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统考一轮复习第8章平面解析几何第5节第2课时直线与椭圆学案
展开第2课时 直线与椭圆
考点一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判断的步骤
(1)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
(2)消元得出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
(3)当Δ>0时,直线与椭圆相交;当Δ=0时,直线与椭圆相切;当Δ<0时,直线与椭圆相离.
1.若直线y=kx+1与椭圆+=1总有公共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1 B.m>0
C.0<m<5且m≠1 D.m≥1且m≠5
D [∵直线y=kx+1恒过定点(0,1),
∴要使直线y=kx+1与椭圆+=1总有公共点,
只需+≤1,
即m≥1,
又m≠5,
故m的取值范围为m≥1且m≠5,故选D.]
2.已知直线l:y=2x+m,椭圆C:+=1.试问当m取何值时,直线l与椭圆C:
(1)有两个不重合的公共点;
(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没有公共点.
[解] 将直线l的方程与椭圆C的方程联立,得方程组
将①代入②,整理得9x2+8mx+2m2-4=0.③
方程③根的判别式Δ=(8m)2-4×9×(2m2-4)=-8m2+144.
(1)当Δ>0,即-3<m<3时,方程③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可知原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实数解.这时直线l与椭圆C有两个不重合的公共点.
(2)当Δ=0,即m=±3时,方程③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可知原方程组有两组相同的实数解.这时直线l与椭圆C有两个互相重合的公共点,即直线l与椭圆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当Δ<0,即m<-3或m>3时,方程③没有实数根,可知原方程组没有实数解.这时直线l与椭圆C没有公共点.
点评:(1)研究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一般转化为研究其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 (2)对于过定点的直线,也可以通过定点在椭圆内部或椭圆上判定直线和椭圆有交点.
考点二 弦长及中点弦问题
1.弦长问题
常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设而不求,利用弦长公式|AB|=·
=,(A(x1,y1),B(x2,y2),k为直线的斜率)计算弦长.
2.中点弦问题
常用“点差法”,即设出弦的两端点坐标后,代入圆锥曲线方程,并将两式相减,式中含有x1+x2,y1+y2,三个未知量,这样就直接联系了中点和直线的斜率,借用中点公式即可求得斜率.
弦长问题
[典例1-1] 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F是椭圆C的一个焦点.点M(0,2),直线MF的斜率.
(1)求椭圆C的方程;
(2)若过点M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N,且|AB|=|MN|,求l的方程.
[解] (1)由题意,可得解得则b2=a2-c2=2,故椭圆C的方程为+=1.
(2)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AB|=2,|MN|=2,|AB|≠|MN|,不合题意,故直线l的斜率存在.
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2,联立
得(1+4k2)x2+16kx+8=0.
设A(x1,y1),B(x2,y2),则x1+x2=-,x1x2=,
Δ=(16k)2-32(1+4k2)=128k2-32>0,即k2>.
设N(x0,y0),则x0==-,
因为|AB|=|MN|,所以|x1-x2|=|x0-0|,
则=|x0|,
即=,
整理得k2=>.故k=±,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x+2.
点评:涉及弦长问题在求解时务必注意两点:一是所设直线方程其斜率是否存在.二是保证直线与椭圆相交,即消元后对应方程其判别式Δ>0.
中点弦问题
[典例1-2] (1)已知直线x-y+1=0与椭圆C:+=1(a>b>0)交于A,B两点,且线段AB中点为M,若直线OM(O为坐标原点)的倾斜角为150°,则椭圆C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2)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0,2),直线y=3x+7与椭圆相交所得弦的中点的纵坐标为1,则这个椭圆的方程为 .
(1)D (2)+=1 [(1)设A(x1,y1),B(x2,y2),线段AB的中点M(x0,y0).
∵+=1,+=1,
两式相减可得+=0,
把x1+x2=2x0,y1+y2=2y0,=k=,=tan 150°=-,代入可得=-·,
解得=.∴e==.故选D.
(2)法一:(直接法)∵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0,2),∴设椭圆方程为+=1(b>0),由 消去x,
得(10b2+4)y2-14(b2+4)y-9b4+13b2+196=0,
设直线y=3x+7与椭圆相交所得弦的端点分别为A(x1,y1),B(x2,y2),
由题意知=1,
∴y1+y2==2,解得b2=8.
∴所求椭圆方程为+=1.
法二:(点差法)∵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0,2),∴设椭圆的方程为+=1(b>0).
设直线y=3x+7与椭圆相交所得弦的端点分别为A(x1,y1),B(x2,y2),
则
①-②得
+=0,
即·=-,
又∵弦AB的中点的纵坐标为1,故横坐标为-2,
k==3,代入上式得3×=-,解得b2=8,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1.]
点评:与椭圆中点弦有关的问题应用椭圆中点弦的斜率公式kAB·kOM=-,即kAB=-比较方便快捷,其中点M的坐标为(x0,y0).
1.过椭圆+=1内一点P(3,1),且被点P平分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
A.4x+3y-13=0 B.3x+4y-13=0
C.4x-3y+5=0 D.3x-4y+5=0
B [设所求直线与椭圆交于A(x1,y1),B(x2,y2)两点,
由题意得
①-②得+=0,
又P(3,1)是AB的中点.
∴x1+x2=6,y1+y2=2,
∴kAB==-.
故直线AB的方程为y-1=-(x-3),
即3x+4y-13=0,故选B.]
2.已知椭圆C:+=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若斜率为-1的直线l与以线段F1F2为直径的圆相交于A,B两点,与椭圆相交于C,D,且=,求出直线l的方程.
[解] 设直线l的方程为y=-x+m,由题意知F1,F2的坐标分别为(-1,0),(1,0),
所以以线段F1F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2+y2=1,由题意知圆心(0,0)到直线l的距离d=<1,得|m|<.
|AB|=2=2=×,
联立消去y,得7x2-8mx+4m2-12=0,
由题意得Δ=(-8m)2-4×7×(4m2-12)=336-48m2=48(7-m2)>0,解得m2<7,
设C(x1,y1),D(x2,y2),
则x1+x2=,x1x2=,
|CD|=|x1-x2|=×=×=×=|AB|=××,
解得m2=<2,得m=±.
即存在符合条件的直线l,其方程为y=-x±.
考点三 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问题
转化思想在直线与椭圆综合问题中的应用
(1)以向量为背景的综合题:常先将向量关系坐标化,然后借助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
(2)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综合题:常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可先把几何图形中的平行、垂直等关系代数化(借助向量或斜率公式),再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
[典例2] 如图,已知椭圆C:+=1(a>b>0)的右焦点为F,点在椭圆C上,过原点O的直线与椭圆C相交于M,N两点,且|MF|+|NF|=4.
图① 图②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P(1,0),Q(4,0),过点Q且斜率不为零的直线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证明:∠APO=∠BPQ.
[解] (1)如图,取椭圆C的左焦点F′,连接MF′,NF′,由椭圆的几何性质知|NF|=|MF′|,则|MF′|+|MF|=2a=4,得a=2.将点代入椭圆C的方程得+=1,解得b=1.
故椭圆C的方程为+y2=1.
(2)证明:设点A的坐标为(x1,y1),点B的坐标为(x2,y2).
由图可知直线AB的斜率存在,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4)(k≠0).联立方程消去y得,(4k2+1)x2-32k2x+64k2-4=0,Δ=(-32k2)2-4(4k2+1)(64k2-4)>0,k2<,直线AP的斜率为=.同理直线BP的斜率为.由+
=
=
=
=
==0.
由上得直线AP与BP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可得∠APO=∠BPQ.
点评:圆锥曲线中的两角相等问题,其实就是有公共边的两个角(公共边所在直线垂直于坐标轴)的不相同的边所在直线的倾斜角互补的问题,即已知点B,D在垂直于坐标轴的同一直线上,若要证明∠ABD=∠CBD,需证kAB+kBC=0.
(2020·天津高考)已知椭圆+=1(a>b>0)的一个顶点为A(0,-3),右焦点为F,且|OA|=|OF|,其中O为原点.
(1)求椭圆的方程;
(2)已知点C满足3=,点B在椭圆上(B异于椭圆的顶点),直线AB与以C为圆心的圆相切于点P,且P为线段AB的中点.求直线AB的方程.
[解] (1)∵椭圆+=1(a>b>0)的一个顶点为A(0,-3),∴b=3,
由|OA|=|OF|,得c=b=3,
又由a2=b2+c2,得a2=32+32=18,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1.
(2)∵直线AB与以C为圆心的圆相切于点P,所以CP⊥AB,
根据题意可知,直线AB和直线CP的斜率均存在,
设直线AB的斜率为k,则直线AB的方程为y+3=kx,即y=kx-3,
由方程组消去y,可得(2k2+1)x2-12kx=0,
解得x=0或x=.
将x=代入y=kx-3,得y=k·-3=,
所以,点B的坐标为,
因为P为线段AB的中点,点A的坐标为(0,-3),
所以点P的坐标为,
由3=,得点C的坐标为(1,0),
所以,直线CP的斜率kCP==,
又因为CP⊥AB,所以k·=-1,
整理得2k2-3k+1=0,解得k=或k=1.
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y=x-3或y=x-3.
高考数学统考一轮复习第8章平面解析几何第8节曲线与方程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统考一轮复习第8章平面解析几何第8节曲线与方程学案,共7页。
高考数学统考一轮复习第8章平面解析几何第7节抛物线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统考一轮复习第8章平面解析几何第7节抛物线学案,共15页。
高考数学统考一轮复习第8章平面解析几何第6节双曲线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统考一轮复习第8章平面解析几何第6节双曲线学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