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3.1《伟大的改革开放》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课件PPT 课件 1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学习目标: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理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明确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知道奴隶制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实质,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法克服的原因。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2.时间跨度:长达二三百万年。3.两个阶段(1)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人们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开始了定居生活。
(1)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见 石器 )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
(2)新石器时代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全面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 质力量。生产力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资料,二是劳动对象,三是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存在相互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存在相互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 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4.生产力特点: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经验少、劳动技能低、生产工具简陋、劳动对象有限。5.生产关系特点(1)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2)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6.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1)按照血缘关系结成;(2)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3)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4)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5)氏族长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负责处理氏族日常内部事务,没有强制手段,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问题,同大家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6)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社会组织形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7.私有制的确立(1)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2)标志: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3)影响: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产生。
1.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对立阶级及其产生的原因(1)对立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人类进入阶级社会。(2)产生的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2.奴隶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点(1)奴隶制生产力的特点: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国家的产生、含义(1)产生: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出现→个体劳动盛行→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贫富差距拉大→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原始社会解体→奴隶主和奴隶阶级出现→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必然会引起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建立了军队、监狱和法庭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出现→奴隶国家的主要职能是对内镇压奴隶的反抗,对外掠夺财富和奴隶,并防御外敌的侵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2)含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4.奴隶社会迈入文明时代门槛的表现: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与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成生产力发展。
知识拓展1.就阶级的实质而言,它是一个经济范畴;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而言,它又是一个历 史范畴。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重点)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 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制生产关系(重点)(1)产生时间: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2)产生原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3)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2.上层建筑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3.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必须具备的条件(重点)(1)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2.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重难)(1)基本特征: 生产过剩。(2)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重点)(1)内容:生产 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阶级关系上的表现: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3)地位: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 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
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4)解决: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
知识拓展1.尽管有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其自身无法被消除,并且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越不可避免。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趋势从来不会改变。
2.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 展。这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它决定了社会发展的统一性,这表现为:人类总体历史进程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这主要是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影响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往往由各国和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表现出来。有时这种多样性表现为,不同的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超越一种或是几种社会形态,呈现出历史的跳跃。
1.(2020北京丰台高一期中)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片,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这些原始习俗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①氏族长的强制手段②当时人们的觉悟高,因此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③生产力水平低下④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020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一期中)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认为:“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这说明(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②收取地租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方式③奴隶主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奴隶创造的剩余价值④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2020山东东平明湖中学高一月考,)2019年7月,我国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良渚古城遗址发现的较大规模的古城、大型水利工程,证明良渚早在5 000年前就是“一个组织度极高的国家形态”,这实证了中华文明始于5 000多年前。这表明( )①该遗址佐证了我国迈入文明时代②奴隶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③城市被看作是国家产生的重要象征④社会分工是古城建成的重要原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4.(2020山东东平明湖中学高一调考)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相伴而生,可以说是一种制度病、“基因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 )①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远高于社会实际需求②股票市场极为活跃,股票价格波动幅度大③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④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下面是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期,一个矿工家庭中的母子间的对话:“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没钱买煤。”“父亲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这段对话说明( )①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购买力相对缩小,日益贫困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总是处于无政府状态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二)奴隶社会:1.最早形成的对立阶级及其产生的原因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特点 3.国家的产生、含义 4.奴隶社会迈入文明时代门槛的表现:
(一)封建社会:1.生产关系(1)时间(2)原因(3)特点 2.上层建筑 3.主要矛盾
(二)资本主义社会:1.生产关系特点及其必须具备的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特征(2)表现(3)原因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内容(2)表现(3)地位(4)解决
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说课课件ppt,共1页。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文内容ppt课件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课ppt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奴隶社会,PART02,主要矛盾,阶级产生,相关链接,封建社会,PART03,资本主义社会,PART0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