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展开本课题主要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内容,《课程标准》对氧气的性质和认识化学反应要求很具体。即以探究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不同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为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打下基础。
同时,《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并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二、设计理念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谜语内容,鼓励学生抢答,教师点评并在课件上出示谜底。这样设计,既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熟悉感、亲切感,又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部分,构建新知。该环节主要围绕实验来展开,通过实验与观察、小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出氧气的性质,通过性质来理解氧气的用途,通过氧气的化学性质来深化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这样不仅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做知识的发现者,还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合作意识。
第三部分,课堂小结。本环节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补充为辅。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让学生在归纳概括中精炼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第四部分,检测反馈。该环节选用了三个习题,通过对知识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在习题的设计上,采用由易到难的顺序,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发展,增强成功的体验。
三、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的内容。教材在编排上先介绍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及检验方法,后通过硫、木炭、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最后,以这三个反应的共同特征为载体,引出化合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氧气制法的兴趣,因此本节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四、知识要点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特性与检验方法。
3.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
4.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五、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在知识上,学生已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能供给呼吸等性质,但对氧气的具体作用及氧气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只停留在粗浅的认识上。在能力上,学生虽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但还不够熟练。因此教学中采用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演示实验与播放视频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化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知道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的神奇性,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2.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七、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八、教学难点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九、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十、课时安排
1课时
十一、教学媒体
1.教师准备:实验用品:集气瓶、小气球、酒精灯、火柴、小木条,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有关实验操作和本课题知识。
十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谜语内容: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打一物质(氧气)。
鼓励学生抢答,教师点评并在课件上出示谜底。
叙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氧气的有关性质。关于氧气,我们要掌握以下内容--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熟悉感、亲切感,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构建新知
叙述: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我们对氧气有多少了解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叙述: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教师提问:如何验证这是一瓶氧气呢?有谁愿意上台验证一下?
学生交流讨论,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实验。
师生共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
结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这也是氧气的特性和检验方法。
探究:硫、木炭、铁丝与氧气的反应。
师生共同完成,对上述实验进行归纳如下:
提问: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相比,现象是否一样?这说明了什么?
师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3.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课件展示硫、木炭、铁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引导学生找出上述反应的共同特征。
师生共同归纳:
(1)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特点:多变一。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讨论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归纳出新知,做知识的发现者,培养合作意识。)
(三)课堂小结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助燃
3.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多变一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四)检测反馈
1.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易溶于水
B.氧气能支持燃烧
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氧气被压缩为液体时显淡蓝色
2.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 )
A.空气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3.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五)布置作业
教材36页习题1-3题
十三、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助燃
1.与硫反应
2.与木炭反应
3.与铁反应
三、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多变一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十四、备课反思
根据我校九年级化学教学进度,今天讲课题2氧气的内容,所以我选择了本节课来参加此次优质课的比赛。
本课题主要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内容,《课标》要求:以探究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不同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为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为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课题。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氧气的有些物理性质又比较抽象,我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一方面鼓励学生上台演示,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种物质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通过活动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在板书设计部分,我采用提纲式概括,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条理清晰,防止学生混淆,引导学生学习系统归纳知识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课标》强调的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等观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我深刻地体会到实验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才能激发学习兴趣,理解学科的本质,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出示收集的一瓶氧气。
提问:观察瓶内气体,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追问:氧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能闻出它的味道吗?
导入:过节时,我们常看到彩球在空中飘荡,你们知道彩球中填充的是什么气体吗?
追问:用氧气行不行?
实验:我们做个实验,看到底行不行?
展示:出示一只充有氧气的小气球。
观察:师生共同观察气球的升降情况。
观察集气瓶内的氧气。
生答:它是无色的气体。
生答:不能。
生归纳、发言:氧气常温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观察气球的升降情况。
通过师生对话,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提问:为什么用氧气填充不行?
提问:鱼儿能在水中自由生活,为什么鱼塘的工作人员还要不断向池中增氧呢?
追问:通过学习,你能总结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吗?
生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生归纳、发言:氧气是无色、
无味气体。
生答:密度比空气大,水中溶有O2,,但溶解的量不大。
从生活实例走进化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提问:氧气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无色气体么?
课件展示:不同条件下的氧气。
归纳小结:让学生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并参与学生的归纳总结。
学生:观看思考,加深对氧气的认识。
归纳小结:氧气的物理性质:1.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101kPa、0 ℃):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空气的密度为1.293 g/L,密度比空气略大。
3.101kPa、-183 ℃时,O2液化为淡蓝色液体;101kPa、-218 ℃时,O2固化为雪花状淡蓝色固体。
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播放视频:硫、木炭、铁丝燃烧实验。
教师提示观察要点:
1.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等。
2.反应条件是什么?
3.是否发光、放热。
4.生成物的颜色、气味、状态等。
学生观看实验:
1.观察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现象。
2.实验结束后,小组交流讨论,各小组派代表描述实验现象。
3.师生讨论得出结论: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
物质
现象
操作要点
文字表
达式
反应前
在空气中燃烧
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
黑色固体
发出红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氧气瓶中(使木炭与O2充分接触,有利于完全反应)
木炭+氧 二氧化碳
硫
黄色固体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集气瓶瓶底放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硫+氧气 二氧化硫
铁丝
白色
固体
只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1.将铁丝在一根火柴上绕成螺旋状,待火柴即将燃尽再伸入氧气瓶中。
2.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优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优质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 氧气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 氧气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化合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