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必修一(人教版)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真题训练】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20小题,共80分)
(2016·浙江高考真题)科学家最近发现,距太阳4.2光年的比邻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宜居行星与比邻星相距约700万千米,比邻星比太阳暗1000倍。完成下题。
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
A.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 B.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距比邻星接近日地距离 D.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
【答案】A
【解析】宜居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宜呼吸的大气。宜居行星距离比邻星约700万千米,远小于日地距离的1.5亿千米,因为比邻星亮度比太阳暗1000倍,而该宜居行星与比邻星的距离远小于日地距离,所以该宜居行星得到的热量应与地球相仿,这也是该星球宜居的原因。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不是地球上存在生命存的条件;故A正确,B、C、D错误。
(2018·浙江高考真题)2018年2月8日,南天区出现流星雨。右图为当天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流星发亮的原因是流星体( )
A.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B.捕获太阳带电粒子
C.摩擦地球稠密大气 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
4.当天晚上,地球上能够观察到火星、木星、土星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3.C 4.A
【解析】3.流星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圈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若它们在大气中未燃烧尽,落到地面后就称为“陨星”或“陨石”。故选C项。
4.根据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点可知,火星、木星、土星与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为自西向东,由材料可知,该图是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公转方向应该为逆时针,所以自西向东的排列顺序为木星、火星和土星,选项以及图示的方位,只有A位置最符合,故选A项。
(2012·江苏高考真题)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图2是“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5.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
6.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云雾 B.流星 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
【答案】5.A 6.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5.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1时36分6秒;则当天6时所在经线位于180度附近,所以A选项最合理。
6.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故选C。
(2012·上海高考真题)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
7.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A.亚洲 B.亚洲和欧洲
C.亚洲和北美洲 D.欧洲和北美洲
8.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答案】7.D 8.C
【解析】7.根据图中测站的经纬度的分布范围,可知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欧洲和北美洲。故选D。
8.观测显示,图中上部分12个测站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动成正相关,下部分22个测站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动成负相关,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故选C。
(2020·浙江高考真题)月球与八大行星一样作自西向东公转,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观测到月球、地内行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且前者比后者经过日面的时间短。下图为甲地观测到的正午、子夜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9.若h为11°,则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A.18° B.23.5°
C.29° D.34.5°
10.若观测者在甲地某日先后观测到月球、水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则第二天正午三大天体在星空中的位置可能是
A. B.
C. D.
【答案】9.C 10.D
【解析】9.甲地夏至日正午、子夜太阳高度均大于0,说明甲地位于北半球且出现极昼。设甲地的纬度为X°,则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90°-(X°-23.5°),子夜的太阳高度h=90-(90°-X°+90°-23.5°),H-h=11°。可知X°=84.5°,代入H=90°-(X°-23.5°)公式,可得H=29°,C正确。故选C。
10.在此天象观测中,太阳的位置相对不动,地球不断在自西向东自转,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月球运行到日地之间、自东向西经过太阳表面,在图中应该是自东向西运动,月球比水星经过日面的时间短,说明月球视运动速度快于水星。水星绕太阳公转需要88天,水星在日地之间、经过日面时的运动方向在图中是自西向东运动,某日水星经过日面时,第二天正午水星应该位于图中太阳东侧,AB错误。月球视运动速度快于水星,自东向西运动,第二天正午月球应该位于图中太阳西侧较远位置,D正确,C错误。故选D。
(2019·北京高考真题)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1.据图可推断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 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
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 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等知识点。
判断图中的等值线的值,①处等深线为(38.5,39),②处等深线(35.0,35.5),③处等深线值为(37.5,38.0),④处等深线的值为(35.0,35.5)。根据地球的圈层划分,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①处等深线比②③④处都深,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地表起伏不大,因此①处地壳最厚,A不对;根据材料信息判断②地地壳较薄,且位于河流流经地区,推测可能堆积了富含金属矿产的岩石,B对;从图中看,②④的莫霍界面的深度较浅,地幔深度较浅,③不是最浅的,C不对;根据一般规律,④地位于河流沿岸地区,地势较低,是集水区域,地下水埋深浅,D不对。故选B。
(2016·上海高考真题)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12.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高 C.温度变化无常 D.昼夜温差过大
13.2018年8月15日,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的月球车外形首次对外公开,而且研制任务进展顺利,即将前往发射场进入发射准备。嫦娥四号将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A.空气太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
【答案】12.D 13.C
【解析】12.月壤一般指的是覆盖在月球表面的一层细小粒子,联系成土母质相关知识,由于月球上没有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的条件,可知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机械风化。月球上由于没有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因此昼夜温差过大,机械风化作用强,月面上的岩石在白天升温、晚上降温,导致内部温度的差异,使岩石内部产生引张力,破碎成细小粒子,进而形成月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3.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一致,都为一个恒星月,约27.3天,这一现象直接导致的结果为地球永远只能看见月球的一面,背对地球的月面称之为月球背面。因为背对地球的一面长时间暴露在宇宙空间中,受到陨石撞击的几率远大于月球对着地球的一面,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在发明探测器后,发现月球背面陨石坑远多于月球正面的原因之一。嫦娥4号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在地球上无法直接观测其情况,因此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结合选项可知,嫦娥4号面临的威胁最可能是陨石撞击太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空气太稀薄、宇宙辐射太强、月球引力太小等特征在月球正面、背面都是一样的,故ABD项错误。
14.(2020·浙江·高考真卷) 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上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下列天体相对位置关系中,最有可能出现“凌日”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14.题意表明,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上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图A、图B和图D中,没有行星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并大致呈一条直线分布,因此不会出现“凌日”现象,排除A、B、D。图C中,金星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因此从地球上看,金星会遮挡少量太阳光形成一个小黑圆点,因相对运动而在日面上缓慢移动,形成“凌日”现象,C符合题意。
(2011·海南·高考真卷)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如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16.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答案】15.D 16.D
【解析】15.长江中下游平原23﹣26,四川盆地小于20,华北平原23﹣29,青藏高原32﹣(38)青藏高原最大。
16.图中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雨天气,太阳辐射少,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云雨少,晴天多,所以光合有效辐射(PAR)比甲多。
直接从图中数值读出,数值最大的就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联系所学知识,应该是考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N~35°N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雾雨多。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有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天气(大气环流),海拔高度(地形).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天越晴,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能越多.
(2010·江苏高考真题)2010年3月以来,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太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小题。
17.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18.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 B.岩石圈一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一大气圈一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一大气圈
【答案】17.B 18.A
【解析】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地球外部圈层。
17.读题干材料中的“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可知冰岛所在的纬度位置位于北极圈附近,且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南,该纬度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影响,可将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B正确。故选B。
18.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首先是蔓延的火山灰物质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到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19·海南高考真题)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钻井
A.未穿透地壳 B.深达莫霍面
C.已穿透岩石圈 D.即将穿透地幔
20.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答案】19.A 20.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类型。
19.地球的内部结构分层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往下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钻井深8588米”,可见未穿透地壳,也未达莫霍面,故A正确,B错误。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钻井既然未穿透地壳,当然更不会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透地幔,故CD错误。
20.油气资源多储藏在沉积岩中,油气钻井深达8500米,说明当地拥有深厚的沉积岩,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2007·上海高考真题)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但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读图并回答问题。(12分)
(1)2007年d月2日,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发生8级强烈地震。该群岛发生的地震与其所处的板块位置有关,该群岛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该地震发生后,澳大利亚当局立即关闭东部海岸的海滩旅游景点,以防 (灾害)侵袭。
(2)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3)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 波。
【答案】(1)印度洋、太平洋、海啸
(2)
(3)横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所罗门群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地震在海洋中发生往往会引起海啸。
第(2)题,地球内部圈层和分界面名称属基础知识,此题较为简单。
第(3)题,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渡,纵波能穿过固、液、气各态物质,而横波只能穿过固态物质。
22.(2007·海南高考真题)(选修1 宇宙与地球)下图示意离太阳最近的五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完成下列要求。(8分)
(1)在图中绘出金星作为“启明星”时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并用文字标注“金星”和“地球”。
(2)扼要说明你这样绘图的理由。
【答案】(1)自内向外,第二条轨道为金星轨道,第三条轨道为地球轨道。地球和金星所占据的轨道位置正确分别得1分,相对位置正确得2分。
说明:地球和金星可以画在轨道的不同位置,但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
(2)图中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均为逆时针方向,(2分)地球正对(面向)太阳的右侧为清晨。(2分)当金星被称为“启明星”时,它应该位于地球的右侧。(2分)
【解析】本组试题考查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顺序、地球自转、公转方向、启明星出现的时间,利用八大行星轨道示意图分析判读八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及特征。以太阳系离太阳最近的5颗行星为背景,要求画出金星作为启明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
第(1)题,结合八大行星轨道示意图,自内向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第(2)题,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的距离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公转、自转方向均为自西向东转,呈逆时针方向运动,金星于早晨(地球正对太阳时)在地球右侧出现,此时称为“启明星”。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