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16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16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116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共9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____(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______________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选文“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中“入”字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4.选文和【链接材料】在写景时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链接材料】天台山者,山水清深,灵奇栖止之所也。其径路迥殊,卉草亦别,霜霰①异色,风霜态歧。山最幽者为琼台。金碧之影见层宵之中,云霞之光衣九地之表。山花抽篮,圆叶疑扇;林翼接翠,和声同琴。樵踪蛇纡②,升降数十。岩果润肺,作朝霞之红;灵泉清心,漾夕涧之绿。双阙峙其前,绝壑振其表。霜同剥藓,偶印来踪。云与昔贤,难停去影。(节选自洪亮吉《游天台山记》,有删改)注:①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②纡(yū):屈,曲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略无阙处__________(2)沿溯阻绝__________(3)良多趣味__________(4)属引凄异__________6.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8.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跟、随) B.水皆缥碧(浅青色)C.互相轩邈(高) D.鸢飞戾天者(到达)9.下列加点的字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任意东西 B.虽乘奔御风C.其一犬坐于前 D.蝉则千转不穷10.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抓住山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作者对富阳至桐庐间的山水景色特征的概括,饱含看田衷地赞赏之情。C.第二段只用了三句二十四字,或正面描绘,或侧面烘托,或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就把变幻多姿的景象展现出来。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在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的感想,既反映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托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11.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对比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语境推断法 盖竹柏影也 盖:_______________(2)成语印证法:念无与为乐者 念念不忘 念:_______________(3)组词推断法 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_______________(4)直接迁移法:温故而知新 故国神游 故:_______________13.翻译下列句子。(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4.【甲】中“______________”和【乙】中“______________”最能揭示文章主旨,可称为“文眼”。(横线处各填一字)15.【甲】【乙】两文画线处情因景生,景为情设。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要分析两处都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1)从流飘荡 ( )(2)素湍绿潭( )(3)泉水激石 ( )(4)不以疾也( )17.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8.下面没有古今异义字的一项是( )A.或王命急宣 B.不以疾也 C.良多趣味 D.直视无碍19.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两文都写了猿鸣,都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生机勃勃。B.从结构上看,《与朱元思书》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C.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清澈、湍急等共同特征。《与朱元思书》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与朱元思书》“鸢……反”一句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热爱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20.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古文阅读。【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①薛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此为隐者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泉水激石 激:______________ ②窥谷忘反 反:______________③蝉吟鹤唳 唳:______________ ④素重幽居 素:______________(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①仆 去 月 谢 病(主谓之间)②还 觅 薜 萝(动宾之间)(3)翻译下面句子。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②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4)【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乙】文“_____________”(原文作答)两处都采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生动地写出山势_____________的特点(限四字)。(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 想到,考虑 于是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入”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表达了作者看到月色时的喜悦与兴奋之情。(意思对即可。) 4.比喻。选文把庭院中的月光比作空明的积水,把月下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为全文营造了清丽的意境。【链接材料】将山花比作花篮、叶子比作团扇、山风的声音比作琴声、岩果的颜色比作朝霞、山峰比作宫殿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琼台峰迷人的景色。(意思对即可。) 5. 同“缺”,空隙、缺口 顺流而下 甚,很 延长 6.(1)如果不是在正午或者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7.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8.C 9.D 10.C 11.(1)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2)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2. 大概是 考虑,想到 交错纵横 旧,原来 13.(1)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2)惊人的波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 14. 闲 梦 15.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甲】文描绘月下庭景,情境清静,寄寓了作者闲适的心境。【乙】文描绘赤壁雄奇壮丽,景象阔大,寄寓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追思以及自己功业无成的无尽感慨。 16. 跟、随 白色的 冲击,撞击 快 17.B 18.D 19.A 20.(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或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1.(1) 激:冲击,撞击。 反:同“返”,返回。 唳:叫。 素:向来。(2)①仆/去 月 谢 病(主谓之间)②还 觅/薜 萝(动宾之间)(3)①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②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4)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高峻秀奇(5)抒发了作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和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