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5.2.2 塑料
展开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章节自我强化训练5.2.2 塑料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使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因是不同的
B.蛋白质、油脂、纤维素等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保鲜膜按材质可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PVC的单体可由PE的单体与氯化氢加成制得
D.乙醇用作医用消毒剂时,无水乙醇消毒效果最好
2.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可以得到炭、氢气、甲烷、乙烯、丙烯、苯和甲苯。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废塑料的再利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装置乙的试管中可收集到芳香烃
B.装置丙中的试剂可吸收烯烃
C.最后收集的气体可作燃料
D.该实验是聚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的实验
3.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这三大合成材料,都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
B. 煤可以直接液化,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
C. 煤是以单质碳为主的复杂混合物,干馏时单质碳与混合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D. 聚乙烯塑料的主要成分聚乙烯是由乙烯通过聚合反应制得的
4.所有的废塑料——废餐盒、食品袋、编织袋、软包装盒等都可以回炼为燃油。1吨废塑料至少能回炼600千克汽油和柴油,所以有人称回收废塑料为开发“第二油田”。由废塑料变为汽油和柴油是( )
A. 由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B. 高分子化合物变为低碳烃
C. 高分子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D. 由高聚物变成其单体
5.目前利用废弃塑料的基本方法有
①加热熔融或粉碎后,直接用作生产新产品的材料;
②加热分裂成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又可循环再用于制造新的塑料;
③催化裂解可以制得柴油、煤油、汽油及可燃气体
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有(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③ D. 只有③
6.2009年3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出了一种无毒、阻气、透明、全降解塑料——二氧化碳聚合物。有关其生产和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塑料的生产和使用可减少温室效应
B. 该塑料的使用可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
C. 可以充分利用廉价的资源生产塑料
D. 该塑料可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包装和一次性餐具等方面
7.从2008年6月1日开始,各类市场中塑料包装袋要实行有偿使用,我市几个菜市场开始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袋,这种塑料袋对人体无害,主要原料是可降解母料和玉米粉,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袋的目的是( )
A. 减少土壤污染 B. 降低生产成本 C. 有利于食物保鲜 D. 节约粮食
8.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下列有关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A.大力开发丰富的煤炭资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B.回收废弃饮料包装纸,制作成公园内的休闲长椅
C.在西部和沿海地区兴建风力发电站,解决能源问题
D.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推广与发展电动、混合动力汽车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B.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即合成树脂
C.用木材等经化学加工制成的黏胶纤维属于合成纤维
D.聚乙烯性质稳定,不易降解,易造成“白色污染”
10.下列对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为恰当的是( )
A.将废弃物深埋处理
B.将废弃物焚烧处理
C.将废弃物倾倒在海洋中处理
D.将废弃物用化学方法加工成可利用的材料
11.下列有关塑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
B.塑料中常添加增塑剂、防老化剂等,以提高塑料的性能
C.塑料具有强度高、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D.有的塑料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有的塑料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偶然中发现米虫吃塑料,受此启发进行了系列实验,证实黄粉虫的肠道微生物可降解聚苯乙烯(PS),蜡虫可降解聚乙烯(PE)。聚苯乙烯在虫肠内降解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虫肠内微生物作用下,聚苯乙烯断裂碳碳双键
B.在虫肠内微生物作用下,聚苯乙烯直接降解为CO2分子
C.在虫肠内微生物作用下,聚苯乙烯发生降解,分子量降低
D.聚乙烯与聚苯乙烯是同系物,具有烯烃的性质
13.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普通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 B.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C.羊毛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不锈钢属于合金
14.欧盟正考虑在欧盟范围内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垃圾可直接露天焚烧
B.实施“禁塑令”有助于遏制白色污染
C.纤维素、油脂、蛋白质均属于有机高分子
D.聚丙烯结构式为:
15.“纳米材料”(1nm=10-9m)是指研究开发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对于所得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速通过此分散系时会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B.此分散系中“纳米材料”的粒子在做不停的、无序的运动
C.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纳米材料”的粒子可能向电极做定向运动
D.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得到该“纳米材料”
16.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塑战速决”,呼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下列关于塑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用于制造水杯、奶瓶等的聚乙烯可通过乙烯的加聚反应制得
B.用于制造玩具、泡沫塑料的聚苯乙烯的单体是苯乙烯
C.聚氯乙烯在建筑材料、人造革、食品包装膜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D.开发可降解塑料来替代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可减缓“白色污染”
17.中科院首创用CO2合成可降解聚二氧化碳塑料。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聚二氧化碳塑料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
B.聚二氧化碳塑料能在空气中燃烧
C.聚二氧化碳塑料与干冰的成分相同
D.聚二氧化碳塑料的使用会产生“白色污染”
18.生物降解塑料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消除废弃塑料对环境的污染。PHB塑料就属于这种塑料,其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PHB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HB是分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B.PHB的降解过程不需要氧气参加反应
C.合成PHB的单体是
D.PHB可以通过加聚反应制得
19.国家游泳中心(俗称“水立方”)采用了高分子膜材料“ETFE”,该材料是四氟乙烯(CF2=CF2)与乙烯(CH2=CH2)发生聚合反应得到的高分子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连接方式
B.合成“ETFE”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C.CF2=CF2和CH2=CH2均是平面形分子
D.CF2=CF2可由CH3CH3与F2两种物质直接反应制得
20.塑料制品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使用量最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大量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白色污染。当今白色污染问题已得到了人们应有的重视,一些科学家也成功地寻找到了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工业上利用石油裂解气生产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塑料废弃物的危害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①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植物生长 ②造成海难事件 ③破坏环境卫生 ④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全部
(3)某些废旧塑料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将废塑料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变成有用的物质,实验装置如图(加热装置略)。
加热某种废弃塑料得到的产物有氢气、甲烷、乙烯、丙烯、苯、甲苯、炭等。
①试管B收集到的产品为________和________,其一氯代物分别有几种?________。
②锥形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C中逸出的气体在工业上的两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以煤为原料制备一些化工产品的前景又被看好。下图是以煤为原料生产聚乙烯(PVC)和人造羊毛的合成线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___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结构简式:PVC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 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可发生碱性水解的物质有________种(不包括环状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玻璃钢可由酚醛树脂和玻璃纤维制成。
(1).酚醛树脂有苯酚和甲醛缩聚而成,反应有大量热放出,为防止温度过高,应向已有苯酚的反应釜中__________加入甲醛,且反应釜应装有__________装置。
(2).玻璃纤维由玻璃拉丝得到.普通玻璃是由石英砂、__________和石灰石(或长石)高温熔融而成,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玻璃钢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__________.玻璃钢具有__________等优异性能(写出亮点即可).
(4).下列处理废旧热固性酚醛塑料的做法合理的是( )
A.深埋
B.粉碎后用作树脂填料
C.用作燃料
D.用有机溶剂将其溶解,回收树脂.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乙烯使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被还原,A正确;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氯乙烯是由乙炔与氯化氢加成得到的,C错误;作医用消毒剂时,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消毒效果最好,体积分数更高或更低的乙醇溶液均达不到最好的消毒效果,D错误。
2.答案:D
解析:A.装置乙试管中收集到的液体物质是苯和甲苯,两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苯环,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与发生取代反应,A正确;B.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得到的不饱和烃乙烯、丙烯可以与发生加成反应,产生1,2-二溴乙烷和1,2-二溴丙烷,它们都是液体物质,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B正确;C.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可以得到碳、氢气、甲烷、乙烯、丙烯、苯和甲苯,气体物质有氢气、甲烷、乙烯、丙烯,液体物质有苯和甲苯,其中苯和甲苯经冷水降温恢复至常温下的液态留在小试管中;气体中乙烯、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变为液体,剩余气体为氢气、甲烷,燃烧产生,无污染,因此可作为清洁燃料使用,C正确;D.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只有一种H原子,其二氯代物只有1种,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
3.答案:C
解析:煤是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
4.答案:B
解析:汽油的主要成分为脂肪烃和环烃类,并含少量芳香烃和硫化物;柴油是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它的主要成分是含的链烷、环烷或芳烃,由此可判断汽油和柴油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废塑料——废餐盒、食品袋、编织袋、软包装盒等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废塑料回炼为主要成分为脂肪烃和环烃类的汽油和含的链烷、环烷或芳烃的柴油,高分子化合物变为低碳烃;塑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汽油的主要成分为烃,柴油的主要成分为的烃,不是高分子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汽油的主要成分为烃,柴油的主要成分为的烃,不是塑料的单体,如聚乙烯可作塑料食品盒,其单体为乙烯;故选B。
5.答案:B
解析:①加热熔融或粉碎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故①错误;②加热分裂成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又可循环再用于制造新的塑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②正确;③裂解是指只通过热能将一种样品(主要指高分子化合物)转变成另外几种物质(主要指低分子化合物)的化学过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③正确;故选B。
6.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聚合物的生产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减少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得到了非常有用的产品,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该塑料只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臭氧层破坏是由含氟物质的排放造成的;二氧化碳聚合物的生产原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来源非常广泛,如呼吸、燃料燃烧等,原料非常丰富且价格低廉;二氧化碳聚合物可降解,所以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等方面;故选B。
7.答案:A
解析:生物降解塑料既具有传统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可在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下,或通过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
8.答案:A
解析:开发煤炭资源,与低碳技术、高效节能技术不符,A选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A正确;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即合成树脂,B正确;用木材、草类等天然纤维经化学加工制成的黏胶纤维属于人造纤维,利用石油、天然气、煤等作原料制成单体,再经聚合反应制成的是合成纤维,C错误;聚乙烯性质稳定,不易降解,易造成“白色污染”,D正确。
10.答案:D
解析:A项,把废弃物深埋并不能消除污染,所以错误;B项,塑料废弃物焚烧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 所以错误;C项,将废弃物倾倒入海洋中会污染海水,所以错误;D项,目前根治塑料废弃物污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回收再利用,所以正确。
11.答案:D
解析:A项,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像聚乙烯、聚丙烯等的合成树脂,所以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可提高塑料的不同性能,所以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塑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大量的应用,所以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所有的塑料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所以错误,符合题意。
12.答案:C
解析:聚苯乙烯结构中已经不存在碳碳双键,无法断裂碳碳双键,A错误;根据图示可知,聚苯乙烯先降解为低分子中间产物,最后降解为CO2分子,B错误;聚苯乙烯是高分子,发生降解后,变为小分子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减小,C正确;聚乙烯与聚苯乙烯二者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关系,且二者中已经没有碳碳双键,不再具备烯烃的性质,D错误。答案选C。
解题指导:乙烯、苯乙烯都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聚乙烯与聚苯乙烯结构中已经没有碳碳双键,不再具有烯烃的性质。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D
解析:
A.当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中胶粒在光照时产生对光的散射作用形成的,称为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纳米材料”(1nm=10-9m)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所得分散系为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布朗运动不是胶体的特有性质,对于液体中各种不同的悬浮微粒,都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所以,在此分散系中“纳米材料”的粒子在做不停的、无序的运动,故B正确;
C.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所得分散系为胶体,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是由于它们具有很大的总表面积,有吸附力,吸附离子,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在分散剂里向阳极或阴极作定向移动,所以,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纳米材料”的粒子可能向电极做定向运动,故C正确;
D.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滤纸上的小孔直径小于100nm,胶体和溶液都能通过,只有浊液的微粒不能通过,分离提纯胶体应用半透膜,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得到该“纳米材料”,不正确,故D错误;故选D.
16.答案:C
解析: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为聚乙烯,聚乙烯无毒,可用于制造水杯、奶瓶等,故A项正确;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可生成聚苯乙烯,聚苯乙烯可用于制造玩具、泡沫塑料,故B项正确;聚氯乙烯塑料中的有些添加剂有毒,且聚氯乙烯受热时会产生有毒气体HCl,故不能用于食品包装膜,故C项错误;因为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难降解,易造成“白色污染”,所以开发可降解塑料可减缓“白色污染”,故D项正确。
17.答案:A
解析: CO2的结构式为O=C=O,含有双键,因此聚二氧化碳塑料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A项正确;CO2不能燃烧,可推知聚二氧化碳塑料也不能燃烧,故B项错误;聚二氧化碳塑料是混合物,与干冰的成分明显不同,故C项错误;“白色污染”主要是由聚苯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等难降解塑料造成的,故D项错误。
18.答案:C
解析:作为高分子化合物,它是混合物,无固定熔、沸点,A错误;由题意知其降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则需要氧气参加反,B错误;PHB应通过缩聚反应制得,D错误;
19.答案:D
解析:CH3CH3与F2光照条件下只发生取代反应,无法生成不饱和的有机物,D项错误;由nCH2=CH2+nCF2=CF2
可知A、B项正确;由乙烯的构型推知C项正确。
20.答案:(1)
(2)D (3)①苯;甲苯;1种、4种 ②溴水退色 ③作合成氨的原料;作燃料
解析: (1)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2)塑料结构稳定,不易分解,不透气,不透水,这些性质会造成题目所述的全部危害。
(3)①经冷水的冷却,试管B中可收集到常温下为液态的产物——苯和甲苯,其一氯代物分别为一种和四种。
②乙烯、丙烯等使C中溴水退色。
③C中逸出的气体为氢气和甲烷,可作为合成氨的原料或燃料。
21.答案:(1).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2). ;H2C=HC-CN。
(3).HC≡CH+CH3COOHH2C=CH-OOCCH3
(4).4;CH2=CHCOOCH3。
解析:
22.答案:(1).间歇性; 散热; (2).纯碱;Na2CO3+SiO2 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
(3).增强体;强度高、质量轻(或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
(4).BC
解析:(1).苯酚和甲醛发生缩聚反应,反应有大量热放出,为防止温度过高,应向已有苯酚的反应釜中间歇性的加入甲醛,并装有散热装置,故答案为:间歇性、散热;
(2).生产玻璃的原料:石灰石、石英砂、纯碱,反应原理为:Na2CO3+SiO2 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
(3). 玻璃钢是将玻璃纤维和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其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增强体,合成材料是基体,它的优点有: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等,故填:
增强体、强度高、质量轻(或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等),故答案为:增强体;强度高、质量轻(或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
(4).废旧合成材料的再生利用主要有三条途径:通过再生和改性,重新做成多种有用的材料和制品;采用热裂解或化学处理方法使其分解,用于制备多种化工原料;将废旧的聚合物作为燃料回收利用热能,塑料深埋很久不会腐烂,会造成白色污染,酚醛塑料不能溶于有机溶剂,故选bc.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4.1.2 单糖: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4.1.2 单糖,共12页。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3.4.5 油脂: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3.4.5 油脂,共15页。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4.1.4 多糖: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4.1.4 多糖,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