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 2.2.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含答案)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8033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一 2.2.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含答案)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803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一 2.2.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含答案)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8033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精练
展开2.2.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1.能够通过示意图,解释说明风形成的过程
2.能够画出南北半球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
3.能判断风力的大小并解释原因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风的形成
(一)水平气压梯度力
1,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进而使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产生了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称为气压梯度。
2,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做水平运动,就形成了风。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A
B
C
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作用,风向应该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
红色箭头:水平气压梯度力
蓝色箭头:风向
(二)风向
1,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使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具体偏转方向为: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在赤道上不偏转,纬度越高表现越明显。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2,风一旦形成,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3,高空中的风在不受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下图示意北半球高空风向)
4,在近地面,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可以减小风速。
5,在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下图示意北半球近地面风向)
【知识拓展】
1,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表现在等压线图上,就是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就越大。
【即学即练1】下图中M、N为等压线,气压值分别为PM.PN,且PM
1.图中各箭头,表示大气运动直接原因的是( )
A.① B.⑧ C.⑤ D.⑥
2.若此图表示北半球近地面同一水平面,则O点风向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A
2.B
【分析】
1.据题干知,气压值PM
【点睛】
高空:只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低空: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高空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夹角。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风向垂直;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能力拓展
考法01 风向和风力的判读
1,影响风向的因素
(1)气压梯度的概念: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等压线图中风力大小判读,属于考查重点。
(3)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方向与作用,属于考查重点。
2,风向
(1)高空中的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2)近地面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属于考查重点。
【典例1】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四点的风向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图中,风力最大的点是( )
A.A B.B C.C D.D
【答案】
1,D
2,B
【详解】
1,首先经过四个点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画好后可以发现:A点风向由低压向高压,完全错误;BC两点风向向左偏,与图中“北半球”信息不符;D点风向由高压向低压,向右偏,正确。
2,四个点中B处等压线最密集,说明气压梯度最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也就最大。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图为近地面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的风向图,图中字母C代表的是( )
A.近地面风向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
【答案】A
【详解】
读图为近地面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的风向图,再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可知D为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受地转偏向力与等压线斜交,故C为风向,A正确;摩擦力与风向相反,B为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A为地转偏向力;排除BCD,故选A。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面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上升气流最显著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3.D地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答案】
2.B
3.D
【分析】
2.据图可知,A地和C地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B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D地以水平气流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根据风向原理,D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即A吹向B,北半球向右偏转,在D地形成西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使得近地面空气分子减少,形成低压,近地面受冷,气流下沉,空气分子增多,则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一定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即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读“澳大利亚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此时①地的主导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答案】A
【详解】
本题以澳大利亚的海平面等压线图为载体,考查风向的判断,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首先,做出垂直于等压线,自南向北的初始风向;其次,判断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向左侧偏移,形成东南风,A正确,BCD错误。
【点睛】
风向的判断: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阅读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2.判断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哪个半球,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30°~45°);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下图中的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甲、乙位于北半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若图示为海陆交界地带的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B.甲、乙都是陆地
C.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D.甲、乙都是海洋
6.图中a处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正西风 D.正东风
【答案】
5.A
6.B
【分析】
5.若图示为海陆交界地带的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则海洋气温低于陆地,而材料已知甲地气温低于乙地,因此甲为海洋,乙为陆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由材料可知,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甲地气温低,b为下沉气流,甲处近地面形成高压,乙处气温高,d为上升气流,乙处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故a处气流由甲向乙运动,也就是自西向东运动,初始风向为西风,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西风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在天气晴朗无云或少云的气象条件下,山地与平原之间的昼夜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称为山地—平原风。下图为华北平原某城市2013—2015年观测到的秋季山地—平原风平均风速(箭头长短表示大小)和风向日变化示意图,其中夜间以偏北风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就秋季平均而言,该城市( )
A.山地风风速整体大于平原风 B.山地风持续的时间比平原风短
C.平原风在15时左右风速最大 D.平原风在10时左右转为山地风
2.该城市位于山地的( )
A.南侧 B.东侧 C.西侧 D.北侧
【答案】
1.C
2.A
【分析】
1.依据热力环流原理可判定,白天吹平原风,夜晚吹山地风。分析材料可知,箭头越长表示风速越大。读图可知,该城市白天的风速大于晚上的风速,因此山地风风速整体小于平原风风速,A错误;该地区山地风风速整时间从大概18点到次日9点,持续时间较长,B错误;平原风在15时左右风速最大,C正确;平原风转为山地风的时间为大概18点以后,D错误。故选C。
2.根据平原风和山地风的风向可知,夜间吹的是山地风。由材料可知, 夜间以偏北风为主。据此可推知,山地位于平原的北侧,则城市位于山地的南侧。故选A。
【点睛】
本题可借用山谷风的形成推知山地—平原风的昼夜风向。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3.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答案】C
【详解】
读图可知,当地3:00(夜晚)时水库中心气温高于东西两侧,水库中心气流受热上升,东西两侧冷却下沉,近地面气流由四周吹向水库中心;当地15:00(白天)时水库中心气温低于东西两侧,水库中心气流冷却下沉,东西两侧膨胀上升,近地面气流由水库中心吹向四周。由此可知,热力环流的方向具有昼夜变化,水库中心区黑夜存在上升气流,但白天多下沉气流,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晚上风由四周吹向水库,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为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若该图表示北半球高空,且P1数值小于P2数值,则O点的风向可能为( )
A.③ B.④ C.⑦ D.⑧
【答案】C
【分析】
考查风向的判读。
【详解】
题意表明,若该图表示北半球高空,P1<P2,即表示高气压系统,则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中心指向四周,图中①箭头表示O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对于①箭头,O点风向应向右偏转,且与等压线平行(高空忽略摩擦力),则⑦箭头表示O点的风向,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
判断风向一般情况下,第一步找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第二步看所在半球,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第三步看位于高空还是近地面,高空要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要偏转30°~45°的夹角。
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某日11时(北京时间)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时刻,下列城市最可能吹东北风的是( )
A.北京 B.西宁 C.长沙 D.南宁
6.图示时刻,下列城市风力最大的可能是( )
A.北京 B.西宁 C.长沙 D.南宁
【答案】
5.D
6.B
【分析】
本题以亚洲部分地区某日11时(北京时间)海平面等压线分布为背景,考查方向的判读、风力的判读。
5.
在等压线地图上,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北京为西南风,A错误;西宁为偏西风,B错误; C长沙处于高压中心处,风力弱,C错误; 南宁为东北风,D正确;故选D。
6.
风力大小与等压线疏密有关,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西宁比北京 、长沙 、南宁等压线均密集,故西宁风力最大,ACD错误;B正确;选B。
【点睛】
在等压线地图上,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风力大小与等压线疏密有关,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2016年11月9日6时世界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
(1)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说明∶用虚线先画出两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用实线画出两地的风向)。
(2)判断甲、乙两地风速较大的地点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甲地西北风,乙地东北风。如图:
(2)甲。甲地附近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
【分析】
本题考查了等压线图中风向和风力的判断,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甲乙均位于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作图应先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再向右偏转一定角度,可知,甲地吹西北风,乙地吹东北风。如图。
(2)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8.读大气水平运动受力情况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表示的是______力;b表示的是______力;c表示的是_____力。
(2)此图表示的是______(北或南)半球的_______(近地面或高空)的风。
(3)________是使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________是使风向产生偏转的力,使风减弱的力是________。(填字母),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_。
(4)a力的特点是垂直于等压线,指向________。
【答案】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北 近地面 a c b 斜交 低压
【分析】
本题以大气水平运动各种力的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大气水平运动。重点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提取能力。
【详解】
(1)本题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的原理。图中a从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与等压线垂直,是水平气压梯度力;b与风向相反是摩擦力;c与风向垂直是地转偏向力。
(2)本题考查南北半球风向的差异,高空中的风与近地面的风风向的差异。图中c是地转偏向力,右偏,所以是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基本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图中有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有夹角,应当是近地面的风。
(3)影响风的三个力中,a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使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c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速,只影响风向,即是使风向产生偏转的力;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方向与风向相反,使风速减弱。在在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成在交角(斜交)。
(4)图中a力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特点是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海雾是在特定的海洋水文和气象条件下生成的。常见而范围比较大的海雾是暖空气平流到冷海面上生成的 平流冷却雾。舟山地处我国南北航线与长江入海口交汇之处,常形成大雾天气且会一连持续数天,给海上航 行、渔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下图中左图为舟山海域海温、气温月平均分布图,右图为舟山海域4月份雾 日前日14: 00的风向风速点聚图(图中“+”所在的方位代表风向;“+”与原点的距离代表风速,如示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舟山海雾多出现于( )
A.冬春季 B.夏秋季 C.春秋季 D.春夏季
2.加速舟山海雾形成的风向、风速最可能是( )
A.东北风Om—2m/s B.西北风2m—11m/s
C.东南风2m-11m/s D.东南风≥11m/s
【答案】
1.D
2.C
【分析】
本题以舟山海域海雾为背景,考查海雾季节的判断、加速舟山海雾形成的风向风速条件。
1.
材料“常见而范围比较大的海雾是暖空气平流到冷海面上生成的 平流冷却雾。舟山地处我国南北航线与长江入海口交汇之处,常形成大雾天气且会一连持续数天”,说明 舟山海雾以范围大时间长的平流冷却雾为主,是暖空气平流到冷海面上而生成的,应该是海温低于气温时容易生成,结合图中数据,与4~8月海气温度相符,为春夏季。故选D。
2.
根据雾日前日14时的风向风速点聚图,分布在东南象限最多且以2m~11m/s最集中,原因是来自偏南方向的暖湿气流从较暖的海面流到较冷海面容易形成平流雾,风力太弱,则暖空气输送不足,风力太强,海雾容易蒸发消散。故选C。
【点睛】
第1题,注意平流冷却雾的概念和左图温度线的对应;第2题,注意读懂右图风向和风速。
武夷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下图示意2020年8月24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谷风出现的时间为( )
A.6点前后 B.11点前后 C.18点前后 D.24点前后
4.与冬季相比,该气象站夏季谷风( )
A.出现早,风力大 B.出现早,风力小
C.出现晚,风力大 D.出现晚,风力小
5.武夷山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坡地,原因是与谷底相比坡地( )
A.白天多上升气流 B.白天多下沉气流
C.夜晚多上升气流 D.夜晚多下沉气流
【答案】
3.B
4.B
5.A
【分析】
3.在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的条件下,受热力环流影响,山区白天一般吹谷风,晚上转变为山风。图中10―12时风向发生明显的变化,应该是谷风开始出现,故选B。
4.与冬季相比,夏季日出更早且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气温上升快,谷风出现时间较早;夏季普遍温度高,气压梯度小,风力小;冬季谷底、山峰之间温差大,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故选B。
5.与谷底相比,坡地近地面空气白天升温较快,盛行上升气流,夜晚坡面降温快,坡地气流多下沉,故BC错。白天坡地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削弱太阳辐射,有利于茶树生长;夜晚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对茶树生长不利,故A对,D错。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山谷风的理解。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发电能源的地理分布,也存在一条“胡焕庸线”—生产电力的能源主要集中在西部,而电力需求却主要集中在东部,“能源错配”问题严重。
海上风电安装在远离人类居住地的海上,海上很少有静风期。
叶尖速比是用来表述风电机特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是指风轮叶片尖端线速度与风速之比。叶片越长,或者叶片转速越快,同风速下的叶尖速比就越大。海上风力发电可采用较高叶尖速比。海上风电机组的尺寸高度可达二三百米,有的单叶片长度就超过100米。这些“巨无霸”整齐划一排列在海岸线上,形成“风车森林”,使海洋空间破碎化。下图所示为我国陆上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
(1)据材料分析,与陆上风力发电相比,海上风力发电的优势。
(2)分析海上风力发电可能对海洋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同高度海上风速比陆上大,风能资源更丰富;距东部能源需求地近,短距离输电成本低,技术难度低;远离人类居住地的海上,对人类影响小;海上静风期少,年发电利用小时数更多(可发电时间更长);海洋空间广阔,利于更大型的发电机组运行,发电效率高。
(2)影响海洋鱼类、底栖生物的栖息地;海底电缆的电磁辐射影响海洋生物生存和繁殖;鸟类被风电机组设备碰撞致死,影响鸟类飞行。
【分析】
本大题以我国陆上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为材料,涉及海上风力发电的优势及对海洋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出,同高度海上风速比陆上大,风能资源更丰富,发电量更大;我国东部临海,经济发达,与陆上风力发电相比,海上风力发电位于东部海域,电力需求却主要集中在东部,距东部能源需求地近,运输距离短,输电成本低,技术难度低;海上风电安装在远离人类居住地的海上,对人类影响小;海上很少有静风期,年发电利用小时数更多(可发电时间更长);海上风电机组的尺寸高度可达二三百米,得益于海洋的广阔空间,利于更大型的发电机组运行,发电效率高。
(2)沿海风电机组设备多建设在近海地区,这些地区多是海洋鱼类、底栖生物的栖息地,使得海洋鱼类、底栖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风电机组设备在运行中会产生噪音污染和电磁场,影响海洋生物生存和繁殖;风电机组设备较大,高度较高,在运行过程中,鸟类可被直接碰撞致死,影响鸟类飞行。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安的雨下出了蜚声全国的“三绝”:雅雨、雅鱼和雅女。一绝:雅雨。雅安雨多,年降水日数在200天以上,雅雨有70%以上发生在夜间,很多时候雨从入夜开始飘落,天明即云散雨收。二绝:雅鱼,高原山区特有的品种,又称“丙穴鱼”。产于青衣江(雅安段)周公河,故称雅鱼。其品质优越,喜栖在水质清新,有水流,水量充足,具有沙砾地质的冷水溪流中,最适生长水温为18~22℃。低于8℃或高于24℃,食欲减退,生长减缓。三绝:站在大街上看来来往往的雅女,个个身材高挑,肤色白净细腻,且娥眉美目,说话柔声细气,观之赏心悦目。迷恋间,天空倏地又被灰白的云层遮挡起来,纷纷扬扬的雨丝不期而降。在雨中,仰看万千丝绦直垂脸面,肌肤清凉,舒畅无比。
材料二:下图为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下表为雅安气候资料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均气温(c)
6.3
7.7
11.6
16.8
20.8
23.3
25.1
24.9
21
16.7
12.4
7.8
年均降水量(mm)
20.8
31.9
50.9
93.o
129.4
181.5
369.5
433.6
206.6
98.3
56.5
20.g
降水天数(天)
13.3
16.
18.6
17.8
19.1
19.3
20.1
18.8
20.8
20.4
16.3
12.6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大气热力性质及热力环流知识分析雅安夜雨多的原因。
(2)依据材料,从自然方面分析雅鱼生活环境的优越性。
(3)结合材料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雅女皮肤细腻白皙的原因。
【答案】(1)盆地地形,且位于河流沿岸,河湖较多,水汽丰富,云层多且厚;三面环山的河谷地形,水汽不易扩散;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不多),对流不旺盛,大气稳定;夜晚多云(上部迅速变冷),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低层空气相对温暖产生对流;加之盆地四周沿山坡下沉的气流多,造成盆地底部夜晚气流上升较旺,形成夜雨(地形雨)。
(2)河流为山泉水受污染较少,水质较好;多为山泉水,水温适宜;河流较多且水位季节变化小为鱼类生存和繁衍提供一定的场所;气候温暖,鱼类生长条件优越;雅安位于山区,水流速度较快,保障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河流上游侵蚀作用明显,具有众多的沙砾物质。
(3)雅安的阴雨天多达200余天;日照少,紫外线辐射相对较少;且空气湿润,风力小;温差小,对人的肌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点及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方面的学科素养。
【详解】
(1)雅安夜雨多与雅安的地形、气候、地表状况等均有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雅安属于盆地地形,河湖较多,空气潮湿,云层多且厚;根据热力环流有关知识可知,云量大则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对流不旺盛,大气稳定。夜晚云层多且厚会使得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低层空气相对温暖产生对流。加之盆地四周沿山坡下沉的气流多,造成盆地底部夜晚气流上升较旺,形成夜雨。
(2)雅鱼生活环境的优越性主要从水质、气温、河床条件分析适于鱼类生活的环境。由材料“雅安鱼,喜栖于水质优良的冷水激流中,是高原山区特有的品种,品质优越”可知,由于该地区河流多为山泉水,受污染较少,水质条件较好,有利于雅安鱼的生长。由图可知,该地区河流较多,受气候影响该地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为鱼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稳定的场所。由图可知,雅安地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较高,气候温暖,鱼类生长优越。雅安地处山区,水流速度较快,可以保障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保证鱼类正常的生长。该地河流多为山泉水,水温较低,适合鱼类生存。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侵蚀作用明显,河水中含有众多的砂砾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
(3)雅女皮肤细腻白皙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及太阳辐射角度分析。皮肤白晳多与少见阳光有关,皮肤细腻与保湿有关。由材料可知,雅安多阴雨天,日照少,且紫外线辐射相对较少,故雅女皮肤白晳;由于当地的盆地地形,多阴雨的天气,使得当地空气湿润,风力小,昼夜温差小,有利于保护皮肤,故雅女的皮肤细腻。
【点睛】
降水原因的分析:分析某地降水多少原因,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首先从大气环流分析,大气环流决定了地球表面降水分布的格局。受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受西风带影响,气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降水较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受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影响,气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降水少。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其次分析下垫面,主要包括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从海陆位置分析,距海近,降水较多;距海远,降水少。从地形分析,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从洋流分析,寒流对沿岸降温减湿,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
新高中地理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1讲 课时15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1讲 课时15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理,形成过程,判断季节,判断天气状况,M地气压最高的主要原因是,图示月份,风力最大的海域是,图中可能正在吹偏西风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后测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箭头②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时练10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时练10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图所示的月份可能是,图中,图中M地正东方向吹,甲地的气压值可能是,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差可能为,图中各地天气现象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