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4《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28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4《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28张,共28页。
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群文阅读自主学习:识作者、知背景课堂学习(一):初识文本课堂学习(二):深挖文本一二三四解题、内容、构建课后学习:拓展延伸 学写驳论文艺术技巧、现实意义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PART ONE一一、识作者哲学大师——张岱年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号宇同,河北献县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学术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的研讨。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不同侧重。《修辞立其诚》张岱年先生作品成就: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先后写了《先秦哲学中的辩证法》《秦以后哲学中的辩证法》《颜李之学》《中国元学之基本倾向》《中国思想源流》《关于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论》《辩证唯物论的人生哲学》《谭理》等重要哲学论文。 1935—1936年间,张岱年写成五十万字的《中国哲学大纲》,以哲学问题为纲,分别叙述其源流发展,以显出中国哲学的系统条理,其较高的学术品位为学界所公认,至今仍是中国哲学专业的必读书目。新思想的领军人物——卢梭 卢梭(1712—1778),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①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植物学通信》等。卢梭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政治上,他的反封建、反专制的精神影响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传统;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同样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许多作家。 卢梭返归自然、崇尚自我、张扬情感的思想,直接导致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许多诗人、作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就连歌德、雨果、乔治·桑、托尔斯泰都无一例外地声称是卢梭的门徒。《怜悯是人的天性》人物评价 卢梭首先发现了人性中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矛盾,并且自觉地去探讨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提出了“回到自然”的人性构想和建立"社会契约"的政治理想。或许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还可以说,卢梭思想中对人类情感世界的发掘,对人性自由问题的关注,已经包含了些许精神生态的意味。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 他能把疯狂的性格描绘得美丽端庄,把不规的行为涂上灿烂的色彩,他的言语就像眩眼的日光,使人的眼睛流下同情的泪水。 ——英国诗人拜伦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德国文学家歌德真、善是东西方文化共同追求的人性光辉。追求不加掩饰的流露和发自心底的呼声,没有表演成分,这就是真诚;见人有难,怜悯之情油然而生,进而施以援手,这就是善。在漫长的人类文化史上,一部分东西方作家或哲学家如张岱年、卢梭都把关注的焦点定格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上,写出了诸多的作品,探讨、呼吁人们展现熠熠生辉的人性。二、知背景解题、内容、构建PART TWO二解题修辞,建立言辞。诚,思想诚正。意为建立言辞以表现自己的美好品德。《乾卦·文言》:“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认为“进德”与“修辞”相较,应首先“进德修业”。然后才是“修辞立其诚”。“修辞”是为了“立诚”,“立诚”乃是“修辞”好坏的标准。“言”“辞”是传达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的差异,必影响言辞的表现,形成言辞的优劣。“修辞立其诚”多解 “静因之道”是战国时部分齐国稷下学士提出的认识原则。《管子·心术上》:“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因此,有道的君子,他在自处的时候,像是没有知识;他在治理事物时,像是只起配合的作用,这就是静因之道)“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所谓因,就是撇开自己而以客观事物为依据)。认为正确的认识应该排除主观成见或损益,完全循因客观事物。有忽视认识的主动作用的倾向,但为法术之学提供了哲学基础。静因之道内容 任务一:整体内容的理解 首先:“诚”为本文的关键概念。“诚”即真、实;接着:“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学说、言论、文章,都应 该“诚”;其次:追求真理,避免主观,力求真、实;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正确、真实、有效;再次:端正学风,避免曲学阿世;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最后:说话做事力求真、实。提示:抓取每一部分的关键词、关键句,理解文本的基本概念内容 任务二:文本主体间的内在联系文章阐述的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修辞立其诚”,在作者的心中,“修辞立其诚”既是发言著论之道,也是立身治学之道。那么,作者是怎样由“修辞”说到“为人”的呢?作者在文本中是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层分析论述核心观点的。文本 2-6段,主讲的是“修辞”立其诚的内容。分三个角度论述;文本 7-8段,主讲的是“为人”“治学”立其诚的原因。包括: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两个维度展开;文本9-10段,主讲的是“为人”“治学”立其诚的做法:端正学风,尊崇本时代的基本原则;讲真话,讲实话,表达自己的真实见解。1.《修辞立其诚》“修辞立其诚”这一核心观点对于我们立身处世和治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请联系现实,结合文本,思考其在当下的意义。任务三:思考现实意义,探究行文技巧 提示: 各抒己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体会。 1.《修辞立其诚》“修辞立其诚”这一核心观点对于我们立身处世和治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请联系现实,结合文本,思考其在当下的意义。2、本文作者在说理的技巧方面很有讲究,可谓是富有趣味,请跳读文本,搜索信息,列表分析、体会其中的趣味。本文作者在说理的技巧方面很有讲究,可谓是富有趣味,请跳读文本,搜索信息,列表分析、体会其中的趣味。《修辞立其诚》结构图示:文本构建主旨归纳:这篇小杂文运用唯物主义观点,由修辞谈及人性,对在“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和批判,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怜悯是人的天性》 本文节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是1753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在性质上,这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而在思想体系上,《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在这部书里,卢梭已经发现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进步与落后)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之上的。人在未开化的自然状态中,本来是平等的;可是当人们力求生活完善化,争取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时,人类则既在进步,又在退步,因为文明向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就向前进一步。卢梭比与他同时代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百科全书派人物,更富有激进性。解题任务一:结合文本,请分条概括《怜悯是人的天性》所表达的观点。参考答案:①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的道德关系,既无相互仇杀的恶德,也无相互义务的美德。②道德同法律一样,完全是社会形成以后的事情,是社会关系的产物。③在自然状态下人是有自爱心和怜悯心的,而且本性是善的。内容任务二:试以《怜悯是人的天性》第二大段为例,说说议论文写作应如何做到破立结合。参考答案:①第二段前半部分是对霍布斯理论的批评:“我们尤其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唯一的主人。”首先树立批驳的靶子,这是“破”;②进而指出其诸多的错误认识: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然后进行逐级批驳:“霍布斯没有看出”“霍布斯还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③在批评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得出自己的观点:怜悯心是人的美德。这是“立”。结构图示:主旨归纳:卢梭在批评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的基础上,用事实指出,善是人的本性,怜悯心作为一种善行,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怜悯心对于人类生活、对于调节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本构建PART THREE三比较阅读探究任务一 品味文本的艺术特色请比较阅读两篇文章,比较它们在论证上的不同点。参考答案: ①从论证结构和方式上看,《修辞立其诚》为立论,整体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遵循“立其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局部也有并列式的结构,如“立其诚”的三层含义;而《怜悯是人的天性》采用的是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通过层层分析驳倒了“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自然引出野蛮人不是恶人的重要原因就是人类天性有怜悯心。②从论证方法来看:《修辞立其诚》大量运用引证法。引用了《易传》《心术上》等语句,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而《怜悯是人的天性》则较多使用例证法。运用大量事实论据来阐述中心论点的正确性。如第二自然段,提出“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论点,分别从母兽对幼兽的温情,马不愿意踩活的东西,动物从同类尸体旁走过时的不安甚至将尸体埋葬的表现来举例证明论点。大量事实论据的运用使论证富有说服力,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真和善是人类美好的品德,也是长期以来哲学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修辞立其诚》讲的是真,《怜悯是人的天性》关注的是善,这两篇文章都蕴含着深刻的理性精神和人生智慧,真和善给予了当代社会的我们什么启示?任务二 探究当下社会意义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甚至成为了人们实践活动的价值标尺。真理首先源于求真。求真是人类完善自我,追求价值的历史性行为;求真更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与境界;求真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发展的精神动力。②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温暖、最美丽、最让人感动的一缕。不一定人人都很成功,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英雄豪杰,但一定要善良仁慈。善良是和谐、美好之道,心中充满慈悲、善良,才能感动、温暖人间。没有善良,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祥和与美好。③在当代社会,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说真话,坚持真理。真诚、诚信、友善、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内容。PART FOUR四课后延伸 先破后立,是写时评文的常用方式。写时评文时,常常要在评析某种生活现象或错误言论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结构方式。 “破”就是分析、评论或驳斥,指出其不足或错误之处。文中的“破”是为了“立”,是为了确立不违背常理的观点。并且,这个观点是与某种生活现象或错误言论完全相反或对立的。 在“破”与“立”之间,过渡要自然,衔接要紧密,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一、写法指导:驳论 中国古有荀子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有孟子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西有卢梭的“怜悯是人的天性。”你认同哪个观点?请联系现实和自我,结合文本,运用批判性思维谈谈你对人性善恶的认识,可以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微作文。注意:1、学习使用“破例结合”的驳论法; 2、借鉴使用例证法、引证法。二、学以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