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苏科版物理上学期4.4-4.5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望远镜与显微镜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苏科版物理上学期4.4-4.5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望远镜与显微镜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第1页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苏科版物理上学期4.4-4.5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望远镜与显微镜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第2页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苏科版物理上学期4.4-4.5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望远镜与显微镜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5 望远镜与显微镜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5 望远镜与显微镜课后练习题,共28页。
    4.4-4.5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望远镜与显微镜

    1.(2022·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2022·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道路监控摄像头,摄像头可以将道路交通实况传输给监视器。道路车辆通过摄像头所成像的性质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3.(2022·江苏常州·八年级期末)小明把甲、乙两个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在透镜下方的光屏上出现了如图所示光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凸透镜,可用以矫正近视眼 B.乙为凸透镜,可用以矫正远视眼
    C.甲为凹透镜,可用以矫正远视眼 D.乙为凹透镜,可用以矫正近视眼
    4.(2022·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小明将一副眼镜放在阳光下适当位置,地面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关于该眼镜镜片和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左边是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左边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右边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D.右边是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5.(2022·江苏常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是一张初三毕业创意照片。利用视觉错位技术一次拍照而成。不需经过后期再处理在拍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手通过镜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学生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学生和手到镜头的距离一样
    6.(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近视眼凸透镜
    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凸透镜
    D.远视眼凹透镜
    7.(2022·江苏·扬州市梅岭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8.(2022·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潜望镜、放大镜、老花镜、近视眼镜依次用的是(  )
    A.凸透镜、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
    B.平面镜、凸透镜、凸透镜、凹透镜
    C.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
    D.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平面镜
    9.(2022·江苏·沭阳县怀文中学八年级期末)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右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A.透镜甲的焦距大于20cm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D.两透镜不能作为放大镜使用
    10.(2022·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是( )
    A. 投影机 B. 照相机
    C. 望远镜 D. 显微镜
    11.(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整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关于投影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可以改变光路
    C.载物台上的投影片必须正着放置 D.天花板上的像是放大、倒立的
    12.(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下列各种“影”中,其中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反射 B. 投影——平面镜成像
    C.摄影——凸透镜成像 D.倒影——光的折射
    13.(2022·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       )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14.(2022·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用放大镜观察近处的物体,若适当缩小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看到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增大 B.变小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15.(2022·江苏·沭阳县怀文中学八年级期末)在如图所示的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后面有两个矿泉水瓶,左侧是通过水杯看到的矿泉水瓶,此时装水部分的玻璃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16.(2022·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为了模拟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小明在白纸上画上红色箭头,放在高约为15mm的透明塑料盒下方,在盒的上方滴上一滴水,如图甲所示,通过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可看到位于水滴下方红色箭头放大的像;将一个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放在水滴正上方,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水平,调整凸透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会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滴模拟显微镜的目镜 B.箭头通过水滴成放大的实像
    C.水滴上方的凸透镜模拟显微镜的物镜 D.水滴上方的凸透镜和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17.(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将印有双箭头的图片放在盛水玻璃杯后不同位置,观察到如图甲、乙所示的情景,图甲与______、图乙与______光学仪器成像的原理相同(两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18.(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手机的摄像头是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此时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______处,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物品。

    19.(2022·江苏·扬州市梅岭中学八年级期末)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电影放映机______(选填“是”、“不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
    20.(2022·江苏南京·八年级期末)小云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两眼的视力分别是远视和近视,她将一只2B铅笔放在她的眼镜的后面1cm处时,透过眼镜看到铅笔的形状如图所示,则图中左侧的镜片是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该镜片所矫正的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21.(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眼球的结构类似于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应当戴_____镜进行矫正.
    22.(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______的镜头,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细胞组成时,发现物体的像太小,看不清楚,这时他应该使物镜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23.(2022·江苏宿迁·八年级期末)在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____________,近视眼患者也可以通过佩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某隐形眼镜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0.05mm(大于/小于/等于),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_____作用。

    24.(2022·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的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就是根据这个成像特点制成的。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像。

    25.(2022·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眼睛里的角膜和晶状体类似透镜。登高远眺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的焦距 ______ (选填“变短”或“变长”);读书写字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的焦距 _______ (选填“变短”或“变长”);长时间观看近处的物体,睫状肌的弹性减弱,晶状体变厚,导致的视力缺陷是 _____ 眼。
    26.(2022·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为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缺陷,小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她把凸透镜看作眼球的晶状体,将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像,移去近视眼镜,光屏上像变模糊了。

    (1)只将蜡烛渐渐向凸透镜靠近,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说明近视眼的缺陷表现为看不清______(选填“近”或“远”)处的物体;
    (2)只将光屏渐渐向凸透镜靠近,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由此可知,该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或“后”)方,近视眼镜对光具有______(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
    27.(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正立/倒立)的实像,当眼睛患有近视时,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前/后)方,近视的人所佩戴的眼镜是______凸透镜/凹透镜),对光起______(会聚/发散)作用,可将像的位置矫正到视网膜上。
    28.(2022·江苏·扬州市梅岭中学八年级期末)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这是由于___________(填光学原理)形成的光斑。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___________夹角放置。     

    29.(2022·江苏宿迁·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0cm刻度线处,蜡烛和光屏各位于光具座上0cm和100.0cm刻度线处。

    (1)实验时应调节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____上;
    (2)将蜡烛和光屏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当光屏位于70.0cm刻度线时恰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
    (3)实验时,一只飞蛾飞来贴在凸透镜左侧,那么移动光屏,________(能/不能)在光屏上找到飞蛾的像(或影子)。光屏上所成的像会________(变亮/变暗/亮度不变);
    (4)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会向_______(上/下)移;
    (5)在如图甲中,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50.0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6.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_(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若此时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远视眼镜(如图乙),则光屏要向_________(左/右)移动能在光屏上重新看到清晰的像;

    (6)如图丙,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移动至44.0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_(A/B)处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_____________的成像原理与此相同。
    30.(2022·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1)将蜡烛、薄玻璃板、光屏和刻度尺按如图所示放置,则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当蜡烛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

    (2)用焦距为8cm的凸透镜替换薄玻璃板,在不改变蜡烛位置的情况下,则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31.(2022·江苏南京·八年级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如图所示,若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调(选填“左”、“右”“上”或“下”);
    (2)若将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逐渐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利用这个规律可知: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像师应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
    (3)若在凸透镜和烛焰间加放一眼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则所加的眼镜为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4)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移动至32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处(选填“A”或“B”)能观察到烛焰的像,______的成像原理与此相同;
    (5)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也能看到一个像,此时成的像与(4)中所成的像在“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______。
    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三个方面都不同
    C.三个方面都相同                                           D.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32.(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小华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焦距为______cm;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点燃蜡烛,左右移动光屏,出现图乙所示现象(成像清晰),为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将蜡烛移至34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4)完成步骤(3)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继续向左移动10.0cm,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5cm处,此时小华应站在______(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观察蜡烛的像;
    (5)完成步骤(3)后,小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选填“凸透”、“凹透”或“平面”)镜,老师的视力缺陷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33.(2022·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其目的是______;
    (2)图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3)图中只移动蜡烛和光屏,可以模拟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操作是______(填字母);
    A.都左移                                 B.都右移
    C.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D.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4)若改变透镜的凹凸程度时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这时只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说明调整透镜时是向透镜中______(选填“注入或“吸走”)少量水的;
    (5)若他将另一透镜放在图中45cm刻度线位置,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左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是______。
    34.(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太空授课以天地互动的方式,在中国空间站和设在中国科技馆的地面主课堂等同时进行,王亚平老师在太空授课的时候,用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并抽出后,形成了一个水膜,轻晃金属圈,水膜并未破裂,而是甩出了一个小水滴。再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更奇迹的时刻:在第二个水膜上,用饮水袋不断注水,水膜很快长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大水球。我们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老师倒立缩小的人像,当她往水球中注入空气,水球上呈现出一大一小、一正一反的双重人像。


    (1)太空授课非常精彩,不借助任何仪器,我们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听到王老师的声音,原因______;
    (2)注水后,这个水球可以被看成是一个______,我们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老师倒立缩小的人像,当她往水球中注入空气,水球上呈现出一大一小、一正一反的双重人像,内圈会出现正立的像是因为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组合;
    (3)此时,以水球为参照物,王老师是______的,以地球为参照物,王老师是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4)同时地面小倩同学尝试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a)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b)小倩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小倩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某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然后,小倩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倩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或者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给水凸透镜带上合适的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可再次成像到光屏上;
    (c)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小倩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d)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可将光屏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即可让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5.(2022·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产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功能。图甲是通过伸缩镜头来调节像距实现完美成像的某型号数码相机,光通过单镜头或者镜头组进入相机,再通过成像元件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影像运算芯片储存在存储设备中。
    快门是照相机用来控制感光部分有效曝光时间的构件,相机上所标快门数据“100”,表示快门打开的时间是秒,秒数低时可轻松抓拍急速移动的目标。
    图乙的光圈是相机内用来控制光通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光量的装置,它的大小决定着感光元件受光的多少,光圈大小的计算公式为:。


    (1)数码相机镜头的主要元件是 __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若要抓拍运动员苏炳添百米冲刺时的瞬间照片,快门数据要调 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关于数码相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
    A.制作相机镜头的玻璃是晶体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此时成像变小
    C.在相机镜头前加一片红色的滤色镜,拍摄出来的绿叶呈黄色
    D.拍摄近、远景时的“调焦”采用了模仿眼睛的功能,即调节镜头的焦距
    (3)小明参观南通博物苑时,用简单的单镜片数码相机拍摄远处张謇的塑像,不需要调节镜头就可直接拍摄,是因为镜头的焦距非常 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如果有一只小虫子停留在镜头上,此时小虫子在感光元件上成像情况为 ___________(选填“倒立缩小实像”、“不成像”或“正立放大虚像”);
    (4)某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为50mm,若此时镜头通光孔直径为25mm,那么光圈数据为 ___________;如果此时需要拍摄远处物体时,像距约为 ___________cm;
    (5)单位时间内,太阳光射入单位面积的光能是恒定的。小明在实验室模拟实验发现:通过选择不同的“光圈”和“快门”,可以控制进光面积和进光时间,两者组合起来可以控制进光能量一定,从而能拍出亮度稳定的照片。如表列出了某时光圈与快门的正确组合,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作出图像______,当光圈数据为“6”时,对应的“快门”数据大约是 ___________。
    光圈
    20
    15
    12
    10
    6
    5
    4
    3
    2
    快门
    9
    16
    25
    36

    144
    225
    400
    900


    参考答案:
    1.B
    【解析】
    ①图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即③
    所示矫正原理图;
    ②图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即④
    所示矫正原理图。
    ①③组合是远视眼及矫正原理图,②④组合是近视眼及矫正原理图,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A
    【解析】
    监控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拍照时,行人位于摄像头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
    3.B
    【解析】
    AC.图甲光斑的中间比较暗,说明甲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可用以矫正近视眼,故AC错误;
    BD.图乙中间出现亮斑,说明乙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可用以矫正远视眼,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4.C
    【解析】
    近视眼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应佩戴凹透镜,远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应佩戴凸透镜。左边镜片影子周围有光环,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右边镜片影子中间有亮光斑,可以会聚太阳光,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C
    【解析】
    AB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拍照时将物体置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C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透镜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由图可知,手通过照相机镜头成的像比学生的像大,所以手比学生离镜头更近,故D错误。
    故选C。
    6.B
    【解析】
    CD.由图示可以看出,前方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的表现,故CD错;
    AB.治疗近视眼时,应让光在进入眼睛之前先发散一下,故应选用凹透镜片作为近视眼镜的的镜片,故A错,B正确。
    故选B。
    7.B
    【解析】
    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所以甲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
    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所以乙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B。
    8.B
    【解析】
    潜望镜里面安装了两块平面镜,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老花镜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像呈在视网膜上;近视镜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像呈在视网膜上;所以依次用的是平面镜、凸透镜、凸透镜、凹透镜。
    故选B。
    9.C
    【解析】
    A.由图可知,物距为20cm,像距为40cm,物距小于像距,则物距应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即
    2f>20cm>f①
    像距大于2倍焦距,即
    40cm>2f②
    由①和②得到透镜甲的焦距
    20cm>f>10cm
    故A不符合题意;
    BC.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右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像距增大,成像更远,透镜乙的焦距比甲的大,且透镜乙的焦距大于10cm,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两块透镜都是凸透镜,物距小于焦距时,可以作为放大镜使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解析】
    A.投影仪是利用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工作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故B符合题意;
    C.望远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相同,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相同,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解析】
    AD.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成像原理利用的是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D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投影仪上的平面镜会对光线进行反射,可以改变光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载物台上的投影片必须倒着放置,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解析】
    A.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光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后,在障碍物后形成阴影,故A错误;
    B.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物体反射的光经凸透镜的折射后,在凸透镜后方的底片上形成倒立的实像,故B错误;
    C.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物体反射的光经凸透镜的折射后,产生一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倒影背后的形成原理是光的反射,物体反射的光射向水面,并在水面发生反射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看到水面上物体的倒影,故D错误。
    故选C。
    13.D
    【解析】
    当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是清晰的,撤去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知开始时的像距太小;
    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故D正确.
    14.B
    【解析】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的规律是: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因此适当缩小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像将会变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A
    【解析】
    由图可知,通过水杯看到的矿泉水瓶是一个左右倒立、缩小的图像,这是因为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部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矿泉水瓶放在了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B
    【解析】
    AC.由乙图知水滴是靠近物体的透镜,所以水滴模拟显微镜的物镜,水滴上方的凸透镜靠近眼睛透镜模拟显微镜的目镜,故AC错误;
    B.水滴模拟显微镜的物镜,物体位于显微镜的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所以箭头通过水滴成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D. 透过水滴上方的凸透镜模拟显微镜的目镜会看到箭头更大的像,通过目镜成的是虚像,投影仪成像是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17.     放大镜     照相机
    【解析】
    [1]图甲: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到箭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2]图乙: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到箭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18.     凸透镜     二倍焦距以外     远离
    【解析】
    [1]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
    [2][3]“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说明物距太近,应使物品不动,把手机向后移动,远离物品。
    19.     放大     是     不能
    【解析】
    [1][2]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时,物距是15cm,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电影放映机的原理是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电影放映机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3]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物距是
    15cm-7cm=8cm
    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虚像。
    20.     凹透镜     近视
    【解析】
    [1][2]由题意可知,透过眼镜看到铅笔的形状,左侧是正立缩小的虚像,右侧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右侧的镜片是凸透镜,左侧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矫正近视眼。
    21.     照相机     倒立     凹透
    【解析】
    (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睛看物体时,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太长,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1)眼球结构类似于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由于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近视眼的因为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
    22.     照相机     放大镜     靠近
    【解析】
    [1]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2]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3]显微镜的物镜是将物体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应缩小物距,才能使像变大,显微镜的目镜是起一个放大镜的作用,以物镜所成的像为物体,再进行二次成像,此时的“物体”在目镜的焦距之内,根据放大镜“物远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应使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23.     甲     大于     发散
    【解析】
    [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距离过大,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形成的,故甲图符合近视眼的形成原理。
    [2][3]由于近视眼是因晶状体会聚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距离过大,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形成的,所以需要配戴一个具有发散的作用的凹透镜,使像距变大,重新回到视网膜上,而凹透镜的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故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
    24.     放大     投影仪     能
    【解析】
    [1][2]由图示知,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小于像距,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工作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是根据这个特点制成的。
    [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据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25.     变长     变短     近视
    【解析】
    [1]睫状肌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折光能力变弱,焦距边长。
    [2]睫状肌收缩时,晶状体比较厚,折光能力变强,故焦距变短。
    [3]睫状肌的弹性减弱,晶状体变的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这就导致了我们所说的近视眼。
    26.     远     前     发散
    【解析】
    (1)[1]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物距减小,相当于物体靠近晶状体,此时能看清物体,说明近视眼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光屏靠近凸透镜,减小像距,相当于减小视网膜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说明原来的像呈现在视网膜之前。
    (2)[3]从实验可以看出,近视镜可以使晶状体提前会聚在视网膜之前的光线,向后会聚呈现在视网膜上,减小了光线的会聚能力,所以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7.     倒立     前     凹透镜     发散
    【解析】
    [1]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
    [2][3][4]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太强,或是眼球前后径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应佩戴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将像的位置矫正到视网膜上。
    28.     会聚     光的直线传播     30°
    【解析】
    [1]灌进雨水的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太阳光会聚于焦点处,此处温度高,会带来火灾风险。
    [2]树叶的缝隙很小,太阳光直线传播并透过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了圆形光斑,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的像,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由图示可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180°-60°=12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60°。由于反射光线与平面镜形成的夹角和反射角互余,所以反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
    α=90°-60°=30°
    由于反射光线与水平地面平行,所以反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α即等于水平地面与平面镜夹角,故水平地面与平面镜夹角也为30°。

    29.     主光轴     10.0     不能     变暗     上     放大     左     B     放大镜
    【解析】
    (1)[1]实验时应调节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成像情况。
    (2)[2]由于蜡烛和光屏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当光屏位于70.0cm刻度线时,蜡烛位于30.0cm刻线处,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即

    恰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f=10.0cm。
    (3)[3][4]一只飞蛾飞来贴在凸透镜左侧,飞蛾位于透镜一倍焦距之内,此时飞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移动光屏,不能在光屏上找到飞蛾的像(或影子);由于飞蛾挡住了一部分光线,使透过透镜的光线减少,光屏上所成的像会变暗。
    (4)[5]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从烛焰发出射向光心的光线在光屏上的会聚点会上移,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也会向上移动。
    (5)[6]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50.0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6.0cm刻度线处,此时蜡烛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二倍焦距以外。
    [7] 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远视眼镜,由于远视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像将靠近凸透镜,则光屏要向左移动能在光屏上重新看到清晰的像。
    (6)[8][9]蜡烛移动至44.0cm刻度线处,蜡烛位于透镜一倍焦距之内,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则人眼在图中B处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才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与此相同。
    30.     不能     虚     不变     左     照相机
    【解析】
    (1)[1][2]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能成在光屏上,将蜡烛、薄玻璃板、光屏和刻度尺按如图所示放置,由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在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的像。
    [3]平面镜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当蜡烛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蜡烛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2)[4][5]用焦距为8cm的凸透镜替换薄玻璃板,由图可知,物距为
    u= 30.0cm-10.0cm=20.0cm
    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应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即
    8cm<v<16cm
    像应位于38cm~46cm刻度线之间,因此应将光屏向左移到才能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应用此原理制成的。
    31.     主光轴     左     变小     远离     近视眼镜     B     放大镜     D
    【解析】
    (1)[1]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如图所示,若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则此时物距为
    40.0cm-14.0cm=26.0cm
    此时
    u>2f
    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f<v<2f
    因此应将光屏移到50.0cm~60.0cm的刻度范围内,故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2)[3][4]若将图中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根据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使光屏所成的像变小;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需要像变小一些,根据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则此时摄像师应远离我们。
    (3)[5]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可知加放的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为凹透镜,则所加的眼镜为近视眼镜片。
    (4)[6][7]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移动至32cm刻度线处,物距为8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光屏上接不到,眼睛正对凸透镜,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生活中放大镜就是依据的此原理。
    (5)[8](4)中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通过平面镜物体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两次成像倒正、虚实相同,大小不同,故选D。
    32.     10.0     上     放大     投影仪     左     光屏     凹透     近视
    【解析】
    (1)[1]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最后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因此凸透镜的焦距

    (2)[2]由图乙得,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因为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向上移动烛焰或向下移动凸透镜,或向上移动光屏。
    (3)[3][4]将蜡烛移至34cm刻度线处,物距

    满足

    条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5]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继续向左移动10.0cm,物距变大,此时像距变小,像变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靠近凸透镜。
    [6]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即物体处于1倍焦距以内,故此时光屏上没有像,若站在光屏一侧观察,会发现有一个蜡烛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5)[7]向右移动光屏又发观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则为凹透镜。
    [8]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不能呈现在视网膜上,而是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需佩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老师的视力缺陷是近视。
    33.     主光轴     使烛焰、光屏的中心和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等大     A     吸走     会聚     远视眼。
    【解析】
    (1)[1][2]通过凸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节烛焰、光屏的中心都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其目的是使烛焰、光屏的中心和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3]由上图易知,物距和像距相等,即
    u=v=2f
    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3)[4]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 v

    相关试卷

    【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7节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讲义: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7节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7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7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眼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物理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