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四(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5122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四(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5122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四(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51222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四(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四(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2 m/s,1℃,读数为36,2 不变,5℃;5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教学情况测试
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四
2022年9月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本试卷由小林老师原创,盗用必究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答案】A
【解析】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
- 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属于可见光
B.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
D.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甩下去
【答案】D
【解析】
A、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故A错误;
B、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故B错误;
C、体温计的量程35℃~42℃,沸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体温计不能放在沸水中消毒,故C错误;
D、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直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所以使用体温计之前应先甩一甩使水银回到玻璃泡,故D正确。
-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C
【解析】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错误;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
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 下列汉语成语中,能用光的色散解释的是( )
A. 海市蜃楼 B. 井底之蛙 C. 镜花水月 D. 五光十色
【答案】D
【解析】A.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井底之蛙,这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故B不符合题意;
C.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五光十色是由于太阳光照在空气中的小水珠上形成的光带,是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 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山明水浄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答案】C
【解析】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错误;
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 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盛夏季节里,有利于给“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是( )
A.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内外罐 B.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
C.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 D.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
【答案】B
【解析】
A.陶罐隔热效果较好,铁导热性好,不适合,故A不符合题意;
B.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利用了水蒸发吸热,使食物的温度降低,故B符合题意;
CD.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或湿热环境内不容易蒸发,所以不适合,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如图,甲鼓发声时鼓皮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的少,单、乙相比,甲鼓皮( )
A.发声的响度一定较大 B.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
C.振动的振幅一定较小 D.振动的频率一定较高
【答案】B
【解析】
D.频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根据题意知道,甲鼓发声时鼓皮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的少,说明甲鼓振动的频率比乙鼓小,故D错误;
B.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由于甲鼓振动的频率比乙鼓小,所以甲鼓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故B正确;
AC.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根据题意,不能判断两鼓的振幅,故不能判断响度,故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下列不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是 ( )
A.胎儿的 B 超图像 B.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C.海豚判断方向而发出的声音 D.红外摄像仪
【答案】D
【解析】
A.医院里用“B超”诊断胎儿发育是否正常,“B超”是超声波,不符合题意;
B.用声呐系统探测潜艇,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C.海豚利用超声波判断方位,不符合题意;
D.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有较好的穿透云雾烟尘的能力,可用红外摄像仪拍摄到物体,符合题意。
- 如图的四种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的倒影B.灯下手影C.水中筷子“弯折”D.放大镜看物体
【答案】B
【解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A.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遵循“光的反射”规律,水面比较平静时相当于镜面,对光有反射能力,故A不符合题意;
B.灯下的手影游戏是利用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B符合题意;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水中的部分会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所以向上弯折了,故C不符合题意;
D.使用放大镜时,光从空气中射入玻璃中,再由玻璃射入空气,光路发生偏折,所以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
A. 先变短后变长 B. 先变长后变短 C. 逐渐变短 D. 逐渐变长
【答案】A
【解析】可把题中的路灯视为点光源,当人走近路灯时,影子在身后;远离路灯时,影子在人的前面;当人恰好在路灯的正下方时,影子的瞬时长度为零;椐此可知走近与远离时影长的变化规律:走近路灯时,影子的长度将逐渐变短;远离路灯时,其影子的长度将逐渐变长;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20 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28 m
B.汽车遇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内行驶了32 m
C.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 s
D.汽车的速度约为24.62 m/s
【答案】A
【解析】A.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距测速仪,故A错;BCD.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距测速仪;汽车遇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经过时间,汽车的速度,故BCD正确。
- 如图所示是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苍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B.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
C.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
D.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答案】D
【解析】A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故AB错误;CD、物距是苍鹭到水面的距离,像距是苍鹭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二者始终相等,与 水的深度无关,故C错误、D正确。
-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A.该物质在BC段处于液态 B.该物质在BC段内能不变
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约4min D.该物质是非晶体
【答案】C
【解析】
A.由图可知,物体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该过程中物体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物体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该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物体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从第2min时开始熔化,第6min时完全熔化完,熔化时间一共持续了
6min-2min=4min
故C正确;
D.由图可知,物体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是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 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是
A.30° B.60° C.70° D.90°
【答案】B
【解析】光与镜面所成的角度等于90°减去入射角,故而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得,该反射现象的反射角为60°。故选B。
- 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答案】D
【解析】熟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的大小等于物的大小。牢牢把握这些特点,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 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 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 水分蒸发(选填 “加快”或“减慢”)。
【答案】蒸发吸热 减慢
【解析】
游泳者出水后身体会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将身体蜷缩起来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一定程度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
-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 气体中最慢.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m/s.
【答案】固体。340
【解析】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期中15℃时速度为340m/s。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 防疫期间,人们都认真执行以下防疫措施。
每天测体温。由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测得的体温为_____℃。
【答案】35~42 36.6
【解析】
水银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在35℃到42℃之间,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读数为36.6℃。
-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家颁给了“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LED)”的三位发明者,在此前,红色、_____色发光二极管已经面世,但直到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后,利用发光二极管才能产生白色光源(如图甲所示)。鹦鹉的嘴成红色,翅膀成绿色,若在暗室中,用_____(选填某一单色光)光照射时,嘴仍呈红色,此时翅膀呈_______色。
【答案】绿 红色 黑
【解析】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因此将红、绿、蓝三种色光照在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所以在此之前红色、绿色发光二极管已经面世;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所以当红光照在鹦鹉身上时,嘴仍然是红色,翅膀呈现黑色。
- 卫生间里的感应式冲水器的阀门,全自动洗衣机的进水、排水阀门是由______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控制的.
【答案】红外线
【解析】红外线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如卫生间里的感应式冲水器的阀门,全自动洗衣机的进水、排水阀门是由红外线控制的,电视、空调等的遥控器发射的也是红外线,很多的防盗器发射的也是红外线信号。
答案:红外线
- 2019年4月10日,人类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为解开星系演化之谜提供了宝贵资
枓。照片中的黑洞距离我们5500万 (填“年”或“光年"),它是根据接收到的高能射线经过计箅
机处理而形成的,高能射线的传播速度为 m/s;研究人员在计算机屏幕上将黑洞边缘环状(明
亮)部分用红色显示,红光 (填“属于"或“不属于”)光的三原色。
【答案】光年 3×108 属于
【解析】宇宙中的天体之间的距离单位用光年,高能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其传播速度为3×108m/s。光的三原色包含红光、绿光、蓝光。
- 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应从 (选填“听到枪声”或“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记时才不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否则按另一种方式计时,会导致运动员成绩 (选填“偏好”或“偏差”)。
【答案】看到发令枪冒烟;偏好
【解析】因为声音传播速度比光传播速度慢,故终点计时员应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若听到枪声再计时,记录时间会偏小,导致运动员成绩偏好;
- 小齐站在距平面镜1.6 m处整理衣着,他在镜中的像与他本人的距离是_____m;当他沿着与镜面垂直方向水平移动1 m后,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3.2 不变
【解析】小齐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6 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6 m,像与他本人的距离为3.2 m;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小齐沿着与镜面垂直方向水平移动1 m后,像的大小不变。
- 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则反射角为________度,光线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__度。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度;如果入射光线逐渐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逐渐________(选填“靠拢”或“远离”)法线。
【答案】45 90 100 远离
【解析】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为45°,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90°-45°=45°,则入射角为45°;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也为4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90°,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传播方向改变,180°-90°=90°;
当入射角增大5°,变为45°+5°=50°,则反射角为5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50°+50°=100°;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如果入射光线逐渐远离法线,即入射角增大,则反射角也随之增大,即反射光线逐渐远离法线;
- 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画出一条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线。
【答案】如下图所示: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首先作出像点S′的发光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画出入射光线SO。
作出像点S′的对称点,即为发光点S,连接S′P,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画上箭头,则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
- (2)图示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P点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作出青蛙看到天空范围的光路图,并用阴影标出它看到的天空范围。
【答案】
【解析】黑点P表示青蛙的位置,将P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P点的箭头,即可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如图所示:
。
三、解答探究题(计算型问题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过程,直接写出结果不能得分)
- 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时,小涛将一根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桌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钩码,使琴弦拉紧,如图所示,再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力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到弦发出的声音。
(1)实验中,是通过 来改变弦的松紧的。
(2)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B木块向A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再用同样的力弹拨弦的中部,听到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原来声音的音调 (填“高”、“低”或“一样”)。
(3)此实验时,若要研究弦乐器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松紧的关系,必须保证弦的长短、 等因素相同,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法。
【答案】(1)改变钩码个数;(2)高;(3)粗细;控制变量。
【解析】(1)为了控制琴弦的松紧,可以通过改变钩码个数来改变作用在弦上力的大小。(2)在弦的粗细和松紧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将B木块向A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再用同样的力弹拨弦的中部,弦的振动部分变短,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原来声音的音调高。
(3)要研究弦乐器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松紧的关系,必须保证弦的长短、粗细等因素相同,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 现有一根长为8.5m的铁管,小琳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小明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请解析如下问题:
(1)求敲击声由空气传入小琳的耳朵需要多长时间?
(2)请简要答案说明,小琳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
【解析】(1)因为管长s=8.5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则由v=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0.025s;
(2)由于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所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一定小于0.025s,则两次声音的间隔一定小于0.1s.此时人耳无法分辨两次声音,故只能听到一次敲打声。
-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混合液的凝用点/℃ | ﹣17 | ﹣28 | ﹣32 | ﹣49 | ﹣48 | ﹣46 | ﹣28 |
混合液的沸点/℃ | 103 | 104 | 107 | 111 | 117 | 124 | 141 |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 较大;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A.30% B.40% C.60% D.90%
(4)请在图2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
(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
【答案】(1)比热容;(2)D;(3)B;(4)描点连线见上图;120;(5)升高;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
【解析】(1)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暖气装置中用水来供热;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中又用水来冷却;
(2)通过图表分析可知,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60%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降低,当防冻液含量由6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升高,所以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3)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由于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30~﹣25℃,由表中数据可知选择40%和90%的防冻液,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选择40%的防冻液较为合适,故选B;
(4)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为120℃。
(5)与原来相比,水箱内的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
-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比较 ;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 。
(3)小明完成实验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他将右侧贴有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夹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C、D分别插在铺有方格纸的泡沫板的a、b处,透过普通玻璃看不到蜡烛C清晰的像,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他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是因为 。
(4)请你说出实验改进后的优点(至少说出两点): 。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蜡烛A和B完全相同;像和物体大小关系;成像物体更亮,成像更清晰;(3)反射光线多,进入人眼的光线多,感觉像更清晰;(4)玻璃板能竖直放在水平面上;增加像的清晰度。
【解析】(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眼睛既能看到点燃蜡烛的像,也能看到代替像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蜡烛A和B完全相同,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蜡烛A点燃后,射出的光线更多,反射光线更多,人眼感觉像更清晰。
(3)玻璃贴膜后,点燃蜡烛射向玻璃板后,反射光线增加,进入眼睛的光线越多,感觉像越清晰。
(4)玻璃贴膜后,像更清晰,玻璃板固定在量角器上,能使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面上,容易找到蜡烛的像。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蜡烛A和B完全相同;像和物体大小关系;成像物体更亮,成像更清晰;(3)反射光线多,进入人眼的光线多,感觉像更清晰;(4)玻璃板能竖直放在水平面上;增加像的清晰度。
- 一支温度计标度不准确,但刻度分布均匀.用此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为5℃;插入沸水时,示数为95℃.
(1)用此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时,示数为23℃,则实际温度为多少?
(2)如果当时室内气温为25℃,此温度计上示数该为多大?
(3)若测某一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示数恰好与实际温度相同,此时的温度是多少?
【答案】(1)20;(2)27.5℃;(3)50℃.
【解析】(1)由题意知,该温度计0~100℃之间共有95格-5格=90格,所以每个格表示的温度是,该温度计的0℃在第五格处,室温在第23格处,所以室温和0℃之间有23格-5格=18格,所以室温为10/9℃/格×18格=20℃;
(2)当时室内气温为25℃,则有℃.则温度计上示数t=27.5℃.
(3)设液体的实际温度为t,则:
t=5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二(解析版) (2),文件包含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二解析版docx、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一(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一解析版docxdocx、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一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三(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三解析版docx、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情况测试苏科版物理模拟试题三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