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展开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物体所含 叫做物体的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
2.周末小明和爸爸来到友兰湿地公园玩,他们坐上脚踏船在河中徜徉,小明用力蹬螺旋桨脚踏板,小船的运动速度变快,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在这个过程中,小船的质量 (选填“变大”或“不变”).
3.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琴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 控制噪声.
4.如图所示,电视屏幕上正播放出一幅美丽的彩虹图象,彩虹是光的 现象形成的,屏幕上呈现出来的多彩画面,是由 (选填“红黄蓝”或“红绿蓝”)三基色光混合而成的.
5.小明站在平面镜前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叹由于长期没有注意健康用眼,早早就戴上了近视眼镜,她戴的眼镜对光起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小明在镜中能成像,是因为光从他身上向镜面后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6.如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 的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 侧.
7.神州十一号返回舱下降到离地面只有一米时,”舱底的反推发动机点火,向下喷出高温高压的燃气,返回舱下降的速度进一步降低”,这个现象说明了 .返回舱落地后把地面砸了个坑,这说明力能使物体的 .
8.把一物体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如图所示,稳定后测力计的示数为 N,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g.(g=10N/kg)
9.铅笔和圆珠笔是好朋友,都爱在纸上“玩”,不同的是,铅笔在纸上“滑”,圆珠笔在纸上“滚”. (选填“铅笔”或“圆珠笔”)与纸面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把它们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 (选填“受”或“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10.重力是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假如失去了重力,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请写出一个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现象: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
A.18nm B.18mm C.18cm D.18dm
1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
1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B.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14.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超声波清洗机 D.真空罩中的闹钟
15.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折射成像的有①③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16.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束来引导掘进机
B.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
C.空游泳池中注水后,看起来变浅了
D.海市蜃楼
17.一瓶矿泉水被小华喝了一半,则剩下部分水的密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8.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给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
B.汽车轮胎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
C.缝衣针的表面做得很光滑
D.为了移动重物,在它下面垫上圆柱形钢管
19.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照相机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上移动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20.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了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5~7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21.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22.请你画出图中乒乓球此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4分)
23.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如图甲小明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接着她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得出 的结论.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 .
24.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的玻璃板做实验;同时选用两节相同的干电池,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 关系.
(2)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的电池B,直到看上去电池B与电池A的像 .
(3)将光屏放在电池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4)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的像的大小将 .
25.某中学环保小组在唐河边取适量河水样品,分别进行了河水密度的测量:
(1)小明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天平放在 台上,把游码移到 线处,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直至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河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 g,然后再将烧杯中的河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河水的密度为 g/cm3.
③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河水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如图丁所示)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
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
③把河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 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和河水的总质量为m3;
④则河水的密度表达式ρ= (纯净水的密度用ρ0表示);
⑤小亮测算河水的体积使用了下列三种物理方法中的
A.控制变量法 B.等量代替法 C.类比法.
26.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选用以下能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形状相同的木块和铁块、表面平整的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等.小明做的部分实验如表所示(实验时,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序号
实验方法
图示
1
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2
把铁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铁块,使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3
木块在下,铁块在上叠放在一起后放到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
小明发现,三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不相同,即F1≠F2≠F3,且F1<F3.
(1)比较1、3两次实验,由F1<F3得出的结论是 ;
(2)比较1、2两次实验,根据F1≠F2,小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小明得出这个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
(3)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把摩擦力的大小转换为 .为了保证转换的正确性,实验中采取的措施是 .
(4)小明想:木块表面粗糙还是铁块表面粗糙?请你利用现有器材增加一次实验,解决小明的问题.写出实验方法和结论:方法 ;结论 .
五、综合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
27.小明暑假到三门峡旅游,给酷爱书法艺术的爷爷买了一个澄砚台,如图所示,他听说澄砚台是用黄河泥陶制成的,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砚盖的质量为88.8g,再把砚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29.6g,求:
(1)这个砚盖的体积是多少?
(2)请你帮小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若测得整个澄泥砚的质量是318g,则该澄泥砚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4)小明发现在操作过程无误、测量方法正确,所用测量器材完好的情况下,测得澄泥砚所用材料的密度总是偏大,你认为的原因是 .
28.大明开车在某段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进入某超声测速区域,如图1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370m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波信号,2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则:
(1)以汽车为参照物,测速仪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该测速仪 (选填“能”或“不能”)探测“天宫二号”在太空中的运行速度.
(2)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km/h?
(3)汽车以此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为多少km?
(4)若大明乘车行至某隧道前,看到路边有如图2所示信息,据此可知,根据交通规则,车(车长可忽略)通过隧道的时间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2016-2017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物体所含 物质的多少 叫做物体的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千克(kg) .
【考点】22:质量及其特性.
【分析】本题弄清质量的定义、单位,明确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就能轻松解题.
【解答】解: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故答案为:物质的多少;千克(kg).
2.周末小明和爸爸来到友兰湿地公园玩,他们坐上脚踏船在河中徜徉,小明用力蹬螺旋桨脚踏板,小船的运动速度变快,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大小 有关,在这个过程中,小船的质量 不变 (选填“变大”或“不变”).
【考点】6G:力的三要素;22:质量及其特性.
【分析】①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②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解:小明用力蹬螺旋桨脚踏板,小明用的力变大,小船的运动速度变快,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在这个过程中,小船的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大小;不变.
3.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振动 产生的.琴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控制噪声.
【考点】91:声音的产生;9L: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①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②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人耳处、传播过程中和在声源处进行减弱.
【解答】解: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优美的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小明为减小噪声关上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传播过程中.
4.如图所示,电视屏幕上正播放出一幅美丽的彩虹图象,彩虹是光的 色散 现象形成的,屏幕上呈现出来的多彩画面,是由 红绿蓝 (选填“红黄蓝”或“红绿蓝”)三基色光混合而成的.
【考点】AP:光的色散;AQ: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分析】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是按照三原色的不同比例合成各种色光.
【解答】解: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色彩是有光的三原色按不同的比例合成的.
故答案为:色散;红绿蓝.
5.小明站在平面镜前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叹由于长期没有注意健康用眼,早早就戴上了近视眼镜,她戴的眼镜对光起 发散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小明在镜中能成像,是因为光从他身上向镜面后发生了 镜面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A9:镜面反射.
【分析】(1)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平面镜表面光滑,可使反射光线射向集中的方向,属于镜面反射.
【解答】解:近视眼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为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小明能在镜中能成像,是因为光从他身上向镜面后发生了镜面反射,光线射向比较集中的方向.
故答案为:发散;镜面.
6.如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 放大 的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 右 侧.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如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其构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即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相当于将铅笔放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故能看到铅笔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即当铅笔大于该“凸透镜”的1倍焦距后,即成倒立的像(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处于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你会看到笔尖指向会改变,即指向右侧.
故答案为:放大;右.
7.神州十一号返回舱下降到离地面只有一米时,”舱底的反推发动机点火,向下喷出高温高压的燃气,返回舱下降的速度进一步降低”,这个现象说明了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或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返回舱落地后把地面砸了个坑,这说明力能使物体的 形状改变 .
【考点】6I:力作用的相互性;6F: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必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反作用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
【解答】解:
(1)返回舱内发动机向下喷气,对空气施加向下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会对返回舱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加而减速下降.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落地形成的大坑,发生了形变,是由于受到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或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形状改变.
8.把一物体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如图所示,稳定后测力计的示数为 1.6 N,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160 g.(g=10N/kg)
【考点】7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78:重力的计算.
【分析】(1)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
(2)在得出物体的重力后,再利用公式G=mg,可以求出物体的质量.
【解答】解:
读数可知,弹簧测力计将1N分成了5份,其分度值就是0.2N,故其示数为1N+0.2N×3=1.6N;
根据G=mg得,m===0.16kg=160g.
故答案为:1.6,160.
9.铅笔和圆珠笔是好朋友,都爱在纸上“玩”,不同的是,铅笔在纸上“滑”,圆珠笔在纸上“滚”. 铅笔 (选填“铅笔”或“圆珠笔”)与纸面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把它们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 不受 (选填“受”或“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考点】7H:摩擦力的种类.
【分析】根据摩擦力的种类和物体与接触面的关系对摩擦力进行分类.
【解答】解:因为铅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发生相对滑动,因此笔尖与纸面的摩擦是滑动摩擦;而圆珠笔在纸上写字时,是利用圆珠在纸上滚动,因此圆珠笔在纸上写字时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把它们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故不受摩擦.
故答案为:铅笔;不受.
10.重力是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假如失去了重力,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请写出一个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现象: 人就会漂浮在空中 .
【考点】76:重力.
【分析】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正是因为有了重力,我们才可以在地上走、在床上睡,正是因为有了重力,月球才会以一定的距离围绕地球转动,如果没了重力,那么原来一些现象就会乱了套.
【解答】解:据课本知识可知,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人能在地面上行走,是因为人受到重力的作用,如果地球上没有了重力,则人就会漂浮在空中;
水往低处流,是因为水受到重力的作用,如果地球上没有了重力,则水就不会向低处流了,而是漂浮在空中;
地球周围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裹着地球,这是由于大气受到地球重力的缘故,如果地球上没有了重力,则空气就会逃离地球,地面附近没有人类和动物赖以生存的大气层了.
故答案为:地球;人就会漂浮在空中.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
A.18nm B.18mm C.18cm D.18dm
【考点】63:长度的估测.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1.8dm=180mm=1.8×108nm左右.
故选C.
1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
【考点】64:长度的测量.
【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解答】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5cm.
故选:C.
1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B.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考点】9F:响度.
【分析】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
【解答】解:体育老师发出指令声音后,由于近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所以听得清楚些;而远处的同学听得的声音响度小,所以听的不清楚;
故选B.
14.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超声波清洗机 D.真空罩中的闹钟
【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①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
②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③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
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不符合题意;
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
D、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5.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折射成像的有①③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考点】A6:光的反射;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根据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
(1)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2)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来分析此题.
【解答】解:①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原理,因此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
②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③用放大镜看物体,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
④看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综上所述,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属于虚像的是②③;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故只有选项C正确.
故选C.
16.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束来引导掘进机
B.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
C.空游泳池中注水后,看起来变浅了
D.海市蜃楼
【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
A、开凿隧道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
B、平静的水面能形成岸上景物清晰的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B错误;
C、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故C错误;
D、海市蜃楼是由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17.一瓶矿泉水被小华喝了一半,则剩下部分水的密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考点】28: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解答】解: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余下半瓶,含有的物质变少了,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但仍是水,所以密度不变.
故选C.
18.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给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
B.汽车轮胎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
C.缝衣针的表面做得很光滑
D.为了移动重物,在它下面垫上圆柱形钢管
【考点】7I: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解答】解:A、给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
B、汽车轮胎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
C、缝衣针的表面做得很光滑,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C不合题意;
D、为了移动重物,在它下面垫上圆柱形钢管,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9.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照相机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上移动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
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同时掌握漫反射的概念.知道要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个物体,需要发生漫发射.
【解答】解:A、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
B、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根据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可知,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故B错误
C、因为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越向上移动,故C正确.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故D错误.
故选AC.
20.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了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5~7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1)求平均速度时,要用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相对应的时间,根据v=求出;据此对AB选项做出判断;
(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直线.据此对CD选项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在0﹣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2m,小车的平均速度 v===0.4m/s,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在0﹣7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6m,小车的平均速度 v′==≈0.86m/s,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在2s﹣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0m,小车是静止的,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在5s﹣7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AD.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21.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考点】AH: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平分,连接AA′、BB′,作AA′、BB′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22.请你画出图中乒乓球此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考点】6H:力的示意图.
【分析】画力的示意图,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看物体受几个力,要先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按照画图的要求画出各个力.
【解答】解:
小球在图示位置时,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所受的重力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沿绳向上.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4分)
23.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如图甲小明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接着她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在纸板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得出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的结论.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 光路是可逆的 .
【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1)实验中,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已经不在纸板上了,而此时左右2个纸板也不在同一个平面了,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路是可逆的.
24.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较薄 的玻璃板做实验;同时选用两节相同的干电池,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 大小 关系.
(2)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的电池B,直到看上去电池B与电池A的像 完全重合 .
(3)将光屏放在电池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 像.
(4)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的像的大小将 不变 .
【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掌握等效替代法,为了探究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用了两根完全相同的干电池.
(2)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的电池B,直到看上去电池B与电池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较薄玻璃板.
实验中选取两支相同的电池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的电池B,直到看上去电池B与电池A的像完全重合,这时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3)因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光屏放在电池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根据平面镜中成像特点可知,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故答案为:(1)较薄;大小;(2)完全重合;(3)不能;虚;(4)不变.
25.某中学环保小组在唐河边取适量河水样品,分别进行了河水密度的测量:
(1)小明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天平放在 水平 台上,把游码移到 零刻度 线处,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右”或“左”)调,直至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河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 69.6 g,然后再将烧杯中的河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河水的密度为 1.1 g/cm3.
③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河水密度比真实值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如图丁所示)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
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
③把河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 标记A 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和河水的总质量为m3;
④则河水的密度表达式ρ= ρ0 (纯净水的密度用ρ0表示);
⑤小亮测算河水的体积使用了下列三种物理方法中的 B
A.控制变量法 B.等量代替法 C.类比法.
【考点】2F:液体密度的测量.
【分析】(1)①使用前的调节: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②将天平右盘中所有砝码的质量与游码所对应的示数相加即为待测物体的质量,读出图乙中河水的体积,而后据密度的公式计算即可;
③据该过程中,烧杯中的水不能全部倒出,判断出测量体积的情况,进而分析测量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即可;
(2)据题意可知,此题是通过计算水的体积而得出河水的体积,即用到了转换法,即将河水的体积转换为水的体积;
【解答】解:(1)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②在甲图中,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此时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m=50g+10g+5g+4.6g=69.6g;
故河水的质量为:69.6g﹣30g=39.6g;
河水的体积V=36cm3,
河水的密度:ρ===1.1g/cm3;
③小明用这种方法测量时,河水的质量是准确的,但是测量河水的体积时,由于烧杯中的水不能全部倒出,所以测得河水的体积偏小,根据ρ=可知,测得密度偏大;
(2)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此题是通过计算纯净水的体积而得出河水的体积,步骤为:
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
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
故纯净水的质量是:m=m1﹣m2;
则纯净水的体积是:V==;
③把河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标记A处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m3;
则此时河水的质量是:m′=m3﹣m2,
④则河水的密度表达式:ρ===ρ0;
⑤此方法中,将河水的体积转换为水的体积,即用到了等量代替法,故选B.
故答案为:
(1)①水平;零刻度;右;②69.6;1.1;③偏大;(2)③标记A;④ρ0;⑤B.
26.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选用以下能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形状相同的木块和铁块、表面平整的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等.小明做的部分实验如表所示(实验时,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序号
实验方法
图示
1
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2
把铁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铁块,使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3
木块在下,铁块在上叠放在一起后放到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
小明发现,三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不相同,即F1≠F2≠F3,且F1<F3.
(1)比较1、3两次实验,由F1<F3得出的结论是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
(2)比较1、2两次实验,根据F1≠F2,小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小明得出这个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
(3)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把摩擦力的大小转换为 拉力大小 .为了保证转换的正确性,实验中采取的措施是 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
(4)小明想:木块表面粗糙还是铁块表面粗糙?请你利用现有器材增加一次实验,解决小明的问题.写出实验方法和结论:方法 将铁块叠放在木块之下,重复步骤3的实验,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比较F3和F4的大小 ;结论 若F3>F4,则说明木块的表面粗糙,若F3<F4,则说明铁块的表面粗糙. .
【考点】7L: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分析】本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面上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
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大小,观察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观察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据此结合实验过程做出解答.
【解答】解:(1)比较1、3两次实验可以看出,接触面相同,压力不同,最终拉力F1<F3,可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比较1、2两次实验可以看出,两次的压力不同,接触面也不同,因此根据F1≠F2,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这一结论是不可靠的.原因是他没有控制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3)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把摩擦力的大小转换为拉力大小.为了保证转换的正确性,实验中应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使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4)在步骤3的基础上,可将铁块叠放在木块之下,重复步骤3的实验,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比较F3和F4的大小;
若F3>F4,则说明木块的表面粗糙,若F3<F4,则说明铁块的表面粗糙.
故答案为:(1)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没有控制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3)拉力大小;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4)将铁块叠放在木块之下,重复步骤3的实验,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比较F3和F4的大小.
若F3>F4,则说明木块的表面粗糙,若F3<F4,则说明铁块的表面粗糙.
五、综合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
27.小明暑假到三门峡旅游,给酷爱书法艺术的爷爷买了一个澄砚台,如图所示,他听说澄砚台是用黄河泥陶制成的,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砚盖的质量为88.8g,再把砚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29.6g,求:
(1)这个砚盖的体积是多少?
(2)请你帮小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若测得整个澄泥砚的质量是318g,则该澄泥砚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4)小明发现在操作过程无误、测量方法正确,所用测量器材完好的情况下,测得澄泥砚所用材料的密度总是偏大,你认为的原因是 砚盖吸水 .
【考点】2A:密度的计算.
【分析】(1)把砚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砚盖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得;
(2)知道砚盖的质量和体积,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砚盖的密度就是该材料的密度;
(3)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该澄泥砚所用的材料体积;
(4)砚盖浸入到水的过程中会吸水,从而造成溢出水的体积变小,得出砚盖的体积变小,由密度公式可以判断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关系.
【解答】解:
(1)由ρ=可得,砚盖的体积:
V1=V水===29.6 cm3;
(2)这种材料的密度:
ρ===3g/cm3;
(3)已知整个澄泥砚的质量m2=318g,则澄泥砚所用材料的体积:
V2===106cm3;
(4)由于砚盖浸入到水的过程中会吸水,从而造成溢出水的体积变小,测出砚盖的体积变小,由ρ=可知,砚盖质量测量准确时,体积偏小,测得澄泥砚所用材料的密度总是偏大.
答:(1)这个砚盖的体积是29.6 cm3;
(2)请你帮小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3g/cm3;
(3)若测得整个澄泥砚的质量是318g,则该澄泥砚所用材料的体积为106 cm3;
(4)砚盖吸水.
28.大明开车在某段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进入某超声测速区域,如图1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370m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波信号,2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则:
(1)以汽车为参照物,测速仪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该测速仪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探测“天宫二号”在太空中的运行速度.
(2)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km/h?
(3)汽车以此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为多少km?
(4)若大明乘车行至某隧道前,看到路边有如图2所示信息,据此可知,根据交通规则,车(车长可忽略)通过隧道的时间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此物体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变化,此物体是静止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根据题意知超声测速仪发出的信号后与汽车相遇的时间,超声波单趟的路程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即为发出超声波时到汽车的距离,根据v=得出等式即可求出汽车的速度;
(3)已知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可以得到通过的路程;
(4)由交通标志牌得到隧道的长度与限速,由速度变形公式求出车通过隧道的时间.
【解答】解:
(1)汽车行驶过程中,相对于测试仪的位置不断变化,以汽车为参照物,测试仪是运动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探测“天宫二号”在太空中的运行速度不能使用超声波测试仪;
(2)设汽车的速度为v,
由题意,超声测速仪发出的信号=1s后与汽车相遇,
由v=可得,
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路程与超声波的路程关系式为:
v×1s+340m/s×1s=370m,
解得:v=30m/s=108km/h;
(3)汽车以此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为
s=vt=108km/h×0.5h=54km;
(4)由交通标志牌可知,隧道长度s=4.2km,限速v=60km/h,
汽车通过隧道的时间t'===0.07h=4.2min.
答:(1)运动;不能;
(2)汽车的行驶速度是108km/h;
(3)汽车以此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为54km;
(4)通过隧道的时间至少需要4.2分钟.
2017年5月19日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升华 液化 凝华,【答案】热值 压缩体积,【答案】扩散 增大 热传递,【答案】电荷 吸引,【答案】并 220,【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1mm1,【答案】虚 5,【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a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a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