行政体制发展到新阶段。
多设机构,分化事权;相权被削弱,皇权加强。
中书令一员……以太子兼之……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元史·百官志》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明太祖)设置殿阁学士……大学士皆五品官,使侍左右备顾问,并不参预机务。(明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七人入值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学士……内阁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自此始。 ——《明清简史》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情境六:根据材料,概括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影响。
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1)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
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条主线发展演变。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渐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
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在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
(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
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
(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汉朝地方行政制度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郡设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其下设郡尉、郡丞分别协掌军事、行政。郡下设县,县设令或长,其下有县丞、县尉,分曹属吏。
情境七:根据材料,概括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二:(晁错)说上曰:“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少;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
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庶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在受王国管辖。
州刺史有行政权和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
①设道为监察机构②道由监察机构成为地方行政实体③战略重地设节度使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虽奉事朝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赋税、刑杀皆自专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安史之乱”后,唐代宗实行节度使制度,地方节度使掌握政权、兵权、财权大权,割据一方,……唐朝统一局面破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后来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延续。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统治。
州(府、军、监)县二级 → 路、州(府)、县三级制
(路的主要职责是监察州县各级官吏)
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①行省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②行省制度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
元代行省制示意图(1330年)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元史·百官志七》
废行省,权分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后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
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
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变化的特点: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优质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概念区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文书行政,本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精品ppt课件
高中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优秀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汉坐而论道,宋站议时政,清跪受笔录,元代行政中枢的演变,清代行政中枢的演变,郡县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