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
展开第二节 气候
1.学情分析
认知水平:学生对气候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有利于开展探究活动。但学生对影响气温因素的分析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不明晰,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实际需要提供相关资料辅助学生的活动,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力图引导学生由简单的生活认识和兴趣升华到科学正确地认识与理解我国气温的特点及其成因,形成一定的地理综合应用能力。
能力基础: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自然地理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能力支持。
生活体验: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生活体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内容较为枯燥,可通过景观图片的展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目标确定
区域认知:结合等温线图,准确说出特殊值出现的区域。
综合思维:通过对我国气温特点的成因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通过给出多种景观图和地理实例,训练学生对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阅读、分析技能。
人地协调观:能够举例说明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了解自然因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限制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从而树立人地协调观。
3.学习重点难点
本课时学习重点:
在我国1月、7月等温线图上正确描述气温的分布规律,并正确分析其成因。
本课时学习难点:
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温差小的成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影片:《舌尖上的中国》
问题引领:
1、你从影片中看到了中国主食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中国的主食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民以食为天,诱人的美食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也为下文各温度带的农作物埋下伏笔。
图释导学
过渡:中国主食呈现出“南稻北麦”的特点,跟我国的气候息息相关,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中国的气候》。
(一)等值线图的判读
图片呈现: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问题引领:
等值线图该如何判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1、图名;2、图例与注记;3、内容分析(极值、变化规律、特殊值)。
过渡:我们已经掌握了判读方法,就来看看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二)气温分布特点的归纳示范——以我国冬季气温分布为例
问题引领:
1、我国冬季最冷、最温暖的地方分别在哪里?它们相差多少?
2、我国冬季0℃等温线在哪里?
3、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冬季气温特点:南北温差大,自南向北递减;并穿插实景图展现地理景观。
图片呈现: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漠河的北极村
哈尔滨的冰雕
广州的花市
秦岭南北两侧的河流
过渡:现在请大家利用我国冬季气温的归纳方法,来归纳我国夏季气温又有什么特点?
(三)自主归纳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学生活动一:同桌合作,自主归纳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在图上描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助于基础知识点的落实。
借用漠河、哈尔滨、广州等地的具体图景展示,将抽象的气温分布形象化,方便学生理解,且漠河的极寒景象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
学生代表分享后,教师点评总结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图片呈现:
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吐鲁番盆地的酷暑
海南岛的夏天
黑龙江的夏天
西藏的夏天
过渡:为什么我国冬季气温分布和夏季气温分布如此不同?受什么因素影响?
(四)小组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因素
1、气温与太阳辐射
问题引领:
气温受什么因素影响?
教师展示讲解气温与太阳辐射之间的关系(见下图一)。
图一
在分析具体的影响因素之前,先探讨分析的思路,为学生指明分析的方向,更加明确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点架构。
2、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学生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活动单中提供的材料,讨论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因素。
材料呈现:
冬至日太阳辐射示意图
我国冬季风示意图
夏至日太阳辐射示意图
学生代表分享,教师点评总结: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纬度位置和冬季风;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纬度位置和地形。
3、学以致用
图片呈现:
我国避暑胜地和避寒胜地的分布图
问题引领:
(1)我国避暑胜地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我国避寒胜地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教师总结:避暑胜地趋向靠海或者山上,因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避寒胜地大多在南边,因我国冬季南暖北寒。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气候的影响因素,一方面锻炼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学重难点在集思广益、互学互促的情况下,更容易突破。
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影响因素,对比突出,方便理解。
过渡:我国不同地方气温不同,因此每一个地方它所获取的热量也不一样,为了方便农业生产,我国划分了温度带。
(四)温度带
问题引领:
1、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原则是什么?
2、我国各温度带的范围是怎样的?
教师简介活动积温的概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
师生一起归纳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及主要种类,并穿插介绍农作物。
图片呈现:
各种农作物
“我国的温度带”这部分难度较低,学生容易理解,因此主要由学生自学完成。
自主阅读的任务设计巧妙地将地形区与温度带联系起来,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点,又巩固了新知识点。
课堂总结
教师引领学生,自己设计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并请学生代表上台板画。
学生自主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及反思,共2页。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本节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