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练09 化学实验基础30题-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1000题(广东专用)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52318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练09 化学实验基础30题-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1000题(广东专用)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52318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练09 化学实验基础30题-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1000题(广东专用)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52318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练09 化学实验基础30题-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1000题(广东专用)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52318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练09 化学实验基础30题-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1000题(广东专用)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52318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练09 化学实验基础30题-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1000题(广东专用)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52318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必练07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30题-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1000题(广东专用) 试卷 1 次下载
- 必练08 有机物结构与性质30题-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1000题(广东专用) 试卷 2 次下载
- 必练10 元素及其化合物、二维价态图30题-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1000题(广东专用) 试卷 1 次下载
- 必练11 化学实验探究、设计与评价30题-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1000题(广东专用) 试卷 1 次下载
- 必练12 反应机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40题-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1000题(广东专用) 试卷 2 次下载
必练09 化学实验基础30题-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1000题(广东专用)
展开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1000题(广东专用)
必练09 化学实验基础30题
1.(2022·广东高考真题)若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a~d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的酸性
B.a处变红,说明是酸性氧化物
C.b或c处褪色,均说明具有漂白性
D.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生成
【答案】B
【解析】
A.铜和浓硫酸反应过程中,生成CuSO4体现出浓硫酸的酸性,生成SO2体现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A错误;
B.a处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SO2溶于水生成了酸,可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b处品红溶液褪色,其原因是SO2具有漂白性,而c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原因是SO2和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体现出还原性,故C错误;
D.实验过程中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其成分为无水CuSO4,而非蓝色的CuSO4·5H2O,其原因是浓硫酸体现出吸水性,将反应生成的H2O吸收,故D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B项。
2. (2021·广东高考真题) 测定浓硫酸试剂中含量的主要操作包括:
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稀释;
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
③移取待测液,用的溶液滴定。
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实验过程中,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并稀释所需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
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所需仪器为: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③移取20.00mL待测液,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所需仪器为: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
选项中A为容量瓶,B为分液漏斗,C为锥形瓶,D为碱式滴定管,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分液漏斗,综上所述,故答案为B。
3. (2022东莞市上学期期末考试)海带中含有碘元素,可通过以下步骤提取:①灼烧海带成灰:②将海带灰转移,加入蒸馏水,搅拌,煮沸;③过滤,向滤液中滴入氯水,振荡;④将氧化后溶液转移,向其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以上步骤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实验过程中没有涉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不需要用到容量瓶,选项A错误;
B.过滤装置选择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选项B正确;
C.用有机溶剂将碘从水中提取出来是利用碘单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通过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得到,选项C正确;
D.海带晒干灼烧成灰是固体高温灼烧,应在坩埚内灼烧,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4.(2022佛山一模)乙酰苯胺可用作止痛剂、退热剂,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反应原理为:。已知苯胺可溶于水,沸点,接触空气易被氧化;冰醋酸的沸点为。乙酰苯胺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25
50
80
100
溶解度/g
0.46
0.56
0.84
3.45
5.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物中加入适量锌粉,防止苯胺被氧化
B.使用球形冷凝管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C.用水浴加热效果更佳
D.反应结束后,将锥形瓶中反应液倒入冷水中,过滤、洗涤,可获得乙酰苯胺晶体
【答案】C
【解析】
A.由于苯胺接触空气易被氧化,反应物中加入适量锌粉,锌粉可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形成氢气环境,从而防止苯胺被氧化,故A正确;
B.球形冷凝管内管曲面多,可使蒸气与冷凝液充分进行热量交换,可使更多蒸发出去的有机物冷凝为液态回流,减小反应物蒸发损失,使反应充分进行,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故B正确;
C.由题中信息可知,制取乙酰苯胺的反应温度为105,大于水的沸点,所以该反应不能使用水浴加热,故C错误;
D.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物苯胺、乙酸均溶于水,产物乙酰苯胺在20时溶解度很小,所以,反应结束后,将锥形瓶中反应液倒入冷水中,乙酰苯胺为沉淀,过滤、洗涤,可获得乙酰苯胺晶体,故D正确;
答案为C。
5.(2022佛山一模)比较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仪器及药品均正确的是
A.装置Ⅳ B.装置Ⅰ C.装置Ⅱ D.装置Ⅲ
【答案】D
【解析】
A.氯气有毒,进行尾气处理时导管应插到液面以下,使其充分反应,A项错误;
B.实验室制氯气需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进行,B项错误;
C.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项错误;
D.氯气与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单质,反应后震荡,生成的溴单质会被萃取到苯层,上层变为橙色,D项正确;
答案选D。
6.(2022珠海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获取苯甲酸晶体
B.用图2所示装置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C.用图3所示装置加热蒸发KC1饱和溶液制备KC1晶体
D.用图4所示装置用于裂化汽油提纯溴水中的Br2
【答案】D
【解析】
A.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故冷却结晶可以析出苯甲酸晶体,故用图1所示装置获取苯甲酸晶体,可以达到实验目的,A不合题意;
B.用溶解、过滤的操作来除去粗盐中泥沙,故用图2所示装置去除粗盐中的泥沙,可以达到实验目的,B不合题意;
C.蒸发KCl饱和溶液可以获得KCl晶体,故用图3所示装置加热蒸发KC1饱和溶液制备KC1晶体,可以达到实验目的,C不合题意;
D.由于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烃类物质,能与Br2发生反应,图4所示装置不能裂化汽油来提纯溴水中的Br2,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2022珠海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实验装置与操作都正确的是
A
B
C
D
灼烧海带
稀释浓硫酸
分离和
提纯胶体
【答案】B
【解析】
A.海带需用坩埚进行灼烧,不是烧杯,A错误;
B.浓硫酸溶于水放热,而且浓硫酸密度大于水的,所以稀释浓硫酸时需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示操作规范科学,B正确;
C.和互溶,不能采用分液方法进行分离,C错误;
D.胶体可透过滤纸,所以提纯胶体时,需采用渗析法,D错误;
故选B。
8.(2022肇庆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仪器的规范使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对装置或仪器的使用或操作规范的是
A.振荡分液漏斗中混合液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
C.称量5.1g固体
D.煅烧石灰石
【答案】A
【解析】振荡分液漏斗时,形成密闭体系后分液漏斗尖嘴斜向上,A项正确;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B项错误;托盘天平称量应左盘盛放待称固体,右盘盛放砝码,C项错误;碳酸钙高温煅烧应使用铁坩锅,D项错误。
故选A。
9.(2022肇庆二模)实验室用KMnO4固体配制500mL0.1000mol·L-1KMnO4标准溶液所涉及的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用固体配制500mL0.1000mol·L-1KMnO4标准溶液时需要用到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500mL的容量瓶、量筒,最后用胶头滴管将液面调平。整个实验方案中无需用漏斗,
故选A。
10.(2022湛江一模)化学仪器的规范使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对装置或仪器的使用或操作规范的是
A.图A是振荡分液漏斗中混合液 B.图B是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
C.图C是称量5.1g固体 D.图C是煅烧石灰石
【答案】A
【解析】
A.振荡分液漏斗时,形成密闭体系后分液漏斗尖嘴斜向上,故A正确;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B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量应左盘放待称固体,右盘放砝码,故C错误;
D.碳酸钙高温煅烧应使用坩埚,故D错误;
故选A。
11.(2022广东四校第二次联考)下列关于滴定实验的仪器、操作错误的是
A.图1装置的名称是酸式滴定管
B.图2装置可用于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
C.滴定过程中,眼睛主要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D.图3滴定管放出溶液体积记录为18.10mL
【答案】B
【解析】
A.碱式滴定管有橡胶管酸式滴定管有活塞,图1是酸式滴定管,故A正确;
B.图2是碱式滴定管,是强氧化剂可以腐蚀橡胶,应该用酸式滴定管盛放,故B错误;
C.滴定过程中为了及时判断滴定终点,眼睛要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故C正确;
D.滴定管的最小读数为0.01mL,则图3所示滴定管读数应该为18.10mL,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2.(2022潮州高三上学期期末)利用旧电池的铜帽(主要成分为Zn和Cu)回收Cu并制备ZnO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过程中,加入H2O2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
B.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ZnSO4和CuSO4
C.操作M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D.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操作,可得到纯净干燥的ZnO
【答案】D
【解析】电池铜帽经过水洗、洗涤剂超声清洗除去表面的杂质后,加硫酸和双氧水将金属锌和铜溶解得到硫酸锌和硫酸铜,加过量锌粉置换出铜后,再加硫酸将过量的锌粉溶解后过滤得到铜,在硫酸锌的溶液中加过量的碱将锌沉淀,再将氢氧化锌沉淀灼烧得到氧化锌,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溶解”过程中,加双氧水的目的是氧化铜单质,使其能溶于酸生成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选项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A中主要的溶质为硫酸锌和硫酸铜,选项B正确;
C.操作M为过滤,需用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等仪器,选项C正确;
D.由以上分析,硫酸锌转变成氢氧化锌后再灼烧得到氧化锌,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3.(2022潮州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图甲装置可用于完成过滤操作
B.图乙可用于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C.图丙可实现制备Fe(OH)2并观察其颜色
D.图丁表示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NaOH溶液时称量溶质的操作
【答案】C
【解析】
A.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不能直接倾倒,图甲装置中过滤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
B.用套管实验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时,应让碳酸钠直接受热,若间接受热的碳酸氢钠分解,而直接受热的碳酸钠未分解,则稳定性碳酸钠大于碳酸氢钠。故B错误;
C.因为氢氧化亚铁极易被氧化,故制取氢氧化亚铁时应隔绝空气进行,故C正确;
D.称量NaOH时,应将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以防止NaOH受潮附在纸上或仪器上,故D错误;
故选C。
14. (2022佛山二模) 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漏斗
蒸发皿
泥三角
酒精灯
A
B
C
D
【答案】C
【解析】粗盐提纯一般步骤为:溶解→加沉淀剂将硫酸根离子、镁离子、钙离子沉淀→过滤→加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蒸发结晶。A.过滤用到漏斗,A不符题意;B.蒸发结晶用到蒸发皿,B不符题意;C.蒸发皿置于三脚架或铁架台铁圈上,用不到泥三角,灼烧时将坩埚置于泥三角上,C符合题意;D.蒸发结晶时用酒精灯加热,D不符题意;
故选C。
15. (2022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联考)从海带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海带中含有碘元素,可通过以下步骤提取:①灼烧海带成灰(需用到坩埚、泥三角、酒精灯、三脚架),②将海带灰转移,加入蒸馏水,搅拌,煮沸(需用到烧杯、玻璃棒、石棉网、酒精灯),③过滤(需用到烧杯、漏斗、玻璃棒),向滤液中滴入氯水,振荡;④将氧化后溶液转移,向其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综上所述,蒸发皿在该实验中用不到,故答案选D。
16.(2022惠州一模)用所给试剂与图示装置能够制取相应气体的是(夹持仪器略)
A
B
C
D
X 中试剂
浓盐酸
浓硫酸
双氧水
浓氨水
Y 中试剂
MnO2
C2H5OH
MnO2
NaOH
气体
Cl2
C2H4
O2
NH3
【答案】C
【解析】
A.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氯气必须在加热条件下,且氯气可溶于水,收集氯气不能用排水法,选项A错误;
B.乙醇消去制乙烯需要加热,选项B错误;
C.双氧水分解制氧气制取装置用固液不加热制气体,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选项C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7.(2022江门一模)探究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进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B.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并吸收尾气
C.用装置丙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
D.用装置丁测定余酸的浓度
【答案】C
【解析】
A.铜与浓硫酸反应需加热,无酒精灯,错误;
B.SO2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该长管进,短管出,错误;
C.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正确;
D.NaOH溶液腐蚀玻璃,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该滴定管是酸式滴定管,错误;
故选C。
18.(2022江门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所选试剂、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存在错误的是
选项
气体
试剂
制备装置
收集方法
A
a
e
B
、稀
b
d
C
、稀
b
c
D
、稀
b
c
【答案】C
【解析】
A.是固体物质,加热分解产生,由于难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方法或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收集,A项正确;
B.与发生置换反应产生,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产生的难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方法收集或向下排空气的方法收集,B项正确;
C.与稀反应产生气体,固液不需要加热反应,但能够与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因此用排水法收集,C项错误;
D.、稀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由于溶于水,因此可以用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收集,D项正确;
答案选C。
19.(2022茂名二模))检验碳粉与浓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装置和所加药品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混合气体中有SO2
B.b中KMn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SO2
C.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d中Ca(OH)2溶液变浑浊,说明混合物中存在CO2
【答案】C
【解析】
检验碳粉与浓硫酸反应产生气体,也就是检验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是否存在,二者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先检验并除去二氧化硫再检验二氧化碳。
【详解】
A.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能,当a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混合气体中有SO2,A项正确;
B.b中的KMn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SO2,防止对后续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B项正确;
C.题中所给离子方程不符合元素守恒电荷守恒,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项错误;
D.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已被除尽,此时d中Ca(OH)2溶液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存在CO2,D项正确;
答案选C。
20.(2022梅州二模))黑木耳中富含铁元素,欲测定黑木耳中铁元素含量,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对应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称量
灼烧
酸溶
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托盘天平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操作错误,A错误;
B.灼烧固体时应用坩埚,B错误;
C.用烧杯溶解固体,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正确;
D.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D错误;
故选:C。
21.(2022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利用图甲验证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
B.利用图乙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氢气
C.利用图丙制备并收集少量的NO2
D.利用图丁制取碳酸氢钠
【答案】A
【解析】
A.图甲中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转化为碳,碳和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可以验证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品红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可以验证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A正确;
B.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B错误;
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应该使用防倒吸装置,D错误;
故选A。
22.(2022汕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实验探究是化学进步的源泉,下图为气体除杂和收集的装置,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气体(杂质)
除杂装置1
A
NaOH溶液
B
饱和食盐水
C
饱和碳酸钠溶液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答案】B
【解析】
A.乙烯中的SO2可以通过装有NaOH的洗气瓶来除杂,也能用浓硫酸进行干燥,但由于乙烯的密度比空气稍小一点,故常用排水法收集而不用排空气法收集(易导致收集的乙烯不纯),A不合题意;
B.除去Cl2中的HCl先通过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再用浓硫酸进行干燥,且密度大于空气,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B符合题意;
C.由于SO2和CO2均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故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来除去SO2中的CO2,C不合题意;
D.乙烯经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转化为CO2,引入新的杂质,故除去乙烷中的乙烯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3.(2022汕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测定补血剂(含、维生素C等)中铁元素含量的前期处理:将样品研磨后,取1.000g样品粉末加入5mL稀硝酸溶解后过滤,将滤液配制成250.00mL溶液。上述处理过程中未涉及的操作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测定补血剂(含、维生素C等)中铁元素含量的前期处理:将样品研磨后,取1.000g样品粉末加入5mL稀硝酸溶解后过滤,将滤液配制成250.00mL溶液。过程中涉及到选项A的过滤、选项B的研磨、选项D的配制250.00mL溶液,但没有涉及灼烧固体物质。
答案选C。
24. (2022汕尾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某兴趣小组要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1ml/L的NaCl溶液,下列装置中不需要使用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配制0.1ml/L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和胶头滴管,用不到分液漏斗,故选D。
25.(2022韶关市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利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所用仪器或相关操作合理的是
A
B
C
D
配制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
比较Zn与Cu的金属性强弱
制备无水氯化铝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盐酸
【答案】B
【解析】
A.容量瓶是精量器,不能用于稀释浓硫酸,故A错误;
B.用原电池反应可以比较锌与铜的金属性强弱,故B正确;
C.氯化铝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盐酸,蒸发时氯化氢受热挥发,水解平衡不断右移,促使氯化铝水解趋于完全得到氢氧化铝,无法制得无水氯化铝,故C错误;
D.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盐酸时,应使用碱式滴定管盛放NaOH溶液,且眼睛要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6. (2022深圳一模)古籍记载的食盐生产过程:“粗盐溶解成饱和之盐卤,滤净泥渣流入澄清池”“汲水而上,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色成至白”。若实验室模拟上述过程,不涉及的操作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图示为搅拌溶解,“粗盐溶解成饱和之盐卤”涉及该操作,A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为过滤,“滤净泥渣流入澄清池”涉及该操作,B不符合题意;
C.图示为蒸馏,没有涉及,C符合题意;
D.图示为蒸发结晶,“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涉及该操作,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7.(2022粤港澳大湾区二模)从海带中提取碘的部分实验操作为:①灼烧干海带;②海带灰浸泡、过滤;③海带浸取液中通入适量得到含的水溶液;④萃取、分液得到含的溶液。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灼烧干海带需要用坩埚;②海带灰浸泡、过滤,需要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即A和D;④萃取、分液得到含的溶液,需要用到烧杯和分液漏斗即B和D,所以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C,故答案为:C。
28. 由废铁屑制取FeSO4·7H2O的实验原理与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B.用装置乙加快废铁屑溶解
C.用装置丙过滤得到FeSO4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FeSO4·7H2O
【答案】D
【解析】
A.Na2CO3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升高温度,Na2CO3溶液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废铁屑表面的油污能够与碱性物质反应产生可溶性物质,因此热纯碱溶液去除油污能力增强,A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Fe与稀硫酸反应产生FeSO4和H2,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可用装置乙加快废铁屑的溶解,B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根据装置图可知,该装置为过滤装置,可将难溶性固体过滤除去,得到的滤液为FeSO4溶液,C能达到实验目的;
D.FeSO4中的Fe2+易被氧化和水解,且蒸干后得不到结晶水,因此应该采用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而不能采用蒸发结晶方法,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29. 粉煤灰的主要组成为、,含少量、CaO等,可利用酸碱联合法回收粉煤灰中和,回收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低温拜尔法反应原理之一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水浸后,溶液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粗硫酸铝晶体
B. 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C. 还原焙烧的主要反应为
D. 低温拜尔法所得滤液不可循环利用
【答案】D
【解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加入硫酸溶液热化时,氧化铝、氧化铁溶于硫酸溶液得到可溶性硫酸盐,氧化钙与硫酸溶液反应得到微溶的硫酸钙,二氧化硅不与硫酸溶液反应,水浸、过滤得到含有二氧化硅、少量的硫酸钙的滤渣和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的滤液;滤液经结晶、脱水得到硫酸盐晶体,硫酸盐与碳粉高温条件下,焙烧得到粗氧化铝,向粗氧化铝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氧化铝转化为偏铝酸钠,过滤得到偏铝酸钠溶液;偏铝酸钠溶液发生低温拜尔法反应后,过滤得到含有氢氧化钠的滤液和冶金级氧化铝,滤液可以重新溶解粗氧化铝而循环使用;向滤渣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浸出得到硅酸钠溶液。
A.由分析可知,水浸后,滤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含有硫酸铁晶体的粗硫酸铝晶体,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滤渣中二氧化硅、少量的硫酸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还原焙烧发生的主要反应为硫酸铝与碳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铝、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偏铝酸钠溶液发生低温拜尔法反应后,过滤得到含有氢氧化钠的滤液和冶金级氧化铝,滤液可以重新溶解粗氧化铝而循环使用,故D错误;
故选D。
30. 无水FeCl3常作为芳烃氯代反应的催化剂。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流程,以废铁屑(含有少量碳和SiO2杂质)为原料制备无水FeCl3(s):
已知:氯化亚砜()熔点-101℃,沸点76℃,易水解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操作①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B. 反应D→E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6H2O+6SOCl2FeCl3+6SO2↑+12HCl↑
C. 该制备流程中试剂B可选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稀硝酸
D. 由D转化成E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少量亚铁盐,其原因可能是生成的SO2将Fe3+还原成Fe2+,为了验证是SO2将Fe3+还原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取样溶解后,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流程可知:废铁屑(含有少量碳和杂质)加入盐酸,铁粉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过滤除去少量碳和杂质,A(氯化亚铁)加入氧化剂B生成C(氯化铁),通入HCl蒸发结晶生成,通入,生成。
A.操作①是过滤,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故A正确;
B.根据已知信息氯化亚砜()熔点-101℃,沸点76℃,易水解,与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正确;
C.该流程中试剂B的作用是将氧化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稀硝酸都可以将氧化成,但都会引入新杂质,为了不引入新杂质,试剂B应选用氯水或,故C错误;
D.由D→E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硫可将氯化铁还原为氯化亚铁,若是作还原剂,则氧化产物为硫酸盐,故若加盐酸酸化,再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是二氧化硫作还原剂,故D正确;
故选C。
必练11 化学实验探究、设计与评价30题-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题(广东专用): 这是一份必练11 化学实验探究、设计与评价30题-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题(广东专用),文件包含必练11化学实验探究设计与评价30题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题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必练11化学实验探究设计与评价30题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题广东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练09 化学实验基础30题-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题(广东专用): 这是一份必练09 化学实验基础30题-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题(广东专用),文件包含必练09化学实验基础30题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题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必练09化学实验基础30题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题广东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练17 化学实验综合20题-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1000题(广东专用): 这是一份必练17 化学实验综合20题-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1000题(广东专用),文件包含必练17化学实验综合20题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1000题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必练17化学实验综合20题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1000题广东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