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4185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4185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41851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随堂练习题
展开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30分)
1.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是声源的( )
A.振幅 B.频率
C.材料 D.结构
2.大剧场四周的墙壁总是凹凸不平,关于设计师这样设计的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增强声音的立体效果 B.为了减弱声音的反射
C.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 D.为了减小噪声
3.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4.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第4题)
A.图甲: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B.图乙:把瓶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变小
C.图丙: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声音变低
D.图丁: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
5.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超声波测速仪,可以监测汽车的行驶速度。当汽车进入监控区域时,测速仪向汽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又被测速仪接收,从而计算汽车的行驶速度。下列与该超声波测速仪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第5题)
A.利用超声波碎石
B.利用倒车雷达倒车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利用超声波加湿器增湿
6.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他就用牙齿咬住小木棍抵住钢琴听音,声音被听到的途径是( )
A.经鼓膜直接到听神经
B.经听小骨直接到听神经
C.经牙齿到头骨再到听神经
D.经牙齿到鼓膜再到听神经
7.许多成语对声现象都有着生动的描述,下列成语中描述声音音调的是( )
A.声如洪钟 B.声如磬玉
C.曲高和寡 D.销声匿迹
8.小红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时,不断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9.将某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输入噪声监测器和示波器,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可见波形竖直方向的最大值在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9题)
A.图甲装置显示了声音的频率
B.图乙波形表示声音的波长在减小
C.图乙波形表示声音的频率在减小
D.图乙波形表示声音的响度在减小
10.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的
B.“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D.“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二、填空题(每空2分,计26分)
11.如图是利用示波器显示的两种声波的波形图,其中大钟发出声音的波形图是________,电钻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是________。
(第11题)
12. 生活中我们接触的乐器可分为三种类型: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管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乐器内的_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
13.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________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声和镯声的________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____。
(第13题)
14. 2021年3月,某市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号召,通过种草、种花、植树和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建设绿色城市。种草、种花和植树不仅能绿化城市,还能有效控制噪声,这属于在____________减弱噪声。《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盗铃者是采用了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方法,但并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和________。
15.声纹锁是基于声音的模式识别,跟指纹锁有异曲同工之用。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而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来识别声音的。
16.如图所示,某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第16题)
三、探究题(每空3分,计36分)
17.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此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把音叉的________放大,便于观察。如图乙,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小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此实验说明________(填“桌面”“小槌”或“空气”)可以传声。如图丙所示的是用不同力度敲击同一个音叉时截取的相同时间内示波器显示的声波图,说明这两列声波的________、________相同。(后两空均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第17题)
18.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第18题)
编号 | 材料 | 长度 | 粗细 | 松紧 |
甲 | 钢丝 | 10 cm | 0.2 mm2 | 紧 |
乙 | 钢丝 | 10 cm | 0.1 mm2 | 紧 |
丙 | 钢丝 | 5 cm | 0.1 mm2 | 紧 |
丁 | 钢丝 | 5 cm | 0.1 mm2 | 松 |
(1)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钢丝,发现拨动________钢丝时的音调高。
(2)为了探究钢丝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_______和________。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19.近几年,城市道路由从前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小明发现汽车走过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那么汽车行驶的噪声是否与路面的材料有关呢?如表所示是小明在互联网上查到的同一辆轿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噪声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 实验 车型 | 车速/ (km·h-1) | 普通沥青 路面噪声/dB | 多孔沥青 路面噪声/dB |
1 | 桑塔纳轿车 | 80 | 85.4 | 78.5 |
2 | 桑塔纳轿车 | 100 | 92.6 | 80.6 |
(1)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影响汽车行驶时的噪声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猜想:汽车行驶在普通沥青路面与多孔沥青路面上噪声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20题3分,21题5分,计8分)
20.小庄和爸爸乘车去泰山,他在离泰山不远的地方大喊一声,约3 s听到了回声,请你帮小庄计算他与泰山之间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 m/s)
21.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 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8 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2)汽车的车速。
(第21题)
答案
一、1.B 2.B 3.A
4.A 点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物体发声时振动,A符合题意;抽出瓶内部分空气,铃声明显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不符合题意;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空气柱变长,声音的音调变低,C不符合题意;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这表明声音能传递能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B 6.C 7.C 8.C 9.D
10.A 点拨:“蓬头稚子”是根据音色辨别“路人”是陌生人的,A错误;“遥招手”是为了不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正确;“怕得鱼惊不应人”是怕水中的鱼听到声音而受惊,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C正确;“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D正确。
二、11.乙;甲 12.空气柱
13.振动;音色;信息
14.传播过程中;人耳;发生;传播
15.音色 16.响度;声源
三、17.振动;空气;音调;音色
18.(1)乙 (2)乙;丙
(3)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
(4)控制变量法
19.(1)车速;路面材料
(2)噪声传到小孔里,经过多次反射被吸收(合理即可)
四、20.解:由题知,声音从小庄处传到泰山所用的时间:t=×3 s=1.5 s,由v=得,小庄和泰山之间的距离:s=vt=340 m/s×1.5 s=510 m。
21.解:(1)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 m/s×=51 m。
(2)由v=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s1=v声t1=340 m/s×=85 m,
汽车在收到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s′=s1-s2=85 m-51 m=34 m,
汽车行驶34 m用的时间t′=Δt-t1+t2=1.8 s-+=1.7 s,汽车的车速v′===20 m/s。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单选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
2021学年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