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B卷
展开第十四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
B卷 真题滚动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年浙江省1月高考真题)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下表为2019年中部四个省发展状况部分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指标
河南
湖北
江西
山西
人口(万人)
9640
5927
4666
3729
人均GDP(万元/人)
5.6
7.7
5.3
4.6
三次产业结构
8.5:43.5:48.0
8.3:41.7:50.0
8.3:44.2:47.5
4.8:43.8:51.4
1.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
①资金密集型②技术密集型③劳动密集型④资源密集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关于中部四个省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西省经济水平高 B.湖北省第二产业产值高
C.山西省农业基础好 D.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
(2020年全国Ⅲ卷高考真题)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创新技术 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 D.降低成本
4.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5.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
(2020年山东省高考真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不断调整,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上汽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的汽车集团之一。1994~2016年,上汽集团的扩张经历了“本地多样化—初步的市外扩张—以市外扩张为主”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第二、三阶段向江苏等地扩张(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上汽集团“本地多样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研发水平 B.满足生产需要 C.带动当地就业 D.提高生产效率
7.依据上汽集团的扩张历程判断,图中K、N、P、V分别代表( )
A.研发、总部、制造、销售 B.销售、总部、制造、研发
C.总部、研发、销售、制造 D.研发、总部、销售、制造
(2020年天津市高考真题)20世纪80年,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会W市进行生产经营。近年来,这些企业又陆续迁回M镇,劳动力也随之迁移流动。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如图所示。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该镇企业和劳动力回流原因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
B.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
C.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一波回流
D.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被动回流
9.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后又迁回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A.技术和环保 B.交通和劳动力
C.市场和政策 D.动力和原材料
(2020年海南省高考真题)下图示意陕西省安康市区域,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限制和禁止开发面积超过90%。过去,有的区县因为缺乏集中连片、适宜发展工业的土地,只能劈山造城、填河造地。为此,安康在市城内进行统筹,在允许开发、土地平坦的区县建立经济园区,供发展空间受限的区县开发和经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安康统筹发展经济园区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的流动 B.促使行政区划更加合理
C.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D.减少区县之间的无序竞争
11.有利于该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县改区,提升区域城镇化水平 B.共建共管,协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C.调整行政区划,合并相关区县 D.增大发展空间受限区县的收益比例
(2020年浙江省1月高考真题)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工程I、Ⅱ分别是( )
A.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13.工程I、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轻大气污染②缓解能源短缺③减轻水土流失④缓解洪涝灾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9年海南省高考真题)2015年,我国某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2015年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 500家,其中民营中小企业超过7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的有利条件是( )
A.基础设施好 B.人工成本低
C.本地市场大 D.获取信息快
15.我国在非洲投资的民营中小企业较多,主要是因为其( )
A.工人素质高 B.融资能力强
C.适应能力强 D.研发能力强
16.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需要( )
A.打造自主品牌 B.快速更新产品
C.增强售后服务 D.符合国际标准
(2019年天津市高考真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城调水工程---红旗渠(如下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17.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2016全国1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19.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20.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2016全国二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1.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技术水平高 B.市场规模大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22.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2016浙江卷)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同时部分行业产能过过剩严重。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十三五”规划中产业发展方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3.该区域降低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的主要原因是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劳动力短缺 ③矿产资源枯竭 ④经济效益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4.该区域按“十三五”規划发展,可以
①缓解就业压力 ②有利于科技文化发展 ③优化产业结构 ④加快高耗能产业转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7天津)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下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25.据上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26.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成本 C.技术水平 D.距市场远近
(2021福建卷)科隆自贸区和新太平洋自贸区(下图)对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状况,1948年,巴拿马建立科隆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从各国进口商品再批发到拉美地区)。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隆自贸区以运河航运为基础发展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2007年,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太平洋自贸区建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7.20世纪70年代后期,科隆自贸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的成本上升 B.地理位置优势弱化
C.制造业的比例增加 D.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28.与新太平洋自贸区相比,中国首选科隆自贸区作为中拉贸易投资平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产业结构 B.经济腹地 C.基础设施 D.地理位置
(2017浙江卷)下表为2014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29.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农业发展水平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工业发展规模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0.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
A.高新科技 B.交通状况 C.自然资源 D.人口规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021年广东省高考真题)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近年来,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下图示意2008年、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
(1)简述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两个年份之间的空间变化特征。
(2)分析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
(3)从产业协同的角度,提出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2020年浙江省1月高考真题)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
材料三: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
(1)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优势?
(2)分析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有利条件。
(2019浙江卷)3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
材料二:下表为1975~2014年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单位:km²)。
年份
1975
1985
1995
2002
2007
2014
水域面积
3950
3840
3840
4050
4189
4492
(1)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甲是_________,该主体工程工程的资源输出地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
(2)影响图中乙段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制约因素是_________。
(3)南昌作为所在省的中心地,其服务范围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省内其他城市,便利的交通有利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的集散,促进南昌成为区域商业中心。
(4)说出21世纪以来鄱阳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这种变化对湿地生态功能的有利影响。
(2020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图一为“黄石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 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掘业产值明显下降。图二为“2008~2017年黄石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三为“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1)简述当前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2)说明目前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4)要实现黄石市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第十四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
B卷 真题滚动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D
C
A
B
A
B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A
B
C
A
A
D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D
B
A
B
D
A
D
A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年浙江省1月高考真题)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下表为2019年中部四个省发展状况部分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指标
河南
湖北
江西
山西
人口(万人)
9640
5927
4666
3729
人均GDP(万元/人)
5.6
7.7
5.3
4.6
三次产业结构
8.5:43.5:48.0
8.3:41.7:50.0
8.3:44.2:47.5
4.8:43.8:51.4
1.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
①资金密集型②技术密集型③劳动密集型④资源密集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在区域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部地区是产业转入地,主要是承接相对落后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③④正确。故选D。
2.关于中部四个省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西省经济水平高 B.湖北省第二产业产值高
C.山西省农业基础好 D.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差异。湖北省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均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好,A错误。通过人口总数和人均GDP,可计算得到GDP总量,再将GDP总量乘以第二产业比重,即可得第二产业产值,四省中河南第二产业产值最高,B错误。山西省第一产业比重低,但无法获知农业基础好差,C错误。河南省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丰富,D正确。故选D。
(2020年全国Ⅲ卷高考真题)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创新技术 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 D.降低成本
【答案】D
【解析】部分零部件生产涉及核心技术,产品价值高;组装厂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利润低于零部件生产厂家,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组装厂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应该是看重乙国劳动力价格低,同时土地价格低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D正确。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厂在乙国不可能达到创新技术的目的,A错误。拓展市场是次要目的,主要是市场是甲国,B错误。据图分析,生产过程只是布局调整,规模扩大没有体现,C错误。故选D。
4.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答案】C
【解析】该企业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若远距离运输会导致运费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会增加,达不到产业转移的目的,因此此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可以降低运输费用,C正确。消费习惯影响的是汽车成品销售,对生产环节布局影响不大,A错误。据以上分析,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经济差距较大,若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企业布局应该是全部环节都在邻国,B错误。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乙国劳动力价格低,研发成本乙国小,D错误。故选C。
5.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
【答案】A
【解析】原来汽车组装后直接销售到甲国,汽车可以出口;该产业布局调整后汽车在乙国加工组装再销售到甲国,导致甲国从乙国进口量增加,甲国不在出口汽车,甲国变为汽车消费市场,汽车销售量减少、汽车生产量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0年山东省高考真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不断调整,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上汽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的汽车集团之一。1994~2016年,上汽集团的扩张经历了“本地多样化—初步的市外扩张—以市外扩张为主”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第二、三阶段向江苏等地扩张(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上汽集团“本地多样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研发水平 B.满足生产需要 C.带动当地就业 D.提高生产效率
【答案】B
【解析】汽车生产需要的零部件繁多,协作企业多,据材料可知,第一阶段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这样可以满足汽车生产的需要,因此,“本地多样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生产的需要,B正确。发展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并不能提高研发水平,提高研发水平依靠的是技术,A错误。对于企业来说,带动当地就业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发展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并不能提高生产效率,D错误。故选B。
7.依据上汽集团的扩张历程判断,图中K、N、P、V分别代表( )
A.研发、总部、制造、销售 B.销售、总部、制造、研发
C.总部、研发、销售、制造 D.研发、总部、销售、制造
【答案】A
【解析】产业的转移扩张首先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制造环节,读图可知,在第二阶段,首先向江苏转移的是P环节,因此,可以判断P环节为制造环节,CD错误。读图可知,在第三阶段,V环节也向江苏转移,应该为汽车在江苏制造之后,再在江苏进行销售,因此V环节为销售环节,B错误,A正确。故选A。
(2020年天津市高考真题)20世纪80年,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会W市进行生产经营。近年来,这些企业又陆续迁回M镇,劳动力也随之迁移流动。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如图所示。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该镇企业和劳动力回流原因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
B.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
C.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一波回流
D.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被动回流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W市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吸引企业、劳动力迁入,属于被动回流,A错误。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到了劳动力主动回流,B正确。M镇第二波回流有政策吸引,第一波回流没有政策吸引,C错误。第二波回流增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生产条件,更多劳动力是主动回流,D错误。故选B。
9.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后又迁回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A.技术和环保 B.交通和劳动力
C.市场和政策 D.动力和原材料
【答案】C
【解析】服装企业一般属于劳动力指向型企业,但从M镇前往W市市看重W市的市场条件,期间伴随劳动力进入W市;随着经济发展,W市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上W市产业转移、M镇的政策吸引,导致服装企业转出,因此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市场和政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0年海南省高考真题)下图示意陕西省安康市区域,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限制和禁止开发面积超过90%。过去,有的区县因为缺乏集中连片、适宜发展工业的土地,只能劈山造城、填河造地。为此,安康在市城内进行统筹,在允许开发、土地平坦的区县建立经济园区,供发展空间受限的区县开发和经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安康统筹发展经济园区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的流动 B.促使行政区划更加合理
C.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D.减少区县之间的无序竞争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限制和禁止开发面积超过90%,但又在允许开发、土地平坦的区县建立经济园区。所以安康统筹发展经济园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C正确;“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的流动”以及“减少区县之间的无序竞争”均不是主要目的,AD错;与促使行政区划更加合理无关,B错。故选C。
11.有利于该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县改区,提升区域城镇化水平 B.共建共管,协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C.调整行政区划,合并相关区县 D.增大发展空间受限区县的收益比例
【答案】B
【解析】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促使人口向城市转移,不是简单的通过“县改区”即可实现,A错;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充足且劳动力成本较低,可共建共管,协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B正确;根据材料“劈山造城、填河造地”以及“在允许开发、土地平坦的区县建立经济园区”等信息可知,该区域多山地,平地较少,且大部分区域限制和禁止开发,所以即便调整行政区划,合并相关区县,但适宜开发的土地并不会发生变化,对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较小,C错;增大发展空间受限区县的收益比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园区所在县区的收益,且这种收益比例的调整并不是促进该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D错。故选B。
(2020年浙江省1月高考真题)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工程I、Ⅱ分别是( )
A.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答案】D
【解析】工程I、Ⅱ的目的地是上海,南水北调的目的地是华北地区,A、B、C错误。据工程I走向可知其是西气东输工程,工程Ⅱ是西电东送工程,D正确。故选D。
13.工程I、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轻大气污染②缓解能源短缺③减轻水土流失④缓解洪涝灾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改善上海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减轻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大气污染,①正确。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增加上海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短缺问题,②正确。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不严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不能减轻水土流失,③错误。长江洪灾主要在中游河段,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对缓解洪涝灾情作用不大,④错误。A正确。故选A。
(2019年海南省高考真题)2015年,我国某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2015年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 500家,其中民营中小企业超过7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的有利条件是( )
A.基础设施好 B.人工成本低
C.本地市场大 D.获取信息快
【答案】B
【解析】卢旺达位于非洲,这里的基础设施在全球而言,属于相对较差的,故A错误。非洲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低,工资水平低,吸引成衣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故B正确。“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说明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国家,本地市场小,所以市场因素不是在此建厂的主要因素,故C错误。非洲地区信息业不发达,获取信息较慢,故D错误。故选B。
15.我国在非洲投资的民营中小企业较多,主要是因为其( )
A.工人素质高 B.融资能力强
C.适应能力强 D.研发能力强
【答案】C
【解析】非洲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企业在此发展,主要是因为这里人工成本低,这样低成本的人工,素质是不高的,故A错误。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较弱,研发能力弱,在非洲这样的落后地区发展制造业,也无法提高其融资能力和研发能力,故 B D错误。中小企业规模小,容易调整生产方向,组织生产,适应性比较强,C正确,故选C。
16.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需要( )
A.打造自主品牌 B.快速更新产品
C.增强售后服务 D.符合国际标准
【答案】A
【解析】品牌是企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之一。站在市场的角度看,品牌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从产品的角度看,生产的技术、工艺和质量决定和产生产品的价值,而品牌则可以使产品产生更大的附加值。品牌有时代表的不仅仅是企业的信誉,背后还隐含着国家、民族、社会甚至是政府的信誉,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就需要打造出自主品牌,从而占领国内外市场,故A正确。 快速更新产品、增强售后服务、符合国际标准是这些走出去的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变强的最主要内容,故BCD错误。故选A。
(2019年天津市高考真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城调水工程---红旗渠(如下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17.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答案】A
【解析】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干渠水流量因此会变缓,输水流量变少。这样的设计操作,会减弱流水下蚀作用,减轻干渠下的区堤受到渠水冲刷,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护区堤,A对;坡度设计得很小,会造成干渠水流量较缓,减少输水渠的输水流量,B错;流速较缓的输水渠会增加泥沙沉积,C错;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并无直接联系,D错。故本题选择A。
(2016全国1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答案】D
【解析】注意抓住时间,20世纪80年,结合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注意不要错选“市场广阔”,虽然材料中提到“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但是材料中是“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这是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结果,获得了广阔的市场,不是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在20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政策优势明显,国家政策倾斜使得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原材料并不充足,20世纪80年代,劳动力素质也不高。
19.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这说明原来佛山陶瓷产业区变成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即佛山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原材料和市场需求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企业竞争加剧不是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
20.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答案】C
【解析】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悠久,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业基础好是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相比佛山市,景德镇在资金和交通方面没有优势,劳动力成本低是景德镇相对佛山一个优势,但不是主要优势,因为还有比景德镇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所以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陶瓷产业基础好。
(2016全国二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1.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技术水平高 B.市场规模大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答案】B
【解析】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对家电需求量较大,市场规模大,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多是为了接近消费市场,故B项正确;家电组装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故A、C项错误;基础设施水平与该类企业的布局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B。
22.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答案】B
【解析】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渐升高,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转移,我国家电产业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故B项正确。故选B。
(2016浙江卷)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同时部分行业产能过过剩严重。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十三五”规划中产业发展方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3.该区域降低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的主要原因是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劳动力短缺 ③矿产资源枯竭 ④经济效益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该区域降低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主要原因是这些行业属于重工业,环境污染严重,①对。我国劳动力充足,②错。目前这些行业矿产资源没有枯竭,③错。属于传统工业,经济效益低,④对。D对,A、B、C错。
24.该区域按“十三五”規划发展,可以
①缓解就业压力 ②有利于科技文化发展 ③优化产业结构 ④加快高耗能产业转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该区域按“十三五”規划发展,重点发展电子、装备、文化产业,需要劳动力素质提高,数量减少,可能增加就业压力,①错。要求劳动力素质高,有利于科技文化发展,②对。减少重工业比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③对。是减少高耗能产业,降低产能,不是转出,④错。B对,A、C、D错。
(2017天津)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下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25.据上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答案】A
【解析】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读图分析可知,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但年平均工资却较高,说明应是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结果,A正确;福建位于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服装产品出口,这是其产业份额增长快的原因,福建原有的工业基础并不雄厚,B错误;苏浙为经济发达地区,其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是因为这里原有工业基础雄厚,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高,C错误;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地,因此其产业份额历年较低不可能是原料短缺所致,D错误。故选A。
26.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成本 C.技术水平 D.距市场远近
【答案】B
【解析】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上升;而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故选B。
(2021福建卷)科隆自贸区和新太平洋自贸区(下图)对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状况,1948年,巴拿马建立科隆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从各国进口商品再批发到拉美地区)。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隆自贸区以运河航运为基础发展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2007年,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太平洋自贸区建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7.20世纪70年代后期,科隆自贸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的成本上升 B.地理位置优势弱化
C.制造业的比例增加 D.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科隆自贸区是发展转口贸易,从各国进口商品再批发到拉美地区。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抢占了市场份额。D项正确。
28.与新太平洋自贸区相比,中国首选科隆自贸区作为中拉贸易投资平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产业结构 B.经济腹地 C.基础设施 D.地理位置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两个自贸区产业结构不同,中国产品可以通过科隆自贸区发往美国以及大西洋、加勒比地区,也可以在科隆自贸区投资办厂,建立零部件加工组装基地,就可以规避欧盟、美国、巴西等国的原产地规则,A项正确。
(2017浙江卷)下表为2014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29.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农业发展水平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工业发展规模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人均GDP和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值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人均GDP和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值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故D正确。农业所占比重小,农业发展水平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辽宁高,比广西低,故B错误。上海城市化水平很高,但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最小,工业发展规模也不是主要因素。故C错误。
30.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
A.高新科技 B.交通状况 C.自然资源 D.人口规模
【答案】A
【解析】上海现在已经处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就需要解决不协调的人地关系,经济上侧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传统工业对环境的污染。故A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021年广东省高考真题)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近年来,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下图示意2008年、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
(1)简述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两个年份之间的空间变化特征。
(2)分析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
(3)从产业协同的角度,提出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1)2008-2017年,嘉-昆-太地区先进零部件制造业范围扩大;热点区域西移,从嘉定区转移到昆山市。一些地区有冷点区域变为次冷点区域,次冷点区域部分变为次热点区域。
(2)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高校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汽车研发人才多;研发资金充足;与苏州市形成战略合作,有政策支持;“长三角人口密集,汽车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3)三地需将各优势互补发展,嘉定区应发挥其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昆、太两市发挥土地、劳动力、政策优势;嘉定区立足汽车研发,昆、太两地应该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构建汽车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向高端制造业发展,提升竞争力;加强一区两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三地运输效率。
【解析】本大题以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2008-2017年,嘉昆-太地区的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范围和规模扩大,冷点区域减少;热点区域分布往西移动,从嘉定区转移到昆山市。一些地区有冷点区域变为次冷点区域,次冷点区域部分变为次热点区域。
(2)该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区位条件可以从产业基础、人才、科技、资金、政策和市场等方面回答。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上海市高校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汽车研发人才多;经济发达,投入资金雄厚;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署战略协定,汽车产业的发展有政策支持;“长三角”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汽车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3)从产业协同的角度,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可以从发挥各地优势、打造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提升竞争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等方面回答。三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嘉定区经济发达,应发挥其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昆、太两市相对土地丰富,劳动力较廉价,又有政策支持,可以发挥土地、劳动力、政策优势;嘉定区利用技术和人才优势立足汽车研发,昆、太两地则利用劳动力优势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从而构建汽车产业链;优劣互补,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为实现长远发展,应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向高端制造业发展,提升竞争力;为更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应加强一区两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三地运输效率。
(2020年浙江省1月高考真题)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
材料三: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
(1)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优势?
(2)分析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毗邻长三角;产业基础良好;交通条件优越;环境容量大。
(2)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开发空间广;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
【解析】(1)据图分析,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经济带地理位置更加临近,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水陆运输更便利;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受长三角辐射带动,经济发展快,产业基础比环鄱阳湖城市群好;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
(2)皖江城市带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长三角较低,土地面积广,城市开发空间广;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将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外迁,皖江城市带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有政策支持。
(2019浙江卷)3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
材料二:下表为1975~2014年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单位:km²)。
年份
1975
1985
1995
2002
2007
2014
水域面积
3950
3840
3840
4050
4189
4492
(1)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甲是_________,该主体工程工程的资源输出地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
(2)影响图中乙段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制约因素是_________。
(3)南昌作为所在省的中心地,其服务范围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省内其他城市,便利的交通有利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的集散,促进南昌成为区域商业中心。
(4)说出21世纪以来鄱阳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这种变化对湿地生态功能的有利影响。
【答案】(1)西气东输 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
(2)社会经济 地形
(3)大于 人流 商品(物资)
(4)原因:退田(耕)还湖。
【解析】(1)甲线为南北走向,且经过南昌,据此推测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该主体工程的资源输出地为新疆,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交通建设的主导因素,乙段高铁需穿越武夷山,地形是该段高铁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3)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广,南昌等级高于省内其他城市,因此其服务范围大于其他城市。市场和交通是开展商业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便利的交通有利于人口和物资的集散,从而促进南昌成为区域商业中心。
(4)从表中数据可知,21世纪鄱阳湖面积有增大的趋势,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湖。湿地具有调蓄径流、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功能,湿地面积增大促使其蓄洪能力增强、维持生物多样性能力提高、净化水中污染物能力增强。
(2020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图一为“黄石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 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掘业产值明显下降。图二为“2008~2017年黄石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三为“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1)简述当前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2)说明目前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4)要实现黄石市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2)产业基础好;临江水运便利;政策扶持;距中心城市武汉近;劳动力丰富。
(3)轻型化(提高轻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科技化(积极发展高新技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
(4)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污染;推进城市化进程。
【解析】(1)注意关键词“当前”,根据2017年黄石市三次产业结构统计数据可知,首先,当前黄石市以第二产业为主,结合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可知,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重工业的工业产值远高于轻工业的工业产值);其次,当前黄石市第一、第三产业占比低,且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2)该题可从地理位置、交通、劳动力,工业基础等角度回答。首先,黄石市距中心城市武汉较近,可获得一定的技术支持;其次,黄石市靠近长江,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再次,作为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其劳动力丰富;最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08年黄石市被定为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城市,工业的转型发展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并且,黄石市被称为“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其产业基础条件较好。
(3)根据2008~20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可知,其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占比很小,可提高轻工业比重,同时,可加强传统优势工业的技术改造;其工业生产总值虽有增加,但近年来工业产值增速并不快,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
(4)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吸引劳动力向城镇迁移,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枯竭型城市,环境污染一般较为严重,可加快生态恢复,治理环境污染等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B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B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城市B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城市B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模块检测卷区域发展A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模块检测卷区域发展A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