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测试题
展开第5节 物质的转化
第4课时 物质的鉴别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某透明溶液中,一定不含Cu2+、Fe3+等有颜色的离子。( )
(2)只有发生化学反应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鉴别不同的物质。( )
(3)除杂的原则是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最好能将杂质转化成需要的物质。( )
(4)分离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盐时,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滤液得到溶于水的盐,洗涤、干燥滤渣得到不溶于水的盐。( )
(5)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Cl-存在。( )
(6)CO2通入到Ca(OH)2、CaCl2溶液中都能生成CaCO3沉淀。( )
[核心知识]
1.记住常见物质的颜色,如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等;记住化学反应的特殊现象,如有蓝色沉淀生成等;记住特殊的反应条件,如通电等。
2.知道检验、鉴别物质的基本原则。
1.2020·广州 下列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 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
B. 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氧化钙与水反应
D. 铝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2.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稀盐酸三种溶液,这种试剂可以是( )
A. 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无色酚酞试液 D.紫色石蕊试液
3.现有四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一次性鉴别出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 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氯化铁、硝酸钾、氯化钠
B.硫酸钾、氯化钡、浓盐酸
C.硫酸铜、浓盐酸、氯化钾
D.碳酸钾、氯化钾、硫酸钾
5.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K2SO4、KCl、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所示。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可能有KCl
②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没有Na2CO3
③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
④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6种情况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6.2020·绍兴 有一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需要对此物质的成分进行检测。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该气体为__________ (写化学式)。
(2)根据两同学的实验现象可推测此物质的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
7.2021·宁波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足量,实验过程及现象如所示。
(1)白色沉淀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这包白色固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组成的。
8.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小金模仿化工生产,用如所示装置来制取Na2S2O5。
已知:A中发生的反应为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B中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图中盛放焦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C中漏斗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若滴加浓硫酸过快,会出现什么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若忘记这一操作,新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Na2SO4杂质,请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一包不纯的K2CO3粉末,可能含有Na2CO3、BaSO4、CuCl2、KCl、KNO3、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分析含有的杂质,现进行如下实验:
(1)取样溶于烧杯中的水,无固体残留,得无色溶液。则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上述溶液适量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此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
(3)为确定Na2CO3是否存在,某同学称取13.8 g粉末溶于水,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生成19.7 g 沉淀,则原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______(填“是”或“否”)。
10.2020·台州 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 g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 g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 Na+、CO32-、SO42- B. Cu2+、CO32-、SO42-
C. Cl-、CO32-、SO42- D. Na+、Ba2+、Cl-
11.2021·西湖区模拟 如所示为用含SiO2杂质的BaCO3制备纳米碳酸钡的工艺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向BaCl2溶液加入KOH并通入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可分二步写)
(2)操作Ⅰ为洗涤、检验和烘干,检验是否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如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白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3)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核心·易错
(1)× 透明和有颜色是两个概念,溶液是透明的,也可以有颜色,比如硫酸铜溶液就是蓝色透明溶液。
(2)× 不一定要发生化学反应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鉴别物质,也可以利用物理性质来鉴别物质,比如根据物质是否溶于水、溶于水吸热或放热等现象来鉴别物质。
(3)√ (4)√ (5)×
(6)× CO2通入到Ca(OH)2溶液中能生成CaCO3沉淀,但CO2通入到CaCl2溶液中不能生成CaCO3沉淀。
能力提升拔尖练
1.B 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铁和水,现象是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无明显现象;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铝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铝,铝丝表面会附着一层银白色物质。
2.A 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现象;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中产生无色气体。
3.B 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稀盐酸中,溶液变红;加入氢氧化钡和碳酸钠溶液中都变蓝,无法区分。②稀硫酸加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加入碳酸钠溶液中会出现气泡;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③碳酸钾溶液加入稀盐酸中会出现气泡;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④氯化钡溶液加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只有两种现象,所以无法鉴别。
4.D A选项中三者之间不反应,但氯化铁溶于水呈黄色,故此选项错误;B选项中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溶液浑浊,故此选项错误;C选项中三者之间不反应,但CuSO4溶于水呈蓝色,故此选项错误;D选项中三者之间不反应,且都是无色透明溶液,故此选项正确。
5.B 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硫酸钾会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①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钾,故正确;②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一定没有碳酸钠,故正确;③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故错误;④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硫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钠、氯化钾、硫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氯化钾,氢氧化钡、硫酸钠,硫酸钾、碳酸钠、氯化钾,共6种情况。
6.(1)NH3
(2)硫酸钾、硝酸铵
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说明硫酸钾和氯化钡不能共同存在,因为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钾,因为硫酸钾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含有硝酸铵,因为氢氧化钡与硝酸铵反应生成硝酸钡、氨气和水。
7.(1)BaCO3+2HCl===BaCl2+H2O+CO2↑
(2)CaCO3
(3)BaCl2、Na2CO3
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酚酞遇碱变红。因白色固体加水得到白色沉淀A,白色沉淀A溶于盐酸,所以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无色滤液B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溶液D不能使酚酞变红,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所以(1)白色沉淀A与稀盐酸的反应是碳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2)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为CaCO3。(3)这包白色固体是由BaCl2、Na2CO3组成的。
8.(1)集气瓶
(2)防止NaOH溶液倒吸入B中
(3)生成SO2气体的速率过快,来不及与B中的Na2SO3进一步反应生成Na2S2O5
(4)Na2S2O5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Na2SO4
(1)图中盛放焦亚硫酸钠的仪器的名称为集气瓶。(2)根据反应会产生过量的SO2气体,SO2气体可溶于水,与NaOH反应,所以C中漏斗的作用是防止NaOH溶液倒吸入B中。(3)若滴加浓硫酸过快,则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较快,可能导致二氧化硫气体来不及与B中的亚硫酸钠进一步反应生成Na2S2O5。
9.(1)BaSO4 CuCl2 Ca(NO3)2
(2)KCl
(3)是
(1)取样溶于水,无固体残留,得无色溶液,氯化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硝酸钙和碳酸钾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共存,硫酸钡难溶于水,所以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钡、氯化铜、硝酸钙。(2)取上述溶液适量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的氯化银沉淀难溶于酸,则此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是氯化钾。
(3)假设13.8 g纯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有
K2CO3+BaCl2===BaCO3↓+2KCl
138 197
13.8 g x
=
x=19.7 g
假设13.8 g纯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y,则有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 197
13.8 g y
= y≈25.6 g
所以原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钠。
培优初探拓展练
10. A 含Cu2+的溶液是蓝色的,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无Cu2+;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 g白色沉淀,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 g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CO32-、SO42-,无Ba2+;固体中无Ba2+、Cu2+,则一定含有阳离子Na+;因为加入BaCl2溶液时引入了Cl-,所以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Cl-,因此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CO32-、SO42-。
11.(1)CO2+2KOH===K2CO3+H2O、K2CO3+BaCl2===BaCO3↓+2KCl
(2)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表明已经洗涤干净
(1)向BaCl2溶液加入KOH并通入CO2时,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2)操作Ⅰ为洗涤、检验和烘干,检验洗涤是否干净,即检验是否含有氯化钾,可选用硝酸银溶液,氯化钾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表明已经洗涤干净。
12.(1)引流
(2)碳酸钙、氢氧化镁 氢氧化钠、氯化钡
碳酸钡
(3)氯化镁
(1)过滤中玻璃棒起到引流的作用。(2)样品溶于水得到滤渣1.5 g,能够全部溶于稀盐酸,且产生0.44 g的二氧化碳,说明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没有硫酸钡。设产生0.44 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44 g
=
x=1 g
x=1 g<1.5 g,因此沉淀还有氢氧化镁,则滤渣a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滤液通入二氧化碳产生沉淀,说明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碳酸钡沉淀,因此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钡。(3)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可以知道滤渣a一定含有碳酸钙和硫酸钡沉淀,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镁沉淀,因此无法确定氯化镁的存在。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同步测试题,共11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节 电能第4课时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节 电能第4课时当堂检测题,共7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节 电能第3课时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节 电能第3课时课后练习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