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测试)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207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测试)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207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测试)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207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测试)
展开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
1.随着商业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A.田庄 B.草市 C.纸币 D.会馆
2.有学者统计古代纪实小说《太平广记》中唐代妇女经商情况,大约有32人,其中未见家人记载的妇女19人,其余多是夫死寡居或丈夫情况不详者。就经营内容种类而言,从事旅店、饭店和酒肆经营13人,从事日用品经营10人,不详者6人,从事其他经营3人。由此可推断
A.唐代妇女经商成为普遍现象 B.唐代妇女经商范围广种类全
C.唐代妇女经商不占主导地位 D.唐代妇女地位有了较大提高
3.有学者认为,以大历史观审视,明至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与文化无疑具有阶段性的总汇性质;也必须注意到,这一时期为传统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培植了活性因子,准备了运作机制。下列项中,能体现“活性因子”的有
①市民阶层的壮大②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③商品经济的繁荣④近代民权意识的勃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罗马帝国时期,金融交易场所设立在由国家出资建造的广场上,成群的人拥挤在这里,买进和卖出包税公司的股票和债券,进行各种各样的现金和信用交易。据此推知当时的罗马帝国
A.金融业比较发达 B.是世界贸易中心
C.商业契约应用普遍 D.国家垄断金融行业
5.西汉昭帝召开了著名的“盐铁会议",会议之后政府废止了对酒业的垄断,改以适当的税收形式,而不是经营一般性商业的形式,部分取消了盐铁专卖制度。这些举措
A.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B.有助于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C.助长了社会上奢侈享乐之风 D.削弱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6.如表为巴西糖坊创办情况统计表(单位:家)这一现象
年份 | 1570 | 1600 | 1630 | 1711 |
数量 | 60 | 250 | 350 | 528 |
A.反映了巴西社会转型加速 B.冲破了葡萄牙的殖民控制
C.促使黑奴贸易的不断兴盛 D.冲击了巴西传统经济结构
7.古代腓尼基人的商业贸易很少进行狭义的输入或输出,而是在各地寻找原料进行生产加工,然后再把生产的货物分配到与它有商业关系的各国,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这反映出他们
A.确立了商业霸权 B.进行一般贩运贸易
C.残酷掠夺殖民地 D.创新了商业的形式
8.如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
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 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
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 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
9.下表是 1870 年、191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
年份 | 国家 | ||||
英国 | 美国 | 德国 | 法国 | 俄国 | |
1870年 | 22% | 8% | 13% | 10% |
|
1913年 | 15% | 11% | 13% | 8% | 4% |
此信息反映出
A.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B.世界贸易初步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明显失衡
D.美国取代英国正式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10.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
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
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
11.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区域性贸易已经同东方的商业活动相联系。虽然限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发展很有限,但一个包括“旧世界”大部分地区在内的贸易网络这时已经显现轮廓,形成了当时已知世界的“世界市场”。据此推知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在欧亚初现 B.区域市场为近代世界市场奠定基础
C.欧洲与东方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D.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民间途径开展
12.834年, 唐文宗下诏:“其岭南、 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观察节度使常加存闻,除舶脚、外市、进奉外,任其来往流通,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很多城市在城内划出蕃客的居留区一蕃坊, 因可以“列肆而市”,成为了热闹的商业区。由此可知,唐朝时期
A.朝廷重视发展对外贸易 B.蕃商严重侵犯我国的经济主权
C.外贸发展瓦解坊市制度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13.新冠疫情爆发后,为解决学生不能到校上课的困难,贵州省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空中黔课”的教学工作,使学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做到了“停课不停学”。这种网络教学方式的成功运用反映了
A.网络教学取代了传统的教学 B.传统的教学方式毫无优势可言
C.互联网成为唯一的学习媒介 D.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
14.二战后某国际组织的宗旨规定:"对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与开发,并鼓励不发达国家的生产与开发投资","通过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会员国生产资源的方法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平衡发展"。这一规定
A.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B.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稳定
C.确立了发达国家经济霸权 D.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15.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前期,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下列关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经济独立 ②取得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③经济发展受到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阻碍 ④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有序与否,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1900年世界贸易不仅数量上明显增长了,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和德国陷入了工业竞争之中。到1914年,美国和德国在若干领域内的生产都超过了英国。不过对于英国人来说,德国的挑战更为严重。同德国的工业竞争,促使国际政治联盟在19世纪末做重新调整。英德之间的竞争只不过是19世纪最后几十年国际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方面。随着各国致力于工业化事宜,他们找市场的努力就导致国家之间直接对立。竞争的一个结果是自由贸易的信条被除英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抛弃了。
——编自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三 二战后初期,在奠定全球经济生产和贸易迅速增长的基础方面,美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政府为国际贸易和贷款机构提供资金,世界经济从战争破坏中恢复。美国经济的巨大财富,使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是欧洲和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二战后不久,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它有着稳定的固定价值。直到1971年,美国政府一直保证每盎司黄金兑换30美元的币值,以黄金为基准维持着美元价值的稳定。美国的对外援助,在战后初期主要流向欧洲国家,促进了经济增长。
——选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1)阅读材料一,概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贸易发生的“一些新变化”。结合所学,从技术的角度指出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初英国与“国际政治联盟”做出的“重新调整”,并分析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抛弃“自由贸易的信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3)阅读材料三,概括美国在促进世界“贸易迅速增长”方面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结合所学,写出使“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会议名称,并简析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事物。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表4所示)。现有研究表明,1870到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 | 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 | 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
1870 | 24 | 45.5 |
1880 | 36 | 68.8 |
1890 | 49 | 94.2 |
1900 | 68 | 118.2 |
1910 | 85 | 162.4 |
1913 | 100 | 192.4 |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等材料二
——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参考答案:
1.C2.C3.A4.A5.B6.D7.D8.B9.B10.A11.B12.A13.D14.D15.A
16.(1)变化:普遍扩大了工业产品的出口;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呈现均衡发展的趋势。
原因:交通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
(2)调整:随着英德矛盾的发展,英国分别与法、俄签订协约(或分别签订英法、英俄协约)。消极
影响:关税战、倾销战、市场战等愈演愈烈: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
(3)角色:为国际贸易和贷款机构提供资金;成为欧洲和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
影响:适应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一定程度上稳定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促进了世界贸易体系(或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17.(1)原因:新航路开辟以来全球联系的日益密切;资本主义开放性和扩张性的本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的普遍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2)历程:①一战后到二战结束:经济全球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原因:两次世界大战阻碍了经济交流;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人类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资本主义对其经济封锁;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造成货币贬值、汇率混乱,很多国家提高关税、实行贸易壁垒。
②二战后至今:经济全球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原因:战后和平的国际环境;美苏冷战一定程度上限制金融一体化和移民,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战后世界经济从无序到有序、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20 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市场经济发展;各国注重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