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备课ppt课件
展开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呢?
材料一:逃港事件一个现状:饥荒蔓延,粮食供应不足是广东一些地区普遍现象。当时宝安一个农民日劳动收入为0.70元左右,而香港农民劳动一日收入60-70元,两者相差100倍。“内地劳动一个月,不如香港干一天”。一组数字:据统计,1979年广东发生偷渡外逃30万人次。深圳从1957至1979年逃港人数共计56万,参与者来自广东、湖南、广西等全国12个省、62个市(县)。
材料二: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从60年代起,特别是在70年代,新加坡、韩国和中国的台湾、香港由于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推行出口导向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它们的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猛增,一跃成为全亚洲最富裕的地区。这些国家的经济的飞速发展,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70年代的奇迹”。
国际: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对中国大陆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吸取国外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
1980年,将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
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
“出口特区” 是借鉴国外“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的模式,以进口原料加工制造商品出口为其发 展方向的。局限性: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制约, 而且对内地又是封闭的……
企业所得税按 15%征收(中国其他 地方国内企业税率高达 55%(将逐渐减少至 33%);对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简化入境手续。
允许特区银行吸收的存款全部用做贷款。深圳、珠海两市的财政收入 1985 年以前不上缴,厦门、 汕头两市上缴的财政收入,由两省人民政府核减。
轻工业3000万以下、重工业5000万以下特区可以自行审批。轻工业 3000 万元以上,重工业投资 5000 万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家计委审批在一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
请思考: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④依托广阔的经济腹地,资源丰富
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③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有利于吸引侨资
⑤广东、福建两省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
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 14个)
1、试点:经济特区的创办(1980——1988 五个)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 14)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5后 )
(1)设置:①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②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2)意义: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1)概念: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2)特点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5后 5)
除实行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某些经济特区所实行的有关减免关税、所得税和进出口许可证等优惠政策外 还特许外商在 浦东开办金融机构和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等第三产业,并允许上海设立证券交易所,发行股 票,以及扩大投资审批权和实行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
A、浦东的地理和历史状况(结合P60历史纵横)
优势:良好的建港和水运条件限制:长期经济落后“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经济、文化、地理、交通、人才、产业、政府政策、自然资源、历史积淀、与国际交往的联系和经验等等
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把上海建成国际贸中心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地区
上海浦东开发的目的、优势和意义是什么?
①成为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②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③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全方位、多层次性:从 1978 年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已逐步扩大到包括 5 个经济特区、14 个沿海港口城市、3 个三角地带、2 个半岛、32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8 个沿江城市、13 个边境城市、52 个国家的高薪技术开发区、13 个保税区、11 个国家旅游度假区,初步开放了 900 多个市、县。这样,一个由沿海—沿江—沿边—内陆,梯次推进的多层次全 方位格局基本形成。 宽领域性:90 年代后,我国政府鼓励扩展外商投资领域,使对外开放扩展到基础 设施等诸多方面。并允许外商外资进入第三产业,进入仓储、运输、贸易、房地产等部门, 金融、商业、保险等领域的开放也在积极有步骤的进行。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国际: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我国外交上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和四小龙的腾飞。国内:历史原因 、现实原因
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
有利于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含义、原因、影响)
搜集调查改革开放给身边的人都带来了什么变化和切身实际的感想。可向父母或邻居等进行调查。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录,①国际背景,②国内背景,①经济特区的创办,②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③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目的及意义,时间及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课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历史纵横,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2 经济史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2 经济史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经济特区的创办,名师精讲,典例剖析,史料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