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元朝–中书一省制,议政的空白地带,军机处,真题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贵族政治——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贵族政治:受宗族血缘关系影响明显的国家政治制度
“传贤”——“传子”“天下为公”——“家天下”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二元统治制度,外服是松散的联盟;(2)国家机构日趋完善。
3.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
①对象:②内容:③关系:④权利和义务:
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
层层分封,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
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
权利:世袭统治权,但不得转让与买卖
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分封制特点及影响。
特点:(1)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世袭统治权,易形成割据势力。(2)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亲族是主体。(3)分布区域相对集中,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同姓亲族分布在战略要地和富庶地区。
影响:积极:政治(扩大—巩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文化(扩大传播)消极:后期诸侯独立性强,为分裂割据创造条件。
重点探究1.比较商朝内外服制和西周分封制的异同。
为巩固王朝的统治;
附属国、诸侯国的权利大,集权程度不高。
商王以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处理本族和外族事务;与各个附属国形成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是松散的联盟。
分封制是以血缘为纽带,周天子与地方诸侯形成权利和义务关系,其统治力度强于商王。
(2018.4 浙江卷)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姬姓宗亲内,周王是大宗,诸侯是小宗。在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区别。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页
①核心原则:②大小宗关系:③与分封制的关系
大小宗相对,周天子是绝对大宗。
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原则,使政治关系和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权力分配的原则.
4.春秋战国:封建制度产生(郡县制、官僚制)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
分封制宗法制走向瓦解,封建制开始产生
重点探究2.结合所学和材料概括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左传·襄公十四年》
1、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王位世袭制、宗法制)2、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内外服制、分封制)4、受原始民主传统的影响
二、官僚政治——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秦——清)
(一)立新· 体制之变——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职能:特点:决策方式: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①皇权至上、家国一体;②分工明确、互不相属;③官僚政治、不得世袭。
官僚政治:建立在官吏选拔和任命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行政权力体系。
2.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
(1)背景(2)内容(3)意义
①吸取春秋战国分封制的历史教训;②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全国推广。
①行政机构划分:②长官任命:
郡(郡守、郡丞、郡尉)——县(县令、县丞、县尉)或道(少数民族聚居区)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宰守,其不可变也固矣。”
——柳宗元《封建论》
“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未郡县。”
——顾炎武《郡县论》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守相令长以他姓代,去世卿大夫士。”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为不难哉!廷尉议是。”
(2021.6浙江)材料二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说………必须“礼崩乐坏”,然后才有“天下定于一”。……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政治家、史学家都无一例外地关注“封建”与“郡县”之间的区别……足见由“封建”转向“郡县”,确实是中国社会演进中的“历史大关节”。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志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 ——选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道论》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礼崩乐坏”对周朝的直接影响,分析说明“封建”和“郡县”之间的“重大区别”以及郡县制建立的作用。(5分)
影响:王室衰微,诸侯兼并 区别: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作用:根本消除地方与中央的对立;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国家治理体系——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材料一: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材料二: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律》
结合材料分析秦朝的文书行政制度有何特点?
使用繁密、效率高、管理严格
结合所学分析秦朝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的条件。
1.国力强盛,国家统一;2.统一文字、官职、法律、名物等;3.全国道路交通系统建立(直道、驰道、五尺道、灵渠等)。
(二)更新· 帝制时代的制度沿革(两汉至明清)
西汉: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为三公九卿制。汉武帝设立中朝 ,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西汉晚期以后,中朝尚书权力渐增大。
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三省六部制确立,中书省是出令机构,门下省是封驳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宋朝另设中书门下省,其长官履行宰相职权;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握财政大权。
元朝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一省制中枢制度。
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亲理政务,标志着宰相制度终结。明朝逐步建立起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材料:“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钱穆《国史大纲》
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理解。
①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可以防止大臣专权;②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③君主凌驾于三省六部之上,有绝对权威;三省长官分掌宰相职权,分化相权,加强皇权;其实质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宋朝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设置,并非全盘创新,而基本上是整理、更革前代设施的产物。它使政权机构之职能分化更为明确、责任更为集中。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结合材料分析二府三司制有何影响?
分割相权、职能明确、维护统治
元初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元史·高鸣传》
元为何实行一省制?对元朝何影响?
原因:疆域大,少数民族统治影响:宰相专权,内乱频发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
军机处如何行使职能?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跪受笔录,绝对服从皇帝标志君主专制达到空前顶峰
重点探究3.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特点。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吴晗《朱元璋传》
1.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了什么?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直至顶峰。
2.皇帝削弱相权的方式有何特点?
一是分割相权,如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一是转移相权,如中外朝制、尚书台、内阁、军机处等。
根据材料概括元朝行省制度有何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
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挡过大状况的出現,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統……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特点:以犬牙交错作为划分依据、辖区广阔、权力大而不专、行政效率较高。
影响:(1)协调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2)为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3)适应辽阔疆域,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4)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元代社会和后世影响深远。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白寿彝《中国通史》
重点探究4.根据所学指出秦到清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与“不变”的具体表现,总结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趋势。
变的表现:地方行政区划层级逐渐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州、郡(府)等中级地方行政区域不断缩小,行政权力不断萎缩;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
不变表现:中央对地方严密的控制不变(中央集权);在地方行政机构内分化事权,相互制约的指导思想不变;县级行政单位基本稳定(下稳上动)。
演变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集中表现为中央内部君臣关系;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秦朝建立,清朝达到顶峰。中央内部: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中央地方: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材料一:恶劣自然条件下的农耕社会,需要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和大规模的水陆交通网络(以解决各地的粮食调配问题)。农民去完成这样的工程显然是不现实的。中国历史上所有大型水利和水路工程都是在政府的组织下完成的 。 陶永谊——《中央集权体制是一个历史的错误码?》
材料二: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官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有的人认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有人认为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 你认为呢?
3.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积极: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加强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等;
②消极:思想文化控制、政治统治腐败、兵役徭役无度等
③前期,积极主要;后期,消极主要,尤其是明清。
(2021.6浙江)1.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主",周王发表造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 C."天下为公 D."郡""国"并行
(2017.4浙江)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
(2018江苏)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2018.天津文综)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秦朝的政治制度,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图片ppt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世袭制,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同姓贵族,宗法制,血缘关系,秦朝的政治制度,郡县制,御史大夫,皇室事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集体备课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时空坐标,西周的政治制度,图说历史,随堂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