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第八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课件(共85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第八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课件(共85张)
人教版必修上册 单元学习任务——第八单元 第 八 单 元单元学习目标 1.《静女》 这是一首古老的爱情诗。开篇先以男子之口,引出一位娴静而美丽的女子。接着叙述她原本与男子约定相会,却“爱而不见”,令男子独自徘徊,这样的逆转,表现了爱情萌发时的甜蜜和欢乐。接下来说静女赠送的形管很美丽、讨人喜爱,后面又退一步说并非形管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的。如此反复借彤管“表白”,其实都是抒发对静女的爱,真实且有情趣。诵读这首诗,思考“彤管”这类美好事物在诗中的象征作用,感受反复、逆转的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涉江采芙蓉》 东汉中后期,游宦、游学之风盛行,大批士子远离故乡。作为文人五言诗滥觞的《古诗十九首》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诗中充满了羈旅怀乡的思绪。这首诗的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要送给“同心”的人,但他思念的人还在“旧乡”,长路漫漫,欲赠不能,只能让忧伤陪伴自己终老。全诗字里行间流露着溧泊他乡和分隔两地的无奈。诵读这首诗,体会其“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的特色。 3.《虞美人》 李煜的这首词,将俘囚生活的幽怨、月夜听风的无眠、物是人非的无奈、愁怀难解的悲凉,以及对往日帝王生活的怀想,编织在一起,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寄寓其中。词人通过具体的物象,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千古流传,引发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感叹,诵读时要细加品味。 4.《鹊桥仙》 这首词借鹊桥相会的传说,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词人不认为织女和牛郎聚少离多值得哀怨,因为他们短暂的相会,远胜世人无数次的相聚,时空阻隔反而酿就了他们相会的甜蜜。词人还说,只要彼此情意长久,即使不能朝夕相守,也无须黯然神伤。诵读这首词,体会词人命意的高妙,理解他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第八单元 教材内容梳理人教版必修上册8.2.1《静女》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 3、共305篇。 4、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5、《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课文所选的两首诗作均出自“风”; “雅” 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颂” 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文学常识注意以下字音、齐读三遍:读一读1.爱:通 假 字(在书上标出)2.见:通“现”,出现、看见。3.说:通“悦”,喜欢。4.女:通“汝” (rǔ): 你,代彤管。5.归荑(kuìtí) :6.匪:通“馈”,赠送。通“非”,不是。读一读静女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娴静,文雅。 爱:隐藏。其:形容词词头。 见:出现姝:美丽。 搔:挠。俟:等候。 踯躅:徘徊。城隅:城上的角楼。----翻译: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第一章:介绍男子等待女子的痴情、焦急情态。 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一个漂亮的姑娘约小伙子到城头约会,这两句很好地表现小伙子赴约时那种激动、幸福和不无得意的心情。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娈:美好。 贻:赠送。彤管:红色的管萧 有:形容词词头。 炜:鲜明有光。说:Yuè,喜爱。 怿:喜爱。女:通“汝”,你,指”彤管”。----翻译: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第二章:写约会的场面,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赠,表明男子对女子的美丽喜爱。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也是双关语,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茅草。洵:确实。匪:通“非”。----翻译: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第三章;还是写约会情景:表明男子对女子诚挚的爱恋。----头两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称赞草实在是美得出奇,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最后两句小伙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并不是物本身有什么美,而是爱人及物(爱屋及乌)、托物抒情情人相约图(成功的细节描写)诗眼:怿静女情人相见图(比)情人送别图(比、顶真)物微而情意浓借物写情 全文翻译(齐读一下) 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 隅暗中约会等我城角地方 我如期等她不见声响 急得搔首弄发心儿彷徨 那个姑娘纯洁而漂亮 送我红管草携带着幽香 红管草发出闪闪光芒 我把它爱的象美人一样 牧场摘来嫩草也芳香 实在美丽并且另有花样 也并非小草特别漂亮 因美人所赠才不比寻常 1 说说你眼中的静女形象;2 说说你眼中的男子形象;议一议:3 本诗的主题(朱熹说《邶风·静女》是 “淫奔期会之诗” 。(即是说是不健康的,是不正当关系男女私会的诗歌。它是“思无邪”还是“淫奔期会之诗”?)美丽文雅聪明调皮 1静女形象:(娴静可爱、顽皮活泼、小鸟依人。) 2男子形象: 憨厚痴情(忠厚淳朴、文质彬彬。) 3表现了存在于青年男女之间的健康的爱情。反映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静女》表现了健康纯真的爱情,它虽然没有成年人的坚贞和厚重,没有中老年爱情历经沧桑之后的洗练与深沉,却以单纯、天真、无邪而永恒。明确:主题中心:由约会---表现主人公纯真而热 烈的感情。地点:城隅人物:静女和我 。特点:幽默、诙谐、活泼、浪漫是本诗的主旋律,奏出一曲动人的恋歌,反映出青年男女幽期秘约时的兴奋与喜悦!人教版必修上册8.2.2《涉江采芙蓉》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今日良宴会》、《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驱车上东门行》(“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如《西北有高楼》感叹知音难逢。《明月皎夜光》写朋友离我而去。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1、通过朗读,直接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感情。3、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净友、芰荷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且已成定说。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长满芳草。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涉江郊游采摘芙蓉兴奋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以乐景衬哀情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采了莲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 设问。“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人在远方心愿难遂失意回头望望远处的故乡,却又长路漫漫无边无际。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旧乡”“长路”。“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回望故乡长路漫漫这两句里“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了什么?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的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回望故乡长路漫漫感叹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天各一方忧伤难遣“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忧伤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怎样理解这种行为?“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 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给人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她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游子思念爱人 、家乡的思想感情。人教版必修上册8.2.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相关档案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君、词人 信仰:佛教 评价: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文学常识——虞美人这首词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创设了哪几幅生动形象的画面?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 ——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乐景写哀情)典型意象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含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怀念故乡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军直到夜郎西。 ——怀念亲友典型意象“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思考。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精神——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他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这个意象?“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雕栏:雕花的栏杆。玉砌:如玉的石阶。 这是李煜最熟悉的地方,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和许多美好的回忆。那富丽堂的宫殿,应该依然存在吧,所不同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他已从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只是”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感叹在前六句中,词眼是哪一个字?“只是朱颜改”的“改”。改变的只是朱颜吗?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物。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李煜是被宋太祖赐毒酒毒死,这首词中到底是哪些字眼,为他招来杀身之祸?何以见得? 这是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宗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一个“故国”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赏析手法思考: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朱颜:经历风吹雨打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何时了又东风 应犹在朱颜改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三组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实 小楼 “物是”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景 往事虚 故国 “人非” 雕栏玉砌 (人生无常) 朱颜 一江春水 情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把抽象的愁绪化成形象的东流水。 比 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思考:作者运用前面的三种艺术手法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为什么而愁?愁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请同学们自己来总结整首词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首词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人教版必修上册8.2.4《鹊桥仙》牛郎织女传说 牛郎因父母早逝与兄嫂共处,经常遭受虐待,后来兄弟分家,牛郎仅得一头老牛。此牛原是天上金牛星,因触犯天规被贬下凡。一日老牛开口告知牛郎,黄昏时将有七仙女于湖中沐浴,到时可趁机取走一套衣服,使衣服主人无法返回天庭。牛郎依计行事,果然取得织女为妻,后来育有一对儿女。王母娘娘得知织女私嫁凡夫,乃令天神将其押回。牛郎发现织女被缉,乃依老牛临终嘱咐,披上牛皮,用箩筐挑起儿女飞奔天庭追寻织女。 王母为阻绝两人相聚,乃以金簪向天一划,霎时化成波浪滚滚的天河,从此牛郎织女相隔天河,朝暮相望却不得相聚。后来玉帝感其至诚,乃特准他们在每年七月七日夜,以喜鹊搭成鹊桥在天河相会。七夕夜经常会下雨,称之为七夕雨,相传就是牛郎织女倾诉相思的泪水。这一美丽神话,引起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咏叹。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节简介《鹊桥仙》秦 观 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人。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因政治上属于旧党,多次遭爱打击,最后被贬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还途中。他长于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和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词作受苏轼影响,也受与歌女交往的生活经历影响,内容多写男女情爱,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凄迷幽婉,清丽曲雅,属婉约派。代表作有《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鹊桥仙 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品声韵之美感传说之美写作背景 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可能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 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对这女子的思念。 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但大部分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秦观的这首词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抒,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感传说之美词的上下两阕分别写什么?上阕:相会鹊桥下阕:鹊桥会别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点出了牛郎织女当时的情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纤云弄巧”表现织女织锦之精巧。拟人化手法,点出了那满天的瑰丽的云霞也颇通人性。“飞星传恨”,“传”,同样暗示了“星”的善解人意,说明连那穿梭太空的流星此时也在牛郎织女中间不断奔波,传递着缠绵情思,做起了信使的角色。它们也被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 银汉迢迢暗度 “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使牛郎织女的感情更显深沉。“暗度”点明渡河时间、情景,与题意“七夕”相对,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风玉露秋日的特定景物 金风玉露暗示节候,风字前加一金字,露字前加一玉字,显示景物的优美。 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是多么美好幸福的时刻!如此之夜,如此之景,映出多么高尚圣洁的爱情! 突出变换多姿,心灵手巧圣洁之至,恩爱之极化景物为情思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指相思之苦、离别之恨突出了相见之难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写相会时情景。 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 ,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 。“柔情似水”,“似水 ”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流露出相思惜别之情。 分别之后的相逢是那样的美好、朦胧而又短暂,让人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二句均用比喻,将抽像的“柔情”和“佳期”幻化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忍顾鹊桥归路 忍:实为不忍。 顾:看 看犹不忍,何况其他。 此二字写临别前的依恋怅惘突出即将分别的无奈、不舍,含无限辛酸之泪。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坚贞不渝地久天长永恒的爱虽形影不离但终有生离死别之日有尽期的爱胜却无数明人沈际飞评价说:“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 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化无形为有形以虚拟实,亦真亦幻,情长梦短千般不舍,万般凄楚真情长存,不在朝暮真爱永恒,天涯比邻化短暂为永恒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词人从哀婉伤感的氛围中走出,着眼于宇宙人生的永恒之爱。生命有限,但宇宙和真爱永远长存,只要灵魂相通,时空又怎能阻隔心灵的交融?虽然一年只相会一次,却能"胜却人间无数"。故分离,并不是一种不幸,恰是一种坚定,一种执著,一种超越于现实的天长地久,一种升腾于悲情的感天动地。
人教版必修上册 单元学习任务——第八单元 第 八 单 元单元学习目标 1.《静女》 这是一首古老的爱情诗。开篇先以男子之口,引出一位娴静而美丽的女子。接着叙述她原本与男子约定相会,却“爱而不见”,令男子独自徘徊,这样的逆转,表现了爱情萌发时的甜蜜和欢乐。接下来说静女赠送的形管很美丽、讨人喜爱,后面又退一步说并非形管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的。如此反复借彤管“表白”,其实都是抒发对静女的爱,真实且有情趣。诵读这首诗,思考“彤管”这类美好事物在诗中的象征作用,感受反复、逆转的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涉江采芙蓉》 东汉中后期,游宦、游学之风盛行,大批士子远离故乡。作为文人五言诗滥觞的《古诗十九首》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诗中充满了羈旅怀乡的思绪。这首诗的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要送给“同心”的人,但他思念的人还在“旧乡”,长路漫漫,欲赠不能,只能让忧伤陪伴自己终老。全诗字里行间流露着溧泊他乡和分隔两地的无奈。诵读这首诗,体会其“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的特色。 3.《虞美人》 李煜的这首词,将俘囚生活的幽怨、月夜听风的无眠、物是人非的无奈、愁怀难解的悲凉,以及对往日帝王生活的怀想,编织在一起,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寄寓其中。词人通过具体的物象,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千古流传,引发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感叹,诵读时要细加品味。 4.《鹊桥仙》 这首词借鹊桥相会的传说,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词人不认为织女和牛郎聚少离多值得哀怨,因为他们短暂的相会,远胜世人无数次的相聚,时空阻隔反而酿就了他们相会的甜蜜。词人还说,只要彼此情意长久,即使不能朝夕相守,也无须黯然神伤。诵读这首词,体会词人命意的高妙,理解他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第八单元 教材内容梳理人教版必修上册8.2.1《静女》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 3、共305篇。 4、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5、《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课文所选的两首诗作均出自“风”; “雅” 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颂” 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文学常识注意以下字音、齐读三遍:读一读1.爱:通 假 字(在书上标出)2.见:通“现”,出现、看见。3.说:通“悦”,喜欢。4.女:通“汝” (rǔ): 你,代彤管。5.归荑(kuìtí) :6.匪:通“馈”,赠送。通“非”,不是。读一读静女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娴静,文雅。 爱:隐藏。其:形容词词头。 见:出现姝:美丽。 搔:挠。俟:等候。 踯躅:徘徊。城隅:城上的角楼。----翻译: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第一章:介绍男子等待女子的痴情、焦急情态。 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一个漂亮的姑娘约小伙子到城头约会,这两句很好地表现小伙子赴约时那种激动、幸福和不无得意的心情。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娈:美好。 贻:赠送。彤管:红色的管萧 有:形容词词头。 炜:鲜明有光。说:Yuè,喜爱。 怿:喜爱。女:通“汝”,你,指”彤管”。----翻译: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第二章:写约会的场面,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赠,表明男子对女子的美丽喜爱。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也是双关语,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茅草。洵:确实。匪:通“非”。----翻译: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第三章;还是写约会情景:表明男子对女子诚挚的爱恋。----头两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称赞草实在是美得出奇,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最后两句小伙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并不是物本身有什么美,而是爱人及物(爱屋及乌)、托物抒情情人相约图(成功的细节描写)诗眼:怿静女情人相见图(比)情人送别图(比、顶真)物微而情意浓借物写情 全文翻译(齐读一下) 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 隅暗中约会等我城角地方 我如期等她不见声响 急得搔首弄发心儿彷徨 那个姑娘纯洁而漂亮 送我红管草携带着幽香 红管草发出闪闪光芒 我把它爱的象美人一样 牧场摘来嫩草也芳香 实在美丽并且另有花样 也并非小草特别漂亮 因美人所赠才不比寻常 1 说说你眼中的静女形象;2 说说你眼中的男子形象;议一议:3 本诗的主题(朱熹说《邶风·静女》是 “淫奔期会之诗” 。(即是说是不健康的,是不正当关系男女私会的诗歌。它是“思无邪”还是“淫奔期会之诗”?)美丽文雅聪明调皮 1静女形象:(娴静可爱、顽皮活泼、小鸟依人。) 2男子形象: 憨厚痴情(忠厚淳朴、文质彬彬。) 3表现了存在于青年男女之间的健康的爱情。反映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静女》表现了健康纯真的爱情,它虽然没有成年人的坚贞和厚重,没有中老年爱情历经沧桑之后的洗练与深沉,却以单纯、天真、无邪而永恒。明确:主题中心:由约会---表现主人公纯真而热 烈的感情。地点:城隅人物:静女和我 。特点:幽默、诙谐、活泼、浪漫是本诗的主旋律,奏出一曲动人的恋歌,反映出青年男女幽期秘约时的兴奋与喜悦!人教版必修上册8.2.2《涉江采芙蓉》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今日良宴会》、《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驱车上东门行》(“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如《西北有高楼》感叹知音难逢。《明月皎夜光》写朋友离我而去。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1、通过朗读,直接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感情。3、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净友、芰荷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且已成定说。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长满芳草。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涉江郊游采摘芙蓉兴奋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以乐景衬哀情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采了莲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 设问。“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人在远方心愿难遂失意回头望望远处的故乡,却又长路漫漫无边无际。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旧乡”“长路”。“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回望故乡长路漫漫这两句里“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了什么?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的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回望故乡长路漫漫感叹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天各一方忧伤难遣“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忧伤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怎样理解这种行为?“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 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给人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她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游子思念爱人 、家乡的思想感情。人教版必修上册8.2.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相关档案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君、词人 信仰:佛教 评价: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文学常识——虞美人这首词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创设了哪几幅生动形象的画面?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 ——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乐景写哀情)典型意象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含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怀念故乡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军直到夜郎西。 ——怀念亲友典型意象“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思考。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精神——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他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这个意象?“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雕栏:雕花的栏杆。玉砌:如玉的石阶。 这是李煜最熟悉的地方,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和许多美好的回忆。那富丽堂的宫殿,应该依然存在吧,所不同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他已从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只是”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感叹在前六句中,词眼是哪一个字?“只是朱颜改”的“改”。改变的只是朱颜吗?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物。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李煜是被宋太祖赐毒酒毒死,这首词中到底是哪些字眼,为他招来杀身之祸?何以见得? 这是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宗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一个“故国”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赏析手法思考: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朱颜:经历风吹雨打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何时了又东风 应犹在朱颜改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三组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实 小楼 “物是”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景 往事虚 故国 “人非” 雕栏玉砌 (人生无常) 朱颜 一江春水 情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把抽象的愁绪化成形象的东流水。 比 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思考:作者运用前面的三种艺术手法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为什么而愁?愁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请同学们自己来总结整首词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首词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人教版必修上册8.2.4《鹊桥仙》牛郎织女传说 牛郎因父母早逝与兄嫂共处,经常遭受虐待,后来兄弟分家,牛郎仅得一头老牛。此牛原是天上金牛星,因触犯天规被贬下凡。一日老牛开口告知牛郎,黄昏时将有七仙女于湖中沐浴,到时可趁机取走一套衣服,使衣服主人无法返回天庭。牛郎依计行事,果然取得织女为妻,后来育有一对儿女。王母娘娘得知织女私嫁凡夫,乃令天神将其押回。牛郎发现织女被缉,乃依老牛临终嘱咐,披上牛皮,用箩筐挑起儿女飞奔天庭追寻织女。 王母为阻绝两人相聚,乃以金簪向天一划,霎时化成波浪滚滚的天河,从此牛郎织女相隔天河,朝暮相望却不得相聚。后来玉帝感其至诚,乃特准他们在每年七月七日夜,以喜鹊搭成鹊桥在天河相会。七夕夜经常会下雨,称之为七夕雨,相传就是牛郎织女倾诉相思的泪水。这一美丽神话,引起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咏叹。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节简介《鹊桥仙》秦 观 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人。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因政治上属于旧党,多次遭爱打击,最后被贬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还途中。他长于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和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词作受苏轼影响,也受与歌女交往的生活经历影响,内容多写男女情爱,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凄迷幽婉,清丽曲雅,属婉约派。代表作有《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鹊桥仙 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品声韵之美感传说之美写作背景 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可能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 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对这女子的思念。 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但大部分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秦观的这首词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抒,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感传说之美词的上下两阕分别写什么?上阕:相会鹊桥下阕:鹊桥会别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点出了牛郎织女当时的情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纤云弄巧”表现织女织锦之精巧。拟人化手法,点出了那满天的瑰丽的云霞也颇通人性。“飞星传恨”,“传”,同样暗示了“星”的善解人意,说明连那穿梭太空的流星此时也在牛郎织女中间不断奔波,传递着缠绵情思,做起了信使的角色。它们也被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 银汉迢迢暗度 “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使牛郎织女的感情更显深沉。“暗度”点明渡河时间、情景,与题意“七夕”相对,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风玉露秋日的特定景物 金风玉露暗示节候,风字前加一金字,露字前加一玉字,显示景物的优美。 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是多么美好幸福的时刻!如此之夜,如此之景,映出多么高尚圣洁的爱情! 突出变换多姿,心灵手巧圣洁之至,恩爱之极化景物为情思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指相思之苦、离别之恨突出了相见之难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写相会时情景。 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 ,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 。“柔情似水”,“似水 ”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流露出相思惜别之情。 分别之后的相逢是那样的美好、朦胧而又短暂,让人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二句均用比喻,将抽像的“柔情”和“佳期”幻化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忍顾鹊桥归路 忍:实为不忍。 顾:看 看犹不忍,何况其他。 此二字写临别前的依恋怅惘突出即将分别的无奈、不舍,含无限辛酸之泪。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坚贞不渝地久天长永恒的爱虽形影不离但终有生离死别之日有尽期的爱胜却无数明人沈际飞评价说:“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 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化无形为有形以虚拟实,亦真亦幻,情长梦短千般不舍,万般凄楚真情长存,不在朝暮真爱永恒,天涯比邻化短暂为永恒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词人从哀婉伤感的氛围中走出,着眼于宇宙人生的永恒之爱。生命有限,但宇宙和真爱永远长存,只要灵魂相通,时空又怎能阻隔心灵的交融?虽然一年只相会一次,却能"胜却人间无数"。故分离,并不是一种不幸,恰是一种坚定,一种执著,一种超越于现实的天长地久,一种升腾于悲情的感天动地。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