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优秀课后复习题
展开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垸是长江沿岸人地相互作用形成的极具地域特色的地理空间,垸围是用泥沙、卵石等材料在河流洲滩建设的宽数米,高数十米的“高墙”。明清以来,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长江沿岸围垸的数量迅速增加,洪涝灾害也日益严重。下图为长江某河段围垸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分布有大量围垸的省份是( )
A.蜀 B.鄂 C.浙 D.滇
2.人们建设垸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耕地面积 B.拓展居住空间 C.发展航运贸易 D.开发休闲娱乐
3.大规模的建设围垸,加重了洪涝灾害。主要是因为围垸( )
A.增加了洪水的流量 B.减慢了洪水的流速
C.提高了洪水的水位 D.增多了洪水的泥沙
格尔木河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发源于昆仑山区,山前地带为冲积洪积扇、湖积平原和盐湖。流域内建筑用地和耕地比重较小,自然植被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20世纪70年代,在格尔木河冲积洪积扇上游修建了乃吉里水库,对流域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自1993年以来,流域内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下图为格尔木河流域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格尔木河流域从昆仑山区到盐湖,自然植被的生长习性表现为( )
A.耐寒-耐旱-喜湿-耐盐碱 B.耐旱-耐寒-耐盐碱-喜湿
C.耐寒-喜湿-耐旱-耐盐碱 D.耐旱-耐盐碱-耐寒-喜湿
5.格尔木河流域自然植被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是( )
A.地形与地势 B.降水与地下水 C.区域内土壤差异 D.光照与昼夜温差
6.乃吉里水库修建后,格尔木河流域内( )
A.水资源利用率下降 B.耕地比重减小 C.植被覆盖面积增多 D.盐湖水量增大
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历来是贵州最重要的水上通道之一。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乌江流域不同年份土地利用变化表
用地类型
| 2000年 | 2010年 | 2017年 | |||
面积(km2) | 比重(%) | 面积(km2) | 比重(%) | 面积(km2) | 比重(%) | |
耕地 | 23146 | 34.61 | 22709 | 33.96 | 22189 | 33.18 |
草地 | 11101 | 16.6 | 10115 | 15.12 | 9101 | 13.61 |
林地 | 32038 | 47.91 | 33186 | 49.62 | 33394 | 49.93 |
水域 | 241 | 0.36 | 346 | 0.52 | 756 | 1.13 |
建设用地 | 340 | 0.51 | 512 | 0.77 | 1428 | 2.14 |
未利用地 | 9.38 | 0.01 | 8.47 | 0.01 | 7.66 | 0.01 |
7.乌江( )
A.径流量稳定,航运价值高 B.流域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
C.有结冰期,不易开发水能 D.沿岸耕地连片,机械化水平高
8.2000-2017年间,乌江流域( )
①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②林地面积增加最少
③水域的比重持续增多④建设用地增速最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径流式水电站是按照河道多年平均径流量及所可能获得的水头进行装机容量选择,无水库调节。这种水电站对天然径流的过程基本不作改变,发电量仅依天然水决定,适宜径流量较为平稳的地区。读径流式水电站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适合建设径流式水电站的河流是( )
A.长江 B.湄公河 C.莱茵河 D.尼罗河
10.与常规水电站相比,径流式水电站( )
A.供电不稳定 B.水能发电量大 C.调节径流能力强 D.水资源利用率高
2021年1月6日,江西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提出在浙江钱塘江上游的常山江与江西信江上游的金沙溪之间修建浙赣运河,开辟江西内河出海新通道。下图为浙赣运河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省界( )
A.两侧河流水文特征差异大 B.基本沿着山谷分布
C.两侧的气候类型明显不同 D.基本沿着山脊分布
12.浙赣运河修通后,将会( )
A.沟通珠江和钱塘江水系 B.增加鄱阳湖的蓄水量
C.扩大宁波港的经济腹地 D.改善七一水库的水质
长江经济带覆盖了11省市,它以20%的土地支撑了超过全国40%的经济总量,养育了40%以上的中国人口。在2018年11月30日举行的“2018长江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徐宪平认为,“长江病了!问题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完成下面小题。
13.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社会经济区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广人稀 ②资源丰富 ③交通便捷 ④市场广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长江病了”的“根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B.自然灾害多样频发
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15.长江经济带今后发展最为重要的两大主题是( )
①发展交通 ②生态环境保护 ③发展经济 ④自然景区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大规模开发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梯级开发为重点。俄罗斯鲟属于洄游性鱼类,适宜在温度为18—25℃的半咸水中生活,每年春秋两季从里海沿伏尔加河上溯产卵,但不同季节洄游距离差异较大。如下图为里海部分水域及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伏尔加河梯级开发的限制性因素有( )
①凌汛多发②封冻期较长③夏季流量较大④河流落差较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俄罗斯鲟在伏尔加河洄游距离较长的季节及主要原因是( )
A.春季水质较好 B.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注入
C.秋季水温较高 D.秋季河水营养物质最丰富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由泥沙沉积而成,地势低平。长江被崇明岛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流量大,北支受海洋影响大。该岛在南、北部建有26座水闸,主要有挡潮、引水、泄洪、排涝、灌溉等功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崇明岛北部水闸在1月经常处于关闭状态,主要是为了( )
A.储存淡水 B.减少海冰侵蚀 C.拦截泥沙 D.防止海水入侵
19.为充分发挥崇明岛上水闸的功能,该岛水闸夏季应( )
A.北部开、南部关 B.北部开、南部开
C.北部关、南部开 D.北部关、南部关
下图所示为开封市略图,黄河从其北面流过,某研究小组对图中河流的重金属污染进行考察研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河流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可能是( )
A.黄汴河 B.马家河 C.惠济河 D.化肥河
21.下列河流中,受图中河流的重金属污染影响最大的是( )
A.黄河 B.淮河 C.海河 D.长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韭园沟流域位于陕西省(下图),是无定河中游左岸的一条支沟,流域面积70.7k㎡,主沟长18km,沟壑密度为5.34km/k㎡,流域海拔高度在820~1180m之间。韭园沟流域因上世纪六十年代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十大样板”而闻名,韭园沟流域的淤地坝坝系建设,因起步早、标准高、成效显著而源远流长,并且在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韭园沟流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溃坝现象。后经多年的示范建设,截至2017年底,坝系进入基本保收阶段,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显著控制。
(1)分析淤地坝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2)推断韭园沟流域淤地坝的主要特点,并说明理由。
(3)分析韭园沟淤地坝溃坝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4)从统筹协调角度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应采取的措施。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澜沧江—湄公河是流经六国的国际性河流,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流入中国南海。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800万千瓦,可开发水能估计为3700万千瓦,当前已开发的水能不足1%。下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
(1)分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能开发的自然条件。
(2)评价澜沧江—湄公河的航运条件。
(3)说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开发方向。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南位于我国中部,境内通航河道众多,几乎贯通全省。湖南水运历史悠久,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史载“舳舻千里”便是对湖南水运鼎盛时期的生动描述。近年来,湖南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大兴水利,如在江河上建设水库、建坝发电等。今天,湖南的水上航运逐渐式微。
材料二 湘江是湖南最主要的内河航道,沿线有为世界生产挖掘机、吊机、盾构机的长沙、湘潭,有生产高铁等轨道交通产品的株洲等城市。湘江经过灵渠还可以进入珠江,汇入南海。下图为湖南水系示意图。
(1)简述湖南发展水运的优势自然条件。
(2)分析湖南水运比重不断下降的原因。
(3)我国欲重振内河航运,有专家认为首选湘江最合适,试阐述其理由。
参考答案
1.B2.A3.C4.A5.B6.C7.B8.D9.C10.A11.D12.C13.C14.D15.C
16.D17.C18.D19.B20.D21.B
22.(1)淤地坝拦蓄上游洪水,削减洪峰,减少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降低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拦截坝体上游沟谷泥沙淤积,有效降低坝体下游河流的含沙量;淤沙成田,减少沟壑数量。
(2)数量多,以小型淤地坝为主。流域面积较小,沟谷短小;沟壑数量多、密度大。
(3)该流域降水强度大,径流峰值高、形成时间短;淤地坝上游泥沙淤积抬高坝体上游汛期水位,造成溃坝。大坝年久失修,结构强度下降;大坝建设防洪标准较低,抵御较强洪水能力差。
(4)将梯田和淤地坝系建设、植树种草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加大封山禁牧轮牧和封育保护等自然修复力度,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互共进。
23.(1)大部分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量大;山地面积广,落差大,因而水能丰富。
(2)优势:流程长,中下游水量大,流经平原区,水流平缓;无结冰期;国际性河流,流域内人口众多,航运需求量大。劣势:上游流经山区,沿线急流险滩多,航道复杂;季风气候,径流量变化大;地区不稳定,安全性较差。
(3)对澜沧江—湄公河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梯级开发;发展航运,实现我国和东南亚国家间的陆水联运;开展流域内国家之间的边境贸易、转口贸易;促进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和旅游开发。
24.(1)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水流平稳;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通航河道多、里程长。
(2)新的运输方式(铁路、公路等)的兴起并发展成为主要运输方式;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塞航道;水库和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船舶大型化(轮船替代帆船)导致部分河段丧失通航能力等。
(3)湘江处于中国内河航运网的中枢位置,地理位置优越;湘江沿线有以机械等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对水运的需求大;湘江有深厚的内河航运历史与文化:湘江经过灵渠可以进入珠江,连通东海和南海(连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辐射范围广。(其它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变化有利于,中国断流河段长的河流多位于,图中河流断流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精品同步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优秀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优秀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