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①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②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②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打破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约BC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奴隶制王朝国家——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从“大同”到“小康”,王位的传承发生了什么变化?
公元前,英文是Befre Christ,缩写是B.C.公元,常用A.D表示(Ann Dmini 的缩写)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外服是臣服于商王朝的附属国管辖区。
【回顾】:1)结合地图,说一说什么是内外服制度?2)商王朝和附属国是什么关系?3)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特点: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相结合;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②职官制度: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分封对象?分封序列?分封地区?诸侯权利?诸侯义务?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
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再次分封、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设置官吏
朝觐述职、缴纳贡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P2思考点】:商朝内外服制与西周分封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①与王室关系:内外服制之下,王室与附属国是同盟关系,未必有血缘关系;分封制下诸侯国的主体与王室有血缘或姻亲关系。②对地方控制力:内外服制下,商王对地方控制力相对较弱;分封制下诸侯国义务明确,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①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②都是国家结构的体现,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治理的一种形式。
提醒:可从目的、本质、与王室关系、控制力等方面思考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绣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西周的统治者是如何维持分封制统治的?
②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③礼乐制:是统治阶级内部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
【思考1】:阅读P3“史料阅读”,商周时期君主的权力是无限制的吗?商周时期是通过什么限制君主权力的呢?
【思考2】: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④具有原始民主传统⑤等级森严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经·大雅》
原始民主传统;征求平民意见;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
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西汉:内外朝制度东汉:确立尚书台为新的行政中枢
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二、中国古代的中央政治制度
元: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
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思考3】:阅读P3教材及“历史纵横”,皇帝制有何特点?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思考4】:观察九卿的职能,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什么?
【思考5】:秦朝为什么能够实行文书制度?文书制度有何特点? 根据P4“史料阅读”及材料,分析秦朝文书制度有哪些影响?
①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②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③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条件:①郡县制的推行;②秦统一后,统一车轨,修驰道,形成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发达;③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④秦朝以法治国,文书行政管理制度严密。
“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东汉王充《论衡》
“三省六部制”意义:①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②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熟与完善,为后世所沿袭。
【思考6】:观察唐代皇城平面图,找一找“三省”的位置。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设置?
【思考7】:明代内阁大臣是宰相吗?有何不同?
地位:非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职权:无决策权不能制约皇权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神宗实录》卷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思考8】:清朝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有何特点?
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跪受笔录,传达圣旨特点: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高度机密;决策封闭性
三、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
扬州—会稽郡—由拳县、海盐县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嘉兴府
依据所学,结合课本知识,指出以下朝代嘉兴的行政归属?
分为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郡国并行制→郡、县二级制→州、郡、县三级制
西汉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刺史有行政权和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也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
道、州、县三级制→节度使
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
州(府、军、监)和县二级→路、州(府)、县三级制
路的主要职责是监察州县各级官吏
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
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
除巡抚外,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1)层级变化?说明什么?
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五级制的演变,其中三级制占主体地位,层级的增加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2)谁最稳定?谁变化最频繁?
县最稳定,最高一级变化最频繁,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特征。
3)州、道、路最初的职能是什么?
演变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设立的监察机构通常会演变成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是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山川形便就是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秦代划分郡县的基本原则是山川形便,但为维护中央集权制,又在局部地区辅以犬牙相入(郡界与山川的走向不完全吻合)的原则。最能体现犬牙相错原则极端化的实例则是行省的划界。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一一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所有山川之险完全消解。因此,元代行省幅员虽广分权虽大,但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也就不易产生分裂局面。一一以上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思考】:阅读材料,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发展 趋势及成因。
原因:消解山川之险,避免分裂割据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演示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知识归纳1,知识归纳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集体备课课件ppt,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