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展开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8分)
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
B.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
D.人的正常体温为38℃
2.乐队演奏时,听众能分辨出二胡声和小提琴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来源:学|科|网]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频率不同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屏幕上的“手影” B.
海市蜃楼
C.
镜中花 D.
钢笔“错位”
4.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5.小明为了检验运动会中获得的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A.观察铜牌颜色 B.测铜牌的质量 C.测铜牌的体积 D.测铜牌的密度
6.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
A.放大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7.秋游时,小王所在班级照集体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要想得到全班同学清晰满意的画面,摄影师应( )
A.使照相机向前移,并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B.使照相机向后移,并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C.使照相机向前移,并增加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D.使照相机向后移,并增加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8.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9.在清澈的水池边的人看到池底变浅了,在图中能正确描述光的传播路径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0.在下图中所指的四个力中,不是弹力的是( )
A.
弹簧对手的拉力 B.[来源:学#科#网]
跳板对人的支持力
C.
弓对手的拉力 D.
磁铁对小铁吸引力
11.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1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25℃
12.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用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
二、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12分)
13.如图是物理教材中的两幅插图,甲图表示小铁球受磁铁的情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乙图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来源:学科网ZXXK]
14.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桃花,是由于光射到桃花上时,发生了 的缘故.
15.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在如图甲、乙的示意图中,属近视眼的是 ,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 .(选填“丙”或“丁”)
三、作图题(共1小题,满分6分)
16.(1)请在图甲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在图乙中有两个成直角的镜面,请完成图中的光路图(画出反射光线、法线).
(3)如图丙所示,小球A沿斜面滚下,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G.
四、实验题(共3小题,满分32分)
1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
(3)若实验过程中另一探究小组的小明同学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18.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仪器如图所示,其中(1)仪器的名称是 .
(1)实验开始前先调节 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
(2)从图中可以观察到,物距的关系应满足: 时,所成像为倒立缩小的 像(填“实”或“虚”.)
(3)为了得到放大的实像,如果透镜不动,蜡烛向 移动,光屏同时向 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19.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小明收集了该井所产石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常温下石油为粘稠的液态)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 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8.1g.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油样品的总质量为 g.
(3)将烧杯中的石油全部倒入量筒中,示数如图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 ml.
(4)根据他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 g/cm3.
(5)按照小明设计的方案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 .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2分)
20.质量为0.25kg的木块,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一个人所受的重力为450N,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千克?(g取10N/Kg)
21.一个玻璃瓶的质量是200g,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是700g.这个玻璃瓶的容积是多少ml?若用它装植物油,能装多少千克?(植物油的密度是0.9×103kg/m3)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8分)
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
B.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
D.人的正常体温为38℃
【考点】密度的大小比较;温度;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1)动物和植物的密度都约为水的密度.
(2)中学生的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8m.
(3)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4)人的正常体温为37℃.
【解答】解:A、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大致相同,约为1.0×103kg/m3.选项正确.
B、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0.8m.选项错误.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选项错误.
D、人的正常体温是37℃.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针对本类估计性问题,要识记和人相关的物理量,例如人的质量、人的体积、人的密度、人的身高等,并且用人上的物理量和被估计的物理量进行对比即可.
2.乐队演奏时,听众能分辨出二胡声和小提琴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频率不同
【考点】音色.
【专题】声现象.
【分析】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与发声物体的材料有关,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
【解答】解:由于二胡和小提琴振动物体的材料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和其他选项内容无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色定义的理解情况,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屏幕上的“手影” B.
海市蜃楼
C.
镜中花 D.
钢笔“错位”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①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②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③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屏幕上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镜中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钢笔“错位”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选A.
【点评】影子、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日晷、日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现象;倒影、照镜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现象;透镜、看水下的物体变高,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等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4.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力的三要素分别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三要素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需要根据题目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推课桌下部和上部,是力的作用点不同,使课桌发生了不同的运动情况.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选C.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力的三要素会对力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
5.小明为了检验运动会中获得的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A.观察铜牌颜色 B.测铜牌的质量 C.测铜牌的体积 D.测铜牌的密度
【考点】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物质的物理特征.
【专题】定性思想.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应用密度的知识可以鉴别物质.
【解答】解:A、如果铜牌掺假,肯定是在铜牌里边掺其他物质,而铜牌的外表颜色还是铜牌颜色,所以A不合理;
B、测铜牌的质量是无法辨别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因为掺其他物质,也可以让铜牌的质量与纯铜制成的铜牌质量相同,所以B不合理;
C、测铜牌的体积是无法辨别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因为掺其他物质,也可以让铜牌的体积与纯铜制成的铜牌体积相同,所以C不合理;
D、如果铜牌掺了假,即使铜牌质量与纯铜制成的铜牌质量相同,但它们的体积肯定不同,因为不同物质密度不同,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不同;即使铜牌体积与纯铜制成的体积相同,但它们的质量肯定不同,因为不同物质密度不同,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质量不同.
故选 D.
【点评】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除了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以外,也可以从颜色、透明度,以及能否燃烧,硬度等物理性质的差异来区别物质.
6.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
A.放大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推理法.
【分析】(1)根据“一个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离透镜30厘米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可求出焦距的取值范围.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①U>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2f>U>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U<f 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结合焦距的取值范围,即可确定当物体离透镜15厘米时,所成的像的性质.
【解答】解:
(1)当物距为30cm时,在凸透镜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2f>30cm>f,所以30cm>f>15cm.
(2)在物距为15cm时,根据30cm>f>15cm,所以物距小于焦距,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在透镜的这一侧将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C.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能根据“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求出焦距的取值范围是本题的关键.[来源:学科网ZXXK]
7.秋游时,小王所在班级照集体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要想得到全班同学清晰满意的画面,摄影师应( )
A.使照相机向前移,并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B.使照相机向后移,并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C.使照相机向前移,并增加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D.使照相机向后移,并增加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解答】解: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说明所照的像大了,应该让像变小一些,则摄影师要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增大物距,同时应减小像距才可以在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即使照相机向后移,并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8.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9.在清澈的水池边的人看到池底变浅了,在图中能正确描述光的传播路径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①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解答】解:透过水池中的水看池底,是池底反射的光斜射到水面时,发生折射远离法线后进入眼睛,而我们逆着光的方向看见的池底的虚像,所以看上去比实际位置浅;图A、C中光的传播方向错误,图B光线没有发生折射,故只有D图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键;有时可以利用折射时光路可逆帮助解题,属于基础题.
10.在下图中所指的四个力中,不是弹力的是( )
A.
弹簧对手的拉力 B.
跳板对人的支持力
C.
弓对手的拉力 D.
磁铁对小铁吸引力
【考点】弹力.
【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判断一个力是不是弹力,主要是看这个力是不是由于发生弹性形变时要恢复原状而产生的力.
【解答】解:A、手轻拉弹簧,弹簧伸长些,弹簧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
B、人压跳板,使跳板变弯一些,跳板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
C、运动员拉开弓,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
D、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不是弹力.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弹力概念的理解.
11.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1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25℃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1)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
(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
【解答】解: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
B、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正确.
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12.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用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正是应用此原理;
当物体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正是应用此原理;
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正是应用此原理.
【解答】解:A、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B正确;
C、幻灯机是利用当物体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
D、老花镜是凸透镜,因此可以利用老花镜代替放大镜,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二、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12分)
13.如图是物理教材中的两幅插图,甲图表示小铁球受磁铁的情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乙图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专题】简答题.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
(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甲图中小铁球在受到磁铁的吸引作用下,改变了小球的运动方向,即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图乙中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同时自己坐的船受到了另一只船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所以自己坐的船会向后退,表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相互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图的能力,能从图中得出小球的运动方向在改变,自己坐的船是向后退的.
14.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 60°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桃花,是由于光射到桃花上时,发生了 漫反射 的缘故.
【考点】光的反射.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1)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过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其次要搞清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那说明这个物体反射的光线能向四面八方传播.这说明在这个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的原因
【解答】解:(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是60°.
(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桃花,是因为光在桃花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故答案为:60°;漫反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关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和漫反射,需要明白光在物体表面上之所以发生了漫反射,是因为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其中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5.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在如图甲、乙的示意图中,属近视眼的是 甲 ,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 丁 .(选填“丙”或“丁”)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正常人眼的晶状体的焦距调节功能很强,所以物体的像总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其焦距变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属于近视眼的是甲图;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即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丁.
故答案为:甲,丁.
【点评】本题主要让学生了解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方法.
三、作图题(共1小题,满分6分)
16.(1)请在图甲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在图乙中有两个成直角的镜面,请完成图中的光路图(画出反射光线、法线).
(3)如图丙所示,小球A沿斜面滚下,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G.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重力示意图;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1)在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次反射,完成光路图.
(3)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这种表示方法叫力的示意图,重力的作用点画在小球的几何中心,方向是竖直向下.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来源:学科网]
(2)过入射点垂直反射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光线到达下面的反射面再次进行反射,而且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法线要用虚线,如下图:
(3)找出小球的重心,画一竖直向下的线段,标出箭头,如图所示:
【点评】(1)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光线经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一定与入射光线平行,称为角反射器,自行车尾灯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起到警示的作用.
(3)该题主要考查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属于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注意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四、实验题(共3小题,满分32分)
1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刻度尺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像 .
(3)若实验过程中另一探究小组的小明同学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3)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解答】解:(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3)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故答案为:(1)刻度尺;位置;(2)不能;虚像;(3)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18.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仪器如图所示,其中(1)仪器的名称是 光具座 .
(1)实验开始前先调节 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 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
(2)从图中可以观察到,物距的关系应满足: u>2f 时,所成像为倒立缩小的 实 像(填“实”或“虚”.)
(3)为了得到放大的实像,如果透镜不动,蜡烛向 右 移动,光屏同时向 右 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更加成功,实验时必须将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以及烛焰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外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且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解答】解:由图知,(1)为光具座.
(1)根据实验的要求,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以及烛焰的中心必须放在同一高度上,此时成像才会在光屏中心,
(2)如图所示,此时物距大于像距,且能在屏上成像,那物距肯定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才越大,为了得到放大的实像,如果透镜不动,蜡烛向右,光屏也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光具座;(1)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u>2f;实;(3)右;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19.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小明收集了该井所产石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常温下石油为粘稠的液态)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 零刻度线 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8.1g.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油样品的总质量为 81.8 g.
(3)将烧杯中的石油全部倒入量筒中,示数如图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 46 ml.
(4)根据他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 0.95 g/cm3.
(5)按照小明设计的方案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 大 .
【考点】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图析法;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平衡螺母都向指针所在位置的反方向调节;
(2)天平的读数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求出石油的质量;
(3)在进行量筒的读数时,注意量筒的分度值,视线与液面的凹底相平;
(4)根据公式ρ=计算出石油的密度;
(5)根据测量体积、质量的误差分析密度的误差.
【解答】解:(1)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应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2)由图甲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天平的读数为50g+20g+10g+1.8g=81.8g;石油的质量m=81.8g﹣38.1g=43.7g;
(3)由图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所以量筒的读数为46ml=46cm3;
(4)石油的密度ρ===0.95g/cm3;
(5)将烧杯内的石油倒入量筒中时,烧杯中有残留,所以测量的石油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所测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1)零刻度线;左;(2)81.8;(3)46;(4)0.95;(5)大.
【点评】此题以测量石油的密度例,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及读数,同时考查了有关密度的计算及误差的分析.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2分)
20.质量为0.25kg的木块,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一个人所受的重力为450N,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千克?(g取10N/Kg)
【考点】重力的计算.
【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知道木块的质量,根据公式G=mg求出其重力;知道人受到的重力,根据公式G=mg求出人的质量.
【解答】解:
(1)∵m木=0.25kg,
∴木块的重力:G木=m木g=0.25kg×10N/kg=2.5N;
(2)∵G,人=450N,G=mg,
∴人的质量:m人===45kg.
答:
木块的重力为2.5N;人的质量为45kg.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重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21.一个玻璃瓶的质量是200g,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是700g.这个玻璃瓶的容积是多少ml?若用它装植物油,能装多少千克?(植物油的密度是0.9×103kg/m3)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1)求出瓶子装满水时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水的体积即为瓶子的容积;
(2)该瓶中装满植物油时,植物油的体积和瓶子的容积相等,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植物油的质量.
【解答】解:
(1)瓶子装满水水的质量:m水=700g﹣200g=500g,
由ρ=可得瓶子的容积:
V瓶=V水===500cm3=500ml,
(2)该瓶中装满植物油,植物油的体积:
V油=V瓶=500cm3,
由ρ=可得植物油的质量:
m油=ρ油V油=0.9g/cm3×500cm3=450g=0.45kg.
答:这个玻璃瓶的容积是500ml;若用它装植物油,能装0.45千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和密度计算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瓶子的容积就是盛满水后水的体积,也是盛满植物油后植物油的体积.
物理八年级上浙江省衢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浙江省衢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江西省南昌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江西省南昌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