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1走近桂林山水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9323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1走近桂林山水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9323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1走近桂林山水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9323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1走近桂林山水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9323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1走近桂林山水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9323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1走近桂林山水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9323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1走近桂林山水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9323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1走近桂林山水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9323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授课ppt课件
展开【最新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能识别出喀斯特地貌类型,描述其主要特点。
核心素养定位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能识别出喀斯特地貌类型;(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结合实例,理解喀斯特地貌的类型、特点、形成过程及分布;(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结合实例,理解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知识点一 桂林山水1.桂林市位于 自治区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 、 、 、 ”是桂林风景的“四绝”。2. 桂林山水是典型的 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大多发育于 广布的地区,喀斯特作用主要指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对 岩石如石灰岩溶蚀和淀积的过程。3. 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和水的 、 的强弱,决定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程度。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 并且厚度大、 、 比较发育。 桂林地处 气候区,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植被茂盛,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漓江纵贯南北,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思考】 桂林山水喀斯特作用强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①石灰岩广布(厚度大、岩性纯)。②石灰岩裂隙比较发育。③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④漓江水纵贯桂林南北。⑤植被茂密。
思维拓展地表喀斯特地貌天坑和竖井:主要是由于岩溶地面不断凹陷,形成漏斗状的圆形洼地或竖井状的洞。溶蚀洼地:溶蚀洼地是一种范围广,近似圆形的封闭性岩溶洼地,四周多低山和峰林,底部平坦,雨季易涝,旱季易干。溶蚀谷地:溶蚀谷地是溶蚀洼地进一步扩大或融合而形成的,它受构造影响比较大,面积更广。干谷:干谷是地表径流消失后岩溶区遗留下来的谷地。它的形成原因是河流的某一段河道水流沿着谷底的竖井或水洞流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另一原因是人类对河流的裁弯取直。天生桥:天生桥是可溶性岩石下部受流水溶蚀而形成的拱桥状地貌。地表钙华堆积:主要有瀑布华,钙华堤坝和岩溶泉华。瀑布华:指地表瀑布水流速度陡然增大,内力作用减小,水中的二氧化碳外逸,形成瀑布华。
知识点二 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地貌分为 和 。 (1)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石芽、 、 、 、峰林、孤峰等。(2)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 、 及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2.喀斯特地貌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许多喀斯特地貌区已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喀斯特洞穴内 ,为居住、防空、储藏等提供了便利。喀斯特地貌区洞穴系统比较发育,易导致__________和地面塌陷,给农业、城市建设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
钙华堤坝:钙华堤坝形成是溶解大量CaCO3的高山冰雪溶水和含大量CaCO3地下渗透的岩溶水在地下径流一段距离后,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岩溶泉华:是溶有大量CaCO3的泉水涌出地表,由于温度升高和压力减小,使得CaCO3在泉口形成钙华沉积,长时间的积累使泉华形成不同的形状。
重点一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情境探究越南下龙湾中密集地分布着1 969座石灰岩岛屿,矗立在海中,蔚为壮观。每个岛屿都覆盖着浓密的丛林植被。其中一些岛屿拥有巨大的洞穴。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看图,说出越南下龙湾是什么地貌? (2)分析越南下龙湾地貌形成的条件。
石灰岩广布(厚度大、岩性纯)且石灰岩裂隙比较发育。越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湿润,降水充沛,岛屿四周被海水围绕,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水的溶蚀力和流动性强。
知能升华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的原因 水的溶蚀力取决于水中CO2的含量,而水中CO2的含量一般与气压成正比,与水温成反比。桂林地区水温高,但溶蚀作用强烈。水与可溶性岩石间的化学反应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所以西南地区的溶蚀速度比北方快。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生物化学作用强烈,土壤中的CO2含量比温带要高,经土壤进入水中的CO2多。所以这里的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喀斯特地貌典型。
学以致用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为主)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一种典型地貌。读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局部演变示意图,回答1~4题。
1.图示甲、乙、丙、丁的名称依次是( )A.溶沟、洼地、峰林、峰丛B.溶沟、洼地、峰丛、峰林C.洼地、溶沟、峰丛、峰林D.溶沟、洼地、峰丛、孤峰2.图中呈现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主要有( )A.气温和降水 B.降水与岩石C.降水与土壤 D.气温与岩石3.图中丁地貌景观可进一步演变为( )A.峰丛与峰林 B.峰林与残丘C.孤峰与残丘 D.孤峰与峰林4.图示景观中,可能成为当地重要农耕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1题,根据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局部演变过程可知,甲、乙、丙、丁的名称依次是溶沟、洼地、峰丛、峰林景观。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该地貌形成的条件是岩石的透水性;流水的溶蚀作用和流水的流动作用强,B正确。跟气温、土壤无关,A、C、D错误,故选B。第3题,丁是峰林,可进一步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4题,洼地,当地也叫坝子,地形比较平坦。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重点二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情境探究20世纪末,我国构想建设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提升我国天文观测水平,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在人工制造遇到困难后,天文学家选址在地处深山的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天坑,天坑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该地区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丰富。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列举“大窝凼”地区地表常见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溶沟、洼地、峰林、孤峰、石芽等。
解析:大窝凼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该地区地面喀斯特地貌类型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孤峰、石芽等。
(2)简述选址“大窝凼”作为建造基地的优势。
(3)结合图文信息简述“大窝凼”地区的地貌特征。
天然坑穴,可直接利用,减少工程量;底部呈漏斗状,多裂隙,和地下暗河相连,利于排水;地处深山,人烟稀少,无线电信号干扰少。
地表崎岖不平;坡度较大;奇峰林立,喀斯特地貌广布等。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天文学家选址在地处深山的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天坑,天坑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可以直接利用天坑,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该天坑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有利于排水;大窝凼在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山深处,人烟稀少,无线电信号干扰少。第(3)题,结合图文可知,该地区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丰富,峰丛峰林广布,奇峰林立;大山深处,地表崎岖不平,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大等。
学以致用读地表喀斯特发育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貌的名称正确的是( )A.①是溶沟 B.②是残丘C.③是峰丛 D.④是峰林2.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地貌名称依次是①溶沟、②孤峰、③峰林、④洼地。故选A。第2题,地表喀斯特形成过程依次是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先后顺序是①④③②,故选C。
''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条件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下的钙华沉积。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据此完成3~4题。
3.九寨沟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A.花岗岩 B.变质岩C.石灰岩 D.岩浆岩4.九寨沟的形成过程为( )A.断裂下陷—流水沉积B.地壳抬升—冰川和流水侵蚀C.断裂下陷—流水侵蚀D.水平挤压—风力沉积
解析:第3题,由题干信息可知,九寨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大规模钙华沉积,由此推断九寨沟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石灰岩。第4题,九寨沟所在地区原是一片汪洋,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地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山体在快速、不均衡隆起过程中,经冰川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了角峰突起、谷深岭高的地貌形态。
有同学制作了某种地貌模型(如图),该地貌在我国某高原有集中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模型中展示出来的地貌景观有( )①孤峰 ②溶洞 ③牛轭湖 ④天坑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2.该模型展示的地貌景观属于( )A.冰川地貌 B.风成地貌C.海岸地貌 D.喀斯特地貌3.该地貌集中分布于我国(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可知,模型中展示出来的地貌景观有孤峰和溶洞,①②正确;图中未展示出牛轭湖和天坑,③④错误。故本题选A。第2题,孤峰和溶洞都属于喀斯特地貌,D正确,A、B、C错误。故本题选D。第3题,喀斯特地貌集中分布在我国石灰岩广布的云贵高原,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选C。
读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4~5题。
4.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5.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人均耕地不足,石漠化现象突出。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丰富 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④地表干燥度大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云贵高原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云贵高原形成初期,内力的隆起作用起主导作用;后期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形成目前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起主导作用,故云贵高原发育顺序是①④③②,B正确。故选B。第5题,贵州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石灰岩分布地区土层薄,地势起伏大,水土易流失,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突出,①②③正确。故选A。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西南地区滑坡多发,风景优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西南地区考察,游记中记载该地区“峭峰离立,分行竟颖”……,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
(1)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抬升始于 (地质年代),山峰顶部的角峰、冰斗属于 地貌。(2)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形成深邃壮观的 _____地貌。(3)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表水缺乏,与 地貌广布有关,该地貌是以 岩石受流水 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而形成。(4)游记中多“穿穴之流”,在“穴”中多形成向下生长的 地貌,向上生长的 地貌,它们是流水 ____作用的结果。(5)西南地区滑坡灾害多,从地形、地质、气候角度说明原因。
山区面积广,多陡坡;(地处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岩石较破碎;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或多暴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示范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石灰岩,可溶性,有机酸,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提供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有哪些影响,单个孤立的山峰,石钟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完整版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走近桂林山水,学习目标,地表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影响,走近桂林山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集体备课ppt课件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徐霞客,桂林山水,溶蚀作用,淀积作用,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漓江纵贯南北,可溶性好,溶蚀力强,流动性,流动性和溶蚀力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