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课件57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课件57张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课件57张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课件57张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课件57张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课件57张第5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课件57张第6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课件57张第7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课件57张第8页
    还剩4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课件57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课件57张,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评价思想观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我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它以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将我们带入一个崇高的艺术殿堂,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那么,怎样鉴赏古代诗歌呢?
    1.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 2.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 具体到某一首诗的鉴赏,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理解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理解这首诗是怎么写的,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3)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这首诗做出评价。
    ◉第一步:宏观把握·晓大意 (一)读题目 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①有的诗题直接点明或暗示感情,如柳中庸的《征人怨》,题目中“怨”是对情感的提示;②有的诗题直接点明描写的对象,如贺知章的《咏柳》,从题目可以推知诗人借“柳”这个具体的“象”来表达情感;③有的诗题点明所写的事件或背景,如《次北固山下》中的“次”就暗示了游子漂泊在外;④有的诗题暗示诗歌的类型和表现手法。如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由题目可以初步判断为怀古诗,也可推断此诗用到的表现手法可能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等。
    (二)读作者 明确诗人所在的朝代,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写作风格作为推敲或了解诗歌大意的切入点,为后面分析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准备。 如2010年高考山东卷《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的作者阮籍是三国魏时著名的“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之一,了解阮籍对当权的司马氏集团不满,志向得不到伸展的现状,再联系诗的物象,就不难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读注释 一首诗歌,一旦给了注释,就表明注释往往有重要作用,或暗示背景,即介绍作者此时所处的环境,诗歌写作的背景;或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但无论哪一种,都要在读完整首诗后,回过头去,结合诗歌本身细细阅读。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注释,其类型大致有四种:
    (四)读诗歌 通过阅读诗歌,去领会揣摩诗歌大意。 所谓“读诗歌”,指感知诗歌的内容。诗描述的内容各不相同,有山水田园的、边塞羁旅的、宫廷闺怨的、送别酬答的、咏物写景的、寄兴咏怀的等。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辨认,有助于对诗歌情节的把握和情感的领悟。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抓住诗歌中的“送”“离别”等关键信息,可知本诗为送别诗,可能抒写真挚的情感及难分的离别之情;抓住诗中的关键信息“存”“若”,可知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第二步:微观揣摩·抓重点 (一)鉴赏形象“三类型”
    1.析——人物形象。 (1)整体感知,定形象身份。对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首先区分人物形象是诗中的主人公还是抒情主人公形象,为其大体定位。如白居易的《卖炭翁》,题目点出诗歌描写的主人公是社会底层一个卖炭的老人。
    (2)抓关键语,析形象特点。古人作诗填词,很讲究炼字炼句,可以说流传至今的名家名篇,每一首诗歌都是字斟句酌而来的。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语句,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情、细节、侧面描写来完成,抓住了这些关键语句,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如《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形象,而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只用十多个字就把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
    2.赏——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物(山川、草木等)表达主观感情,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鉴赏时注意: (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意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例如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千秋雪”显示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示空间的广阔。诗句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产生深远的联想。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例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绪高涨。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3.品——事物形象。 有些古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这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
    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歌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阕托梅寄志。作者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分析表达技巧 1.表达技巧的主要分类:
    (1)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包括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其中诗歌中运用最多的是抒情,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也叫直抒胸臆。 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人慷慨悲歌,直抒胸臆,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感情抒发酣畅淋漓,一泻千里。 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①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此诗借景抒情,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
    ②托物言志: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李忱的《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借写瀑布,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③咏史抒怀:借写历史故事表达自己的思想。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本词用孙权、刘裕的英雄壮举,对比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妥协,让人何等郁郁于怀;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急于“封狼居胥”,建盖世奇功,反遭惨败,来类比近事;用廉颇被谗的故事,类比南宋践踏人才,令人久久扼腕长叹。一个个典故,在作者笔下化成了一幅幅活生生的图画,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2)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象征、铺垫、烘托、用典、以小见大、乐(哀)景写哀(乐)情等。 (3)修辞手法。古代诗歌中运用的常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对偶、对比、衬托(反衬)、夸张、借代、比拟、双关、排比、设问、反问、互文等手法。其中以下八种是最常见的:
    (4)篇章结构。常见的篇章结构特点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 2.诗歌表达技巧题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判断并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注意两点:①题目提问的指向:是问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还是篇章结构,抑或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例如:艺术手法、表达技巧等)。②要落实到具体的点上。
    第二步:具体分析运用了该表达技巧的诗句。 分析要清楚、细致,要联系诗句中具体的字词或语句做一个详细的解说。例如: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或者将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或者某句是实写、某句为虚写…… 第三步:分析该表达技巧运用的效果。 包括该表达技巧在语言锤炼、描绘景物、抒发情感、表达主旨等方面的效果。
    (三)分析语言特色 鉴赏诗歌,首先要正确理解诗歌词句的意思,通过品味语言的艺术效果,去领悟作品中表现出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进入作品美的意境。 1.高考诗歌命题主要考查的重点: (1)炼字。古典诗歌要求用极少的文字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因而其语言讲究以少胜多,一字传神。
    (2)炼句。古典诗歌还十分讲究炼句,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在诗句结构上变化多样而又有规则可循。有时出于格律上的需要或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经常突破常规语序,采用倒装句式,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3)语言风格特色。所谓语言风格特色,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
    2.解答诗歌语言题的“三关注”“一把握”: (1)关注“诗眼”,把握情感和主旨。“诗眼”是指诗中精练传神或传达主旨的关键字词或句子。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①统摄全篇的情调;②深化诗句的意境;③集中体现作者的感情。
    分析“诗眼”要着眼全篇,结合诗歌的内容,看怎样强化诗歌的情调氛围,如何体现诗歌的思想主旨。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该诗借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幽寂清冷的氛围,“愁”是该诗的“诗眼”,一个“愁”字点醒全篇,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体现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2)关注寻常词语,体味非凡魅力。古代诗歌的语言非常注重遣词造句,许多看似寻常的字词到了诗人笔下便具有了丰富的内涵。 ①关注名词。名词往往是特定意象的特称。名词的连用常常会营造出一定的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②关注动词。一个动词往往能使整首诗活起来,而且动词往往有多重含义。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见”字把诗人无意看山而见山,悠闲自得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③关注形容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字写出烟的坚毅挺拔之美,“圆”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形容词使诗歌更具形象、富于表现力。 ④关注副词。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忽”字把漫不经心而又忽然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的情绪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关注数量词。可以准确地表情达意。如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中的“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一片”飞花落下都要减掉一层春色,“万点”飞花飘落更使人烦恼愁闷。抒发了诗人因伤春而满腹愁怨的感情。
    (3)关注特殊词语,体味氛围和感情。 诗歌中还有一些极富色彩和韵律的词,也是备受命题人关注的,解答语言鉴赏题时,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鉴赏。 ①关注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乎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②关注表示颜色的词。表示颜色的词的作用一般是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鉴赏时,一般从三个方面入手:
    (4)把握常用的评价古诗语言的术语。
    ◉第三步:概括总结·知情感 (一)把握情感 高考中对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考查,一般不单独设题,而是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起来进行。对诗歌的分析综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弄懂文句,知人论世。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要以弄懂诗歌的文句为基础,善于通过关键性的词句透析思想内容。“知人”就是了解作者经历和思想状况;“世”即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欣赏诗歌必须知人论世。 2.深入境界,体察情感。 诗歌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以表达作者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而要想真正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必须投入到作者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体察作者所展示的景物,体会作者所抒发的真情,体味境界,把握思想。
    如杜审言的《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悲”“愁”是这首诗的基本思想,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悲愁呢?或者说,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花鸟作边愁”即“诗人作边愁”,诗人用了移情手法,使花鸟也知愁;“边”字则具体点明了“愁”的因由,昔日在“京”(园林),今日在“边”,联系下文“南窜”一词,自然联想到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被贬南方的悲苦。当年园林如绣,花香鸟语,杨柳簇拥,是何等繁盛;今日之行非昨日之游,此地之鸟亦非京城之鸟,自然会感到无尽的愁苦。
    3.抓住关键,分析概括。 概括是形成答案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要想准确地分析概括,必须抓住能体现诗歌思想内容的关键点,并掌握一些分析概括的方法。 (1)分析概括的依据——标题、序言、关键语句、注解。例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其中的“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全诗的诗眼所在,通过“不问治国安邦道,却问鬼神之事”的对照,揭穿文帝求贤的伪面目,同时也是对晚唐时期许多皇帝求仙访道的有力讽刺,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2)分析概括的角度——人、事、景、物、情、理、趣。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情感,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3)分析概括的注意事项——不能拔高,不能曲解。由于受时代、阶级、认识的局限,古代诗歌作品中的思想认识并不见得会达到很高的程度,如果非要认为作品达到了这个高度,就会拔高作品的主题。曲解是指对诗歌思想内容及其观点态度的歪曲理解。
    4.诗歌分类及情感: (1)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嘱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恋。 (2)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或者先从古迹再到古代的人或事。对人,或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 (3)边塞征战诗:一般来说,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的比较少,而表现对战争的厌恶,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比较多。
    (4)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幽深的山林、静谧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陶渊明。 (5)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往往是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6)闲适隐逸诗: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做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性情。 (7)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端,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8)思妇闺情诗:即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多写妇女对在前线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9)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0)悼亡诗:悼亡诗多是通过作者追忆往昔,回忆曾经与妻子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生活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 (11)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注意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仔细分析,依据特定的诗、特定的作者、特定的时代做出特定的分析。
    1.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 做到“问什么,答什么”,一般采用“总—分—总”模式,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如2012年高考山东卷诗歌鉴赏题第二问,题干是“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2.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 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第二问题干是“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表面上看,此题难度较大,但是仔细分析,便可发现切入口变小了,要求我们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哀景衬哀情等角度去回答。 3.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诗歌内容鉴赏口诀(1)从题目认识对象 (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 (4)从作者了解背景(5)从背景找到依据 (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 (8)从尾句参透主旨 (9)从景物把握情感 (10)从意境洞察心胸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起始课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起始课 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聚焦教考衔接,梳理文体知识,诗歌发展脉络,中国古典诗歌体裁,如何写诗How,古诗词·选择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古诗词·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语言之炼句,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鉴赏诗歌?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鉴赏诗歌?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诗为什么难以读懂,读得懂,做对题,读出好,得高分,今天我们讲这些,总结1如何读得懂,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总结2如何读出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