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教案配套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作者,写作背景,文学常识,自主预习,阙通“缺”缺点,自主学习,晓畅军事晓畅,古精通今流畅,三古今异义词,四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南宋大诗人陆游笔下的“千载一表”到底有什么经典之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了解作者,梳理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加深对主旨的理解。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
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代表作《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给君主上的奏章。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灿然于文苑。这是因为孔明之作,持论贤明通达,行文情浓义明,因而被奉为理政的规范,为人的圭臬,作文的楷模。
崩殂( ) 疲弊( )陛下( ) 恢弘( )妄自菲( ) 薄( )以塞( ) 驽钝( )陟( )罚 臧( )否( )裨( )补 阙( )漏
郭攸( )之 费祎( )行( )阵和睦长( )史 猥( )自夙( )夜忧叹以彰其咎( ) 咨诹( )以遗陛下( )斟( ) 酌( )损益
(一)通假字(1)裨补阙漏。(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表余数。
掌握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二)重点实词:一词多义 1)道:① “中道崩殂”: ② “咨诹善道”:
2)遗:① “以光先帝遗德”: ②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为:① “仅为一体”: ②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③ “众议举宠为督”: 4)论: 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 “每与臣论此事”:
道路办法 遗留 给予是 做,行 做,担任 评判 议论
5)无:① “若无兴德之言”: ②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6)行:① “然后施行”: ② “性行淑均”: ③ “必能使行阵和睦”: 7)益:① “有所广益”: ② “至于斟酌损益”:
没有 不论 实行 行为 行列 益处 增加
4.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
古:……的原因 今:表示结果
5.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痛恨
古:痛心遗憾 今:很不满意或非常恨
6.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古:出身低微、目光短小 今:行为卑劣
1.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2.不宜妄自菲薄:菲薄
古:扩大; 今:铺面开业
古:轻视,看不起自己;今:微薄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此皆良实。优劣得所。
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
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亲贤臣。远小人。攘除奸凶。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
1)而: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② “可计日而待也”:
2)于:①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② “欲报之于陛下也”: ③ “未尝不叹”:
④ “还于旧都”:
却 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在 及于,给对到
3)以:① “咨臣以当世之事”:② “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③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④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⑤“愚以为宫中之事”:
用,拿 用来 以致 表时间、地域等界限认为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大概都是在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厚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
皇宫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丞相府中而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的事情,触犯科条法令和尽忠行善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员,由他们判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不同。
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全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弥补缺失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征询他,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好的差的各得其所,得到合理的安排。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
计算着时间而到来。指为期不远。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达。先帝不因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接受使命,自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处理事务的斟酌情理,考虑得失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唯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以致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准备充足,应当激励并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和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的斟酌情理,考虑得失,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实现,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皇上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当谋划,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明察并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是我要离朝远征的时候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分析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 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责任,表达对刘氏的忠心。
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追殊遇报陛下:不懈于内、忘身于外。
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
1.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写给皇帝 的一篇表,表是古代 的一种文体。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引喻失义
(3)陟罚臧否(pǐ)
(4)以光先帝遗德
诸葛亮 刘禅 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古时指皇帝死亡 适宜、恰当 善恶 发扬光大
1.完成课后练习。2.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
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②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宫中”“府中”。
研习第三、四自然段。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5)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
为了显示陛下治理朝政公正无私。
(1)本段的中心句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最后一句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责任所在,时机成熟。(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4)自述往事在文中有何作用?表达对刘氏的忠心,出师的决心,对先帝的感激,对刘禅的激励。
(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开张圣听 (4)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第9段:结束语。 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可联系 “乐不思蜀”,亲信宦官黄皓等事例)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
这样写,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21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人情人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惟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 表达对刘氏的忠心,出师的决心,对先帝的感激,对刘禅的激励。
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又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遗诏?
意在提醒后主认清形势,希望他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大业。他反复提及先帝遗诏,表达对先帝的感激,勉励后主“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大业。
(1)“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为国。他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后代胸有抱负、腹有诗书,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武侯祠前的杜甫、61岁的陆游不就是例子吗?当我们吟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的诗句时,不也深深地体味出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吗?当我们解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时,不也深深地被陆游满腔豪情所感染吗?
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报知遇之恩。他只忠于刘备,忠于自己的才能,是一种狭隘的爱国行为。如果他爱国爱民,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呢?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不就是因为刘禅的昏聩无能吗?
就你看来,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在当今社会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不适合胡乱地看不起别人,说话不恰当。 B、不适合胡乱地看不起别人,说话没有意义。 C、不应该随意地看不起自己,说话没有意义。 D、不应该随意地看不起自己,说话不恰当。 2.下面的叙述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诸葛亮在分析蜀国内外形势时,既指出了面临形势的严峻性,也指出了振兴国家的有利条件。 B、诸葛亮劝勉刘禅要继承先帝的遗志,并提出了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 C、诸葛亮劝勉刘禅的目的在于激励他去完成先帝未完成的统一全国的大业。 D、在劝勉刘禅时,诸葛亮先是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同时提出了谆谆告诫。
D B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说课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作者,追溯背景,文体知识,基础积累,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经典讲练,考点聚焦,归纳总结,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课文内容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依依惜别之情,诗意分析,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散曲家,曲牌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备课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彼此分享相互借鉴,例如A同学,出师表,独立·自由朗读,朗读课文·要求及技巧,疏通文意,以“出师”为中心,思考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