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课件21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159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课件21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159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课件21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1590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课件21张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1590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课件21张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1590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课件21张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1590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课件21张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1590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课件21张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15903/0/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人教统编版6.1 芣苢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6.1 芣苢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经·周南·芣苢,主题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个中国人,一个日本人,一个美国人,给他们一包种子,谁会是最后一个饿死的?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时代相传的美德。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共305篇。也称《诗三百》。汉代后被儒家列为经典“六经” 之一,故称《诗经》。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2.它形式多样:周族史诗、农事诗、燕飨诗、怨刺诗、徭役诗、战争诗、爱情诗。3.它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1.《诗经》按乐曲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1)“风”(风,本义为讽,委婉劝告的意思。民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个地区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2)“雅”(雅,正也。贵族)正声雅乐,宫廷宴乐。有《大雅》和《小雅》;(3)“颂”(颂,容貌,仪容。祭祀)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4)四诗: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三字经》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2.《诗经》从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1)赋: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 赋就是铺陈直叙,直接描写。 如: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打比方。如:《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起也。环境描写,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芣(fú)苢(yǐ ):野生植物名,也写作芣苡。又名车前子、车前草。《毛传》说:“芣苢,车前,易怀妊焉。”采集芣苢,传说是古老的习俗。因为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繁茂鲜艳的芣苢,快点快点采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快点快点采得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快点快点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快点快点捋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快点快点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快点快点掖起衣襟兜回来。
(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劳动者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2分)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2分)
(1)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1分)全诗通过“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在重章复沓中展现出劳动妇女从采摘到收获的全过程以及愉悦欢快的心情。(2分)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这首《芣苢》,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句复沓回环,节奏鲜明有力。试结合全诗,分析体现了《诗经》的哪些艺术手法。
3.《诗经》的语言与结构:①基本句式是四言为主,间或杂言。②用韵特点,一般是句尾。还可以是倒数第二个字读法上就要拖长腔例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③基本结构:重章叠句。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构成类同排比的方法,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作用:简洁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④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如 “关关” (叠字)“窈窕”(叠韵),“参差”(双声)
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① 赋的手法。本诗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② 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替变动,其余全是重叠,看似单调重叠复沓,实则别有韵味。“采采”是一重叠词,“采采芣苢”“薄言×之”反复咏唱,产生简洁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生动地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 (诗中思想正统、纯粹,没有邪恶的念头)
(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答案】重章叠句
(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之美简与丰,插秧歌,善于做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课文内容ppt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6.1 芣苢图片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章叠句,补充介绍,初读感知,生活中的插秧过程,劳动本身的滋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