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科版二年级心理健康 第4课 任性可不好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1016/134926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鄂科版二年级心理健康 第2课 我喜欢的课程 教案 教案 19 次下载
- 鄂科版二年级心理健康 第3课 微笑是最的美语言 教案 教案 18 次下载
- 鄂科版二年级心理健康 第5课 轻松课间 教案 教案 19 次下载
- 鄂科版二年级心理健康 第6课 专心就能找到 教案 教案 17 次下载
- 鄂科版二年级心理健康 第7课 学会说“不” 教案 教案 19 次下载
鄂科版二年级第四课 任性可不好教案设计
展开二年级 第四课 任性可不好
【主题说明】
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和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导致一些孩子任性,唯我独尊。任性的人难以与别人合作和友好相处,难以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严重的将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孩子任性行为的形成, 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外, 多源于教养方式不当和缺乏同伴交往机会。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和家长引导得当,可以帮助学生改掉任性等不良习惯。本课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鲜明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清自己能做和不能做的事,初步懂得有些事必须做,有些事不能做,学会简单分辨,不固执己见。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任性的危害,形成初步的是非观念。
2.情感目标:体验任性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消极情绪。
3.行为目标:学会辨别是非,逐渐改正任性的坏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辨别是非,逐渐改正任性的坏习惯。
2.难点:体验任性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消极情绪。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故事书、配套图片。
2.学生准备:学生用书。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 |||
环 节 | 目 标 | 过 程 | 建 议 |
观察岛 (热身暖心)
| 认识到自己的任性行为是不好的。
|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小女孩和妈妈去玩具店时,吵闹着要买很多玩具,妈妈十分生气。 2、请学生回忆:你以前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 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
|
活动营 (体验分享)
|
引导学生认识任性的危害,形成初步的是非观念。
| 活动一:任性的小花猫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活动一下面的图片,图片包含三个情境,第一个情境:小花猫与小狗、小象、小兔、小牛等小伙伴开心地围坐在一起,轮流讲故事。第二个情境,轮到小花猫讲故事了,但小花猫却说:“哼,我不干!”,其它小伙伴都很生气,指责小花猫任性、自私。第三个情境,小花猫仍然不肯讲故事,擅自离开了,其它小伙伴继续开心地玩游戏。 2、教师可以自己讲解,也可以请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讲解故事。 3、听完故事后,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小花猫的行为让大家不开心?你喜欢这样的小花猫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讨论。 5、请几名学生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6、教师总结:小花猫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故事,但当轮到小花猫时,它却不干了,说明小花猫自私、任性,因为它的行为,其它小伙伴都很生气,纷纷指责小花猫,小花猫任性地离开了,其它小伙伴继续开心地玩游戏。如果小花猫没有任性,轮到它时,它给小伙伴们讲了故事,那会是怎样的结局呢? 活动二:故事新编 7、小组同学合作续编故事,并给故事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8、请代表发言,在全班分享新故事,并宣布故事的题目。 心理引导:任性有许多害处,任性的人难以与别人合作和友好相处,难以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严重的将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 孩子任性行为的形成,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外,多源于教养方式不当和缺乏同伴交往机会。 | 1.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 |
分享屋 (总结提升) | 学会调整任性的情绪,固执己见。
|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曾出现过任性的行为?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呢? 2、鼓励学生勇敢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受。 3、教师总结,引出儿歌。 4、学生朗读儿歌,并领悟理解。 | 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 2.本环节用时至少10分钟。 |
拓展园 (拓展延伸)
| 学会辨别是非,逐渐改正任性的坏习惯。
| 教师叮嘱学生回家后与爸爸妈妈聊聊自己曾经做过的任性事情,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做,请爸爸妈妈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帮自己改掉任性的坏习惯! | 1.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 |
【练习题】
周末的晚上,丽丽到好朋友玲玲家串门,两个小伙伴一起看书、做游戏,不知不觉到了8点半钟,这是丽丽与妈妈约定的回家时间,可丽丽仍然不肯回家,你认为丽丽应该怎么做?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学生是否认识到任性是不好的。
【教学参考素材】
任性在独生子女身上多有发生。任性表现为对个人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如果放任儿童的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因为任性的儿童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很难作出利他(如关心、谦让、助人、同情等)行为。儿童任性还会影响成人、同伴对他们的评价,并由此影响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任性的孩子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要求与脾气。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就会强化他们的不良个性品质,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孩子任性行为的形成,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外,多源于教养方式不当和缺乏同伴交往机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孩子自制力较弱;2.家长溺爱迁就,对孩子的要求不管正确与否,都给予满足;3.教育方式不当,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需要和意见,或者以粗暴的态度对待儿童的缺点,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形成任性的不良习性;4.家长放任自流,孩子我行我素;6.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不会从他人角度看问题。
【心理学背景知识】
任性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想得到什么东西,非要得到不可。想做什么事情,非做不可。别人越是阻止,他们就越坚持。如任其发展,孩子将难以与别人合作和友好相处,难以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严重的将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怎样改变孩子的任性性格呢, 以下措施值得参考。
1、家长要合理地满足儿童提出的要求,当儿童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应坚决拒绝。
2、家长要对儿童宽严并济,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3、家长要纠正自己的任性行为,为儿童树立榜样。
4、家长要学会冷处理,即采用暂时不理采他们的态度。
5、以幼儿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说理教育。
6、家长要学会转变儿童的注意力。
7、家长应防患于未然,一般家长比较了解自己的孩子,只要认真分析、考虑,是可能估计到孩子发生任性行为的情况的。比如,上街出门之前,就与孩子约法三章,说清要去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否则就不准去,让孩子心中有数,或许就可能避免任性行为的发生,家长最好在事前事后都给予鼓励和表扬,相信孩子能够做到和做好。
参考文献
[1] 周宗奎.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孔津华. 浅谈幼儿任性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青春岁月, 2013,24:319.
小学心理健康鄂科版二年级第四单元第十五课 让我来帮你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鄂科版二年级第四单元第十五课 让我来帮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题说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活动反馈,教学参考素材,心理学背景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心理健康鄂科版二年级第十二课 说到做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鄂科版二年级第十二课 说到做到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题说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心理健康二年级第十课 发现差异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心理健康二年级第十课 发现差异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题说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活动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