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3.1.2 溴乙烷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324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3.1.2 溴乙烷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324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3.1.2 溴乙烷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3249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3.1.2 溴乙烷
展开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章节自我强化训练
3.1.2 溴乙烷
1.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
A.加入氯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红棕色溴出现
B.滴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HNO3呈酸性,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HNO3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2.下列实验中,所有可能失败的是( )
①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加热后再加入AgNO3溶液
②为检验Fe(NO3)2样品是否变质,取少量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样品已变质
③用锌和稀硝酸反应制取氢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④实验室制备硝基苯,加入试剂的顺序为:先加入浓硝酸,再滴加苯,最后滴加浓硫酸
⑤用苯和溴水在FeBr3催化下可制得溴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 C.②③④ D.③⑤
3.为检验某溴代烃(R﹣Br)中的溴元素,进行如下操作:① 取少量该溴代烃②加入NaOH溶液③加热④冷却后……⑤加入溶液,第④ 步冷却后的操作是( )
A.加入稀酸化 B.加入稀酸化
C.加入稀盐酸酸化 D.不需要做其他操作
4.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
A.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
B.用浓盐酸来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C.溴苯中少量的乙醇可经过多次水洗、分液后除去
D.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可先加NaOH溶液,然后分液除去
5.某学生将氯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几分钟后,冷却,滴入溶液,最终未得到白色沉淀,其主要原因是( )
A.加热时间太短
B.不应冷却后再加入溶液
C.加入溶液前未用稀硝酸酸化
D.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存在
6.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在NaOH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 | 将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酸化,加入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 |
B | 检验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 | 将样品溶于稀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
C | 验证的氧化性强于 |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
D | 验证的溶解度小于 | 将溶液加入悬浊液中,振荡,可 |
A.A B.B C.C D.D
7.以下实验:
①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后再加入AgNO3溶液;
②实验室里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40℃制乙烯;
③用锌和稀硝酸反应制取氢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④在试管中加入2mL10%的CuSO4溶液,滴入2%的NaOH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来检验醛基;
⑤用苯和溴水在Fe催化下可制得溴苯。
其中可能失败的实验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③⑤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向溴乙烷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可检验溴元素
②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相同
③苯和溴水混合可制溴苯
④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鉴别苯和甲苯
A.只有①和④ B.只有②和③ C.只有①和③ D.①②③④
9.如图装置可用于溴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的生成物乙烯的检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消去反应
B.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可用溴水代替酸性KMnO4溶液
D.乙烯难溶于水,故此装置② 可以省去
10.某小组用图甲、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溴乙烷性质的探究。在图甲试管中加入5mL溴乙烷和10mL6mol·L-1 NaOH水溶液,振荡,水浴加热。将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图乙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图乙装置中分别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
B.图甲试管中物质充分反应后,可观察到液体出现分层
C.图乙中试管A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溴乙烷
D.若图乙中无试管A,可将B中试剂改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11.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利用图1所示装置检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B.利用图2所示装置配置银氨溶液
C.利用图3所示装置证明H2CO3酸性强于苯酚
D.利用图4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12.下列实验中,所有可能失败的是( )
①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加热后再加入AgNO3溶液
②为检验Fe(NO3)2样品是否变质,取少量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样品已变质
③用锌和稀硝酸反应制取氢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④实验室制备硝基苯,加入试剂的顺序为:先加入浓硝酸,再滴加苯,最后滴加浓硫酸
⑤用苯和溴水在FeBr3催化下可制得溴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 C.②③④ D.③⑤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往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可制得苯酚,并得到碳酸钠
B.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可制得溴苯
C.将卤代烃滴入AgNO3溶液中,根据生成沉淀颜色可以判断卤素原子种类
D.将光亮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变黑,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能恢复成原来的颜色
14.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存在的实验步骤、操作和顺序正确的是( )
①加入AgNO3溶液
②加入NaOH溶液
③加入适量HNO3
④加热煮沸一段时间
⑤冷却
A.②④⑤③① B.①②④ C.②④① D.②④⑤①
1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未出现银镜 | 蔗糖未水解 |
B | 卤代烃Y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后,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说明卤代烃Y中含有氯原子 |
C | 向浑浊的苯酚试液中加饱和Na2CO3溶液,试液变澄清且无气体产生 | 说明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 |
D |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出现浑浊 | 蛋白质发生了盐析 |
A.A B.B C.C D.D
16.下列实验装置图及实验用品均正确的是(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 )
|
|
|
|
A实验室用乙醇 制取乙烯 | B检验溴乙烷消去 反应产物 | C石油分馏 | D实验室制取硝基苯 |
|
|
|
|
A.A B.B C.C D.D
17.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苯、浓溴水、溴化铁混合制溴苯
②溴乙烷中加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
③用溴水除混在苯中的己烯,分液得到纯净的苯
④敞口久置的电石与饱和食盐水混合制乙炔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回答下面各题。
Ⅰ.某种苯的同系物0.1mol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将产生的高温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使浓硫酸增重9g,氢氧化钠溶液增重35.2g。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
Ⅱ.为了证明溴乙烷中存在溴原子,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① 将试管C中加入的试剂及相应的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
② 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Ⅲ.为实现以下各步转化,请在下列括号中填入适当试剂。
19.为测定某卤代烃的组成,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① 量取该卤代烃液体11.4mL,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热反应至液体不分层;② 冷却后用稀硝酸酸化,再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③ 过滤,洗涤沉淀2~3次;④ 将沉淀干燥后称重。
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②中加入过量硝酸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若②中生成的沉淀为淡黄色,则该卤代烃中的卤原子是______________。
(4)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37.6g,又测得卤代烃的密度为1.65g·mL-1,其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94倍。则该卤代烃分子中含有___个卤原子。
(5)写出该卤代烃可能的结构简式和名称:______________。
20.(1)某有机物的结构表示为,其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草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浓硝酸、浓硫酸和甲苯混合加热制备T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溴乙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烃A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为90.57%,在某温度下V L该烃的蒸气质量是相同状况下V L H2质量的53倍,则烃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若烃A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21.完成下列方程式
(1).乙醇催化氧化反应:__________;
(2).实验室制乙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3).苯酚钠溶液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4).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5).苯甲醛水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
22.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某同学依据溴乙烷的性质,用如图所示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略)验证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产物,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操作Ⅰ:在试管中加入5mL1mol·L-1 NaOH溶液和5mL溴乙烷,振荡。
实验操作Ⅱ:将试管如图固定后,水浴加热。
(1)用水浴加热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试管口安装一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到_______现象时,表明溴乙烷与NaOH溶液已完全反应。
(3)鉴定生成物中乙醇的结构,可用的波谱是______________。
(4)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在你设计的实验方案中,需要检验的是___________,检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说明所用的试剂、简单的实验操作及预测产生的实验现象)。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氯水与溴乙烷不反应,不能检验,A错误;
B.溴乙烷不能电离出Br-,与硝酸银不反应,不能鉴别,B错误;
C.加入NaOH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NaBr,然后加入稀HNO3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可检验,C正确;
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AgNO3溶液,Ag+会与OH-反应生成AgOH,AgOH不稳定分解生成黑色的Ag2O,观察不到现象,应先加稀硝酸酸化,D错误。
答案选C。
2.答案:A
解析:
3.答案:A
解析:检验溴代烃中溴元素,应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或碱性醇溶液条件下发生消去,冷却后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有浅黄色沉淀生成,所以操作顺序为④后面应该是加入稀硝酸酸化。故选:A。
4.答案:C
解析:
5.答案:C
解析:氯乙烷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先加入过量的稀硝酸中和未反应完的NaOH,然后再加入溶液,可以检验的存在。
6.答案:B
解析:A选项中,检验有机物中的溴元素时,先将溴元素转化为溴离自,再用硝酸酸化溶液,再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溴离子,如果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就说明含有溴元素,否则没有溴元素。B选项中,加入稀硫酸后,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而干扰实验,所以不能实现实验目的。C选项中,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说明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I- +Br2 =2Br-+I2,溴是氧化剂、碘是氧化产物,所以溴的氧化性大于碘.所以能实现实验目的。D选项中,溶解度大的物质能向溶解度小的物质转化,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说明 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所以能实现实验目的。故选B。
7.答案:A
解析: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后,需先加过量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① 错误;实验室里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迅速升温至170℃ 制乙烯,② 错误;锌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没有氢气生成,③ 错误;使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的方法:在试管中加入2mL10%的NaOH溶液,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④ 错误;用苯和液溴在Fe催化下可制得溴苯,⑤ 错误。
8.答案:C
解析:
9.答案:D
解析: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反应生成乙烯、溴化钠和水,该反应中溴乙烷脱去了溴原子和氢原子,属于消去反应,故A正确;产物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正确;由于乙烯可以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可用溴水代替酸性KMnO4溶液来检验实验中是否有乙烯生成,故C正确;从装置①导气管出来的气体除了乙烯还有乙醇,乙醇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干扰乙烯的检验,故装置②中盛有水用以除去乙醇,故D错误。
10.答案:D
解析:图甲装置中发生溴乙烷的水解反应,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图乙装置中发生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的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图甲装置中发生溴乙烷的水解反应,生成乙醇,乙醉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分层,故B错误;图乙装置通入的气体中除了生成的乙烯还混有乙醇,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管A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乙醇,故C错误;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乙醇不能,若无试管A,可将B中试剂改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故D正确。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A
解析: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A
解析:题考査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在溴乙烷分子中存在的是溴原子,直接加入溶液不能鉴别,而溴乙烷的取代反应产物中有,但取代反应的条件是强碱的水溶液、加热,故反应之后检验时首先要加入,然后加入溶液。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B
解析:
17.答案:D
解析:
18.答案:Ⅰ.
Ⅱ.① 加入足量稀HNO3调至酸性,再加入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②
Ⅲ.(1)溶液
(2) 稀HCl或稀
解析: I.使浓硫酸增重9g,氢氧化钠溶液增重35.2g,, ,由原子守恒可知,苯的同系物0.1mol中含C原子为0.8mol0.1mol=5,含H原子为,分子式为,
故答案为:;
II.①试管C中加入的试剂及相应的实验现象为加入足量稀硝酸至酸性,再加硝酸银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加入足量稀硝酸至酸性,再加硝酸银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②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Ⅲ。由官能团变化可知,−COOH与碳酸氢钠反应可实现(1)的转化,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可实现(2)的转化,则试剂(1)为碳酸氢钠溶液,试剂(2)为稀盐酸或稀硫酸,
故答案为:碳酸氢钠溶液;稀盐酸或稀硫酸。
19.答案:(1)中和卤代烃水解产生的氢卤酸,使水解趋于完全
(2)使卤离子完全沉淀
(3)Br
(4)2
(5)CH2BrCH2Br(1,2-二溴乙烷),CH3CHBr2(1,1-二溴乙烷)
解析:(1)卤代烃水解产物之一是氢卤酸,加入适量NaOH溶液可以和氢卤酸反应,促进卤代烃的水解,使水解趋于完全。
(2)根据反应Ag++X-=AgX↓,加入过量AgNO3溶液可以使卤离子完全沉淀。
(3)生成的淡黄色沉淀为AgBr,故卤原子为Br。
(4)M(卤代烃)=94×2g·mol-1=188g·mol-1,m(卤代烃)=11.4rnL×l.65g·mL-1=18.81g,n(卤代径)≈0.1mol,n(AgBr)==0.2mol,则1个卤代烃分子中含有2个溴原子。
(5)1mol该卤代烃中C和H元素的总质量为188g-160g=28g,则分子式为C2H4Br2,写出结构简式即可。
20.答案:(1)5-甲基-2-庚烯
(2)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
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
(3)C8H10 、
解析:
21.答案:(1).2CH3CH2OH +O22CH3CHO +2H2O
(2).CaC2+2H2O→Ca(OH)2 +C2H2↑
(3).+CO2+H2O →+NaHCO3
(4).CH3CH2Br+NaOHCH3CH2OH+NaCl
(5). +2Cu(OH)2 + NaoH +Cu2O ↓+3H2O
解析:
22.答案:(1)便于控制温度;减少溴乙烷的损失
(2)试管内溶液静置后不分层
(3)红外光谱(或核磁共振氢谱)
(4)乙烯将生成的气体先通过盛有水的试管,再通入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试管,酸性KMnO4溶液褪色(或直接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解析:(1)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生成乙醇与溴化钠,而溴乙烷沸点低,易挥发,采用水浴加热以便控制温度,在试管口安装长导管以减少溴乙烷的损失。
(2)溴乙烷不溶于水,开始溶液分层,产物乙醇、溴化钠都溶于水,当观察到试管内溶液静置后不分层的现象时,表明溴乙烷与NaOH溶液已完全反应。
(3)乙醇分子结构中有三种等效氢原子,它们的比为3:2:1,可用核磁共振氢谱检测,也可用红外光谱检测。
(4)无论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溶液中都会产生Br-,但生成的有机物不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会生成乙烯,所以应检验生成的乙烯;可根据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褪色的现象来检验乙烯,为避免乙醇的干扰,可以采用洗气装置,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有气泡产生,或溴水褪色即可。
决胜高考之【教材热点实验】19 溴乙烷的性质实验: 这是一份决胜高考之【教材热点实验】19 溴乙烷的性质实验,文件包含决胜高考化学实验教材实验热点19溴乙烷的性质实验-答案版docx、决胜高考化学实验教材实验热点19溴乙烷的性质实验-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5.2.2 塑料: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5.2.2 塑料,共12页。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4.1.2 单糖: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4.1.2 单糖,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