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人美版 (2019)主题二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设计背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新的面貌和新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接触教材后给我的感觉是内容和形式是循序渐进的,课题论述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深度,课题涉及内容广泛,美术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我认为教材的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是最重要、最基本、最实际的内容。设计好第一课有助于教学课题的延伸。第一课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平台。
一、课 时:1课时
二、课业类型:欣赏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四、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五、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六、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启发式、 分组合作
七、教学用具: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请学生填写《高中美术鉴赏学习信息表》,以此了解高中学生对美术知识和美术鉴赏知识认识的程度
2、提出了三个问题请学生回答:
⑴你现在怎样认识美术和美术鉴赏?
⑵你认为美术鉴赏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吗?
⑶你遇到过美术上的问题吗?
师导言:在接触新课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美术知识和美术鉴赏知识认识的程度,请同学们如实、认真地填写《高中美术鉴赏学习信息表》。
师生谈话:谈谈你走近美术馆或博物馆参观时的经历,交流三个问题:
⑴你现在怎样认识美术和美术鉴赏?
⑵你认为美术鉴赏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吗?
⑶你遇到过美术上的问题吗?
师小结:实际上,你们疑问的产生就已经涉及到美术的鉴赏问题,因为提问正是鉴赏的开始,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才能最终完成对美术作品的鉴赏,美术鉴赏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板书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课堂自学:
仔细阅读《导言》和《培养审美的眼睛》这一课的内容,列出心中的疑问也可以准备谈谈心中的想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导言》和《培养审美的眼睛》这一课的内容,列出心中的疑问也可以准备谈谈心中的想法。
三、课堂讲解、讨论
课堂教学主要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预习的前提下提出问题或见解,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解惑,学习的主角是学生。
问题准备:
在讨论过程中尽量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怎样培养审美或如何提高鉴赏能力?
2、什么是美术鉴赏?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4、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或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
5、对课文的某一句话或段落进行讨论。
解惑准备:
1、怎样培养审美或如何提高鉴赏能力?(导言第二段)
⑴增加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了解各门类美术的艺术特点及其不同流派的艺术语言。
⑵多鉴赏经典的美术作品。
2、什么是美术鉴赏?(P2-5)
⑴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
⑵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中国唐代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概念分析,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性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关系等。
①《捣练图》和《拾穗》两幅作品怎样更好的欣赏?
教师引导:首先,两幅作品内容主题相同,但绘画手法不同,一幅是中国画,一幅是油画。第二,作者所画的历史背景不同,要了解时代背景就涉及到历史知识和中西方文化。第三,如果要更好的欣赏还要了解艺术家本人的创作思想及他们和我们进行怎样交流。我们要问自己,画家要告诉我们什么?什么是让我最感动的内容?我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②《黄山日出》这幅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否相同?摄影的工具是否最重要的?
教师引导:
第一,摄影属于美术的范畴,摄影的意境和绘画的意境有共同的追求。
第二,摄影和绘画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摄影所受时间、空间、工具的限制比较大,比较多的反映现实社会。绘画相对来说限制较小,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形式可以更加自由。
第三,摄影工具非常重要,但作品的主题和反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她和绘画作品一样,最终是要和观众进行交流。
③美术鉴赏:即运用我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和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感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1、美术鉴赏的对象(即美术作品)
2、美术鉴赏的过程:(从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到体验、想象和评价
3、美术鉴赏的目的是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4、美术鉴赏的本质特征是综合的审美活动。
④解说“美术鉴赏”的词语解释:
“鉴”就是要鉴别、归类、分析和判断(再作具体说就是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方法,语言形式和内容等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
“赏”就是欣赏(略P4)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P5)
⑴简单介绍了美术的基本分类方法,这里只列出了一个简略的艺术分类。
①美术作品都是被归入“空间艺术”的角度来认识的。美术根据其门类可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和摄影等六大类。
②美术在形式语言上不同特征划分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
⑵在美术的六大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中,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内容等作更细致的划分。(祥见教参P1-2)
4、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 (P6)
结合法国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和法国马蒂斯《舞蹈》为例,以美术的三大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为基础,说明美术鉴赏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认识功能:就是 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等,甚至认识包括自己再内的整个世界。如《筛谷的妇女》、《舞蹈》为我们认识法国不同时代的审美状况提供了参照。
教育功能:指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和影响。
审美功能:就是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
师小结:人的这些能力是与人的知识和道德相关系的直觉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提高,才能达到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安阳,在世界上“诗意地栖居”。
四、课堂练习
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试着对个别作品进行分析。如:徐悲鸿的《奔马》、吴冠中的《根扎南国》
五、课后小结
学生自我评价:美术鉴赏是怎么回事,我懂了吗?
要求:课后以书面形式完成一篇小结性论文。论述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述,不应照搬书中内容,谈真实感受。
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其中按技法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版画(按材料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丝网版画;按技法分为镂版画、腐蚀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素描(其中也包括速写)
按工具分为钢笔素描、铅笔素描、碳笔素描、毛笔素描等;按题材分人物素描、风景素描、静物素描)、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连环画、年画、壁画、宣传画或招贴画、插图或装饰画等。
按内容和题材:人物画(包括人体画、肖像画、风俗画、宗教画、军事画、历史画等) 、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或山水画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绘画、意象绘画、抽象绘画。
雕塑:按题材和功能:人体雕塑、肖像雕塑、动物雕塑、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环境雕塑或公共雕塑、实用装饰雕塑等。
按空间:圆雕、浮雕。
按放置地点:室内雕塑、户外雕塑。
按工具材料: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包括钢铁雕塑、铜雕、不锈钢雕塑等)、根雕、冰雕、沙雕、雪雕、软雕塑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雕塑、意象雕塑、抽象雕塑、观念雕塑。
建筑
按功能:园林建筑、纪念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设计:按功能:实用美术、商业美术、特种工艺美术。
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等。
按形式语言: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构成设计。
书法:按形式语言:楷书、隶书、草书、篆书。
摄影:按内容:人物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静物摄影。
按形式语言:具象摄影、意象摄影、抽象摄影、观念摄影。
反思与研究:
①第一课的课堂教学比较成功,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提问比较多,以至于下课铃响后还未能讲完。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注意力集中,非常感兴趣,喜欢听老师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并颇感受益,这样的教学环境是教师喜欢的也是学生喜欢的。但这样的环境又说明一个问题,在上高中美术欣赏课之前,学生的艺术教育和欣赏教育是存在缺陷的,我从学生的表情中感觉到鉴赏课的很多观点学生们都是第一次听而感到惊奇,就如同老师为他们推开了一扇窗。
②从高中美术鉴赏学习信息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美术和美术鉴赏绝大多数没有明确的认知或清楚的认识。但全部都认为对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提到了可以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质,培养审美能力,但又都不能具体说明。每一个学生都遇到过美术上的问题,其中最多的问题是怎样鉴赏一幅作品及自己怎样才能画的满意,这些情况说明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明白学习美术的必要性,但缺乏学习的机会或重视不够,同时,对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缺乏足够的认识。孤立的看待美术现象、美术作品、美术行为,这种现象的结果就增加了美术的神秘感,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
③从学生讨论的作业情况看,学生对美术在文化知识领域的作用缺少应有的认识,这种情况说明各学科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学科本位的形式较多,跨学科的联系相对薄弱。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联系现实生活,各学科兼顾。
④在鉴赏课的讲述中我也认识到,单纯就美术问题的讨论终将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只有联系现实社会,涉及不同学科知识,才能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中学生有较强的思考能力,我们的任务应该是教会他们怎样思考、怎样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美术鉴赏的最终目的也是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人美版 (2019)美术鉴赏主题二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人美版 (2019)美术鉴赏主题二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公开课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美术人美版 (2019)美术鉴赏主题二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人美版 (2019)美术鉴赏主题二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优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美术鉴赏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美术人美版 (2019)美术鉴赏主题一 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人美版 (2019)美术鉴赏主题一 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