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北京市大兴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大兴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高二地理
2021.1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6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20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4个小题(共50分)。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知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绘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按要求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升空。12月2日4时53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时,正值世界时( )
A. 11月24日12时30分 B. 11月23日16时30分
C. 11月24日16时30分 D. 11月23日20时30分
2. 嫦娥五号11月24日~12月17日飞行期间( )
A. 悉尼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B. 我国将度过两个传统节气
C. 北京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D.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3. 海南文昌发射基地最主要的优势是( )
A. 濒临渤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 B. 地球自转线速度更大,可增加有效荷载
C. 多晴朗天气,便于航天器的发射 D. 火箭残骸落入岛屿,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世界时是指格林尼治时间也就是0°经线的地方时(中时区的区时),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时的时间是北京时间,也就是东八区的区时,两地之间时区差为八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此时世界时是11月23日20时30分,故选D。
【2题详解】
11月24日~12月17日,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悉尼位于南半球,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A错误。一个节气大概是十五天左右,这段期间没有到一个月,所以没有度过两个节气,B错误。北京的昼长不断缩小,所以日出时间越来越晚,C正确。北极圈内此时正是极夜,极夜范围逐渐扩大。故选C。
【3题详解】
海南文昌在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当中,纬度最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可以让卫星获得较高的初始速度,可以增加有效荷载或者是节约燃料,故选B。海南文昌濒临南海,A错误。海南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C错误。火箭残骸落入海洋,造成危害的概率低,D错误。故选B。
【点睛】卫星发射基地的条件:天气晴朗,卫星发射窗口期长,利于观测和回收卫星;人烟稀少(或者靠海),对周边区域的危害降低;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发射和回收火箭;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让卫星获得较高的初始速度,可以增加有效荷载或者是节约燃料。
下图为某同学野外考察绘制的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该同学由①地向②地行进中,沿途所经岩层的年代( )
A. 不连续 B. 没变化 C. 越来越老 D. 越来越新
5. 该同学绘图时在背斜处标注的序号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通过实地考察,该同学认为①地的地表形态是( )
A. 背斜成谷 B. 风、流水堆积作用结果 C. 地垒成谷 D. 先向斜成谷,后侵蚀夷平
7. 与③地的地质构造在成因上相似的是( )
A. 西岳华山 B. 云贵高原 C. 渭河平原 D. 四川盆地
【答案】4. C 5. B 6. D 7. A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向斜,中心年龄较新,从①向②行进,岩层的年代越来越老,C正确。B、D错。从①向②是一个连续的岩层,A错。故选C。
【5题详解】
②处地下岩层向上拱起,而且中间年代较老,是背斜,B正确。①是向斜,A错。③是地垒,C错。④不是背斜,D错。故选B。
【6题详解】
①地是先内力作用,向斜成谷,后外力作用侵蚀夷平,D正确。①是向斜成谷,A错。①地是先经过内力作用形成,B错。①不是地垒,C错。故选D。
【7题详解】
③地的地质构造在成因上是地垒山,西岳华山是地垒山,A对。云贵高原是板块运动形成、经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表崎岖的高原,B错。渭河平原是地堑,C错。四川盆地地壳运动、原来的湖盆形成了今日的盆地,D错。故选A。
【点睛】判断背斜和向斜有两个方法:1、根据最底下的岩层,向上的背斜,向下的是向斜;2、岩层中心比较老的是背斜,比较新的是向斜。
伴随着美国西部地区的地壳运动,科罗拉多河的河床不断下切,形成壮观峡谷。下图为科罗拉多大峡谷某段的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①②地层和峡谷的形成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A. ①地层、②地层、峡谷 B. ②地层、①地层、峡谷
C. 峡谷、①地层、②地层 D. ①地层、峡谷、②地层
9. 根据M界面的特征,可以判断( )
A. M地层界面属于断层构造 B. ③地层早期,褶皱运动显著
C. ④地层中期,侵蚀作用强烈 D. ③④地层年龄具有不连续性
【答案】8. A 9. D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②地层侵入了①地层,所以是①地层先于②地层形成,而峡谷是河床不断下切形成,同时也切断了②地层,所以峡谷形成于②地层之后,A正确。故选A。
【9题详解】
由图可知,M地层界面并没有沿界面发生移动,所以不是断层构造,A错误。③地层早期,岩层较平直,并未由岩层弯曲现象,所以褶皱运动并不显著,B错误。④地层中期,岩层较完整,侵蚀作用不强烈,C错误。由图可知,③④地层之间出现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则两组岩层的层序关系称为地层不连续,D正确。故选D。
【点睛】考察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
读图“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中低纬海区洋流分布的规律是
A. 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寒流
B. 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寒流
C. 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D. 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暖流
11. 图中受西风吹拂而形成的洋流是
A. ①⑤ B. ②④ C. ③⑤ D. ②⑥
12. 受洋流⑤影响,甲地
A. 温带草原广阔 B. 常年寒冷干燥 C. 近海渔获丰富 D. 海洋污染物集聚
【答案】10. D 11. D 12. C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中低纬海区洋流分布的规律是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暖流,A错。中低纬海区洋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B错。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C错。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暖流,D对。故选D。
【11题详解】
图中受西风吹拂而形成的洋流是②北太平洋暖流,⑥西风漂流,D对。①是日本暖流,⑤是秘鲁寒流,④是南赤道暖流,③是加利福尼亚寒流,都不是西风带影响形成的,A、B、C错。故选D。
【12题详解】
洋流⑤是秘鲁寒流,甲地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附近盛行东南信风,秘鲁寒流向西北流动,形成上升流,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C正确;甲地属于热带,AB错误;洋流可以扩大污染范围,将污染物带到别处,海洋污染物不会集聚,D错误。故选C。
【点睛】中低纬海区洋流分布的规律是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暖流,即大陆东岸为暖流。洋流加快了海洋污染的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的范围。秘鲁附近沿海因受寒流影响,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13. 读"厄尔尼诺示意图",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澳大利亚东部暴雨不断 B. 南极大陆冰川融化
C. 印度尼西亚发生森林火灾 D. 秘鲁沿岸更加干旱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所以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西岸的澳大利亚东部和印度尼西亚地区气候干燥,容易诱发森林大火,A错误,C对。和南极大陆的冰川融化关系不大,B错误。秘鲁沿岸地区降水增多,D错误。故选C。
【点睛】
读"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影响植被垂直变化的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热量 D. 水热
15. 该山地是( )
A. 台湾山脉 B. 武夷山脉 C. 秦岭 D. 长白山脉
16. 该山地的南北坡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是( )
A. 酸雨 B. 水土流失 C. 泥石流 D. 水污染
【答案】14. D 15. C 16. B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由于海拔的改变,水热状况都会发生改变,随着海拔的升高,热量条件变差,山地的迎风坡背风坡也会有水分的差异。所以植被垂直变化的因素是水热的变化,故选D。
【15题详解】
根据该山脉南坡的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北坡的基带是落叶阔叶林,可知该山脉处于热量带的过渡地带,所以是秦岭,故选C。
【16题详解】
酸雨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不是北方山区的,A错误。该地区山脉坡度大,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B正确。泥石流不是环境问题,是自然灾害,C错误。水污染主要是城市或者河流沿岸的主要环境问题,D错误。故选B。
【点睛】秦岭和淮河分界线所起到的重要分界作用有: 1、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作用。 原因:我国一月份0度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北的一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为暖温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南一月的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为亚热带。 2、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根据降水量的不同区分。 3、 河流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分界线 根据两边河流是否有结冰期、汛期、流量大小、含沙量以及航运等差异得出。 4、 不同土壤和植被的分界线 根据两边植物的不同,如北方以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为主,南方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以及北方黑土、黑钙土为主,南方红壤为主等特点得出。 5、 农业生产有差异的分界线 北方农业以旱地为主,一般是一年一熟或两熟,小麦玉米为主;南方水田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以水稻小麦为主等等差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影响图中铁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河流 C. 气候 D. 矿产
18. 甲天气系统( )
A. 带来大风扬尘天气 B. 中心气流辐散 C. 发生在秋冬季节 D. 中心附近风力最大
19. 台湾山脉森林树种丰富的原因是( )
A. 纬度低,相对高度大 B. 光照强,热量条件好
C. 降水多,昼夜温差大 D. 水源足,土壤较肥沃
20. 如果山坡全部退耕还林,河流的变化是( )
A. 暴雨时洪水水位变高 B. 汛期时河水流速加快
C. 枯水期河水流量增多 D. 暴雨时洪峰到达时间缩短
【答案】17. A 18. D 19. A 20. C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结合图中所给的台湾岛地形特征,我们发现图中铁路主要是环岛铁路,避开了中央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由此可知影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故选A。
【18题详解】
根据甲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可知,甲天气系统是一个气旋,气旋过境会带来大风天气,但是因为是从海洋上生成带来大量水汽,所以不会是扬尘天气,A错误。气旋中心气流辐合,B错误。热带气旋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C错误。热带气旋中心为台风眼,中心附近风力最大,故选D。
【19题详解】
树种丰富一般与当地的水热条件多样有关,台湾山脉所处纬度低,海拔高,所以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故选A。光照、降水、土壤等条件好不是树种多样的原因,BCD不对。
【20题详解】
如果山坡全部退耕还林,水土流失状况就会减轻,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上升,下渗增加,地表摩擦力增大,削弱地表径流流速的能力增强,使得暴雨时洪水水位下降,到达洪峰的时间延长,河水流速减慢,枯水期水量增多。故选C。
【点睛】影响垂直自然带种类多少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在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多;反之越少。(2)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多;反之越少。(3)坡向: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自然带谱可能会较多;阴坡和背风坡可能会少。(4)坡度:适当的坡度有利于增加自然带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1. 北京市某校学生利用旗杆进行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实践活动。下图为测量示意图,下表为学生观测数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日期 | 比值(旗杆高度/旗杆影长) | 正午太阳高度(单位:度) |
9月5日 | 1.5 | 56.3 |
9月17日 | 1.34 | 53.3 |
9月23日 | 1.19 | 50.0 |
9月29日 | 1.04 | 46.2 |
10月8日 | 0.98 | 44.2 |
10月18日 | 0.83 | 39.7 |
10月29日 | 0.74 | 36.6 |
11月11日 | 0.64 | 32.6 |
(1)读表1归纳该校在测量时间段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简述原因。
该学校旗杆的高度为18.88米。
(2)在图中绘制11月11日正午旗杆的影子,并说明绘制的理由。
【答案】(1)正午太阳高度由56.3度逐渐减小到32.6度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2)绘图评分细则:影子朝向正北、和指向标平行;图上长度约2.95厘米。
绘制理由: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旗杆的影子朝向正北;根据表1计算出影长约为29.5米,根据比例尺计算出旗杆银子的图上距离约为2.95厘米。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内变化规律及其主要表现,考察能力中等。
【详解】(1)根据表中所示的数据,该校在测量时间段内正午太阳高度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该校为北京市,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测量时间是从9月5号到11月11号,这段期间,太阳直射点是往南移动,北半球地区昼长逐渐缩短,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2)图略。该地正午的太阳方向为正南,所以影子应该朝向正北,注意图中的指向标的位置,不要画错,再根据文中给出的18.88米的旗杆高度,和表中11月11号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比值,可以大致测算出此时的影长大概为29.5米,再结合图中的比例尺1:1000可知,图上距离大概为2.95厘米。
【点睛】
22. 下图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污染指数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日20时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并推测其成因。
(2)说出控制Q地的锋面类型,并解释其对Q地天气的影响。
【答案】(1)北京空气严重污染。原因:北京冷锋过境,暖气团水汽含量少,可能出现大风扬沙或浮尘天气,空气污染严重。
(2)暖锋。Q地位于暖锋锋后,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天气系统的成因及其对主要天气特征,考察能力中等。
【详解】(1)空气污染指数越高,代表着空气质量越差,该日20时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最高,空气质量状况越差,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有个锋面气旋,北京此时处于冷锋后,正常情况下,如果暖气团水汽充足,该地应该是降雨,降雨有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而该地冷锋过境反而空气质量差由此可以推测该地暖气团水汽不充足,冷锋带来的大风天气带来扬尘或者沙尘暴天气,造成空气质量变差。
(2)控制Q地的锋面类型处于锋面气旋的右侧,根据北半球锋面气旋的分布特点,右侧为暖锋,Q地处于暖锋后,暖锋过境前,该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点睛】
23. 下图为非洲的相关资料,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阿尔及尔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每年,上百万头斑马、角马等动物会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草原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草原之间迁徙。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动物迁徙原因。
从阿克拉→尼亚美→阿德拉尔→阿尔及尔,自然带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3)说出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主要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1)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
(2)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由于气压带季节移动,斑马、角马等逐水草动物随之迁徙。
(3)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非洲气候类型的成因及其对自然带分布和生物活动的影响,难度中等。
【详解】(1)根据阿尔及尔的地理位置可知其位于地中海沿岸,气候类型应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为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造成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的气候特点。
(2)图中所示地区位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地区,东非高原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动物逐水草而居,所以当赤道低气压带北移(也就是雨带北移)的时候,动物也会随之北移,反之则南移。
(3)非洲地区从赤道的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往北到热带草原带,再到撒哈拉地区的热带沙漠带,再到地中海沿岸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这些自然带主要体现的分异规律是纬度地带性规律(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睛】
24. 冲积扇和三角洲是两种典型的河流地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构成了华北平原的主体。
(1)指出图示区域冲积扇的分布位置,并说出影响冲积扇面积大小的因素。
黄河入海口处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河流地貌,如图所示。
(2)说明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答案】(1)分布位置:多分布在河流出山口附近。
影响因素:河流流速;河流水量;河流含沙量;地形地势。
(2)当挟带着大量泥沙的黄河进入渤海时,黄河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黄河所挟带的泥沙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流水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其过程,较考察能力中等。
【详解】(1)由图可知,冲积扇的分布位置主要在太行山的东麓河流出山口处,冲积扇的成因是河流在山区流淌,流速快,搬运能力强,到达出山口处,落差渐低,流速减缓,携带的物质堆积形成的扇状堆积体,所以影响冲积扇面积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河流的流速、河流的流量、含沙量的大小、地形地势等因素。
(2)黄河入海口处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河流地貌,形成原因是黄河含沙量大,携带大量泥沙进入入海口处,由于入海口处凹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缓,黄河所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点睛】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共9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含答案)),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